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川教版)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川教版)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5 23:3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1第6课 戊戌变法2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1.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2.“百日维新”
3.“戊戌六君子”4领导阶级代表人物资产阶级维新派背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康有为、梁启超5公车上书知识要点:公车上书直接原因时  间主要内容重要影响结  果《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失败打破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61895年发起的“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揭开了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序幕。7  1891~1897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了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培养与造就大批变法维新骨干(如梁启超等)。康有为在万木草堂亲自讲学,前后历时7年。同时,在这里编写了《新学伪经考》等维新变法著作。1898年9月被清政府查封停办。万木草堂康、梁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
后改名《中外纪闻》8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康广仁康有为
梁启超9  北京强学会是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5年8月由康有为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会每十日集会一次,每次有人演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北京强学会旧址10  1898年4月12日,北京保国会由康有为等人发起成立,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北京成立保国会,将变法推向高潮。北京保国会遗址111.光绪帝下诏变法光绪帝
(1875—1908年在位)二、“百日维新”12光绪帝召见康有为的颐和园勤政殿13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新政推行103天,所以戊戌变法又称作“百日维新”。142.百日维新的内容 主要内容类别经济上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改革科举,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政治上文化上军事上15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擢升维新派人士进入中央机构 谕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中书林旭、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均著赏加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事宜。
——光绪帝上谕(9月5日)161.戊戌政变  1889年(光绪十五年),慈禧太后“撤帘归政”,表面上将政权交给光绪帝,实际上仍然操纵着国家大权。乐寿堂即为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居住的地方。光绪帝“百日维新”时,慈禧太后即在此不断密谋,后来发动了“戊戌政变”。北京颐和园乐寿堂三、“戊戌六君子”17翁同龢
1830~1904荣禄
1836~1903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1898年6月15日,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一日之内连发三道命令,免去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职务,任命她的亲信荣禄担任直隶总督,牢牢控制官吏任免权。18袁世凯
1859~1916 在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说明了什么问题?结果怎样?19  瀛台,地处北京南海中,三面临水。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后,将光绪帝幽禁在这里,戊戌变法失败。这次变法仅维持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囚禁光绪的瀛台20杨锐谭嗣同林旭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和康广仁六人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2.戊戌六君子21谭嗣同慷慨就义22 ? 谭嗣同本来有逃走的机会,但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来唤醒民众,你认为他这样做值不值得?为什么?23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有什么影响?24戊戌变法条件兴起高潮结果1.民族危机大大加深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作用1.公车上书2. 创办学会和报刊,宣传变法思想“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军事25 1.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
A.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一次知识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
C.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C262.(2010·河池中考)如右图人物所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自(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B273.(2010·东莞学业考试)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D284.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 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
(1)上述材料中“割台”指什么事?
(2)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材料中的“割台”指的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是要变法图强。29  介绍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前的主要活动康有为       梁启超30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