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25刘姥姥进大观园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25刘姥姥进大观园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4 22:2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罗贯中

笑中品妙,从笑态中品味作者写人物暗合其身份地位和个性特征之妙。

笑中懂人,从刘姥姥的动作言语中读懂她的形象。
教学目标
激趣导入
曹雪芹可谓是中国文化的巨匠,他“批阅十载”才描写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刘姥姥。只要是看过《红楼梦》的,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对刘姥姥过目不忘,即使没有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说这样一句俗语——“刘姥姥进大观园”,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耳熟能详的人物。
  在《红楼梦》的开篇有一首曹雪芹自评本书的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本节课我们来解一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故事的“其中味”。
激趣导入
曹雪芹可谓是中国文化的巨匠,他“批阅十载”才描写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刘姥姥。只要是看过《红楼梦》的,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对刘姥姥过目不忘,即使没有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说这样一句俗语——“刘姥姥进大观园”,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耳熟能详的人物。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文学家。祖籍辽宁,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yín)之孙,曹顒(yóng)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过了一段锦衣玉食、纨绔风流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败。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创作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曹雪芹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因贫病无医而逝。
整体感知,字词检测
读准字音。
逛(   )   柜子(   )  潇湘馆(   )
箸(   )   蓼溆(   )  秋爽斋(   )
撮(   )   戗金(   )  鸳鸯(   )
琥珀(   )  李纨(   )  丫鬟(   )
楠木(   )  亲家(   )  调停(   )
guàng
zhù
cuō

nán
guì
liǎo
qiàng
wán
qìng
xiāo
zhāi
yuān
huan
tiáo
整体感知,字词检测
读准字音。
漱盂(   )  麈尾(   )  巾帕(   )
四楞(   )  铁锨(   )  腮帮(   )
发怔(   )  岔气(   )  筵席(   )
砒霜(   )  嬷嬷(   )

léng
zhèng

zhǔ
xiān
chà

sāi
yán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吃早饭时,在秋爽斋,凤姐、鸳鸯设局取笑刘姥姥,酒席间刘姥姥上演“笑”剧。
2.筛选关键信息,梳理故事情节。
明确:
(1)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2)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3)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
整体感知,梳理人物
贾母
薛姨妈
鸳鸯、琥珀
王夫人
李纨
姊妹
宝钗
凤姐
宝玉
探春、迎春、
惜春
湘云
黛玉
婆媳
母女
婆媳
母子
姑侄
祖孙
侄孙
外祖孙
主仆
摘录语句,笑中品妙
文中这段关于人物百态之笑的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你读一读、品一品,仿照示例,说说你从这些百态之笑中读出了什么?
湘云个性豪爽活泼,最先“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生性柔弱孤傲,不肯如湘云大笑,所以“笑岔了气,扶着桌子只叫‘哎哟’”;王夫人是庄重的长辈,“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笑中见个性。
摘录语句,笑中品妙
示例:
明确:
1.同为贾母孙,宝玉集贾母宠爱于一身,“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最小的惜春则“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小小惜春,大概也看出了些地位宠辱的眉目,所以后来会选择出家。——笑中见地位。
2.“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主子们固然可以开怀,但奴婢们再怎么开心,也必须时时记住自己的身份,你看那“弯腰屈背”“蹲着笑”“忍着笑”的——笑中见尊卑。
小结:
这一笑,有先有后,先爽直的后稳重的,先年轻的后年长的。有点有面,小姐夫人是点,佣人奴仆是面。有雅有俗,夫人小姐笑得雅,佣人奴婢笑得俗。有对比映衬,众人笑作一团,凤姐鸳鸯刘姥姥就是不笑。笑出了水平,笑出了高度,笑成了经典。
摘录语句,笑中品妙
品读描写,笑中懂人
跳读课文,勾画出文中对刘姥姥的描写,分析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明确:
1.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分析:
刘姥姥之所以故意出丑,是因为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但她绝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由此看出刘姥姥的大智若愚,淳朴节俭,率真自然,风趣滑稽……
品读描写,笑中懂人
2.“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从这句话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姥姥?
明确:
面对鸳鸯与凤姐的“赔不是”,刘姥姥说的这番话,表现了她的善良纯朴。
品读描写,笑中懂人
3.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
分析:
“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这些动词就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点。
品读描写,笑中懂人
小结:
刘姥姥识趣凑趣、知恩图报、有见识、讲义气、说话风趣幽默、言谈厚道本分、装疯卖傻,但实际上很有心计,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世故、善良、风趣、机智、精明的劳动妇女。
课堂小结
刘姥姥进到大观园后,贾府众人,尤其是王熙凤和鸳鸯,她们导演了一场笑剧,让刘姥姥成为这场笑剧的主演,让她穷形尽相。刻画了刘姥姥装疯卖傻,但实际上很有心计,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世故、善良、风趣、机智、精明的劳动妇女形象。
布置作业
阅读《红楼梦》,找出其中你喜欢的一个或一些人物,并说说你的理由,不少于300字。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