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京改版]八年级语文(上)《要学会读书》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京改版]八年级语文(上)《要学会读书》课件(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6 15:0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要学会读书华罗庚为什么?怎么做?学习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的理论依据:学会读书并不简单;学会读书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 2、从议论文的角度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3、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学会读书”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经典名言知识积累1、注音:
摸索(??? )??领域(? ??)??
赤裸(?? ?)?急躁(? ??)??
统率(? ??)?透彻(? ??)
?细嚼慢咽(??? )
?融会贯通( ???)
?mō suǒlǐng yùchì luǒjí zàotǒng shuàitòu chèxì jiáo màn yànróng huì guàn tōng?2、解词:
运用自如——? 细嚼慢咽——?
融会贯通——?
不断摸索——?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慢慢地吃东西。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在黑暗中寻找 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探究新课(一)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进一步落实字词教学,感知文章内容。? 1、文章主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除了进行道理阐释外,选取了哪些论据??(二)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论证层次?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的?? ???2、文章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 ???3、怎样学会读书?作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4、归纳总结文章的结构层次。?师生共同归纳:? ???1、全文围绕“要学会读书”这一观点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即:首先阐述要学会读书(第1段);再阐述怎样学会读书(第2—4段)。??2、课文以设问的形式提出要学会读书这一问题,接着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学会读书并不简单。(2)学会读书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3、(1)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要知其所以然)作者先讲道理,然后引用恩格思的话加以引证,强调读书要从结果中得出过程,并且举了自己年轻时读书急躁的例子进一步证明本段的论点。?(2)要做好综合工作,即要有从厚到薄的过程。过程:要做好综合工作——阐释什么叫综合——即从厚到薄的读书——如何才能使书变薄——强调青年学生读书要学会消化。? ???(3)读书要学会比较,要在新的东西上使用的力量大些。过程:比较中找出新东西——在新东西上用的力量大些——读书用力量的好处。?(三)品读课文第三段,理解作者提出的“厚薄读书法”? ????提问:作者提出的“厚薄读书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你对这种读书方法的理解。?1、小组合作探究,提炼方法。? 归纳:“厚薄读书法”有两个步骤。一是“有薄到厚”,一个是“由厚到薄”。“有薄到厚”是读书的第一步,是学习、接受和记忆的过程,也是知识不断丰富、不断积累的过程。初读一本书,首先应该慢慢的、一点一滴地读,不懂的地方要下工夫。比如每个生字都要查字典,每个不懂的句子都要进行仔细的分析,不懂的环节都要加上自己的注解,还要看一些参考书和有关的资料。这就是“有薄到厚”的过程。?“由厚到薄”是读书的第二步。这个过程是把已学的知识进一步加工,经过消化、提炼,使全书各个部分内容串联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越是懂得的透彻,就越有“薄”的感觉。?2、同学间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懂得“学会读书”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从自己收获的角度加以总结。?布置作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细嚼慢咽(?????)?????②融会贯通(?????)???????③设身处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我个人在这方面也还是处于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 ???????摸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初看来似乎有成绩,而一旦应用时,却是一锅夹生饭,不能运用自如了。? ???????运用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对书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句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一个青年_______读到大学毕业,_______出过洋,拜过名师,得过博士,他没有学会自己学习,自己钻研,_______一定还是在老师所划定的圈子里团团转,_______知识领域不能扩大,_______不要说科学研究上有所创造发明了。4.仔细阅读课文,把下面的提纲补充完整。? 提出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原因: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学会读书??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分析论证方法的角度进一步体会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2、品味本文的语言,体会本文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 ??3、教育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一、复习导入? 提问:1、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的?? ??????3、学会读书的方法有哪些??二、探究新课? (一)细读课文,探讨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复习:?1、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2、本文采用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1、例证法???喻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追问:如何分析这些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回忆:表达的语言技巧可归纳为:方法+具体内容(事实或道理)+方法特点+观点。? 论证方法的特点:? 例证法:雄辩有力地证明(阐述)……? 喻证法:形象生动地证明(阐述)……? 引证法:强有力地证明(阐述)……? 对比论证法:对比鲜明地证明(阐述)……? 小组合作:找出本文所用的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的实例,按着上述方法进行分析?师生归纳:? 1、对比论证法及其作用。? (1)第1段设例,以鲜明的对比揭示“学会读书”对人一生的重要意义。? (2)第2段中正面的道理与反面的事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证明“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性。?(3)第3段中将所有科学家读书中知识消化的事例与有些青年学生学习抓不住重点的事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证明“读书要学会消化”的重要性。?2、引证法及其作用。? ?第3段引用恩格思的话阐明了“只有了解结论是怎样得来的,才能真正懂得结论”这一道理。? 3、例证法及其作用。(同对比论证法及其作用)(二)再读文章,品味语言。? 1、体会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文中一些关联词语显示了论述的不断深入,显示了逻辑性。? (2)文中一些虚词使用准确,使语句表义严密。? (3)文中一些比喻的说法既通俗又易懂。? (4)体会文中联系上下文的词语的表达作用。?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1)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你对“我们只有了解结论是怎样得来的,才能真正懂得结论”的理解。? ??(2)结合文义,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青年学生读书要学会消化”这一道理。? ??(3)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 ??(4)学好读书不但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课堂小结:附主题发展结构图 (1)学会读书并不简单。
“会背会默,滚瓜烂熟”不是读懂书。
(2)学会读书(“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
为什么“要学会读书”例证法对比论证怎样学会读书(1)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
(2)要做好综合工作,即要有从厚到薄的过程。
(3)读书要学会比较,要在新的东西上使用的力量大些。 例证法喻证法要 学 会 读 书(1)要学会读书(2-4)怎样学会读书 (1)学会读书并不简单。
(2)学会读书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
不断地提高。(1)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
(2)要做好综合工作,
即要有从厚到薄的过程。
(3)读书要学会比较,
要在新的东西上使用的
力量大些。 要做好综合工作
——什么叫综合,即从厚到薄的读书
——如何才能使书变薄
——强调青年学生读书要学会消化。 比较中找出新东西
——在新东西上用的力量大些
——读书用力量的好处。 先讲道理,
强调书要从结果中得出过
程。
举了自己年轻时读书急
躁的例子进一步证明。 练一练 1.下面四个选项中,能与“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衔接而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的一项是( )形成朵朵盛开的白莲。
就像白缎上绣着几朵浅浅的银白色的羽毛。
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片片银色的羽毛。
好像镶嵌在蓝色的玻璃上的几片洁净的羽毛。C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读书应该不只看到书面上,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
我在这方面还处于不断改进不断摸索的过程中。
学会读书虽然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
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A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目标检测》?
?2、阅读课外短文《读书与思考》?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