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诗三首》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5 11:50:32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古诗三首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
内容。
◎学习写书信。
单元主题:家国情怀
第一课时
任务一
解题入诗,了解题材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王昌龄和王翰,正是边塞诗人中杰出的代表,《出塞》和《凉州词》也是边塞诗的代表作。
出塞

凉州词
[远出边塞]
[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解诗题
任务二
品读《出塞》,解诗悟情
出塞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岑参、王之涣并称“四大边塞诗人”。尤善七绝,后人誉之为“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等。
知作者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但使】只要
②【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注释



读好诗
人未还
huán
飞将
jiànɡ
不教
jiào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但使】只要
②【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注释



解诗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意:依旧是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 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还没有归来。
解诗意
这句诗描写了哪两种景物?
明月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征战时间长
战士思念亲人
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
想象说话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主要人物?
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但使】只要
②【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只要有像李广那样的猛将戍守边关,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就不敢南下越过阴山。
悟诗情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人借助对骁勇善战的将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朝廷任用得力将领,巩固边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愿望。
任务三
迁移学法,读《凉州词》
[唐] 王 翰
小组合作
1.知作者,读好诗。
读准字音,注意诗的节奏。
2.读懂诗,悟诗情。
说说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知作者
凉州词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读好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读懂诗
读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听到了______。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凉州词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心系战士
渴望报国
第二课时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宋代女
词人。宋代女词人。她擅长白描,善
用口语,其词清新俊逸,风格独特。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
知作者
任务一
品读古诗,感知人物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划出这首古诗的节奏。
读好诗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读懂诗
主要人物?
①【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读懂诗
主要事件?
②【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与刘邦的斗争中失败,有人劝他东渡长江,再做打算。但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自杀身亡。江东,长江在安徽芜湖、江苏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宁死不屈有骨气
歌颂
赞美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中豪杰
鬼中英雄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任务二
链接历史,体会诗情
金国变大
宋国变小
都城被占
对比观察,说说发现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歌颂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痛斥当权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悟诗情
任务三
诵读古诗,书写生字
背诵
重点字指导
“宀”写宽一些,中部撇、捺向两边充分伸展。
上部撇、捺舒展,下部稍小。
左窄右宽。右下部“隹”四横长短不一。
左右宽窄相当,均匀分
布。右边的“十”竖略长。
“工”末横改提,略偏上。
重点字指导
同学们!研学之旅第一站即将落幕,三首古诗便是我们收获的最珍贵馆藏。
从《出塞》的戍边豪情,到《凉州词》的悲壮豁达,再到《夏日绝句》的风骨铿锵,诗行间跃动的是爱国热血,是忠义担当,是中华民族从未褪色的精神脊梁。愿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与力量,把古诗中的精神刻进心里,让千年传承的家国情怀,在我们这一代继续发光发热!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分析】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教学本单元课文可以充分借助朗读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体会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在此基础上,借助多种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
【文本分析】
《出塞》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以秦汉边塞为背景,借古讽今,反映唐代边患问题。《凉州词》是唐代边塞诗的经典之作,展现了边塞将士的生活风貌。《夏日绝句》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借古讽今,抒发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慨。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2.了解古诗背后的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单元情境】
“中华精神传承馆”主题研学——追寻英雄足迹,讲好中国故事
【本课情境】
第一站:认识沙场征战的爱国英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纵观篇章页,铺垫爱国情:
AI播报员情境导入:
同学们,欢迎来到中华精神传承馆主题研学活动。在这里,我们会走进古代仁人志士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与高尚品德;我们将怀着崇敬之心,致敬开国元勋周恩来,领略他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风范;我们还会走近艺术大师梅兰芳,品味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执着追求与爱国情怀;更会深入了解延安精神,体会那段艰苦岁月中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不屈意志。让我们一起用心去聆听、去感受、去传承这些伟大的中华精神,追寻英雄足迹,讲好中国故事。
解读单元导读页:
请一位同学读读单元导读页的内容: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②学习写书信。带着学习任务,让我们开启本单元的学习!
