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生活万花筒 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课本上给出了两篇习作例文(包括旁批和文后的思考题),旨在让学生直观感受如何写好一件事。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总结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具体的习作教学。课文中已经给出了参考题目,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指导,然后拓展学生的选材范围,争取让他们的作文素材更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1.能总结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回答文后的问题。
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能参考他人的意见修改作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运用习作例文中的叙事技巧。
2.交代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单元情境】
《生活万花筒》班刊正在招募 “故事采集员”
【本课情境】
抒写生活万花筒
第一课时
一、任务驱动,引出课题
1.同学们,第五单元是个习作单元,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我们已经学习了《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也收获了写作的金钥匙。这一单元我们要汇编一本 “生活万花筒” 班刊,班刊要收录大家生活中印象深的事 —— 可能是家庭里的小趣事,可能是校园里的温暖瞬间,也可能是街头看到的感人画面。不过,要让读者喜欢咱们的投稿,得先学会 “把事情写清楚”。今天咱们就从两篇优秀例文入手,看看高手是怎么写事的,再一起学写自己的故事,好不好?
二、例文分析一:《我家的杏熟了 —— 分享的温暖》
师:先来看第一篇例文《我家的杏熟了》,这篇文章写的是家庭里的小事,却特别有烟火气,很适合收录班刊的 “家庭趣事” 板块。请大家自由朗读例文,带着三个问题思考:作者写了什么事?是怎么把事写清楚的?我们能学到什么?
1.梳理 “写了什么事”
师:谁来分享一下,这篇文章围绕 “杏” 讲了哪些内容呀?
(引导学生回答:开头 “说杏”—— 路人夸杏好,“数杏”——“我” 数杏数糊涂;重点 “分杏”—— 奶奶打杏、捡杏,分给小伙伴和邻居,最后 “我” 懂了 “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的道理。)
师:没错,文章围绕 “杏” 展开,从 “铺垫” 到 “核心事件”,脉络特别清楚。开头的 “说杏”“数杏” 不是多余的哦,它们告诉我们 “杏好、杏多”,为后面 “分杏” 这件事做了铺垫,让读者明白 “为什么要分杏”,特别自然。
2.探究 “怎么写清楚”
(1)理清起因、经过、结果
师:咱们一起看看 “分杏” 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这是把事写清楚的关键哦!
起因:小淘淘摘杏摔下来了
经过:奶奶拿竹竿打熟杏、捡杏,分给小伙伴和 “我”
结果:“我” 懂得 “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的道理,每年都分杏
(2)找细节:品动作、语言描写
师:刚才我们通过起因、经过、结果理清了骨架,那文章的 “肉”—— 细节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找找奶奶 “打杏、分杏” 时的句子,作者在写事情的重点内容时,采用了哪些写法?
(学生找句子:“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奶奶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师:大家发现了吗?“拿、走、打” 这一连串动作,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奶奶打杏的过程更加具体生动,有画面感,仿佛能看见奶奶如何拿出竹竿,怎么走到树下打杏。连贯的动作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奶奶打杏的不容易。;而奶奶的话,直接点出了 “分享” 的主题,也让事件有了意义。这种细节描写,能让文章更生动,读者像看小电影一样,非常有画面感!
3.总结 “学到什么”
师:从《我家的杏熟了》里,我们学到了三个写事的小秘诀:
重要事件前可以做 “铺垫”,让故事更自然;
一定要把 “起因、经过、结果” 交代清楚;
重点内容要加 “动作、语言” 等细节描写,让事件 “活” 起来。
三、例文分析二:《小木船 —— 友谊的印记》
师:刚才我们从家庭小事里学了写事方法,接下来这篇《小木船》,讲的是校园里的友谊故事,特别贴近咱们的生活,特别适合班刊的 “校园故事” 板块。同样,我们还是带着 “写了什么”“怎么写清楚”“学到什么” 来分析,看看它和《我家的杏熟了》有什么不一样的技巧。
1.梳理 “写了什么事”
师:请大家默读例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围绕 “小木船” 写了 “我” 和陈明的什么事?
(引导学生回答:“我” 失手摔坏陈明的小木船,两人友谊破裂;几个月后陈明要搬家,送 “我” 新的小木船和好;“我” 珍藏小木船,怀念陈明。)
2.探究 “怎么写清楚”
(1)理顺序:发现 “倒叙” 的妙处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章开头不是从 “摔船” 开始的,而是从 “我看见珍藏的小木船,想起陈明” 开始的。这种 “先写结果 / 精彩片段,再写起因经过” 的顺序,叫什么呀?(学生答 “倒叙”)
师:对!倒叙特别能吸引读者 ——“为什么小木船会被珍藏?”“‘我’和陈明之间发生了什么?” 读者会忍不住往下读,咱们写班刊投稿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开头哦!
