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4 10: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代诗歌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游山西村
陆游


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地位
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作品
《剑南诗稿》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称号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朗读诗歌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诗句解释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不要

腊酒
腊酒
腊月所酿的酒。
丰年留客足鸡豚。


小猪,这里指猪肉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肉款待客人。
游山西村
诗句解释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

怀疑。


暗淡。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叠,溪水曲折,似乎让人怀疑前无路径,不料柳暗花明之处豁然开朗,村舍俨然。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
诗句解释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
箫鼓
吹着箫,打着鼓。
古风存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时的风气仍然保存着。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鼓
古风存
游山西村
诗句解释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

如果
闲乘月
趁着月明来闲游。
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闲乘月


拄着。
无时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无时
从今若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我会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的门。
1.说说《游山西村》的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写主人殷勤、客人留恋。这不仅说明了诗人与当地村民相处得非常愉快、融洽,也充分表露出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村村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变化的哲理。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现了农家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只用白描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受到热情款待,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古朴民风,末写游村之感。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把秀丽山村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乡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中,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这首诗立意新巧,于白描中见意蕴。
游山西村
板书设计
首联:
颔联:
农家——丰年足食
无限向往
喜庆欢悦
村外——景色优美
颔联:
尾联:

村内——民风古朴
希望——随时做客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作者
龚自珍 ,字璱(sè)人,号定盦(ān)


称号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作品
《病梅馆记》《己亥杂诗》等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诗句解释
龚自珍
浩荡
无限
吟鞭
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荡
吟鞭
东指
东方故里。

天涯
指诗人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
东指
天涯
满怀离愁正对着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己亥杂诗
诗句解释
龚自珍
落红
落花。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
1.再读诗歌,说说诗中写了哪几种心境。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己亥杂诗》(其五)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和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离别的忧伤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诗中写“浩荡离愁白日斜”,说说诗人为何而“愁”。
“离愁:诗人离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而忧愁。
4.学完全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说一说,并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红”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虽然已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己亥杂诗》(其五) 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复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诗的前两句既抒情又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①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本诗构思新颖奇特,诗人以花自喻,一改历代文人对花落泪、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献身护花、育花的精神,从而表明自己虽离开朝廷,但愿为国家、社会、人民献身的精神。这样的构思,使该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格调,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②构思新颖奇特。
己亥杂诗
板书设计
离愁别绪,浩荡难禁
表明心志
甘心奉献
海角天涯,断肠人愁
化泥护花
移情于物
抒情叙事
(1)自缘身在最高层(      )
(2)莫笑农家腊酒浑(      )
(3)从今若许闲乘月(      )
(4)落红不是无情物(      )
因为
不要
如果
落花
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词。
(1)      ,自缘身在最高层。
(2)山重水复疑无路,        。
(3)      ,阴阳割昏晓。
(4)浩荡离愁白日斜,        。
不畏浮云遮望眼
柳暗花明又一村
造化钟神秀
吟鞭东指即天涯
2.根据原文填空。
A.莫笑/农家/腊酒浑
B.化作春泥/更护花
C.飞来/山上千寻/塔
D.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析】C项正确的朗读节奏是“飞来/山上/千寻塔”。
C
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2019·湖南永州)古代诗歌阅读。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中考链接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青枥:一种落叶乔木;②茗:茶。
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 【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C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
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1.背诵这五首诗。
2.感受诗中的意境,试着自己口头描述出其中一首诗的画面。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