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坑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语文答题卷(A卷)
1、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4分)
1、(10分,每空1分)
1) ,
2) ,
3) ,
4) 、
5)
2、(4分,每空1分)
(1) (2) (3) (4)
3、(3分) ( )
4、(4分) ①
②
5、(3分) ( )
2、 文言文阅读(16分)
6、(4分,每小题1分)
1) 2)
3) 4)
7、(4分,每小题2分)
1)
2)
8、(4分,每小题2分)
1)
2)
9、(2分)
10、(2分)① ②
3、 现代文阅读(30分)
(1) (12分)
11、(3分) ( )
12、(3分)
13、(3分)
14、(3分)
(2) (18分)
15、(3分)
16、(3分)
17、(3分)
18、(3分)
19、(2分)
20、(4分)
四、作文(50分)
考生号 姓名 试室号 班级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答题卷(A卷)第 2 页 共 4 页初二语文答案(A卷)
一、1、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行拂乱其所为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1)“己”改成“已” (2)“步”改成“部” (3)“翅”改成“翘”
(4)“沁”改成“泌”
3、 D
4、、1)张军不爱惜图书,把书弄脏了
2)对不起,我以后一定改。(言之有理,语言得体即可)
5、A
二、6、1)参与 2)案件 3)使人信服 4)可以凭借
7、1)当政的人去去谋划,(你)又何必参与。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8、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爱国热情 远谋(或深谋远虑)
10、取信于民 深孚众望
11、D
1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或肖像) 表现了范进为追求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思想性格
13、表现范进的心态:应试成功,自己终于可以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了。
14、一个穷书生,醉心于功名,逆来顺受,但他本性善良,知书达礼,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意思相近即可)
15、 北京时间
16、 “北京时间”是把首都北京的东八区(东经120度)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解放以前,我国时间非常混乱,这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要使用全国统一的时间。
17 利用原子钟提供原子时非常精确。原子时是由原子跃迁振荡产生的,一秒钟其实就是原子振荡9,192,631,770周经历的时间。
18、 电视和广播传送北京时间有两种方法。一是“有源传送”,即在演播室放一个原子钟,与授时中心同步,直接把原子时信号发送出去;另一种是“无源传送”,演播室不放原子钟,利用电视或收音机频道中某个脉冲应时发送时间。
19、分类别 列数字
20、 如世界标准时间知识;国防日期变更线知识等。黄坑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语文试题(A卷)
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1、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4分)
1、 背诵优秀的诗文可以丰富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默写下列各篇中的诗句(10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民族气节的两句是: ,
。
2)后人常引用陆游《游山西村》的两句诗,但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这两句诗是:
, 。
3)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
, 。”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2、 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1)曾子说:“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
(2)我觉得,有些学生不需要按步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 )
(3)外祖父的目光咄咄逼人,山米也尽量翅起下巴回视过去。( )
(4)花瓣形状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沁蜜汁,有的散发芳香。( )
3、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
B. 张晓和王强上课说话,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
C. 语文活动课的开设,使同学们的志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D.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育法》颁布后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
4、张军同学到校图书室去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军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作了旁批呢!”张军听了,怪不好意思。(4分)
①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 如果你是张军,你应该怎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3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不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用原文回答问题(4分)
1)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
2)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9、填空(2分)
《曹刿论战》一文生动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其乡人劝阻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话,从侧面衬托了曹刿的 ,而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回答又反衬出曹刿的
10. 写出两个(课外)含有“信”、“孚”或“民”字的成语。(2分)
① ②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2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众人拉他不住,怕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大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什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范进中举》
11、作者如此写范进的目的是( )(3分)
A、 揭露他灵魂被腐蚀、被扭曲变形
B、 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C、 揭露了当时的腐朽庸俗的社会现实
D、 刻画了唯功名是求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12、写范进由喜而疯的过程运用了哪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了范进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13、 “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说明。(3分)
14、你怎样评价范进这个人物?请作简要评说(3分)
(二)“北京时间”从何而来(18分)
①同学们经常会在收音机里听到播音员报时:“嘀—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X点整”。这个“北京时间”是怎么回事,它又是从哪里来的,如何报出的呢?
