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导学案--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导学案--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05 23:4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新授课导学案(学生版)
课前准备
1. 观察你家中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铝合金门窗、铁钉等),记录它们的外观特征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思考:这些变化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在航天领域使用了哪些新型金属材料,它们有什么特殊性能?
3. 收集生活中金属回收的实例(如废品回收站、饮料罐回收等),思考金属回收的意义。
课堂探究区
模块一:金属资源的存在形式
【情境导入】2024年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带回月球土壤样本,科学家发现其中含有铁、钛等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在月球上以什么形式存在?在地球上又如何分布呢?
1. 自主阅读教材P16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金属类别 存在形式 常见实例
不活泼金属(如金、银)
较活泼金属(如铁、铝)
2. 观察教材P16图8-14,认识常见的金属矿石,写出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化学式:
赤铁矿:______ 磁铁矿:______ 赤铜矿:______ 铝土矿:______
3. 小组讨论:我国为什么被称为"稀土王国"?稀土资源对我国科技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结合教材P21"化学家:徐光宪"内容)
模块二:铁的冶炼
【实验探究】观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视频,思考下列问题:
1. 实验装置包括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现象?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实验开始时为什么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
4. 尾气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工业应用】结合教材内容和视频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 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是______,原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空气。
2. 分析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作用:
① ______ ② ______
3. 石灰石在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计算实践】某钢铁厂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1000t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解题步骤:
(1) 计算1000t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
(2) 设理论上可炼出纯铁的质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 计算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
模块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生活观察】展示课前收集的生锈铁钉、铝制品等,思考金属腐蚀的危害。
【实验设计】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实验装置如下:
① 铁钉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 ② 铁钉一半浸没在蒸馏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③ 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 ④ 铁钉浸没在植物油中
1. 预测一周后各装置中铁钉的变化情况。
2. 该实验设计运用了什么科学方法?各装置分别控制了哪些变量?
3. 根据实验现象,归纳铁钉生锈的条件。
【拓展探究】结合摘要2中的实验设计,补充下列探究:
取四组样品进行对比实验:
① 普通钢片在海水中 ② 铜片在海水中
③ 不锈钢片在淡水中 ④ 普通钢片与锌块连接后在海水中
记录24小时后的现象,分析不同情况下金属腐蚀的快慢及原因。
【防护措施】根据金属腐蚀的原理,讨论并总结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填写下表:
防护方法 原理 实例
模块四:金属资源的保护
【数据分析】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每年全球因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4%。
资料2:我国每年报废的汽车、家电等产生大量废旧金属,回收率约为60%。
资料3:2024年我国推行再生铝行业利好政策,预计到2027年将新增1000万吨再生铝原料。
1. 金属资源为什么需要保护?
2.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有哪些?(从防止腐蚀、回收利用、合理开采、寻找替代品等方面分析)
3. 结合2024年再生铝行业政策,讨论金属回收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
【实践活动】设计一份关于"校园金属资源回收"的方案,包括回收物品、回收方法、宣传方式等内容。
课堂总结区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 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在保护金属资源方面可以做些什么?
3.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课后拓展区
1. 完成教材P22-23的习题。
2. 设计并完成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不同环境(如潮湿处、干燥处、接触盐水等)对铁钉生锈的影响,记录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
3.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金属资源保护方面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写一篇短文(300字左右)。
教师版
课前准备区(参考答案及解析)
1. 提示:家中金属制品可能出现生锈、失去光泽等现象,这些变化与氧气、水、盐等因素有关。
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课堂学习金属腐蚀做铺垫。
2. 提示:我国航天领域使用的新型金属材料包括钛合金、高温合金等,具有强度高、耐高低温、抗腐蚀等性能。
解析:结合教材新增内容,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体现化学与科技的联系。
3. 提示:金属回收实例很多,如废钢铁回收、铝饮料罐回收等,金属回收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解析:引导学生认识金属回收的意义,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课堂探究区(参考答案及解析)
模块一:金属资源的存在形式
1. 表格答案:
金属类别 存在形式 常见实例
不活泼金属(如金、银) 单质形式 金沙、银矿
较活泼金属(如铁、铝) 化合物形式 赤铁矿、铝土矿
解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活泼性金属的存在形式,为后续学习金属冶炼奠定基础。
2. 赤铁矿:Fe O 磁铁矿:Fe O 赤铜矿:Cu O 铝土矿:Al O
解析:掌握常见金属矿石的主要成分,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做准备。
