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集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6 14:39:0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五环四互”教学模式语文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3.
领略课文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
1.反复朗读,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学法指导】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读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1)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毛泽东高度评价朱自清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背景资料
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心境愉悦,所以《春》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
(3)散文知识链接
①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③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2.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抖擞(

抚摸(

蓑衣(

斗笠(

鸟巢(

眨眼(

撑伞(

发酵(

朗rùn(

liáo亮(

hōng托(

wǎn转(

应和(

喉咙(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欣欣然:
 朗润:
 
抖擞:
卖弄:
 
赶趟儿:
舒活:
呼朋引伴:
宛转:
烘托:
酝酿:
花枝招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
(3)填空。
朱自清,原名
,字
,号
,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
、学者、
。作品有诗集《
》,诗文集《
》,散文集《
》《
》,代表作有

等。
(4)本文可以分为“
”—“绘春”—“
”三个部分。作者在“绘春”部分抓住了春天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绘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
图、春
图、春
图、春
图、迎春图。
(5)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情感?
3.
朗读指导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朗读时基本语调应该轻柔、缓慢、自然,并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感情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采用范读、指名读、分组分段、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反复朗读,感受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细心品味,入情入境。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文章开头为何极写盼春的迫切?结尾赞春运用了哪三个比喻?有何作用?
(2)赏析五幅图
①作者是抓住春草什么特征来描绘春草图的?
②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③作者是如何运用感觉器官来形象地描绘春风的?
④春雨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春雨图的?
(3)探究音乐美
①找出文中的叠词,说说运用叠词的作用。
②找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运用排比的作用。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绝版的暮春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最有风韵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
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纪念书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我们正努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而今,利用这种仪式,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处呢?
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气回家。
⑥今日的兰亭依然清幽静谧,只是人工痕迹多了,不是当年的草莽情调,渐渐把自然气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无了。在孙绰笔下,短短数字已将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远比今日所见丰富。像《兰亭序》这样的美文,亦是这样,一个高度确立了,后人有再多的兰亭修葺,至多是一种怀旧、仿效。
⑦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
⑧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1)绝版的东西往往弥足珍贵。公元353年的那个暮春,究竟有些什么让人觉得珍贵而不可复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2)第④段重点介绍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谢安参加兰亭雅集的情形,加点的“丝毫”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请用第⑤段的相关语句说说“适意”的内涵。
(4)孙绰短短数字已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请赏析第⑥段划波浪线句子的妙处。
(5)“沿着兰亭方向走”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
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学习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学法指导】
通过朗读、揣摩,结合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1)济南是山东省省会。济南“山小”,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但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海拔也只有285米。
(2)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北京人,满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1951年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受迫害在北京投湖自尽。
(3)写作背景
老舍先生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于1924年赴英国讲学,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年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时间长达7年之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年间,也就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2.
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éng清(

xiāng边(

jī肤(

水墨画(
)地毯(

贮蓄(

伦敦(

发髻(

水藻(

绿萍(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安适:
响晴:
慈善:
温晴:
澄清:
设若:
贮蓄:
着落:
空灵:
秀气:
(3)填空。
老舍,原名
,字
,满族人,现代
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话剧《
》《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4)朗读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层次清晰,布局合理。请拟出本文的结构内容提纲。
②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③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2)薄雪覆盖的小山妙在哪里?
(3)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4)下列两组句子甲乙两句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试着比较评析。
①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②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判断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②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⑤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其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
  ⑧在这里,一切都有一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第①段中,那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

(2)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⑥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4)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其分析。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3.雨的四季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有关雨的知识。
2.体会雨在四季的不同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3.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重难点】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2.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
【学法指导】

1.自读法:将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配乐朗诵,将学生诵读与教师范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通过诵读、赏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1)走进作者
刘湛秋,生于1935年10月,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他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刘湛秋的散文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文字自然、亲切、优美,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
(2)古诗文积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 志南和尚《绝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南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自学检测
(1)标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静谧(