情境导入:开启研学第一站
同学们,欢迎加入“中华精神传承馆”主题研学之旅!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两首新题材的古诗——边塞诗。
任务一:解题入诗,了解题材
1.边塞:边疆地区的要塞。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让我们带着敬畏之心,一同走进《出塞》与《凉州词》,探寻诗中的英雄足迹。
2.结合课前的预习,谁来解释一下诗题的意思?先看“出塞”。(自由回答,点拨:“塞”就是“边界上的险要地方”,也即“边塞”,“出塞”的意思就是:远出边塞)
3.“凉州词”呢?结合注释说一说。(指名个别学生进行解释)
王昌龄和王翰,正是边塞诗人中杰出的代表,《出塞》和《凉州词》也是边塞诗的代表作。
过渡: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通过《出塞》一诗,学习抓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
任务二:品读《出塞》,解诗悟情
1.知诗人
介绍王昌龄: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岑参、王之涣并称“四大边塞诗人”。尤善七绝,后人誉之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等。
2.读好诗
过渡:“出塞”在这篇课文里作为诗歌的题目,这是汉代就有的乐府诗题。唐代的王昌龄用这样的旧诗题写了什么内容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指生读古诗并正音。
(3)交流:在这首诗中一共有三个多音字(课件出示多音字词:人未还、飞将、不教)
①“人未还”的“还”,在这里为什么要读“huán”?指名答。“人为还”就是没有回来的意思,所以要读“huán”。
②“将”为什么在这里读“jiàng”?指名答。将,在这里是将领、大将的意思。
③“不教”的“教”为什么要读成“jiào”呢?指名说。提醒结合注释理解,“教”?令,使。“不教”就是不准、不允许,所以要读“jiào”。
这三个多音字是根据意思来判断读音的,大家读古诗的时候要特别关注。
(4)字音都读准了,请同学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5)我们一起再读读这首诗,体会押韵,感受诗歌的节奏。
解诗意
1.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诗的第一行描写了哪两种景物?预设:明月和边关
这句诗的意思,谁来谈谈?(指生自由说)
2.引读: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3.可见许多诗人都喜欢借明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请同学们反复读读《出塞》的前两行诗,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生自由谈)
预设:征战时间长、战士思念亲人。
4.指导朗读: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带着这样的心情,该怎么朗读这句诗?(声音稍低,语调平缓)一起读。
5.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想象说话:
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
是呀,这明月寄托着多少人的思念呀!可又有多少战士能回家呢?回归故土遥遥无期呀!
6.出示后一句诗。边关的战士、家中的亲人多么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早日结束战争,早日团聚呀!在这句诗中主要人物是谁?此时此刻他们都想到了汉代大将军—李广。关于李广你了解多少 (生自由谈)
预设: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观看视频资料)
7.亲爱的同学们,诗人在诗中呼唤李广,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8.这首诗把汉代“飞将军”李广的英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边关太需要这样的将领了,所以诗人王昌龄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理解后两句的意思。
结合注释理解词语“胡马、阴山”等。
胡马:当时内地和外族间经常发生战争。“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古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它山峦叠嶂,绵延千里,自秦汉以来,中国就在这里修筑边关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也就是被称为胡人的少数民族的侵扰。
悟诗情
1.感悟诗情
《出塞》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描绘了一幅边塞风情画,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渴望和平的愿望。
2.朗读全诗
通过刚刚学习,同学们已经读懂了古诗,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出塞》这首古虽然短小,却洋溢着纵横古今的气魄,洋溢着爱国豪情。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出爱国豪情。
任务三:迁移学法,读《凉州词》
1.学法回顾:解诗题 知作者 读好诗 读懂诗 悟诗情
2.《凉州词》和《出塞》一样,也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我们可以运用刚刚的学习方法,自学王翰的《凉州词》。
3.小组合作:
(1)知作者,读好诗。 读准字音,注意诗的节奏和韵脚。
(2)读懂诗,悟诗情。 说说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全班交流
(1)了解作者。
(2)读好诗,读正确,读出韵律。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①先来分享你对第一句诗的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借助注释,说说意思。读着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个别学生口答,相机出示解释。结合解释,展开想象说话,丰富画面,感受宴会的欢乐气氛)
