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四单元复习小卷
班级: 姓名:
字词
我会认
1.读一读
一汪洋 龙腾渊 飞扬 乳虎谷 百兽震
鹰翼 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 矞皇 发
地其黄 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与国无 美
毁灭 量 众星拱月 辉 堂 玲透
安园 瑶台 武 饱览 境界 伟 唐代
闯进 统统 销毁 命 灰
摄氏度 牙龈 瞒着 海 快 子 事员 怔住 哽咽 汤 拌 起
2.多音字
我会写
(三)我会积累
1.近义词
销毁——毁灭 估量——估计
凝视——注视 宏伟——雄伟
举世闻名——驰名中外
玲珑剔透——小巧玲珑
2.反义词
自由——拘束 毁灭——保护
稀奇——普通 亲近——疏远
举世闻名——鲜为人知
3.形近字
(四)词运用
1. 下面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举世闻名 兴高采烈 足智多谋 呕心沥血
臭名远扬 得意忘形 诡计多端 处心积虑
(1)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用在非常著名的人或事物上
臭名远扬:坏名声传得很远。——用在做了坏事的人身上
相同点:名声影响很大
(2)兴高采烈: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兴致高,非常高兴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高兴得忘乎所以了
相同点:都有高兴的意思
(3)足智多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富有智慧善于谋划
诡计多端:形容坏主意很多。——坏主意很多
相同点:主意多
(4)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费尽心血做好事
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挖空心思做坏事
相同点:想尽办法谋划好久
小结:每一组词语中,上面的是褒义词,下面的是贬义词。
2.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1)说起诸葛亮,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不为他的智慧所折服的。他运筹帷幄,足智多谋,深受刘备的器重。
(2)无论取得多好的成绩,我们都不能得意忘形,骄傲自满。
(3)这位科学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科研工作中,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二、句式
1.句式训练
1.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改成反问句)
今日之责任,难道不全在我少年吗?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改为感叹句)
圆明园的毁灭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啊!
3.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缩句)
圆明园是园林。
4.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变成反问句)
圆明园的毁灭难道不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吗?
5.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改成双重否定句)
谁也不能否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圆明园建筑宏伟。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用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句运用
(1) 读前两个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
◇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小结:
顿号表示句中停顿,主要用于并列的词语或并列的较短的词组中间。
【用法】
①顿号表示句内停顿。
②顿号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短语,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
③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
④有时也用来表示次序语之后的停顿,如一、二、三等。
【区别】
顿号表示句中停顿,主要用于并列的词语或并列的较短的词组中间。
逗号也表示句子中的停顿,是句子中的一般性停顿,比顿号的停顿时间稍长。
(2)给句子加上标点。
①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③秋天,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枣、山里红、野葡萄,说也说不完。
三、课文及背诵
(一)《古诗三首》—《示儿》
《示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示儿:给儿子看 (2)元:同“原”本来
(3)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4)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5)但:只 (6)乃翁:你们的父亲
(7)定: 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 (8)同: 统一
(9)无忘:不要忘记
(10)家祭:家庭举行祭祀,向先人表示哀悼。
2.《示儿》前两句诗突出了一个“悲”字,诗人临终前悲怆的是
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3.结合陆游的生平资料,思考: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不矛盾。诗人希望祖国能够早日统一,这是他临终前最为挂念的,是他内心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对儿子的嘱托,体现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志愿矢志不渝的伟大情感。
4.《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绝笔诗 ),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 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 )的热切心情。
总结:《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主要写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 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1)邸:旅店 (2)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3)几时:什么时候 (4)休:停止 (5)直: 简直
(6)暖风:一语双关,在诗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当时的淫靡之风。
2.《题临安邸》的作者是 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林升 宋朝
3.结合资料,了解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
北宋灭亡,中原被占,南宋的王公贵族们不思卧薪尝胆,收复中原,却在这里醉生梦死,所以诗人要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4.借助北宋灭亡、南宋偏安的资料可知,诗中的“游人”指谁
“游人”在诗中不是指一般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们,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权贵们的谴责、讽刺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总结:《题临安邸》讽刺了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苟且偷安。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谴责。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1)恃:依靠 (2)喑:沉默
(3)万马齐喑: 所有的马都沉寂。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5)究:终究,毕竟 (6)重抖擞:重新振作起来
(7)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8)降:赐给,给予。这里指产生、选用。
2.本诗借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 等恢宏奇特的想象来表达情感。
3.读《已亥杂诗》的前两句诗,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我想象到风雷欲来、一片生机勃勃的山河壮景,而在这充满生机的壮景中,马儿却低着头不敢鸣叫。我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内心的愤懑。
4.“风雷”比喻什么 诗人想借风雷表达什么
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表达自己想改革现状的强烈愿望。
总结:《己亥杂诗》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给予清朝当政者以讽谏,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心愿,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至今仍给我们以警示。
(二)《少年中国说》
1.课文第1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等方面。
2.课文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课文用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等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3.结合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梁启超为什么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中国少年?”
