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儿真美》习作指导+优秀范文
习作要素
写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习作导航
一、仔细审题,整体构思,明习作
1.抓关键词明类别:身边的美景。
“这儿真美”要求聚焦一处具体地点,如家附近的公园、校园里的小树林、操场后面的花园等,并能够仔细、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抓住美景最突出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记录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甚至触摸到的画面,需融入季节变化或时间推移,让景色更有层次,传递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
2.整体构思明框架:按“观察顺序”搭建结构
开头:点明“这儿”是哪里(如公园的湖边、家乡的田野、校园的花坛),用一句话总起它“美”的整体感受(如“校园的银杏林是我见过最美的地方”)。
中间:分角度描写景色,可按“从上到下”(天空→地面→花草)、“从远到近”(远处的山→近处的河→脚边的花)或“时间顺序”(早晨→中午→傍晚)展开,让画面有条理。建议每一段使用一个关键句总的介绍一个景物特点,让条理更清晰。
结尾:总结对这个地方的喜爱,或分享在这里的快乐回忆(如“每次在银杏林捡落叶,我都觉得特别幸福”)。
3.认真审题明要求:
◇选择一处你熟悉的、觉得“美”的地方来写,避免选太陌生的场景导致描写空洞。
◇描写时要调动感官:用眼睛看颜色、形状(如“枫叶像手掌”),用耳朵听声音(如“小鸟在枝头唱歌”),用鼻子闻气味(如“桂花飘着甜香”)。
◇ 抓住特点、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写之前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方面展开详细描述,每一段可以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
◇按照顺序来写。可以是时间顺序(季节、早中晚等),可以是空间顺序(不同地点、不同景物)。
◇写完后给习作加一个题目,题目要能体现“地点”或“美”的特点,注意题目居中。
二、任务驱动,以评促写,创习作
任务一:头脑风暴
活动1:绘制思维导图。
在纸上中央写题目,分支记录你想到的该地点的不同方面或对应的季节的美,如春天的花海、秋天的树林等,感官体验(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要表达的感情。
活动2:定地点,找“美点”。
选一个地点,列出它“美”的具体表现。比如选“家乡的稻田”,美点可以是“夏天绿油油的稻浪”“秋天金黄的稻穗”“风吹过的沙沙声”。 选“校园”,美点可以是“干净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安静的图书馆”等。
活动3:列出提纲。
根据上述框架,填写你的写作提纲:
示例如下:
题目:《家乡的稻田真美》
描写的地点:家乡村外的稻田
观察顺序:从远到近+季节变化
景色的“美点”:
1. 夏天:远处的稻田像绿毯子,风吹动时稻叶沙沙响;近看稻穗裹着绿衣,上面躺着晶莹的小露珠。
2. 秋天:稻田变成金黄色,稻穗沉甸甸弯着腰,阳光照在上面像撒了金粉 。
结尾的感受:我爱家乡的稻田,它不仅美,还藏着丰收的希望。
写作任务一 得星
1.选择一处身边的美景。 ☆
2.抓住该美景的一两个特点重点描述。 ☆
任务二:雕琢细节,让景色更生动。
1.用“比喻/拟人”让画面鲜活:把普通的景色变有趣,比如“云朵像棉花糖飘在天空”“小草从土里探出头,好奇地看着世界”。
2.加入“动态描写”:避免只写静止的画面,比如“桂花的香味被风吹着,飘到了邻居家的院子里”“小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像在和花朵跳舞”。
3.暗藏“小感受”: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心情,比如“踩在金黄的落叶上,‘咯吱咯吱’响,我忍不住多走了几步,真好玩”。
写作任务二 得星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
2.围绕一个意思写。 ☆
任务三:修改优化,提升习作质感
1.检查“感官描写”:看看是否用到了看、听、闻等至少两种感官,没有的话补充进去(如只写了“花园里有玫瑰花”,可加上“玫瑰花的香味甜甜的,凑近闻特别香”)。
2.调整“顺序”:如果描写混乱,用“首先看到……接着走近……最后低头发现……”这样的句子梳理逻辑。
3.用“修改符号”润色:比如把“花很漂亮”改成“粉色的牵牛花像小喇叭,朝着太阳吹得正欢”,让句子更具体。
写作任务三 得星
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
2.运用多种感官描写。 ☆
[佳作赏析一]
家乡的五莲山真美
五莲山风景区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它像一块亮晶晶的绿宝石,嵌在五莲县城的东方,那里一年四季都让人着迷。
春天的五莲山,像开了一场热闹的派对。山脚下的野花睡醒啦,黄的像小太阳,紫的像小喇叭,粉的像小脸蛋,密密麻麻铺成了彩色的花地毯。五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了,整座山便穿上了“嫁衣”,吸引来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夏天的五莲山,是最舒服的“清凉屋”。山路两旁的大树更加葱茏,把阳光直接挡在了外面,走在路上如同进入了空调屋。雨后,这里更成了天然的氧吧。山溪随着山势奏出一首欢快的歌,让人流连忘返。
秋天的五莲山,像被颜料染过一样美。枫叶红得像小火焰,银杏叶黄得像小扇子,红的、黄的、绿的叶子凑在一起,怎么看都看不够。这时候板栗也成熟了,用树枝轻轻拨开草丛,准能找到穿着黑色外衣的板栗。
冬天的五莲山成了童话里的仙境。大山安静下来,皑皑的白雪如同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白袍子,趁得松树更加苍翠。水帘洞的冰瀑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七彩的光,洞下的水池结冰了,如同大山明亮的眼睛。
我爱这美丽的五莲山,更爱我的家乡!