(2)析详略:时间跨度大怎么写
师:文中 “友谊破裂” 和 “和好” 的过程写得很详细,而 “中间几个月的矛盾期” 只写了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 一句话。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和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回答:好!因为不重要的内容不用多写,重点写和 “小木船”“友谊” 相关的核心情节,这样文章不啰嗦,主题更突出。)
师:没错!写时间跨度大的事,要 “围绕重点写,次要内容简单交代”,这是详略得当的关键。
(3)找细节:品神态、动作描写
师:再找找陈明和 “我” 和好时的细节,比如神态、动作,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找句子:“他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船……’说着,他把小木船塞到我手里。”“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地握住他的手。”)
师:“满脸通红” 写出了陈明的不好意思,“塞”“握” 这两个动作,把两人和好时的激动、愧疚都表现出来了 —— 不用多说 “我很感动”,动作和神态就告诉读者了,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3.总结 “学到什么”
师:从《小木船》里,我们又多了几个写事秘诀:第一,可用 “倒叙” 开头,吸引读者;第二,时间跨度大时,要 “详写重点、略写次要”;第三,除了动作、语言,还能加 “神态” 描写,让人物更鲜活。
四、写作指导:打造 “生活万花筒” 班刊好投稿
师:两篇例文的 “写事密码” 我们都破解了!现在大家肯定都想到了自己生活中印象深的事 —— 可能是上次运动会的冲刺,可能是帮流浪猫做窝的温暖,也可能是孵鸡蛋的趣事。那怎么把这些事写成班刊喜欢的好文章呢?咱们分三步来学!
1.第一步:选好素材 —— 真实、新颖是 “敲门砖”
师:班刊不要 “假大空” 的故事,要的是 “真实的生活小事”。PPT 里给大家分了三类素材方向,大家可以参考:
家庭生活:捉蚊趣事、喜迁新居、买菜风波、爷爷戒烟、孵鸡蛋趣事等;
校园生活:运动会冲刺、联欢会表演、竞选班长、第一次演讲、教室掌声等;
社会活动:志愿者服务、垃圾分类宣讲会、献爱心、陌生小哥送水等。
师:选素材要避开 “帮妈妈洗碗”“扶老人过马路” 这种太常见的,尽量选 “新颖” 的 —— 比如 “我骗爸爸鸽子飞走了,其实是放了它”“妈妈为了赠品买酸奶,结果冰箱里还有好多”,这样的故事读者才会眼前一亮!
2.第二步:理清思路 —— 六要素 + 顺序,不跑偏
(1)找 “六要素”:给故事定骨架
师:写事一定要有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定 “顺序”:让故事有条理
师:六要素理清楚后,还要选好 “叙述顺序”。咱们学过三种:
时间顺序:按 “早中晚”“春夏秋冬” 等时间变化写,适合时间线清晰的事(比如 “一天的捉蚊记”);
事情发展顺序:按 “起因→经过→结果” 写,最常用(比如 “分杏”“摔船”);
倒叙:先写 “结果 / 精彩片段”,再写起因经过(比如 “先写被螃蟹夹哭,再写逗蟹的过程”)。
师:大家根据自己的故事选顺序 —— 比如写 “广场舞初体验”
3.第三步:学技巧 —— 让文章 “活” 起来
(1)起 “炸裂” 题目 —— 第一眼就吸引读者
师:班刊里的文章,题目就像 “门面”。 以事件为题:《放飞鸽子》《偷喝可乐记》;
以物品为题:《神秘消失的牛排》《不翼而飞的钢笔》;
人物 + 事件:《爷爷学普通话》《妈妈减肥记》;
写感受:《冬日里的温暖》《甜蜜的烦恼》;
设悬念:《谁动了我的日记》《最后的鸡腿谁来吃》。
师:别再用《一件难忘的事》这种普通题目啦,试试《“长鼻子” 惊魂记》(写说谎怕变匹诺曹)、《会飞的黑板擦》(写课堂小意外),是不是更吸引人?
