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高一语文·长沙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
(2)峥嵘岁月( )
(3)百舸争流( )
(4)怅寥廓( )( )
(5)岁月稠( )
(6)挥斥方遒( )
(7)浪遏飞舟( )
qìnzhēng rónggěliáokuòchóuqiú è检查预习3.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1)层林尽染
(2)漫江碧透
(3)百舸争流
(4)万类霜天竞自由
(5)怅寥廓
(6)谁主沉浮
(7)峥嵘岁月稠
(8)恰同学少年
(9)风华正茂
(10)书生意气
(11)挥斥方遒
(12)指点江山
(13)激扬文字
(14)粪土当年万户侯
(15)到中流击水
(16)浪遏飞舟山上一层层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满江船万物;秋天;争感慨;宇宙的广阔主宰;盛衰不平凡,不寻常;多正当风采才华正激浊扬清意动,把……看作粪土江中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意志和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文体知识 (1)词:词兴起于 ,兴盛于 ,配乐歌唱,始称“ ”或“ 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 ”。
(2)词的组成: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 (58字及以下)、 (59—90字)、 (90字以上)。词按风格可分为 和 。 唐 宋
曲词 曲子
长短句 题目 词牌
小令
中调 长调
婉约词 豪放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1925年 毛泽东词的上阕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来。意象意境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为何作者在面对如此多娇江山的时候,会发出“怅”的情绪?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的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派政治势力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夺更为激烈。国民党的右派分子和共产党右倾分子之间的斗争尤甚。这首词正是作者要离开长沙去广州前,重游橘子洲时写的,而作者此行去广州的任务正是要发动民众,开办讲习所。
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他的博大情怀。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青春年少
热情奔放
才华出众
关心国家
无畏无惧
敢于斗争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深情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中心思想 本词通过描绘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及回忆当年与革命战友同游橘子洲的生活,表现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改造旧世界的伟大抱负,抒发了他们激流勇进、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中国的凌云壮志。听录音,鉴赏艺术鉴赏 1、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写景的?小组交流: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层林尽染 写出了色彩浓烈 百舸争流 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 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 有力之状 鱼翔浅底 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 竞自由 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拓展延伸:
搜集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诗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例(1)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