高邈( )
咄咄逼人( )
粗犷( )
睫毛(

干涩( )
莅临(

一脉情思(

吝啬(

池畦(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高邈:
静谧:
莅临:
粗犷:
咄咄逼人:
迫不及待:
(3)朗读课文,理清文章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http: / / www. / jajx / hdb / cyx / 201404 / _blank )的写作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http: / / www. / jajx / hdb / cyx / 201404 / _blank )思路。
全文采用(
)—(
)—(
)的写作结构,以(
)为线索,②-⑤自然段依次描写了(
)(
)(
)(
)。
3.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句子是什么?
(2)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概括。
(3)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可以从修辞、词语、情感等角度来谈)
(4)分析课文首段与最后两段在结构上的特点及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下列对文章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http: / / www. / jajx / hdb / cyx / 201404 / _blank )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http: / / www. / jajx / hdb / cyx / 201404 / _blank )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http: / / www. / jajx / hdb / cyx / 201404 / _blank )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文章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http: / / www. / jajx / hdb / cyx / 201404 / _blank )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E.“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建句话是对工业污染的批判和对工业文明的否定。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2)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3)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4)啊,总是美丽而诗使人爱恋的雨啊!


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1)用选文中的一个拟人短语概括出秋雨的特点。

(2)“这时候,雨不大出门”一句话的意思是


(3)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4)古人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但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呢?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4.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四首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
3.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学习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学习品味文中精彩的句子。
2.
想象并能描述诗歌意境,体会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以灵活多变的方式诵读,加深对诗内容的理解。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1)诵读课文,能默写课文。
(2)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
(4)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教材助读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
(3)《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4)《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连结在一起。这种令人荡气回肠的哀伤倾注笔端,用心血苦吟,写出了许多《天净沙 秋思》这种凄婉的曲子。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在他乡的游子的哀愁。
3.
自学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
海 (

jié
石(

sǒng
zhì(

水何dàn
dàn(


xiāo
sè(

luò阳
(
)

téng(


yá(
)
(2)文学常识填空。
①《观沧海》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
时期的

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他和

并称“三曹”。
②《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作者为唐代诗人

③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_______,“天净沙”是
________
,“秋思”是
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

(3)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句是(

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
江春/入/旧年
B.我/寄愁心/与明月
C.百草/丰茂
D.断肠人/在天涯
(5)朗读四首诗,疏通文意。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一)研读《观沧海》
(1)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看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
(2)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二)研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作者为何“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三)研读《次北固山下》
(1)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诗中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赏析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赏析《天净沙 秋思》
(1)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以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2)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下面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壮阔。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季节,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天净沙 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游子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
(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5.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识记史铁生及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习插叙、对比的写法及其作用。
4.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通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1)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畅,注意感彩。
(3)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体现出的人物情感。
(4)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教材助读
(1)写作背景: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2)名言积累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3.自学检测
(1)根据注音写出词语或给加点字注音。
shì'nòng
(
)
憔悴(
)
tān
huàn(
)
絮絮叨叨(
)
jué
bié(
)
烂漫(
)
捶打(
)
fān
lái

