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统编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02
03
01
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及八王之乱的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时空观念、史料证实)
了解西晋的历史,探究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了解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理解其危害。(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程引入
1、三国后期的形势
263年,司马昭率军灭蜀汉。曹魏政权完全为司马氏集团所控制。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三国实力对比 国家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国 103万 443万 60万
蜀国 28万 94万 10万
吴国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当中蜀国最弱。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曹魏,以司马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势力崛起,曹魏中后期,司马家族逐渐控制魏国大权。在镇压了一系列政治上的反对势力后,对名存实亡的吴蜀联合各个击破。
司马氏专权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2、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时 间:
建立者:
定 都:
统 一:
意 义:
266年
司马炎—晋武帝
洛阳
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社会安定下来,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全国统一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
西晋灭亡
266 年
280年
316年
知识拓展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西晋的统治
①司马炎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
司马炎当皇帝后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又荒淫无度,后宫殡妃近万人。皇帝如此,自然上行下效,整个豪族地主阶级,竞相仿效。
②统治阶级腐朽无能,社会风气败坏;唯利是图,金钱至上
西晋建立过程中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作为回报,朝廷格外照顾他们的利益,允许他们占有大量土地,还给予很高的官位。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只知道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这则材料描述了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当时社会上道德沦丧、唯利是图的丑态,反映了西晋追求奢侈、享乐的社会风气。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③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1、西晋的统治
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诸王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府的统治。
西周、西汉初年
威胁到西晋中央政权的统治
时 期
目 的
影响
人 物
历 时
晋惠帝时期
八个宗室亲王
争夺中央政权
十几年(291—306年)
①给北方造成巨大灾难。②严重削弱西晋的国力,是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③逃亡南方的人口数以万计,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2、八王之乱
2、八王之乱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3、西晋灭亡
①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西晋王朝无力阻止割据政权的分裂。八王之乱进入尾声之际,成都和今山西西部分别出现了成汉、汉两个割据政权,与西晋并立。
②西晋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③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北方民族南下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3、西晋灭亡
1、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生活着许多游牧民族。他们大部分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就是他们生活的生动写照。
游牧民包括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历史上称为“五胡”。
农耕民族(汉人):
男耕女织,稳定性强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2、概况
①原来生活在西北地区的氐人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
②分布在漠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
③鲜卑人有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另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④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数万户,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3、影响
增强了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感,促进了民族交融。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受封诸侯王实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导致诸侯争霸或争夺中央政权,征战不断。国君实力衰微,大权旁落,甚至导致国家分裂,人民陷于苦难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威胁着中央集权统治。
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课后活动
1、1.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统治根基就动摇,国力耗竭,从此衰落。西晋的特征是( )
A.政权分裂,大权旁落 B.休养生息,稳定民心
C.纷争不断,短暂而亡 D.文化交流,民族交融
2.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的是( )
A.追求享乐 B.分封诸侯王
C.惠帝昏庸 D.八王之乱
C
D
巩固练习
4、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
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
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
B
3、西晋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唯钱而已’”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
A.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C.注重门第,鄙视富贵 D.能力至上,不计名利
A
巩固练习
5.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游牧民族的内迁 B.匈奴灭西晋
C.爆发“八王之乱” D.统治阶级昏庸腐败
D
6.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坐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人民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以豪华奢侈为荣
A
巩固练习
7.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接受北方各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说明当时我国北方( )
A.进行政治改革 B.出现民族交融
C.经济高度繁荣 D.社会安定祥和
B
8.《晋书》记载:“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内乱),骨肉相残,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宗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材料反映了( )
A.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内乱 B.内外交困冲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
C.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交融 D.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
巩固练习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