②在同学们想象的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五光十色的宴饮情景和欢乐旋律,让我们用明快的语调,读一读整句诗。
(4)现在你们都是战场上的士兵,老师想采访你们:马上要上战场了,为什么还要喝得这么醉?用诗句来回答,就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
(5)即使马上就要奔赴战场,战士们还能如此坦然,这就是他们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带着满腔悲壮,读读整句诗。
任务四:情感共鸣,拓展延伸
1.男女分工,再读读这两首边塞诗。
2.在“沙场英雄厅”的中央,对比两首诗,你发现两位诗人的共同心声了吗?(心系战士、渴望报国、热爱祖国)这样的家国情怀深深地印刻在民族思想的基因里,活跃于古诗文中。
AI播报员研学小结:今天我们在“沙场英雄厅”读懂了边塞诗中的英雄故事,我们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了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到诗人的家国情怀。下一站,我们将遇见一位特殊的英雄,继续我们的研学之旅。
【板书设计参考图】
《出塞》 家国情怀 《凉州词》
飞将 不度阴山 饮酒
征人 长征 醉卧
渴望和平 豪情壮志
第二课时
回顾前知,引出新诗: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上节课,我们抓住人物的主要事件,学习了《出塞》和《凉州词》,从中体会到诗人渴望和平、希望国家安定的家国情。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品读第三首古诗,跟老师一起书写诗题,齐读。
2.了解作者:对于诗人李清照,你了解多少?(自由答,相机出示资料袋)
3.引出课题:在国家危乱之时,李清照被迫逃亡到南方,此时恰好是在夏季,李清照有感而发,一首《夏日绝句》应运而生。
任务一:品读古诗,感知人物
读好诗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划出这首古诗的节奏。(指名个别学生读,相机判断停顿:按照二三的节奏来断句。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
读懂诗
1.这首诗里的主要人物是谁?项羽。
用一句话介绍项羽。你怎么知道的?
结合注释: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教师补充(此处课件展示)“破釜沉舟、拔山盖世”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他的,你感受到项羽怎样的形象?
2.过渡:项羽一生有那么多的故事,这首诗主要写的什么事呢?结合注释学习。
3.现在,我们把后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再说一说诗句的大意。(个别说,相机出示解释,齐读。)【此处先学习的后两句,请注意承接关系】
4.从诗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宁死不屈、有骨气)你能读出李清照对项羽的态度是什么?(歌颂、赞美)其中哪个字印证了这种情感?(思)带着这样的态度,读一读诗句。
5.再看前两句诗,李清照是怎样称颂项羽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和“鬼雄”如何理解?(引导学生用扩词法理解:人杰:人中豪杰;鬼雄:鬼中英雄)
6.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个别说,相机出解释,齐读)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任务二:链接历史,体悟诗情
过渡:项羽是秦朝末年的将领,李清照是宋朝词人,他们俩所处的年代相隔千年。李清照为什么会特地作诗提及千年前的西楚霸王项羽,以及他不肯过江东的历史呢?
1.让我们通过视频,来看看本诗的创作背景。
再看《夏日绝句》,李清照为什么到今天还“思”念项羽呢?了解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
读到这儿,你明白李清照为什么要思念项羽了吗?指名答。
李清照借古代的项羽来讽刺今天的南宋官员,所以她思念项羽,盼望国家有那些敢于拼搏、宁死不屈的英雄。
2.对比观察,说说发现
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此后,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地图上说说你的发现。(预设:金国变大,宋国变小;北宋都城汴京被占领)
3.身处这样的环境下,当权者们却不顾百姓的死活,临阵脱逃,苟且偷生,安于享乐。面对此情此景的李清照,写下了这首诗,再读全诗。你读出了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歌颂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痛斥当权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4.如果统治者们有项羽这样的英雄气节,山河又怎会破碎,国家又怎会灭亡?李清照满腔的爱国热情化成了诗中的一字一句,倾泻而出。让一起朗诵这首诗,读出诗人的家国情怀。
任务三:诵读古诗,书写生字
1.巾帼不让须眉,作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用这首诗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捐躯,前赴后继!我们挑战背一背全诗。(个别背,齐背)
2.三首诗中藏着几个要写的生字。一起来看。跟老师一起书写重点生字。
升华结语(教师说):同学们,“中华精神传承馆” 第一站:认识沙场征战的爱国英雄,研学之旅即将落幕,三首古诗便是我们收获的最珍贵馆藏。从《出塞》的戍边豪情,到《凉州词》的悲壮豁达,再到《夏日绝句》的风骨铿锵,诗行间跃动的是爱国热血,是忠义担当,是中华民族从未褪色的精神脊梁。愿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与力量,把古诗中的精神刻进心里,让千年传承的家国情怀,在我们这一代继续发光发热!
【板书设计参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