qù(
)
(2)解释下列词语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暴怒无常:
翻来覆去:
写一段话,尽量多用以上词语:
(3)全文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事和议论,文章三次写到看花,试分析背景、结果、和作者的生活态度变化
季节
看花原因
母亲表现
我的表现
我对生活的态度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勉强面对
第三次
秋天
/
看花
(4)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你喜欢文中对母亲的哪种描写?试分析它的妙处,从中体会母爱的伟大。
(5)找出文中四个带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分析句子的含义。
例如“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母亲的愿望,也暗示了母亲正患疾病。
(6)“母亲爱花,更爱双腿瘫痪的儿子”,你如何理解?文中哪些句子能照应这句话?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文章标题“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是什么?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2)找出文中插叙的内容,读一读,说说它的作用。(至少找两处)
(3)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多重对比写法,试找出来,读一读分析其妙处。
例: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我的表现突出了我的脾气暴躁无常,而母亲的行为体现出对我体贴、关心。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文中的菊花给你什么感受?作者在这里详写菊花有什么作用?这种写法叫什么?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阅读一】:“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阅读二】:“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阅读三】:“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思考:这些材料表达了一个什么样共同的主题?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6.散步
【学习目标】
1.识记莫怀戚及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品味文中优美语言,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3.感悟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优美语言。
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学法指导】
在朗读中揣摩语言,增强语感。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1)作者: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2)名言积累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德国
歌德)
★鸟自爱巢人爱家(英国)
★家和万事兴(中国)
★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俗语)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美国
爱默生)
2.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霎(
)时:
②熬(
):
③拆(
)散:
④分歧(
):
⑤水波粼粼(
):
⑥各得其所:
写一段话,尽量多用以上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抓住记叙六要素:包含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文中的四个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你最喜欢哪一个人?他(她)具有什么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从课文哪个细节读出来的?面对分歧,这一家人谁的权利最大?
(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你喜欢文中的那些句子?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并说一说原因(可以从词语美,意境美,修辞美,句式美,情感美等方面品味)
例: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选出加点字注音写法正确的一项(

A.嫩芽(nèn)调皮(tiào)
B.霎时(sà)依偎(wèi)
C.折散(chāi)背起(bèi)
D.粼粼(lín
lín)蹲下(dūn)
2.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描写方法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2)我的母亲虽然高达,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3)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4)“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7.散文诗二首
第一课时
金色花
【学习目标】
1.识记泰戈尔及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4.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学习对亲人的关爱之情,提高欣赏感悟美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调动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形象与意境,情感与意义。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2.自学检测
(1)金色花: 
 (国家)圣树,开   (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 
 (国家)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被称为“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
》、《
》、《
》等,长篇小说有《
》《
》等。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
》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本文选自早期诗集《
》。他的作品《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被大量介绍到中国(1924年访问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徐志摩、冰心等都深受其影响。
(2)给加点字注音:
嗅到(

匿笑(  )
祷告( 
 )
笑嘻嘻(
)  
花瓣(
) 膝上( 

沐浴(
 )
罗摩衍那(

(3)解释下列词语:
祷告:         沐浴:     
匿笑:   
写一段话,尽量多用以上词语:
(4)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与妈妈的三次嬉戏,你能简要概括一下吗?
3.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为什么总是瞒着不让妈妈知道呢?“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3)妈妈见到了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 是什么口吻?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金色花》的作者是(
)(国)作家、诗人(
),他曾在1913年获(
)奖.他的诗集有《
》《
》《
》。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诗中的“我”拥有了神力,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母亲做了一些事情。试想如果自己也拥有了这样的神力,你会变成什么,又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达对母亲(父亲)的爱。
【总结提升】
第二课时
荷叶
母亲
【学习目标】
1.识记冰心及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字词;能熟练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学习。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3.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4.体验人间亲情,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调动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形象与意境,情感与意义。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
《小儿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2.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

姊妹(

莲蓬(
) 攲斜(

荫蔽(

慈怜(

菡萏(

徘徊(

(2)解释词语
菡萏:
攲斜:
并蒂:
徘徊:
花瑞:
荫蔽:
写一段话,尽量多用以上词语:
(1)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莲(
段)----
莲(2、3段)----看莲(
段)----
莲(
段)3.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作者的心情、自然环境、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
自然环境
红莲的情形
作者的心情
一看红莲
二看红莲
三看红莲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如何理解划线句?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文中本是写母亲,但又写了荷叶。试从本文写法上和表现母亲形象上分析作者描写荷叶的作用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阅读仿写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啊,你是露珠,我是小草,心灵枯涸时,除了你,谁是为我送来滋润的源泉  
母亲啊,你是
,我是

,除了你,谁

母亲啊,你是
,我是

,除了你,谁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8.《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顺畅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4.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向古代有智慧的少年学习。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学法指导】
诵读——讨论——诵读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1)识记本课相关文学常识并积累文言字词。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圈点勾画。
(3)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教材助读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3.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俄而(

