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随堂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四川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原因是( )。
A.火山 B.地震 C.洪水
2.在地震小屋,平平和安安体验实景躲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双手抱头 B.避开吊灯等悬挂物 C.搭乘电梯离开
3.关于地震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由几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运动 B.地震常常发生在板块的中间
C.地震发生前,常有电闪雷鸣的现象 D.地震是由于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
二、填空题
4.小科用泥土模拟两大板块的相互运动,当他把泥土相互 (填“挤压”或“拉张”)时,泥土中间会慢慢抬高;当他把泥土相互 (填“挤压”或“拉张”)时,泥土中间会逐渐凹陷甚至裂开。
5.香港地质公园内弯曲的岩层是由于板块之间 造成的,而板块与板块之间的 会造成岩层的断裂、错动。
三、判断题
6.地震发生后,被压在废墟下的人们应持续大声呼救,以引起救援人员注意。( )
7.地震离我们很遥远,没必要进行正确的避震演习。( )
四、简答题
8.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当地震发生时应该学会自救和互救的本领。假如我们正在上课,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答案 B C A
1.B
【详解】地震和火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包括岩浆活动和板块运动等,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湖泊的成因有很多种,如长白山天池属于古代火山口被堵塞后积水形成的火山口湖。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原因是地震。
2.C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遵循“先逃后躲”的原则,首先要就近躲避,地震后马上逃到安全的地方,勿靠近围墙,根据正确的指示采取行动,在震中区,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远离高压电线,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避开吊灯等悬挂物,不能搭乘电梯离开,不利于保护自己。
3.A
【详解】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地球表面由几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运动,A是正确的选项;地震常常发生在板块的边缘;地震发生前,不存在电闪雷鸣的现象;地震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
4. 挤压 拉张
【详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并非一个整体,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摩擦、拖曳、碰撞后,就会导致岩石断裂、破碎、错位,从而形成地震。小科用泥土模拟两大板块的相互运动,当他把泥土相互挤压时,泥土中间会慢慢抬高;当他把泥土相互拉张时,泥土中间会逐渐凹陷甚至裂开。
5. 挤压 张裂
【详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而香港地质公园内弯曲的岩层是由于板块之间挤压造成的,而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张裂会造成岩层的断裂、错动。
6.×
【详解】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要学会地震时保护自己的方法。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都能作为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如果地震中有人被埋在了废墟下,通过敲击附近的铁管,被救援人员发现而获救的做法是利用铁管能传播声音。大声呼救会浪费体力,失去生存下去的机会,不可行。
7.×
【详解】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要学会地震时保护自己的方法,要进行正确的避震演习。
8.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躲避在课桌下,地震停止后,要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前,可以迅速跑到空旷处,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课桌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