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这首诗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第一首。诗歌前两句歌咏黄河,起笔极具气魄,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后两句中,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到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本节课通过赏析诗歌的画面美、韵律美和情感美,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进一步培育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淘、簸、涯”等生字,掌握“曲(qū)”“簸(bǒ)”等多音字的读音,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练背诵;
2. 学会抓住“九曲”“浪淘风簸”“直上”等关键字词理解诗句意思,展开丰富想象,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与意境;
3. 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及诗人背景,体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结合注释和传说资料理解诗句内涵,想象诗歌描绘的壮阔画面,深刻体会诗人借黄河与神话传递的豪迈情感及对祖国山河的赤诚热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叩开诗门
1. 诗词接龙,唤醒积淀
(1)出示千古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师生合作接龙朗读)
(2)师:同学们,这两句诗都描绘了同一条河流——黄河。读着这些诗句,你对黄河有怎样的印象?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黄河的古诗?(指名分享)
(3)师小结: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文人墨客灵感的源泉。千百年来,无数诗人为它吟咏赞叹,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唐代“诗豪”刘禹锡的笔下,透过《浪淘沙(其一)》这短短四句诗,去探寻他眼中独有的黄河风采,感受那份藏在诗句里的豪情壮志。
2. 走近诗人,感知“诗豪”
(1)课前大家已经完成了预习单,关于刘禹锡,你有哪些有趣的发现或疑问?
(学生结合预习单分享)
(2)师补充拓展: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他的诗歌既充满吞吐天地的豪迈气概,又饱含天马行空的浪漫情怀,时人称之为“诗豪”。
3. 解析诗题,猜想诗意
师引导:“浪淘沙”是唐代盛行的一种乐府曲名,最初多用来描写江河湖海的风光和淘金者的生活,后来逐渐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其一”表明这是刘禹锡《浪淘沙》组诗九首中的第一首。结合诗题中的“浪”“沙”二字和乐府曲名的特点,你觉得这首诗可能会描绘怎样的场景,传递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猜想后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黄河古诗入手,唤醒已有积累;结合预习单介绍诗人、解析诗题,快速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为体会诗歌情感做好铺垫。
二、反复朗读,感知诗韵
1. 初读正音: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指名朗读,相机纠正“曲(qū)”“簸(bǒ)”的读音。
3. 划分节奏: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尝试用斜线划分诗句节奏;
4. 师生共同确定节奏:“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 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朗读,让学生读通诗句、读准节奏、读美韵律,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初步感知诗歌意境,催化对诗意的理解。
三、探词析句,感悟诗境
(一)品读前两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 学生自由读前两句,结合注释和课件中的黄河图片,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分享)
2. 师引导提问:
(1)“九曲”中的“九”是指九道弯吗?(相机讲解“九”在古代是虚指,形容数量多,“九曲”突出黄河蜿蜒曲折的形态)
(2)“万里沙”让你想到了什么?(预设:黄河裹挟泥沙、奔腾向前的壮阔景象)
(3)“浪淘风簸”四个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预设:黄河浪涛翻滚、狂风呼啸的轰鸣声)
3. 师小结:这两句诗用“九曲”“万里”写出了黄河的绵长曲折,用“浪淘风簸”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黄河奔腾图。(板书:山河壮阔)
4. 感情朗读:男生齐读,读出黄河的豪迈气概;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二)品读后两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 过渡:如此壮阔的黄河,让诗人产生了奇妙的联想。读后两句,诗人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牛郎织女的传说)
2. 回顾旧知:五年级我们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谁能简单说说这个故事的核心内容?(学生简要回顾)
3. 补充资料:出示《博物志》中“黄河与天河相通,有人乘筏至银河见牛郎织女”的传说资料,学生默读,理解诗人联想的由来。
4. 师提问:读了这份资料,你对“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有什么新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逆流而上、探索源头的豪迈气概和浪漫情怀)
5. 感情朗读:女生齐读,读出诗句的浪漫憧憬;师生合作读,前两句沉稳有力,后两句激昂悠长。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资料和旧知,引导学生从画面、声音、传说三个维度解读诗句,层层深入体会诗歌内涵,点燃对黄河之美、诗意之妙的感悟。
四、情景交融,体悟诗情
1. 师过渡:诗人仅仅是在描写黄河、畅想神话吗?结合刘禹锡“诗豪”的特点,再读全诗,你觉得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情感?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师小结:诗人借黄河的雄伟壮阔,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又借神话传说,表达了自己豪迈洒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份对山河的热爱,正是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板书:豪迈情怀 热爱山河)
3.情境朗读:播放黄河奔腾的视频配乐,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诗句中的壮阔与豪迈。
4.背诵指导:结合板书和画面提示,学生尝试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梳理,让学生将诗句理解与情感感悟结合起来,深刻体会诗人的情怀,实现由“懂诗意”到“悟诗情”的提升。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浪淘沙》写的是雄浑的黄河,写的是刘禹锡的凌云壮志豪情,是面对困难追求理想的勇往直前的豪迈,“诗豪”他当之无愧。课后可以读读以《浪淘沙》为题的九首诗词,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进行赏析,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慨,让我们在一次次品读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板书设计
浪淘沙
唐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