雪骤(

差(
)可拟
(
)
无奕(
)女
(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
)儿女(
)俄而(
)雪骤(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因(

(3)熟读全文,注意朗读节奏。结合课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氛围?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作者认为哪一个比的更好,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翻译下面句子并判断其句式。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自己试写一句描写白雪的比喻句。
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字
尝(

人问之(

必(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3.声情并茂朗读至背诵。
【总结提升】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词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做到流利、有感情。理解积累文言字词句。
难点: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学法指导】
诵读——讨论——诵读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1)识记本课相关文学常识并积累文言字词。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圈点勾画。
(3)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教材助读
(1)诗词积累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
谚语
3.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非人哉


(2)解释词语:
则:
行:
舍去:
乃至:
门外戏:
相委而去:
比较“君”

“尊君”与“家君”的不同:
(3)通假字:
尊君在不
通:
含义:
(4)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5)补出文中省略的部分
期日中,过中(
)不至

)去后(
)乃至
(6)翻译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同桌听听,想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元方指责友人“无信”,“无礼”,文末“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练习。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 资治通鉴》)
【注释】①虞(yú)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这)
D.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
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完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主题:
感受: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3.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学法指导】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语段,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2.
四步教学法。
自由质疑—讨论展示—审美鉴赏—迁移运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并重,阅读与鉴赏共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1)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zxyw / Sgwx / "
\t
"_blank )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杂文集《坟》《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菜畦(

桑葚(

斑蝥(

秕谷(




觅食(

蝉蜕(

倜傥(

锡箔(

东方朔(

拗过去(

人声鼎沸(

人迹罕至(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秘密。)
B.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高枕而卧:把枕头垫高睡。)
C.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方正:正直。)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人声鼎沸:人声喧闹。)
(3)从课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4)根据课题及文章内容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几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注意起止句和过渡段)
3.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重点研读第一部分)
1.预设问题
(1)第一部分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给这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2)哪个句子可作为第一部分的文眼?表达作者的什么情感?
(3)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百草原是“我”的乐园?
(4)你认为课文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理由。(可以从描写的范围、对象、观察的角度、修辞手法等)
(5)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2.
生成问题
第三课时
【质疑互究】(重点研读第二部分)
1.预设问题
(1)第9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其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4)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根据下面的材料说说少年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1)在三味书屋,教鲁迅的老师是寿镜吾先生,寿镜吾自20多岁考取秀才后,就没有再参加考试,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长达60年之久。鲁迅在南京教书、东京留学的时候,每逢回家,常到三味书屋看看他的老师。
(2)鲁迅在南京读书时,虽然连棉裤都做不起,只穿夹裤过冬,仅有的一件旧棉袍不仅破旧不堪,而且两肩已经没有了棉絮,但他仍把变卖学习优秀获得的金奖章的钱拿去买书读,靠吃辣椒来御寒。
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 http: / / www. / tag / %e4%bd%99%e7%a7%8b%e9%9b%a8"
\o
"View
all
posts
in
余秋雨"
\t
"http: / / www. / _blank )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① ②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③ ④乡人敬惜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0.再塑生命的人
【学习目标】
1.
品味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
通过品读与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3.
在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
品味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
通过品读与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学法指导】
1.诵读法。本文既表现了富有爱心和高超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了海伦人生起步的足迹和精神追求,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引导学生先通读,再有表情地朗读,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行文思路。深入研读文中细节,如与老师见面的独特心理感受,老师教
授她认识事物时的喜悦心情,从认识具体事物到认识抽象事物的思维跨越等,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文中表现的生活世界。
2.质疑研讨法。本文是一篇略读篇目。要求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练习自己读文,力求能读懂、领会。诵读中主动质疑问难,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扩大学生视野,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1)海伦 凯勒,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 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海伦那种不畏困难勇于同自身弱点拼搏的精神,始终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她的生命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 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
  (2)海伦 凯勒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 莎莉文 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名言积累
①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荻更斯
②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2.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
)
繁衍(
)
迁徙(
)
觅食( 
)
花团锦簇(
)
譬如(
)
栖息( 
)
小憩( 
)
遨游(
)
惭愧(
)
冥思遐想(
)
(2)解释下列词语。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
疲惫不堪:
小心翼翼:
恍然大悟:
(3)思考题目“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4)找出文章的纲领句,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5)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①--⑤)自然段,写的是

