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4 17:1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
教材版本 统编版 教材册别 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材单元 第三单元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主题 “看众生百态,品时势人性” ——外国小说人物命运变化过程简析
课标解析 在“选择性必修上册”中,第三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紧扣任务群的要求,教材围绕“多样的文化”这一人文主题选编了四篇小说,它们都是具有较高文学史地位和思想文化价值的名家小说,四篇课文各自独立成课,呈现出各自迥异的创作特点,在教学要求和重点上都各有不同。学生通过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在学习本单元结束后,能做到“在扩展和整理自己语文积累的过程中,发现联系,探索规律,尝试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说明自己对语言运用规则的理解”以及“不断扩展自己的语文积累,自觉整理在学习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备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考试的水平。
内容剖析 本单元收入了四部外国小说的节选。《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节选部分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了个性鲜明的米考伯夫妇的形象,描述了社会下层劳动群众凄惨的生活现实,从而揭露和批判了丑恶的社会现象。小说中塑造的米考伯夫妇也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探讨的是人的精神的“复活”。在节选部分里,聂赫留朵夫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定悔过自新。他鼓起勇气向曾被自己深深伤害的玛丝洛娃忏悔当年的罪恶,祈求宽恕。这是他“复活”之路上重要的一步。小说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这个正处于心灵转变的关键时期、内心激烈震荡的人物。 《老人与海》围绕一位古巴老年渔夫圣地亚哥出海捕鱼展开讲述。节选部分讲的是圣地亚哥带着战利品返航途中与鲨鱼搏斗的故事。小说多次描写鲨鱼的凶猛有力,竭力渲染鲨鱼的凶残和贪婪,而年迈体衰的老人正是在同这些强暴者的搏斗中,焕发出了不屈的精神。虽然最后他失败了,但仍不愧是一个英雄。圣地亚哥的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是对永不言败精神的高度概括。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节选部分写的是马孔多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昔日偏远、闭塞而又宁静的小村庄,随着商道的开通,开始卷入外部世界的纷纷扰扰。作者通过“失眠症”造成“失忆”这一似真似幻的情节,既表现出了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的巨大冲击,又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学情分析 首先,在网络文化的冲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对阅读文学名著产生了抗拒心理。他们往往选择现代流行的“快餐书籍”,而摒弃了那些拥有深刻内涵以及文学意义的经典名著。 其次,由于经典文学都各自具备一定的时代特色、地域特征,与现代高中生的生活的环境联系较弱,而且高中生受眼界和年龄的限制,在阅读经典文学名著时难以引起共鸣,从而使一些高中生觉得文学名著不易理解,所以就不愿过多地进行阅读和研究。作为高二的学生,对小说的学习并不陌生,在“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已经学习过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选择性必修上册的这个外国小说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文化”,从而达成“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的语文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 一、人文主题: 认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体察千变万化的人类心灵,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语文素养: (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样式,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 (二)总结小说的艺术规律,提升小说的鉴赏能力。 (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尝试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典型意义,构建人物素描,用100字左右的文字精湛的描述人物形象特点。 (四)课上统一阅读,课后自行阅读完成选择性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总量”的指标(不低于12.5万字)。 (五)写作:认真观察、体味生活,创作一篇小小说。
单元评价 通过绘制表格,归纳出课文的情节发展脉络和中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分析手段,重新描述人物形象特点,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塑造来鉴赏外国小说的独特的文化魅力。 学生自行选择小说文本里自我最感兴趣的人物,设计小说人物档案(版式设计不做统一要求) 三、通过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尝试自我创作一篇人物自传式的微小说。
基于大单元设计的课时教学规划 课型课时课时目标达成评价学习内容任务活动课时作业2课时 通读归纳课 理清四篇课文的故事发展情节的脉络思路。 以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完成节选作品的情节概括。 通读全文,感知内容,把握情节。全文精细阅读,品味鉴赏语言魅力。将四篇课文的情节脉络理清,自行构造思维导图,将复杂的故事条理化。2课时 精读鉴赏课一、学会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分析米考伯先生、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等人的形象)。 二、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自行设计作品里特色人物推荐文案。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复活(节选)》组合阅读。 寻细节分析:外貌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1.独自谋生之后,大卫是否成为了有名望,有学问的人呢?请合理想象,续写一篇600字的小说。 2.拓展阅读《复活》其他部分,积累名句。2课时 精读鉴赏课一、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及其风格。 二、了解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环境中进行抗争的精神。 三、分析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理解题目中“孤独”的意蕴,分析小说的主旨。(视情况而定完成与否)一、能够独立剖析人物外貌描写,尝试自己给他人用外貌描写画像。 二、感知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总结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老人与海(节选)》《百年孤独(节选)》组合阅读。 寻细节分析:外貌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1.阅读原著《老人与海》,并写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与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进行比较阅读,比较两部小说表现手法、精神内涵的异同,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1课时 合作探究课一、联系相关历史文化背景,体察小说所展现的社会生活,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把握作品环境给人物命运带来的变化影响。理解题目的意蕴,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性理想。能自我发表环境变化对人物命运变化的主观看法。全文阅读小组分工,整合阅读结果进行分析以班级为单位,设计读书报告册(不少于800字)1课时 写作课结合前面所学的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思考生活,搜集素材,塑造个人人物素描,根据情境要求创作微小说。以小组为单位,从作品质量、课堂展示等方面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互评。微小说的创作方法; 2、人物塑造手段在写作中的大胆尝试。小组合作交流,自行攥写人物素描后组合城相应微小说。根据任务设定仿造设计一段时事探讨的微小说。