因为只有少年变得强大、独立、进步,中国才能强大、独立、进步。
4.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着怎样的联系
中国少年承担着使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强大富庶的中国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5.作为当代少年的我们,怎样做才能造就祖国的美好明天
现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将来我们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总结:《少年中国说》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圆明园的毁灭》
1.课文围绕圆明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 不可估量 )的损失
圆明园曾经的 ( 辉煌 )
圆明园( 被毁灭 ) 的经过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①众星拱月的布局 ②风格各异的建筑 ③收藏的珍贵文物
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是一座宏伟的皇家园林,不论在布局上、建筑上,还是在所收藏的文物的价值上、数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第5自然段中“掠走”“搬运”“毁掉”这三种破坏行径能不能变换顺序 为什么
不能变换顺序。“掠走”“搬运”“毁掉”一步步写出了侵略者的贪婪、无耻还从侧面说明了圆明园很大,珍奇异宝很多。这么多的瑰宝就这样化为了灰烬,揭示出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5.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这样写更能突显这样一座文化艺术宝库的毁灭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事,从而激发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
总结: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小岛》
1.小岛是个什么样的岛 结合语句说说它的特点。
①小。“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写出了小岛的小
②温度高。“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说明小岛上温度很高。
③荒凉。“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说明小岛上很荒凉,
2.如果你是那位将军,你要向全军战士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你会讲那些情节呢
发现菜地 分莱同享 将军敬礼
3.读了这篇课文,你从战士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我从战士们身上感受到了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
4.读第 29 自然段,说说你对“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的理解。
从“中国地图”可以看出守岛战士们的爱国之心。战士们把菜地种成中国地图的形状,一是因为种菜的土是从祖国各地运来的,将这些土放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代表着战士们对家乡的眷恋:二是说明战士们心中时刻装着祖国,他们选择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总结:本文写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上视察的故事,展现了我国海防前哨守岛部队的生活,表现了驻守在小岛上的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五)日积月累
1.观察这两组词语,说说你的发现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2.【释义】
太平盛世: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人健康,年成好,形容生活安乐美好。
夜不闭户: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路不拾遗:东西掉在地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说道不拾遗。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
生灵涂炭:百姓像掉在烂泥和炭火中一样,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家破人亡: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哀鸿,哀鸣的大雁。
民不聊生:老百姓无以为生,人民没办法生活。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动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我还知道】
繁荣昌盛 长治久安 国富民强 普天同庆
祸乱滔天 颠沛流离 十室九空 民生凋敝
表达与交流
习作
【习作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
【习作要求】
1.依托现实,想象变化
2.列出提纲,分段叙述
3.妙用方法,写出巨变
【习作例文】
《二十年后的重庆》
2044年,我从国外学成归来,重新踏上了这片想念已久的土地--重庆。
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朝天门码头,这里依旧热闹非凡。更让我欣喜的是,朝天门码头上空飘浮着一排又一排的空中岛屿。岛上有花园,绿意盎然;有图书馆,书盈四壁;还有游乐场,刺激有趣……空中岛屿利用了超导体材料的特性,才得以在空中飘浮,不仅减少了地面的人流量,还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
随后,我来到长江边,看到了长江白鲟。这不是灭绝了吗 上网一查,这二十年来家乡政府致力于江水治理,水质得到明显提升。科学家们成功研制出的“智能水质调节器”能根据实时的监测数据对水质情况进行自动调节,改善水质情况,为鱼类创造适合生活的水质环境。同时通过基因工程研究,他们成功培育出已经灭绝的鱼类,丰富了长江生物种类
突然,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街道还会被大雨淹没吗 不会了。地面已经全部铺满了类似海绵的透明保护膜。这种保护膜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雨水收集系统,能有效收集雨水,并将雨水储存到地下水库,维持地下水位的平衡。它不仅能吸收大量储存到地下水库,维持地下水位的平衡。它不仅能吸收大量雨水,还能减少噪声呢!当汽车行驶在道路上,保护膜能吸收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噪声。想当年,居住在马路边的我常常被汽车噪声吵得难以人眠。如今,有了它,我再也听不到噪声了,睡眠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此外,我还惊喜地发现重庆的空气变得非常清新。原来是街道的路灯发挥了作用,除了可以照明,它们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内有空气污染检测装置,能吸收汽车的尾气,并通过自身的净化系统变废为宝--排出氧气。重庆真是一个让人幸福感满满的城市!五上第四单元复习小卷