3.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种类齐全,稀土元素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徐光宪院士团队在稀土分离技术方面的研究,使我国稀土产业实现了从资源优势到技术优势的转变,保障了国家科技发展需求。
解析:结合教材新增的化学家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资源安全意识。
模块二:铁的冶炼
1. 实验装置包括: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氧化铁还原装置、检验二氧化碳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作用:① 发生装置:产生一氧化碳;② 还原装置:实现氧化铁的还原;③ 检验装置: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④ 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解析: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装置的能力,理解各部分的作用。
2. 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方程式:3CO + Fe O 2Fe + 3CO
解析:掌握炼铁的化学原理,理解实验现象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3. 实验开始先通一氧化碳是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至冷却,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铁被重新氧化。
解析: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4. 尾气处理方法:点燃或用气球收集。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
解析:强化环保意识,了解实验中尾气处理的重要性。
【工业应用】
1. 高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解析:了解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和原料。
2. ① 提供热量;② 提供还原剂一氧化碳(C + O CO ,CO + C 2CO)
解析:理解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双重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化学反应的能力。
3. 主要反应:CaCO CaO + CO ↑,CaO + SiO CaSiO
作用: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等杂质,形成炉渣。
解析:了解石灰石在炼铁中的作用,认识工业生产中除杂的重要性。
【计算实践】
(1) 1000t × 80% = 800t
(2) 设理论上可炼出纯铁的质量为x。
3CO + Fe O 2Fe + 3CO
160 112
800t x
160/112 = 800t/x
x = 560t
(3) 560t ÷ 96% ≈ 583.3t
答: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约583.3t。
解析:通过分步计算,帮助学生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不纯物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模块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实验设计】
1. 预测现象:① 基本不生锈;② 水面附近生锈最严重;③ 基本不生锈;④ 不生锈。
解析: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 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① 控制只有水,没有氧气;② 控制既有水又有氧气;③ 控制只有氧气,没有水;④ 控制既没有水也没有氧气。
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铁钉生锈的条件: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解析: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铁生锈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拓展探究】
现象:① 普通钢片在海水中腐蚀严重;② 铜片在海水中腐蚀较慢,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表面形成铜绿;③ 不锈钢片在淡水中基本不腐蚀;④ 普通钢片与锌块连接后在海水中腐蚀明显减慢。
原因:① 海水中的盐能加速钢铁腐蚀;② 铜在潮湿空气中会形成铜绿(碱式碳酸铜);③ 不锈钢中加入了铬等元素,能形成保护膜;④ 锌比铁活泼,先被腐蚀,保护了钢铁(牺牲阳极法)。
解析:通过拓展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金属在不同环境中的腐蚀情况,认识到金属腐蚀的复杂性和防护方法的多样性。
【防护措施】
防护方法 原理 实例
涂油、刷漆 隔绝氧气和水 铁门刷漆、自行车链条涂油
镀一层其他金属 隔绝氧气和水 镀锌铁皮、镀铬水龙头
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形成耐腐蚀合金 不锈钢
牺牲阳极法 利用原电池原理,保护主体金属 轮船底部镶嵌锌块
解析:帮助学生系统总结金属防护的方法,理解各种方法的原理,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模块四:金属资源的保护
【数据分析】
1. 金属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金属腐蚀造成巨大损失;不合理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
解析: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认识保护金属资源的必要性。
2. 保护途径:① 防止金属腐蚀;②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 合理开采矿物;④ 寻找金属替代品。
解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3. 2024年再生铝行业政策有利于提高金属回收率,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解析:结合最新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在资源保护方面的举措,培养社会责任感。
【实践活动】
提示:方案应包括回收物品(如废铁钉、废铝箔、废铜导线等)、回收方法(设置分类回收箱、定期收集等)、宣传方式(制作海报、校园广播等)。
解析: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区(参考答案)
1. 认识到金属资源的有限性和重要性,了解了铁的冶炼原理和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明确了保护金属资源的责任。
2. 中学生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如节约使用金属制品、参与金属回收活动、向家人宣传金属保护知识等。
3. 思维导图应包括金属资源的存在形式、铁的冶炼、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资源的保护等主要内容,体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解析: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课后拓展区(参考答案提示)
1. 教材习题答案参考教师用书。
2.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论、反思与评价等部分。
3. 短文可从我国金属资源的现状、保护政策(如再生铝政策)、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展开。
解析:通过课后拓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区(教师自用)
1.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优势和不足:
3. 教学环节设计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4. 对学生课后拓展作业的评价建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