(2)写 “慢镜头”—— 把重点过程拆解开
师:事件的 “经过” 是重点,要像 “慢镜头” 一样拆解开写。有三种方法:
动作慢镜头:把动作拆成多个动词,比如捉蚊:“伸出→抓去→收回来→打开→踮起→拍向”;
语言慢镜头:加人物的话或自语,比如捉蚊时说 “臭蚊子!今天不把你灭了,我就不睡觉!”;
心理慢镜头:写内心想法,比如孵鸡蛋时想 “鸡蛋里会不会有小雏鸡?它什么时候出来呀?”。
师:大家试试把自己故事里的重点动作拆解开 —— 比如 “包饺子”,别只写 “我包了饺子”,要写 “拿起皮→放馅→捏边→捏花纹”,这样更具体!
(3)写 “特写镜头”—— 放大细节,有画面感
师:除了慢镜头,还要会写 “特写镜头”—— 放大 “声音” 和 “画面细节”。比如 PPT 里的例子:
声音:爷爷咳嗽的 “咳…… 咳……” 声,奶奶担忧的念叨声;
画面细节:“爷爷食指和中指间夹着半支正在燃烧的香烟”。
师:大家写自己的故事时,也可以加特写 —— 比如写 “帮流浪猫”,可以写 “小猫‘喵喵’叫着蹭我的手,它的爪子软软的,毛上还沾着草屑”,这样读者仿佛能看到、摸到小猫!
(4)详略得当 —— 重点内容多写,次要内容少写
师:记住 “直接体现主题的内容详写,不体现的略写”—— 比如写 “爷爷戒烟”,详写 “爷爷藏烟被我发现,我们一起制定戒烟计划”,略写 “爷爷之前抽烟的日常”;写 “运动会”,详写 “冲刺时的呼吸、脚步、同学的加油”,略写 “赛前热身”。
五、范文引路:《第一次捉鱼》
1.师:咱们来看一篇符合要求的班刊投稿范文《第一次捉鱼》,看看它是怎么用咱们学的方法的:
开头:倒叙 “每当想起第一次捉鱼时的情景,我都会感到无限欢欣”,吸引读者;
六要素:时间(暑假)、地点(河边)、人物(“我” 和小伙伴)、起因(见鱼想捉)、经过(捉鱼时手插泥巴、扑进水里、踩到破皮鞋)、结果(没捉到鱼但很开心);
细节:动作慢镜头(“挽起袖子→伸手→扑进水里”)、拟人排比写鱼(“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寻觅食物,时而呆立不动”)、特写镜头(小伙伴 “笑得前仰后合” 的样子)。
师:这篇文章真实、具体,还有童趣,特别适合收录班刊的 “童年趣事” 板块!
2.师:今天我们从两篇例文里学到了 “把事写清楚” 的方法,还掌握了 “选素材、理思路、写细节” 的写作技巧。生活就像万花筒,每一件小事都是闪亮的碎片 —— 希望大家都能拿起笔,把自己的碎片记录下来,让 “生活万花筒” 班刊装满咱们的真实故事!
写一篇自己生活中印象深的事,题目要新颖,按顺序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加入 “慢镜头” 或 “特写镜头”,字数 350 字左右,下节课带来互评投稿。(共38张PPT)
1
自然界的母爱传奇
2
攀险峰的勇气密码
3
捕捉生活中的镜头
4
抒写生活万花筒
1.作者写了什么事情?
2.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3.我们从习作例文中学到了什么?
《我家的杏熟了》
例文围绕着“杏”讲了什么事情。
数杏
分杏
说杏
课文是怎么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分杏
顺序清楚
起因
经过
结果
作者在写事情的重点内容时,采用了哪些写法?
语言描写
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奶奶打杏的过程更加具体生动,有画面感,仿佛能看见奶奶如何拿出竹竿,怎么走到树下打杏。连贯的动作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奶奶打杏的不容易。
我们从习作例文中学到了什么?
写一件事,要作必要的铺垫;
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要把一些重要内容写清楚。
重点内容要加 “动作、语言” 等细节描写,让事件 “活” 起来。
1.作者写了什么事情?
2.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小木船》
“我” 失手摔坏陈明的小木船,两人友谊破裂;几个月后陈明要搬家,送 “我” 新的小木船和好;“我” 珍藏小木船,怀念陈明。
友谊破裂
和好
1.作者写了什么事情?
2.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我”看到小木船,想起陈明。
◎记叙围绕小木船发生在“我”和陈明之间的一件事。
◎“我”珍藏了小木船。
倒
序
“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和同学交流
析详略:时间跨度大怎么写
找细节:品神态、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我们从习作例文中学到了什么?