班级: 姓名:
字词
我会认
1.读一读
祭乃亥恃哀拘熏杭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 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 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
地履其黄 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与国无疆 美哉
毁灭 估量 众星拱月 辉煌 殿堂 玲珑剔透
安澜园 瑶台 武陵 饱览 境界 宏伟 唐代
闯进 统统 销毁 奉命 灰烬
摄氏度 牙龈 瞒着 海域 快艇 矛盾 筷子 炊事员 哼 怔住 喉咙 哽咽 汤勺 搅拌 舀起
2.多音字
我会写
(三)我会积累
1.近义词
销毁—— 估量——
凝视—— 宏伟——
举世闻名——
玲珑剔透——
2.反义词
自由—— 毁灭——
稀奇—— 亲近——
举世闻名——
3.形近字
(四)词运用
1. 下面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举世闻名 兴高采烈 足智多谋 呕心沥血
臭名远扬 得意忘形 诡计多端 处心积虑
(1)举世闻名: ——用在 上
臭名远扬: ——用在 身上
相同点:
(2)兴高采烈:多形容 。——
得意忘形:形容 。——
相同点:都有 的意思
(3)足智多谋: 。——
诡计多端:形容 。——
相同点:
(4)呕心沥血:比喻 。——费尽心血做
处心积虑: 。挖空心思做
相同点:
小结:每一组词语中,上面的是 ,下面的是 。
2.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二、句式
1.句式训练
1.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改成反问句)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改为感叹句)
3.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缩句)
4.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变成反问句)
5.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改成双重否定句)
6.圆明园建筑宏伟。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用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2.句运用
(1) 读前两个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
◇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小结:
顿号表示 ,主要用于 的词语或 的较短的词组中间。
【用法】
①顿号表示句内停顿。
②顿号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短语,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
③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
④有时也用来表示次序语之后的停顿,如一、二、三等。
【区别】
顿号表示 ,主要用于 的词语或 的较短的词组中间。
逗号也表示 ,是句子中的 停顿,比顿号的停顿时间稍 。
(2)给句子加上标点。
①毽子越做越讲究 有黑鸡毛 白鸡毛 芦花鸡毛等 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②桃树 杏树 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③秋天 各种山果子都熟了 榛子 野枣 山里红 野葡萄 说也说不完
三、课文及背诵
(一)《古诗三首》—《示儿》
《示儿》
1.(1)示儿: (2)元:
(3)王师:
(4)九州:
(5)但: (6)乃翁:
(7)定: (8)同:
(9)无忘:
(10)家祭:
2.《示儿》前两句诗突出了一个“悲”字,诗人临终前悲怆的是
3.结合陆游的生平资料,思考: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4.《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 )的热切心情。
总结: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1.(1)邸: (2)汴州:
(3)几时: (4)休: (5)直:
(6)暖风:
2.《题临安邸》的作者是 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3.结合资料,了解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
4.借助北宋灭亡、南宋偏安的资料可知,诗中的“游人”指谁
总结: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1.(1)恃: (2)喑:
(3)万马齐喑:
(5)究: (6)重抖擞:
(7)不拘一格:
(8)降:
2.本诗借用“ ”“ ”“ ”“ ” 等恢宏奇特的想象来表达情感。
3.读《已亥杂诗》的前两句诗,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风雷”比喻什么 诗人想借风雷表达什么
总结:
(二)《少年中国说》
1.课文第1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
2.课文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3.结合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梁启超为什么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中国少年?”
4.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着怎样的联系
5.作为当代少年的我们,怎样做才能造就祖国的美好明天
总结:
(三)《圆明园的毁灭》
1.课文围绕圆明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 )的损失
圆明园曾经的 ( )
圆明园( ) 的经过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3.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第5自然段中“掠走”“搬运”“毁掉”这三种破坏行径能不能变换顺序 为什么
5.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总结:
(四)《小岛》
1.小岛是个什么样的岛 结合语句说说它的特点。
2.如果你是那位将军,你要向全军战士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你会讲那些情节呢
3.读了这篇课文,你从战士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4.读第 29 自然段,说说你对“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的理解。
总结:
(五)日积月累
1.观察这两组词语,说说你的发现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2.【释义】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我还知道】
表达与交流
习作
【习作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
【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