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摆的快慢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5 摆的快慢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1-05 08:4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课 题 3.5摆的快慢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 通过对比观察和数据分析,知道摆的摆动快慢(单位时间内摆动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质量无关。 理解“控制变量”是进行科学对比实验的重要方法。 2. 科学思维 能基于生活现象和已有知识,对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提出有依据的猜想。 能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关系的结论。 3.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摆绳长短关系”的对比实验,并准确记录摆在一定时间内的摆动次数。 能正确使用并操作摆、秒表等实验器材,掌握“小幅度自由摆动、准确计时与计数”的基本实验技能。 4. 态度责任 在小组探究活动中,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完成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 形成尊重实验数据、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出实验结果。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有效开展改变摆锤质量、摆绳长度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具学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机械摆钟一个、单摆一个 小组:每组铁架台一个、棉线一根、小球(螺帽)三个、秒表一个、记录单一份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一) 情境导入,聚焦问题——(预计时间:5分钟) 1.创设情境,引出“摆”: (播放视频)展示一座精美的古董摆钟,但钟摆摆动异常,时而走得快,时而走得慢。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这座古老的摆钟生病了,走不准时间。你们看,它的核心部件就是这个来回摆动的‘钟摆’。今天,我们就来扮演一回‘钟表小医生’,帮它诊断病因——摆的快慢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摆的快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古董摆钟视频并设置故障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出摆的快慢问题,为后续探究活动奠定基础,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二) 探索一:大胆猜想,设计方案——(预计时间:8分钟) 1.提出猜想: “联系生活,你见过哪些类似摆的现象?” (预设:秋千、吊灯、催眠怀表等) “根据你的经验,要使秋千荡得快一些,你会怎么做?” (预设:用力推、坐上去的人变轻、绳子缩短等) “由此,你猜想一下,影响摆的快慢可能有哪些因素?” (预设:摆锤质量和摆绳长短)。教师板书猜想。 3.追问(聚焦方法):“我们有这么多猜想,怎样才能科学地验证哪一个因素真的在‘作怪’呢?” 4.设计实验,渗透“对比实验法”: “如果我们想研究摆锤质量是否影响快慢,我们应该改变哪个因素? (预设:摆锤质量)” 追问:“那么,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哪些因素必须严格保持不变? (预设:摆绳长短、摆动幅度)” 6.引导:“同样,研究摆绳长短时,又该改变什么?控制什么不变?” 7.小结:教师讲解“对比实验法”,并强调这是科学家做对比实验的“法宝”。明确本课两个探索任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猜想,聚焦关键因素。通过追问和设计实验,渗透对比实验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为验证猜想提供科学方法,明确探索任务,推动学习深入。) (三) 探索二:合作探究,验证猜想——(预计时间:15分钟) 1.明确操作要领,解决计数难点: 教师演示:如何安装摆、如何让摆“小幅度自由摆动” 核心指导:回顾:“怎样才算摆动一次?” 教师演示:摆从A点出发,荡到B点,再回到A点,算一次。师生一起模拟计数。 2.明确分工:小组内1人操作摆,1人计时,1人数数,1人记录。每次实验测量30秒内的摆动次数,重复三次以减少误差。 3.分组实验,收集证据: 学生分两组同时进行(可一半小组先探究“与质量关系”,另一半先探究“与绳长关系”,再交换),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计时、计数的准确性和变量的控制。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和指导,明确实验操作要领和计数方法,确保实验准确性。明确分工,培养合作能力。分组实验,收集证据,验证猜想,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四) 研讨交流,建构概念——(预计时间:7分钟) 1.数据汇报,分析归纳: 邀请小组将记录表投影展示,汇报数据。 2.“观察‘摆锤质量’组的数据,当摆锤质量成倍增加时,摆动的次数有规律性的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学生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的结论。) 3.“再观察‘摆绳长短’组的数据,随着摆绳变短,摆动次数如何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 (预设:学生发现“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4.“我们的结论和最初的猜想一致吗?科学探究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和我最初的猜想一致,我们有了猜想就要有实际的实验证明猜想) 5.回顾情境,解决问题:“现在,谁能当一回小医生,诊断一下古董摆钟走不准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预设:是摆绳的长度发生了变化。) 6“那么,应该怎么‘治疗’呢?” (预设:调整摆绳的长度至标准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汇报和分析,引导学生归纳结论,验证猜想,培养科学 思维。回顾情境,运用结论解决问题,强化知识应用,体会科学探究的价值,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拓展应用,理趣交融——(预计时间:5分钟) 1.提问:“同一个摆,如果想让它摆动得再快一点,应该怎么做?” (预设:缩短摆绳) 2.介绍:伽利略发现单摆等时性的故事,将课堂探究与科学史结合,提升科学素养。 板书设计: 3.5摆的快慢 摆动多→快 摆动少→慢 初始摆动幅度 无关 摆动快慢 摆锤重量 无关 短→快 摆绳长度 有关 长→慢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围绕“摆的快慢”主题,通过一系列科学探究环节,引导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而与摆绳长短有关的结论。实验中,学生学会了操作要领和团队合作,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中也发现不足,如部分小组在控制变量上遇到困难,影响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这要求我在未来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指导,确保变量控制的准确性。此外,需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未来,我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促进每个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进步,并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