第二部分(
)自然段,写的是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单词;
第三部分(
--文末)写的是

3.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莎莉文老师为什么从学习识字开始教海伦?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3)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4)你认为莎莉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怎样的感情?
(5)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品评文中饱含情感而精辟的语句和语段。
例句: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赏析: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仿照上文品味句子的方法,在文中找找你最喜爱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
①直到有一天,抵挡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诱惑后,才_______(A.克服
B.克制
C.说服
D.压制)了这种恐惧心理。
②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_______(A.美好
B.曼妙
C.奇妙
D.美妙)的梦境中。
③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_______(A.奇特
B.神秘
C.神奇
D.特别)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2.仿照下列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
,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豆灯光,爱是

3.海伦·凯勒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说说你准备向他们学习什么。
2.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一阵沉寂之后……还隐藏着利爪哩!”,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第一句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还是比喻?为什么?
②选段中哪句话可以作为本段的中心句?
③有人说:这次惊险的经历是莎莉文老师有意的安排,你认为呢?说明理由。
④这一次的经历,使作者学到了什么?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表达。
【学法指导】
运用摘录和概括的方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等。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的的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5岁举家迁居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
2.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窃读(

踮脚(

腋下(

尴尬(

狼狈(

贪婪(

屋檐(

撅着(

诅咒(

踉跄(

众目睽睽(

煞有介事(

饥肠辘辘(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四平八稳:
废寝忘食:
众目睽睽:
饥肠辘辘:
煞有介事:
踉踉跄跄:
若无其事:
尴尬:
(3)“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如果改为“偷读记”好不好?为什么?
3.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试结合文中语句概括出“我”窃读时的复杂滋味。(要从这些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2)默读全文,找一找作者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
(3)说说文中第11段中“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句有何含义?
(4)试梳理出“我”第二次“窃读”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5)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形象?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起来那么瘦弱的他,居然在一天之内负重行走了50多公里,真是不可理喻。
B.他们常年在野外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C.小李一向油嘴滑舌,在这次遂宁市中学生辩论大赛中被评为“最佳辩手”,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D.因前车乱扔垃圾,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二十多辆汽车追尾,伤亡人数不断攀升。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老师对我的悉心教育,使我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B.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C.春天的观音湖湿地公园展露出自然的清新与秀美,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自古以来,遂宁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陈子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更多的财富,更好的房子,更高的地位,更大的名声。
②但占有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占有本身总在刺激和催生新的欲望。
③因此,只会用外物来丈量幸福感的人,常常陷于一种矛盾之中,拥有越多,幸福反而越少。
④似乎只有这些才能见证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让自己感觉更安全,更强大。
⑤人们总是习惯把希望寄托在攫取的行动上。
A.⑤①④②③
B.④②⑤①③
C.②④①⑤③
D.⑤②①④③
4.名著阅读。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我选择
和 ,篇名分别是《
》和《 》。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2.《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积累《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1.能理解和会运用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学法指导】
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联系实际,加深体会。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1)积累文言字词,了解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2)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背诵默写。
(3)熟记本课相关文学常识,
(4)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教材助读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5488 / 9297868.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商丘市
( http: / / baike. / view / 30207.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夏邑县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74745 / 11105606.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春秋时期
( http: / / baike. / view / 27145.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
( http: / / baike. / view / 7468.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曲阜市
( http: / / baike. / view / 135602.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
( http: / / baike. / view / 188299.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我国春秋时期
( http: / / baike. / view / 27145.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一部语录体
( http: / / baike. / view / 76994.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散文集
( http: / / baike. / view / 10988918.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主要记录孔子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2176 / 5070682.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2176 / 5070682.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
( http: / / baike. / view / 564386.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1262 / 14138739.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将它与《孟子
( http: / / baike. / view / 2655.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大学
( http: / / baike. / view / 4410.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中庸
( http: / / baike. / view / 4111.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合称为“四书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49382 / 17554004.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编纂者,主要是仲弓
( http: / / baike. / view / 4956371.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子游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99628 / 8021504.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子夏首先商量起草,仲弓
( http: / / baike. / view / 4956371.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子夏
( http: / / baike. / view / 99633.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子贡和少数留在鲁国
( http: / / baike. / view / 112125.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
( http: / / baike. / view / 99633.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全文加以润色。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3.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