②所谓“北京时间”,是把首都北京的东八时区(东经120度)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解放以前,我国时间非常混乱,由于国家幅员辽阔,所以旧中国分别采用了5个时间标准,中原时区、陇蜀时区、新疆时区、长白时区、昆仑时区,这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带来极大不便。解放后,经全国人大批准,把“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时间。
③“北京时间”是由位于陕西中部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的。这是一个占地30亩的中国时间城,周围一道4米高的红砖墙把它围成了一个大院子,由解放军守时兵昼夜守卫。时间城内有提供时间的原子钟房,1970年12月开始向全中国播发北京时间。
④利用原子钟提供原子时非常精确。原子时是由原子跃迁振荡产生的。我们平时说的一秒钟,其实就是铯原子振荡9,192,631,770周经历的时间。联合国规定,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分零秒的瞬间作为原子时的起点。以后各个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原子钟,来提供标准时间,即“授时”。我们从电视机或收音机里看到或听到的“北京时间”,与时间城内的原子钟所提供的时间是同步的。
⑤利用电视或广播传送北京时间有两种办法。一是“有源传送”。即在演播室放一个原子钟,与授时中心同步,直接把原子时信号发送出去;另一种是“无源传送”,演播室不放原子钟,在不干扰正常节目播出的情况下,利用电视或收音机频道中某个脉冲作为对比时间的参考标准,应时发送时间。二者提供的时间与时间城内的原子钟都是同步的。30万年内误差不到1秒。
⑥中央电视台传送时间利用的是前一种方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利用的则是后面一种方法。怎么样,想不到吧,平常我们天天听到的“北京时间”,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15.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3分)
16. 什么是“北京时间”?为什么要把它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时间?(3分)
17. “北京时间”为什么选用原子钟来计时?原子钟是怎样计时的?(3分)
18. 电视和广播采用哪些办法传送“北京时间”?(3分)
19. 第⑤段用了 、 的说明方法。(2分)
20. 在平时的课内外学习中,你还了解了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4分)
4、 作文(50分)
21、下面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许多闪光点……请以“为自己喝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出现真实的班名及人名。
题二:有人把读书当作享受,有人把品茶当作享受,有人把听音乐当作享受,也有人把父母的悉心关怀、朋友的真诚帮助、交游的愉悦欢欣等等当作享受。对享受,人们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标准。试以“享受”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文中不出现真实的班名及人名。
初二语文试题(A卷)第 2 页 共 4 页黄坑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语文答题卷(B卷)
1、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5分)
1、(11分,每空1分)
1) 。
2) 。
3) 。
4)、 。
5)
6) , 。 ,
。
2、(3分) ( )
3、(4分,每空1分)
(1) (2) (3) (4)
4、(3分) ( )
5、(4分) ①
②
2、 文言文阅读(14分)
6、(2分)
7、(4分,每小题1分)
1) 2)
3) 4)
8、(4分,每小题2分)
1)
2)
9、(4分,每小题2分)
1)
2)
3、 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9分)
10、(4分)
11、(3分) ( )
12、(3分) ( )
13(3分) ( )
14(3分)
15(3分)
(二)(12分)
16、(2分)
17、(3分)
18、(4分,每小题2分)
1) 2)
19、(3分)
四、作文(50分)
考生号 姓名 试室号 班级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答题卷(B卷)第 1 页 共 5 页初二语文答案(B卷)
一、1、 1)留取丹心照汗青 2)柳暗花明又一村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行拂乱其所为
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 B
3、(1)“己”改成“已” (2)“步”改成“部” (3)“翅”改成“翘”
(4)“沁”改成“泌”
4、A
5、1)张军不爱惜图书,把书弄脏了
2)对不起,我以后一定改。(言之有理,语言得体即可)
6、《左传》 左丘明
7、1)参与 2)案件 3)使人信服 4)可以凭借
8、1)当政的人去去谋划,(你)又何必参与。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9、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儒林外史》 长篇讽刺小说 吴敬梓 清代
11、 D
12、 D
13、 D
14、 表现范进的心态:应试成功,自己终于可以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了。
15、 一个穷书生,醉心于功名,逆来顺受,但他本性善良,知书达礼,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意思相近即可)
16、 举例子 作比较
17、 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
18、 1)B 2)C
19、 介绍人工选择的作用黄坑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语文试题(B卷)
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1、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5分)
1、 背诵优秀的诗文可以丰富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默写下列各篇中的诗句(11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
2)山重水复疑无路, 。
3) ,化作春泥更护花。
4)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默写杜牧《赤壁》一诗: , 。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差:出差 差异 差事 参差不齐
B、着:着笔 着重 着眼 着装整齐
C、丧:沦丧 奔丧 丧事 灰心丧气
D、强:强迫 勉强 强横 强人所难
3、 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1)曾子说:“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
(2)我觉得,有些学生不需要按步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 )
(3)外祖父的目光咄咄逼人,山米也尽量翅起下巴回视过去。( )
(4)花瓣形状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沁蜜汁,有的散发芳香。(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范进中举》节选自其中。
B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艺术的高峰。
C 《选举的风波》选自《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作者秦文君,当代儿童文学家。
D 贝特西·贝尔斯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山米与白鹤》是他的代表作品。
5、张军同学到校图书室去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军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作了旁批呢!”张军听了,怪不好意思。(4分)
①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 如果你是张军,你应该怎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 文言文阅读(14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不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本文段选自 ,作者是 (2分)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用原文回答问题(4分)
1)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
2) 曹刿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3、 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9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众人拉他不住,怕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大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什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范进中举》
10、本文段选自 ,这是一部 小说,作者 , 代小说家。(4分)
11、范进对报帖不看便罢,为什么看过报帖之后便疯了呢?( )(3分)
A、 范进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疯了。
B、 范进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看报帖,惊慌失措而疯。
C、 范进因着急而疯。
D、 范进没料到自己会中举,一见报帖,惊喜而疯。
12、本段刻画范进这一人物的方式是( )(3分)
A、有特征性的语言 B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
C、有特征性的动作、神情 D、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
13、作者如此写范进的目的是( )(3分)
A、揭露他灵魂被腐蚀、被扭曲变形
B、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C、揭露了当时的腐朽庸俗的社会现实
D、刻画了唯功名是求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14、 “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说明。(3分)
15、你怎样评价范进这个人物?请作简要评说(3分)
(二)(12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红、墨红、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只有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16、本文段运用哪些说明方法?(2分)
17、语段中通过列举牡丹花、大丽花、虞美人的例子,说明一个什么结论?(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3分)
18.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4分)
1)从进化的观点来 ,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A、考虑 B、考察 C、观察 D、察看
2)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 的成果。
A、培养 B、养育 C、培育 D、生育
19、写出本段的大意(3分)
4、 作文(50分)
20下面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许多闪光点……请以“为自己喝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出现真实的班名及人名。
题二:有人把读书当作享受,有人把品茶当作享受,有人把听音乐当作享受,也有人把父母的悉心关怀、朋友的真诚帮助、交游的愉悦欢欣等等当作享受。对享受,人们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标准。试以“享受”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文中不出现真实的班名及人名。
初二语文试题(B卷)第 2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