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梅兰芳蓄须》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梅兰芳蓄须》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5 11:50:32

文档简介

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梅兰芳蓄须》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讲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感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军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粉饰太平,梅兰芳获悉后以避居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等方式一次次拒绝了日本人的邀请,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单元任务情境】
“中华精神传承馆”主题研学——追寻英雄足迹,讲好中国故事
【本课任务情境】
了解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AI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中华精神传承馆”主题研学之旅中,我们已见证多位爱国志士以不同方式诠释家国情怀。今天,让我们聚焦艺术领域的爱国典范——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抗战烽火中,他以蓄须明志等举动彰显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现在,就让我们开启这段探寻梅兰芳英雄足迹的学习之旅。
任务一:了解名家,初识梅兰芳
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优秀的艺术形式之一。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刚才片段里,唱旦角的著名京剧演员。一位非常有名的旦角,但他是男性,他的名字叫梅兰芳。(板书:梅兰芳)观看视频了解。
2.京剧里面有4种人物类型,也叫四大行当,他们分别是生、旦、净、丑。观课视频。
①正音“角”字:jué。
②介绍: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其中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梅兰芳饰演的就是旦角,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必须把胡子剃得干干净净,男扮女装。
介绍四大名旦: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四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表演雍容华贵,程砚秋的唱腔低回婉转,尚小云擅长刀马旦,动作刚劲有力,荀慧生则以活泼娇俏的花旦形象著称。他们各自创立了独特的艺术流派,对京剧旦角表演影响特别大。【资料补充: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由男性扮演花旦,主要和古代的社会观念有关。在古代,女性不方便公开登台表演,所以就由男性来扮演旦角。而且,男性扮演旦角还能突破一些生理上的限制,比如在动作和唱腔的表现力上,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像是京剧里的四大名旦,他们的表演就把旦角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3.梅兰芳堂堂一个七尺男儿,要扮演旦角,首先就要——剃胡子(这里教师可以做出剃须的动作,提示学生。)所以,课文的开头有这样一段介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可是,在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这留着胡须,就是课题中的——“蓄须”。(板书“蓄须”,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任务二:基础过关,挑战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指名朗读、识记,教师相机指导。
3.多音字。
任务三:关注细节,走近梅兰芳
1.学生阅读导学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用“ ”画出梅兰芳“拒演的方法”,再用“ ”画出他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想一想:哪些困难和危险是主要的?试着填写下面表格。
(1)学生自主阅读第一个导学提示,阅读课文,画一画,并填写出示的表格。
预设:
①(板书:避港拒演)拒演方法: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梳理表格内容
②(板书:蓄须明志)拒演方法: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梳理表格内容
③(板书:卖房度日)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梳理表格内容,点拨从“宁可、也绝不”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梅兰芳坚定的决心和信念。
④(板书:打针装病)拒演方法: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遇到的困难和危险:(额头)滚烫滚烫的。 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整理语言,填写表格。)
2.学生自主阅读第二个导学提示,根据要求思考。纵向观察表格中梅兰芳的拒演方法和遇到的困难及危险,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拒演过程中困难逐渐升级,危险逐渐加剧。
3.学生自主阅读第三个导学提示,根据要求小组内说一说,并在全班展示。怎么把这几件事连起来呢?用上这些词语,尝试加上原因,将拒演方法、困难和危险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不惜 甚至 直到 宁可……也不……
4.小组讨论并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把握重点内容。
主要内容: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生宁可蓄须明志,毅然拒绝给日本人演戏。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出。
教师小结:归纳有多件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首先要清楚每--件事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主要的事件,弄清事件之间的关联,再将几件事连起来。
回顾课文,升华主题。
(1)是啊,梅兰芳始终没有向日本侵略者妥协,他就是这样有骨气的、爱国的艺术家。经历了这么多的危险和困难,他始终没有向侵略者妥协,他终于迎来了自己期盼的结果:
出示句子: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观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2)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观看梅先生的演出?
出示句子: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全班齐读。
(3)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想一想:学习了《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我们深入了解了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你有什么话想要对他说呢? 指名生自由说。
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也深深的感受到爱国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向梅兰芳一样毫不犹豫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任务四:阅读链接,传承家国情
梅兰芳高超的演技得到人们的赞赏,他的铮铮铁骨和爱国热情更是令人敬佩。在《难忘的一课》中,台湾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呢?
1.默读课文,同桌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台湾“光复”的历史背景。
3.批注阅读,分享交流。
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结课:我们跟随梅兰芳先生的足迹,读懂了 “蓄须明志” 背后最硬核的民族气节 —— 那是面对威逼利诱时的坚定拒绝,是宁舍艺术生命也不折腰的铁骨铮铮。这份气节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中华儿女最珍贵的精神底色。
愿你们带着这份感悟把民族的气节融入言行,在新时代继续讲好中国故事,用担当与坚守,传承这份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板书设计参考图】(共41张PPT)
古诗三首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任务一
了解名家,初识梅兰芳
京剧
中国十大国粹之一
中国影响最大的戏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梅兰芳(1894—1961),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运用唱、白、表情、身段、
舞蹈等技艺,刻画人物的内心世
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
称“梅派”。
纽约《世界报》曾有这样的高度评价:“梅兰芳
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
过这样的演出。”
旦角
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蓄须
任务二
基础过关,挑战字词
自读提示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蓄须 旦角 被迫 租界 纠 缠 邀请 香港 沦陷 抵抗 侵略
骚扰 拒绝 堪忧 签 订 宁可 神圣 要求 斩钉截铁 破绽 妄想














