甘肃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4 07:45:46

文档简介

高三阶段性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T(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智能化的工具与方法,人机协同的设计模式,快速迭代的设计流程,复杂多元的应用场景,
勾勒出智能时代的设计新样貌。当前,人工智能仍在不断发展,它将如何赋能千行百业存在巨
大的想象空间,没有先例可遵循,没有竞品可分析,没有用户可调研,需要全新的设计理论和方
法支持。设计界深刻认识到,变革已然到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设计的重要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效能。设
计师通过与计算机的多轮对话,逐步选代,共同打磨出设计方案。在这个协作过程中,“机”的角
色已经转变为“智能体”,它不仅能够识别用户的意图,还具备自主学习、决策和执行的能力。这
种人机互动使设计师和人工智能共同成为剑造的主体,携手推动设计的创新。其次,运用人工
智能技术实时调用和解析海量用户行为数据,可以进一步提升分析复杂数据的能力,从而给用
户提供大规模且个性化的体验,更全面地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再次,人工智能提供了强大的
分析和生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技术对设计的限制,为设计参与系统级别的任务提供了
条件,同时也对设计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人工智能生成的优势在于数量和速度,但是,要想获得高质量的设计,设计师的审美经
验、判断乃至具体执行仍是良好成果的保障。尽管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随
机性和不可解释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控,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计算的逻辑,掌握它的特,点,
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作为协同主体的作用。
当下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它所使用的训练数据不仅决定了设计质量,
更关系到文化自主和安全性。目前,一些广泛使用的图像生成工具所使用的数据集往往缺少中
国文化元素,导致生成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存在较多谬误,质量不高。因此,在构键针对中
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设计数据资源库时,应全面包含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文化符号和文化形象,
同时必须重视数据的准确性和文化层面的深度,清晰标注数据背后的文化内涵、特征,确保其生
成内容的文化相关性和准确性。
当前,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给设计行业发展带来了强劲的驱动力,不断拓展着设计的边界。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实现传承与创新,成为设计颇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界应
积极把握智能时代给设计创新带来的机遇,探索与国际同频的、解决本土问题的设计路径与方
法,充分释放设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潜能,实现中国智能设计跨越式的发展。
(摘编自吴琼《积极应对智能时代的设计变革》)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高三阶段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A项,“已率先掀起了设计界的变革”“比人类更重要”错误,文中只说其引发了设计界的变
革,并没有证据表明其是“率先”,且文中没有说人工智能发挥的作用比人类更重要。C项,
“带来设计审美的负面变革”错误,原文只是说“有可能带来”,是可能,而非必然。D项,“就可
以不考虑欣赏价值”于文无据,原文只说了“纯美术是应用于欣赏的”)
2.A(“因此…”强加因果,从原文“人工智能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和生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
除了技术对设计的限制,为设计参与系统级别的任务提供了条件”可看出)
3.A(材料一认为设计师和人工智能同样是设计创造的主体,但高质量的设计离不开设计师的
审美经验、判断乃至具体执行,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计算的逻辑,掌握它的特点,以充分发挥
人工智能作为协同主体的作用。根据这一标准,A项是最符合设计师角色定位的)
4.①真正的设计师的设计是创造,而不是思维的重复或模仿。②人工智能的“倒逼”,只有那些
真正有创造性的原创性设计师才不会被取代。③真正的设计师经得住检验,是像纯艺术家一
样的“个人英雄”。(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5.(1)相同点:都强调设计师在智能设计时代的核心地位,要求设计师具备高度的原创性、深厚
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2)不同点:①材料一侧重于设计师在智能技术支持下
的角色转变和技能升级,鼓励设计师主动适应技术变革,深化与智能系统的协同作业能力:
②材料二则着重于设计师在美学和文化层面的坚守,强调在AIG℃时代,设计师应保持作品
的手艺性、思想性和地域特色,以抵抗全球化趋势下设计语言的同质化。(相同点2分,不同
点每点各2分,意思答对即可)》
6.D(尼克放弃进人沼地并非因“怯懦”。从文本看,他是基于实际情况一沼地难以穿行、深水
不利于取鱼、光线条件差影响钓鱼一做出的理性选择,而非性格上的胆小退缩,该选项对人
物行为动机的解读有误)
7.D小说展现尼克内心世界的方式并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文中更多是通过尼克的动作
(如观察鳟鱼、钓鱼、吃三明治)、视线聚焦,如关注蚁蜢、打量沼地,来间接体现其心理,直接的
心理活动刻画较少,该选项对表现手法的分析不准确]
8.被烧焦的土地让蚁蜢变异为统一的黑色,这象征着战争不仅摧毁了物质世界(森奈镇),更扭
曲和玷污了自然与生命本身。(2分)尼克对蚁蜢“能保持这样子多久”的沉思,实则映射了他
对自身战争创伤能否愈合的深刻疑虑与迷茫。(2分)
9.尼克战后返乡垂钓,亲近大自然,医治战争创伤,面对美好未来,同时也表明尼克接受了生活
的挑战。(3分)小说的结尾给人以信心和希望,因为尼克自信“往后到沼地去钓鱼的日子多
着呢”,这是他对生活抱有乐观精神、对美好未来心存良好期盼的表现。(3分)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