【点睛酷评】
这篇文字以四季为轴,把五莲山的美写得鲜活又有画面感。用“绿宝石”“派对”“清凉屋”这类比喻,让山的形象立刻立了起来,尤其“杜鹃穿嫁衣”“冰瀑闪七彩”的细节,既灵动又有记忆点。
语言像带着温度的画笔,从春的花、夏的凉,到秋的彩、冬的静,每一季都抓准了最有代表性的景,还藏着对家乡的热爱,读着就像跟着作者走了趟五莲山,亲切又治愈。
[佳作赏析二]
这儿真美
总听同学说人民公园很美,我天天盼着去看看,国庆节假期终于如愿以偿了。
人民公园湖水清澈见底。远远望去,人工湖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人民公园中间。来到湖边,我蹲下身来,从方便袋里掏出面包屑,轻轻撒向湖面,湖水泛起一圈圈涟漪,一群小鱼立刻涌了过来,红的、黄的、银白的,挤挤挨挨地抢食,小尾巴甩得飞快,溅起晶莹的水花。
人民公园的文化长廊诉说着一个个故事。广场中央立着一根根青灰色石柱!柱身上刻着好多好看的图案——有的是笑眯眯的莲花,有的是展开翅膀的仙鹤,有的刻着历史人物故事。旁边的墙上刻着《百家姓》、《弟子规》、《五莲茂腔》等传统文化,给公园的美景增添了一份文化的韵味。
人民公园的沙滩是孩子们的乐园。细软的沙子被阳光晒得暖暖的,孩子们有的蹲在湖边,用沙子堆起高高的城堡,插上捡来的小树枝当旗帜;有的在沙滩上印脚印;有的提着小水桶,来回穿梭在沙滩与湖水之间,嬉笑着运水、筑坝,玩得浑身是沙也不在意……
最美的是傍晚,落日的余晖铺在湖面上,像极了一位害羞的少女。石柱、小桥、芦苇、沙滩、大树也都镀上了一层红色,整个公园成了红色的海洋。
人民公园真是个风景如画、文化浓厚的地方,我喜欢这里。
【点睛酷评】
本文以儿童视角勾勒人民公园美景,脉络清晰。小作者按游览顺序,从远观湖水如“碧绿翡翠”,到近喂小鱼,再到刻纹石柱,层次分明且细节鲜活,沙滩乐园更是写出了孩子们对人民公园的喜爱。结尾点明中心表达了对人民公园的喜爱。
[佳作赏析三]
美丽的花园
爷爷家旁边的花园,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它像一位魔法师,总会带给我无尽的惊喜和欢乐。
春天,花园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各色花儿竞相绽放,黄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樱花、紫色的紫藤花,它们在春风里摇曳多姿,美丽极了。爷爷会带着我给他们浇水,漫步其中,我还会看到嫩绿的小芽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我的心也随之欢腾。
夏天,花园格外热闹。各色月季花娇艳欲滴,瞧,一群群歌唱家、舞蹈家都被吸引来了。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蜜蜂忙碌着,发出嗡嗡的声响。我和爷爷坐在树荫下,聆听蝉鸣,闻着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秋天,菊花成为花园的主角。有的菊花瓣儿蜷成小卷,像攥着的小拳头;有的舒展如丝,随风轻颤;还有的半开半合,藏着一捧嫩黄的芯,各有各的俏模样。我和爷爷一起收集成熟的种子,准备来年再种。落叶飘落在小径上,踩上去沙沙作响。
冬天,花园静谧中蕴藏诗意。寒风中红梅傲雪绽放,暗香浮动,让我不禁想起"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诗句。皑皑白雪覆满枝头,好像给花园披上银纱,漫步花园里,枝桠间不时传来积雪簌簌落下的轻响,更添几分空灵之美。
这个花园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也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每次去爷爷家,我都会被它深深吸引,流连忘返。
【点睛酷评】
这篇作文围绕“爷爷家的花园”展开,以四季为轴,分别从色彩、氛围、姿态、意境四个角度刻画花园之美,构思精巧,条理分明,读来如赏一幅四季长卷!拟人化的“小芽探出头”、引用诗句等细节,更让文字充满灵气,也藏着你对花园的喜爱。继续加油。
拓展练习
从“秋天的公园、雨后的小区、冬天的操场”三组场景中选一组,或自定场景,填写“地点+美点+感官体验”的框架表。按照框架写一段景色描写,至少加入1个比喻句和1种感官体验(如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写完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说说“这儿”美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