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百合花 习题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百合花 习题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5 07:4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第3课 百合花
题型觉醒 语言文字运用
建议用时:20分钟
(2025江苏泰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2分)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虽然《百合花》里的人物事件并非真人真事,甲,即著
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之一——海安战斗。那时候,茹志鹃在前线包扎所做战勤工作,战斗
开始后,她负责记录那些牺牲的战士的姓名及单位,在这过程中不禁会设想他们的家庭
亲友、他们生前的愿望,以及他们心中的秘密。
①“百合花”这一意象有着丰富的意蕴,②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起来,
③连接了一场“婚礼”和一场“葬礼”。④茹志鹃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成功
创造了一个憨厚、腼腆、英勇献身的小通讯员形象。⑤这部作品与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文
学有很大悬殊,具有诗化倾向。作品告诉我们:人性之美,可以如此有力量。纵然在战
争中,谁也无法阻止一朵百合花的盛开。
茹志鹃A( ),终于完成了小说《百合花》的创作,却两次被杂志社退稿,理由
是“感情阴郁不能发表”。然而B( ),《百合花》终于发表在《延河》杂志上。《百
合花》写得实在是好,很多人C( )。茅盾先生曾这样评价《百合花》:“一如静夜的箫
声,初读似觉平凡,再读则从平凡处显不平凡了,三读以后则觉得深刻。”“这篇作品说
明,表现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乙。”“结构严谨,没有闲笔。”“我
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战争中
的另类百合》的作者史晓玮认为:“《百合花》关注战争中人物心灵世界的变化,以另类
的艺术展示视角、情感视角和审美视角,对革命战争和革命战士进行了另类的阐述,从
而丙”。
1.下列句子中的“实在”和文中加点的“实在”,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A.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B.小伙子,你是个实在人。
C.别老指责他,他工作做得够实在啦! D.他说他懂了,实在并没有懂。
【解析】 文中加点的“实在”是副词,的确,表示对《百合花》写得好这一情况的肯定。
A项,副词,的确,强调白杨树不平凡,与文中“实在”的意义和用法相同。B项,形容词,诚
实,不虚假。C项,形容词,(工作、活儿)扎实,地道;不马虎。D项,副词,其实。
2.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 A笔耕不辍/精雕细琢/煞费苦心 B几经周折 C赞不绝口/交口称赞(每空1分)
【解析】 A处,根据前文的“茹志鹃”和后文的“终于完成了小说《百合花》的创作”可知,
茹志鹃应是经过一番努力才完成了《百合花》的创作,故此处可填“笔耕不辍”“精雕细琢”
“煞费苦心”之类的成语。
B处,根据前文的“两次被杂志社退稿”和后文的“终于发表在《延河》杂志上”可知,
《百合花》两次被退稿,后又发表,这一过程充满波折,故可填“几经周折”之类的成语。
C处,根据前文的“《百合花》写得实在是好”和后文大家对《百合花》的好评可知,很
多人喜欢《百合花》,对它评价很高,故可填“赞不绝口”“交口称赞”之类的成语。
成语积累
笔耕不辍:一直不停地写作。
精雕细琢: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
煞费苦心:费尽心思。
几经周折:经过多次曲折、波折。
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 ④“创造”改为“塑造”;⑤“悬殊”改为“差异”。(每处2分)
【解析】 (1)先提取句子主干。①②③句的句子主干是:“百合花”连接了“婚礼”和
“葬礼”。④句的句子主干是:茹志鹃创造形象(这里的“创造”与“形象”搭配不当,应将
“创造”改为“塑造”。)。⑤句的句子主干是:作品具有诗化倾向。
(2)再看其他成分。⑤句中的“很大悬殊”重复累赘且用词不当,“悬殊”指“相差很远”,
