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一课时
一( )当先 (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 万( )奔腾 快( )加鞭
原来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一首古诗《马诗》。
新课导入
马 诗
[唐] 李 贺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
李贺(约790—约816),字长吉,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
主要作品:《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三首》。
看作者
知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的。
朗读古诗
马 诗
[唐] 李 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自由朗读《马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再读古诗,注意节奏,读流利。
教师范读,明确停顿。(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
燕山(yān)
马 诗
[唐]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yān
燕子(yàn)
燕
似乎(sì)
似的(shì)
似
指导读音
络
“络”字左窄右宽。“各”第一撇较短,横撇和捺宜伸展。
辨
字
识
记
网络 脉络
洛阳 品格
明诗意
借助课文注释,同桌相互交流古诗大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
沙漠。指西北沙漠地带。
【燕山】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沙漠的景象
看到燕山秋月联想到武器
译文: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大漠( ),燕山( )。
沙如雪
月似钩
想象画面:自读前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空旷的沙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月亮像弯钩一样。
清 冷
悲 凉
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大漠”“燕山”是古时候的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那里挥洒。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驰骋。走,跑。
清爽的秋天。
译文: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何当( ),快走( )。
金络脑
踏清秋
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一匹怎样的马?你能想象到诗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
诗人骑着一匹戴上了金络头的战马,驰骋在战场上。
何当
什么时候
这种画面只存在于诗人的脑海中,并未实现。
现实的无奈、悲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象征马受到重视,寄托诗人渴望被重用,一展包袱。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自己何时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什么时候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为什么作者会期盼给马戴上金络脑?诗人想借“快走”“清秋”表达什么?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寄托诗人渴望被重用,一展抱负。
借“快走”“清秋”表达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肃清敌人,保家卫国的志向。
悟诗情
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01
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之情。
这与“马”有什么关系呢?
02
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马身上。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03
将某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诗人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