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新理念】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新理念】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件+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4 18:39:19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02
03
01
了解拜占庭帝国的位置和版图、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证实)
理解并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部分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保存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感受中世纪文化的繁荣。(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程导入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邦。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抛弃了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转而在拜占庭设立新都“新罗马”。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其统治时期远超其他帝国。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395-1453)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
在公元4世纪中期到公元13世纪初期时,君士坦丁堡是全欧洲规模最大且最为繁华的城市。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2、拜占庭帝国的强盛
原 因:
①位置优越: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接合部。
②农业发达:埃及、叙利亚等地是农业发达的地区。
③商业活跃:有很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④社会比较稳定。
君士坦丁堡处于中心位置,它的码头和港口几乎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所有贸易,使得东罗马帝国的国势如虎添翼……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粮食供应几乎全部来自埃及并经过亚历山大里亚集散运输。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以君士坦丁堡作为都城继续延续下来。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表 现: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的统治
①加强中央集权,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②武力征伐,把重建罗马帝国作为奋斗目标。
③完善法律,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等4部法律。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序言
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我们要重现罗马人的名誉..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
编纂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编纂时间:
公元529年起
内 容: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罗马民法大全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剔除其中矛盾的条例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4、《罗马民法大全》
①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②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③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内 容:

响:
《罗马民法大全》
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础。
《汉谟拉比法典》
已知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
是罗马法建设的第一步,是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启示:
1、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2、法治建设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3、我们应坚持依法治国。
归纳总结:古代人类社会法制建设过程
395年
527年
14世纪
7世纪初
11世纪
1453年
9世纪后
十字军东征
帝国开始
阿拉伯进攻
查士丁尼帝国鼎盛
帝国
灭亡
多个军事势力进攻
奥斯曼进攻
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日渐衰弱
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原因
①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外患不断。
②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③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
2、过程:
时间:
背景:
目的:
结果:
11世纪-13世纪
拜占庭皇帝向有着共同宗教信仰的西欧求助
①支援拜占庭,消灭异教徒(伊斯兰教)
②掠夺东方财富
十字军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日渐衰落。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3、“十字军”东征
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求助于西欧封建主,垂涎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组建了十字军东征。西欧十字军东征指罗马天主教教皇准许下,由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前后共计8次,持续近200年。十字架是基督教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十字军征服了拜占庭大部分领土之后,拜占庭帝国国势衰微,领土缩小。
3、“十字军”东征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4、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
①居住在小亚细亚的奥斯曼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在首领奥斯曼的率领下,奥斯曼人建立了国家,并迅速崛起。
②14世纪初,奥斯曼人的不断向拜占庭帝国进攻。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混战中被杀,君士坦丁堡经过53天的激战后失陷,标志着延续1000多年的拜占庭帝国彻底灭亡。
15世纪末奥斯曼人完全阻断欧亚间的陆路交通。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5、拜占庭文化
形 成: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拜占庭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汇合的产物……位于东方伊斯兰世界和西方拉丁基督教世界之间的拜占庭,不仅充分吸收了这两种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且也在它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影 响:
①为东西乃至世界文化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②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5、拜占庭文化
X
X
伊斯坦布尔始建于公元前660年,当时称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习惯上称为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之名早在之前百余年已经存在)。直到凯末尔建立土耳其共和国之后,迁都安卡拉。
课后活动
1、这个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仅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在“文治”成就,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中的“帝国”指(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C
C
时间:公元6世纪 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
目的: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 《法理概要》《新法典》
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下表是某同学做的学习笔记。可推知他正在学习(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巩固练习
4、比较汉谟拉比和查士丁尼两位君主的历史功绩,正确的是( )
A.都推动人类法制进程 B.都传承希腊、罗马文化
C.都强化封建君主权力 D.都建立地跨欧亚非帝国
A
3、拜占庭帝国在翻译和注释古典作品过程中,形成了古典希腊罗马著作的译本体系。这些古典作品又为近代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重要素材。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传承了古代文明 B.推动了民法建设
C.建立了封建制度 D.形成了地域文化
A
巩固练习
5.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这表明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A.崇尚法治 B.保守狭隘
C.兼收并蓄 D.缺乏创新
C
6.《查士丁尼法典》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说明查士丁尼编成该法典的目的在于(  )
A.要收集历任罗马皇帝的法令 B.宣扬君权神授,至高无上
C.创造独具特色的伊斯兰文化 D.运用法律维护皇帝的统治
D
巩固练习
7.某同学的历史笔记中出现了“法兰克王国”“庄园”“大学”“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古代希腊文明 B.罗马帝国的兴衰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C
8.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史实和历史结论。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B.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C.西欧庄园的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D.拜占庭帝国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D
巩固练习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