第一:可用 “倒叙” 开头,吸引读者
第二:时间跨度大时,要 “详写重点、略写次要”
第三:除了动作、语言,还能加 “神态” 描写,让人物更鲜活
筒
生
活
万
花
四上第五单元习作
一、选好素材
二、理清思路
敲定顺序,交代清楚六要素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写事的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
春夏秋冬
清晨、中午、傍晚
昨天、今天、明天
……
事情发展
:起因、经过、结果
顺叙
先写事情的结局,然后写起因、经过
倒叙
敲定顺序,交代清楚六要素
叙 事 六 要 素
三、学技巧
生活万花筒
选取事件,确定题目
运用方法,有序表达
合理取材,详略得当
亲身经历的事
看到的事
听到的事
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加入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
可以运用对比手法来写
直接体现主题的材料,要详写
不能够直接体现主题的材料,要略写
选新颖事件
起“炸裂”题目
选新颖事件,起“炸裂”题目
对于写事的作文来说,选材十分重要,所选事件必须是亲身经历的、真实的材料。陈旧虚假的材料会让读者失去阅读欲望,而新颖独特的材料会让读者眼前一亮。
题目背后的事件
选新颖事件,起“炸裂”题目
捕捉细节
写好“慢镜头”
“特写镜头”
捕捉细节,写好“慢镜头”与“特写镜头”
一件事可以“放慢”展开,写成“慢镜头”。
捕捉细节,写好“慢镜头”与“特写镜头”
捕捉细节,写好“慢镜头”与“特写镜头”
我们还可以写在事情过程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并运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变成“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
捕捉细节,写好“慢镜头”与“特写镜头”
3.捕捉细节,写好“慢镜头”与“特写镜头”
捕捉细节,写好“慢镜头”与“特写镜头”
详略得当 —— 重点内容多写,次要内容少写
“直接体现主题的内容详写,不体现的略写”—— 比如写 “爷爷戒烟”,详写 “爷爷藏烟被我发现,我们一起制定戒烟计划”,略写 “爷爷之前抽烟的日常”;写 “运动会”,详写 “冲刺时的呼吸、脚步、同学的加油”,略写 “赛前热身”。
每当想起第一次捉鱼时的情景,我都会感到无限欢欣。①
那是暑假中的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到河边乘凉。我们坐在河边,正感到无比的凉快、舒服时,一群鱼游了过来。②它们摇头
第一次捉鱼
①运用倒叙手法,写总的感受,引出下文的回忆。
范文点评
②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
摆尾,快活极了,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寻觅食物,时而又呆立不动,要不就慢慢游着,还淘气地吐着水泡,真有趣。③于是我走到河边,招呼伙伴们来捉鱼。
我挽起袖子,迫不及待地下手就抓,因为没有经验,手刚一伸,小鱼就跑了。鱼没捉到,水却溅起老高,
③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逼真地写出了小鱼在水中游动的情态。
④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我”不会捉鱼的窘相。
弄了我一脸。这还不说,由于重心靠前,我的两只手深深地插到泥巴里去了。拿出水面一看,两只大黑爪不露一点儿肉色。④我又好气又好笑,无可奈何地去找新的鱼群。
我沿着河边向前走,发现了一个新目标。嘿!看这条又肥又大的草鱼,真惹人馋。这回我吸取了教
训,没有急于下手。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鱼群旁,轻轻地把手伸到水里去捉。姜还是老的辣,这条大鱼可真精,尾巴一摆,“嗖”的一下脱离了“危险区”。⑤虽然它跑了,可我并不甘心,接着又是猛地一捉,因为用力过猛,我一下子扑到水里去了。嘴里一喊
⑤动作描写生动、传神,使人如见其形。
“哎呀!”河里翻上来的脏水就涌进嘴里。岸上的小伙伴们看我这狼狈样,笑得前仰后合。⑥就在这时,我脚下踩到一个软乎乎的东西。我猜想:是钱包,还是大包袱?鱼没捉到,却有意外的收获。我喜出望外,把它捞出水面。小伙伴们笑得直打滚,原来是只破皮鞋。我也忍不住大笑起来。⑦
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我”的“狼狈”。
⑦鱼没捉到,却收获了开心和快乐,令人回味无穷。
修改评价
评价标准
按照一定顺序叙述
把经过或重要内容写清楚
语言生动,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
精选与主题相关的事件,重点突出
习作完成后,请同学们自行修改习作,与同学交流分享,并按照评价标准互相给对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