曾子(

笃志(

传不习乎(

不逾矩(

曲肱(

罔(

殆(

箪(

(2)结合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古今异义】
①学而时习之
时:
习:
②吾日三省吾身
日:
三省:
③温故而知新
故:
新:
【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译为
②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译为
③传不习乎
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译为
(3)写出并解释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4)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下列句子,并用/给句子划出正确的停顿。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本课所选十二则《论语》,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2)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3)归纳名言警句
①用于学习态度:
②用于学习方法:
③用于品德修养: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五经”指





3.请用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2)吾日三省吾身:



(3)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5)“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文中孔子的话: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
B.吾日三省吾身
C.饭疏食,饮水
D.可以为师矣
5.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人不知而不愠
D.择其善者而从之
6.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文中选择一则,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对你的启发。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3.纪念白求恩
【学习目标】
1.训练识别重点句及根据重点句归纳段意的能力。
2.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3.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训练识别重点句及根据重点句归纳段意的能力。
难点: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学法指导】
通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掌握字词。
(2)熟读课文,对文章的语句及内容进行批注交流。
(3)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4)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教材助读
毛泽东
( http: / / baike. / view / 1689.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1893-1976),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卜算子 咏梅》《长征 七律》等。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6年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来纪念、颂扬白求恩,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学习。
3.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派遣(
):
②狭隘(
):
③热忱(
):
④纯粹(
):
⑤拈轻怕重(
):
⑥漠不关心:
⑦精益求精:
⑧见异思迁:
写一段话,尽量多用以上词语:
(2)本文标题为“纪念白求恩”,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仅仅是“纪念”吗
(3)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即段意)。
第一段
重点句:
要点:
第二段
重点句:
要点:
第三段
重点句:
要点:
第四段
重点句:
要点:
这其中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是:
(4)根据以上的梳理,请说一说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有“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2)阅读文中第二段、第三段完成下表:
白求恩
不少人或一些人
对工作
对人民
对技术
写法:
好处: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和白求恩同志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有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
1.全段八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从表达方式看,这两部分分别是(

A.叙述和议论
B.叙述和抒情
C.议论和叙述
D.叙述和描写
3.依次填写五条横线上的词语





4.第七句的“这点”是指(

A.共产主义
B.国际主义
C.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D.对技术精益求精
5.体会词句的作用。
(1)“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2)“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4
.植树的牧羊人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章中重点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按时间顺序简单叙事的写法。
3.学习牧羊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植树的奉献精神,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按时间顺序简单叙事的写法。
难点:学习牧羊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植树的奉献精神,树立环保意识。
【学法指导】
熟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人物精神。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掌握字词。
(2)熟读课文,对文章的语句及内容进行批注交流。
(3)把握文章的内容、情节,学习牧羊人的精神。
(4)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教材助读
让 乔诺,法国著名小说家。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3.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慷慨(
)(