níng
nìnɡ
(安宁)(宁静)
(宁可)(宁愿)

yāo
yào
(要求)(要挟)
(重要)(主要)
任务三
关注细节,走近梅兰芳
自学:用“_____”画出拒绝演出的办法;用“﹏﹏”画出危险和困难。想一想:哪些困难和危险是主要的?
合学:小组交流,提取关键信息,填写表格。
原因 拒演方法 困难和危险
第一次拒演
第二次拒演
第三次拒演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避港拒演
原因:日本人不断纠缠
办法:藏身租界,远避香港,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困难和危险:虚度生命
原因 拒演方法 困难和危险
第一次拒演
第二次拒演
第三次拒演
被日本人纠缠
藏身租借 深居简出
虚度生命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蓄须明志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卖房度日
困难和危险:卖房度日
原因 拒演方法 困难和危险
第一次拒演
第二次拒演
第三次拒演
被日本人纠缠
藏身租借 深居简出
虚度生命
多次逼迫
随时骚扰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得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原因:强令上台
办法:打针装病
打针装病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困难和危险:险丢性命
原因 拒演方法 困难和危险
第一次拒演
第二次拒演
第三次拒演
被日本人纠缠
藏身租借 深居简出
虚度生命
多次逼迫
随时骚扰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强令上台
打针装病
险丢性命
原因 拒演方法 困难和危险
第一次拒演
第二次拒演
第三次拒演
被日本人纠缠
藏身租借 深居简出
虚度生命
多次逼迫
随时骚扰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强令上台
打针装病
险丢性命
拒演过程中困难逐渐升级,危险逐渐加剧。
纵向观察表格中梅兰芳的拒演方法和遇到的困难及危险,你有什么发现?
怎么把这几件事连起来呢?用上这些词语,尝试加上原因,将拒演方法、困难和危险连起来说一说。
不惜 甚至 直到
宁可……也不……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生宁可蓄须明志,毅然拒绝给日本人演戏。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出。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观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观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观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líng)”,有几人欤(yú)?
——著名画家丰子恺
这句话是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赞扬。意思是那么多史书中记载爱国而退出自己谋生、自己喜爱的戏曲的演员,有几个人呢?
任务四
阅读链接,传承家国情
在《难忘的一课》中,台湾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呢?
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同桌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台湾“光复”的历史背景。
3.批注阅读,分享交流。
我们跟随梅兰芳先生的足迹,读懂了 “蓄须明志” 背后最硬核的民族气节 —— 那是面对威逼利诱时的坚定拒绝,是宁舍艺术生命也不折腰的铁骨铮铮。这份气节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中华儿女最珍贵的精神底色。
愿你们带着这份感悟把民族的气节融入言行,在新时代继续讲好中国故事,用担当与坚守,传承这份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