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安徽省宣城地区宣州市)

文档属性

名称 《背影》教案(安徽省宣城地区宣州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1-10 18: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背影
朱自清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踌躇”等词语。
2、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体会关键性词语的含意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内容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
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朴实却含蕴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理解2 、3语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研讨探究法
3、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父亲》,这首歌赞美的是谁?对,父亲。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父亲又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就是一篇表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让我们一同走近朱自清,走进《背影》去体会那份曾让无数读者感动过的感动。
(2):作者简介
(3):出示学习目标
二: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正音练习
(2):整体感知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
三:研读课文 揣摩品味
学生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把文中描写背影的文字找出来结合情境体会感悟。
(2):朗读第六自然段中的选文,请学生勾画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体会词句的表现力。
(3):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4):儿子总共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20岁的大男孩却这么容易落泪,你能理解吗?
(5):读罢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的真挚感人的父子之情是显而易见的,但另一种比较含蓄的感情也蕴含其中,试就作者前后不同的心理作分析。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点名回答,不足之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明确。)
四:拓展延伸 感受亲情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亲人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想一想,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亲人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 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段话。
五:小结全文 情感升华
结语: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六:作业设置 巩固提高
1、有感情的把《背影》读给你的爸爸听听。
2、借鉴《背影》的构思法,选取你生活的片断,以父亲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习作,写好后请你爸爸修改。
七:板书设计
7 背影
朱自清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懂你》
二:揣摩品味 理解爱心
1、说说下列词语的表达作用。
祸不单行 满院狼藉 惨淡
2、在“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承受着哪些痛苦?
3、“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4、送行,是课文中叙述最详尽的部分,请学生速读送行情节,选几个恰当的词语,按顺序概括这部分记叙的内容。
三:自由诵读 合作探究
1、 父亲买橘子这样费劲,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而不让儿子去?买来橘子后,他“心里很轻松似的”表明了怎样的心理?
2、为什么“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而不是“轻轻的”或是“小心地”?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
3、“我”对父亲的行事本来是有看法的,可是看到父亲的背影时,两次流下眼泪,这表明“我”怎样的心情?“我”流泪后为什么怕父亲看见?
4、 下面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的区别在哪里,试作分析。
(1)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2)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来了。
四: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父亲的鼾声》
五:课堂小结
舐犊情深数背影,
一声长叹泪沾襟。
人间自有真善美,
玉壶冰心堪晶莹。
六:作业设置
课外阅读几篇写父爱、母爱的好文章,并做好阅读笔记。
七:板书设计
7 背影
朱自清
思 思念父亲 点题
望 望父买橘 刻画
别 父子分手 惜别
念 别后怀念 回忆

父(疼)
(怜)儿
背影
第 2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