戳(

帐péng(

废xū(

山毛榉(

浇灌(

tān(
)塌
chóu(
)劳
(2)解释词语。
慷慨:
不毛之地:
琢磨:
刨根问底:
硬朗:
沉默寡言:
写一段话,尽量多用以上词语: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作者用了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4)梳理故事情节,完成表格。
三次交往
牧羊人的情况
山地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课时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在文中勾画出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概括说一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作者用了哪些话来赞美牧羊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3)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对你有什么启示?
(4)品味语言
①“创造有如一种连锁效应”,文中所讲的连锁反应具体指的是什么?
②“他不理会1939年的世界大战,如同不理会1914年的世界大战。”作者这样有怎样的言外之意?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综合性学习
“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某班同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活动一:实地观察
留心观察学校周边的农村或社区环境,了解当地环境污染的状况,并把令你感受最深的情景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
镜头一:
镜头二:
(2)活动二资料搜集
下图是某同学本次活动中搜集来的绿色食品标志(图1)与中国环境标志(图2)。请任选一幅图并根据画面内容指出这幅标志图的构图创意。
图1
图2
我选择( ),构图创意:
(3)活动三:献计献策
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锦囊妙计(不少于两条)
我的计策一:
我的计策二: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5.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全文。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山”和“海”的含义。
3.能树立理想,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山”和“海”的含义,感悟人生的哲理。
【学法指导】
感情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根据意象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借助工具书排除字词音、义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读诗歌语言,理解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材助读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这首诗是作者学社工时代的一篇作品。
这首诗写于1979年,当时作者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王家新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他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验,与他童年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
(2)诗歌知识
诗歌,是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特点是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主题美,形式上一般是分行排列(其他文学样式多为句子)。
诗歌分类:根据表现内容,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根据诗歌的外在形式和语言特点,分为格律诗和自由律诗。
诗歌的特点: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像。诗歌是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从感情上打动读者的。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
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
意象: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
朗诵技巧: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3.自学检测
(1)读准字音或根据字音拼写汉字
痴(
)想
隐秘(

níng(
)成
诱huò
(
)
xuān腾(
)
shùn(
)间
(2)形近字注音组词,注音字形和读音的区别。
①诱(

绣(

②喧(

渲(

③漫(

谩(

④腾(

滕(

(3)正确解释下列词语。
痴想:
隐秘: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写一段话,尽量多用以上词语。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注意朗读技巧,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节的内容,并体会诗歌包含了哪些情感?
4.我的疑惑
【展示互导】
(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
【质疑互究】
1.预设问题
(1)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中的“种子”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3)“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侯的理解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4)“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生成问题
【检测互评】
池塘里的诗
我的诗,
写在摇曳的花瓣上,
穿着粉色的红妆,
扑入莲叶的胸膛。
我的诗,
写在滚动的露珠上,
莲叶轻轻舞呀,
池塘里添了新诗一行。
我的诗,
写在透明的塘面上,
荷花、莲叶、露珠、游鱼,
是精美的篇章。
下雨了!
我的诗在满塘里跳荡。
1.诗歌是讲究韵律美的,押韵就是韵律美的体现。请你依次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2.诗的第3节列举了池塘中的荷花、莲叶、露珠、游鱼。请你结合全诗的意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分别给这四个词语前面各加上一个双音节的词(词性不限,可以从诗句中选择)。

)的荷花

)的莲叶

)的露珠

)的游鱼
3.诗就是画,画就是诗。你认为作者通过对池塘美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总结提升】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6.诫子书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的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掌握关键的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学法指导】
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第一课时
【自学互助】
1.自学要求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
(2)结合课下注释,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背诵默写。
(3)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教材助读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
( http: / / baike. / subview / 2347 / 6593662.htm"
\t
"_blank )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
( http: / / baike. / view / 5473.htm"
\t
"_blank )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3.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夫(

淫慢(

遂(

庐(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夫君子之行: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遂成枯落:
悲守穷庐:
(3)古今异义
险:
古义:
今义:
慢: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夫:夫君子之行(

逝者如斯夫(

学:夫学须静也(

非志无以成学(

以:静以修身(

不以物喜(

(5)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广
用作
,释义
(6)文言句式
静以修身,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