分课时设计——第1-2课时
课题 梳理把握小说情节 课时 1-2
学习目标 理清四篇课文的故事发展情节的脉络思路。 达成评价 以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完成节选作品的情节概括。
教学过程: 问题(任务)、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 《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每一部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每一部都极具个性与张力,每一部都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二、识作者,探背景(简单提出并概括)------教师活动 三、学习任务群发布(学生活动) (一)阅读与概括——知人论世(预计完成进度:1课时) 感知内容,分析剧情结构,理解作品中当时社会的现状,结合前面教师分享的作者生平和所在大时代背景,讨论环境因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如何对作品的创作和作品内容的多样性创造产生影响的。 (二)情境设计 学校将在话剧社举办一场沉浸式cosplay表演,届时需要现场设定一个场景(时空压缩后众生畅谈时事),语文组决定以“某知名钢琴家因嫖娼被抓”热点事件进行人物性格代入探讨,请根据本单元外国小说内容里的人物性格,为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聂赫留朵夫,圣地亚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四人设计一段时事探讨的微小说。剧社将从中挑选优秀的微小说,请专业编辑改编成剧本并搬上校园元旦晚会的舞台。 任务1:绘制表格,整理作品故事情节脉络。 任务2:外国小说对于高中生而言,可能有些陌生难懂。班级分小组讨论,;了解作品脉络和其中的环境变化对理解作品和把握人物性格有没有帮助,有的话会体现在哪里?请自行设计校园剧本推荐文案上传至网络平台中。
作业设计: 每年的5月21日被定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以加深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并推动人们了解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结合2部外国小说谈谈你对“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的理解,并以参加该活动的读者的身份撰写一份发言稿,准备在读书报告活动上发言,不少于800字。
分课时设计——第5-6课时
课题 寻心理及环境描写 课时 2
学习目标 一、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及其风格。 二、了解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环境中进行抗争的精神。 三、分析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理解题目中“孤独”的意蕴,分析小说的主旨。(视情况而定完成与否) 达成评价 一、能够独立剖析人物外貌描写,尝试自己给他人用外貌描写画像。 二、感知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总结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教学过程: 问题(任务)、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群发布(学生活动) 任务3:关于《老人与海》,在小说节选部分,老人共经历了几个回合的较量?“第一条鲨鱼发起了袭击”,“鲨鱼”象征了什么? 任务4: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小说为什么要描绘鲨鱼的凶残?对比是《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之一,试简要分析对比在塑造老人硬汉形象上的作用。
作业设计: 将任务2-5完成的内容绘制成人物档案形式并装订起来小组互享。
分课时设计——第7课时
课题 观社会生活,联历史背景 课时 1
学习目标 一、联系相关历史文化背景,体察小说所展现的社会生活,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把握作品环境给人物命运带来的变化影响。理解题目的意蕴,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性理想。 达成评价 能自我发表环境变化对人物命运变化的主观看法。
教学过程: 问题(任务)、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群发布(学生活动) 每年的5月21日被定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以加深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并推动人们了解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结合4部外国小说谈谈你对“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的理解,并以参加该活动的读者的身份撰写一份发言稿,准备在读书报告活动上发言,不少于800字。
作业设计: 1.阅读原著《老人与海》,并写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与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进行比较阅读,比较两部小说表现手法、精神内涵的异同,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
分课时设计——第8课时
课题 读万卷书,揽人间世 课时 1
学习目标 结合前面所学的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思考生活,搜集素材,塑造个人人物素描,根据情境要求创作微小说。 达成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从作品质量、课堂展示等方面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互评。
教学过程: 问题(任务)、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群发布(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会发现生活中存在诸多“小说元素”,或让人感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开怀……试着采撷一二,尝试创作小小说,实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作业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没有心理描写的人物描写不能称为艺术。写人物必须写心理。心理描写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公开心理描写”,作者直插人物内心,细致、如实地描写其心理活动;一种是“隐蔽心理描写”,通过外部的一言一行,一哭一笑、一景一物加以表现,就如作家余华所说“真正的心理描写,其实就是没有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的方法丰富多彩,哪部作品的心理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小说的心理描写》为标题,写一篇赏析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