且是个形容词,前面再加“很大”,语意重复,且词性不对,故可将“悬殊”改为“差异”。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案】 甲:但有着真实的生活背景 乙:还有着细腻动人的抒情方式 丙:赋予革命
文学别样的艺术魅力(每处2分)
【解析】 甲处,根据前文的“虽然《百合花》里的人物事件并非真人真事”及后文茹志鹃
在前线包扎所做战勤工作的经历可知,此处所填内容应是《百合花》虽然不是基于具体
真实人物事件创作的,但有着真实的生活背景作为支撑。再结合前文的“虽然”可知,此处
语句应以转折词“但”开头,故可填“但有着真实的生活背景”之类的句子。
乙处,根据前文的“表现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可知,此处应填表现
庄严主题的另一种方式。再结合文本可知,《百合花》在表达情感时十分细腻,这种情感
表达不是激昂的,而是细腻动人的。故可填“还有着细腻动人的抒情方式”之类的句子。
丙处,根据前文的“以另类的艺术展示视角、情感视角和审美视角,对革命战争和革命
战士进行了另类的阐述”可知,《百合花》是以与众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呈现革命文学
的。再结合横线前的“从而”可知,此处所填内容应是这种别样的呈现方式给革命文学带
来的影响,即让革命文学展现出新的、不同以往的艺术魅力。故此处可填“赋予革命文学
别样的艺术魅力”之类的句子。
5.革命文学也可以具有诗化特点,请结合茹志鹃的《百合花》,围绕“诗化”这一关键词
写一则文学短评,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答案】 ①《百合花》作为别具一格的革命文学作品,以独特的诗化特点打破常规。
(1分)②作品中的“百合花”意象不仅是具体物象,更象征纯洁美好的情感,多次出现渲染
出诗意氛围。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塑造,通过细腻且富有诗意的描写展现其内心
世界。情感表达上,借小通讯员借被子、新媳妇缝补衣服等生活细节,将军民情谊缓缓道
来。(3分)③这种诗化特点丰富了革命文学表现形式,让读者深刻理解革命主题与人性
光辉,为同类创作提供范例。(2分)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学短评,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种,要求用简要的文
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题干要求我们围绕“诗化”这一关键词写短
评思路,首先应点出《百合花》的“诗化”特点,然后简要分析小说的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
特点。另外,题干还提到了“革命文学”,《百合花》作为别具一格的革命文学作品,对革
命文学本身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故还应写出《百合花》对革命文学的影响。确定分
析思路后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作即可。
题型觉醒 现代文阅读Ⅱ
建议用时:20分钟
(2025海南琼海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三走严庄 (节选)
茹志鹃
一九四七年,正是高粱红的时候,我和军区民运部的老马同志第一次来到了严庄。
严庄这地区地方武装力量不够强,还残留了一部分政治土匪,他们勾结地主,经常有活
动。因此这地区的土改工作就有些特殊,农民一方面迫切地要求土地,另一方面又有顾
虑,不敢要土地。我和老马去严庄的任务,就是发动群众进行土改。
严庄是个好地方,庄前庄后一抹平地,只在地平线上,淡淡地勾出一些高山的轮廓。
我们由区队员带领进庄的时候,虽然是大白天,但是庄里肃静无声,静得叫人不安。我
们首先来到农会长严来全的家里。
窗前的炕头上,端端正正坐着一个妇女,有二十多岁,这大概是来全嫂了。她低眉
垂眼地在做针线,好像根本没看见她家来了两个陌生的客人。我当时想,这个来全嫂恐
怕属于那种不问外事、安分淑静的妇道人家。
老马和来全谈着如何串联群众,培养积极分子,怎么开齐心会搞土改。不知什么时
候,那位宁静的妇女已悄悄地下了炕,靠在房门框上听我们谈话。我一回头看她,她还
大大方方地朝我笑了笑。
当晚,我就睡在来全家,和来全嫂睡通铺。“女同志,你没睡着吧!”来全嫂轻轻地
说话了,并且还朝我身边挨了挨,“你说,我们分地主的地,那红契呢?”
这可能是她考虑了好久的一个问题,我连忙跟她说:“原来的地契是反动政府搞的,
都不能算数,拿来一把火烧掉,人民政府重新另发土地证。”
“对!”她似乎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疑难,缓缓地吐了一口气不响了。看得出来,这个
妇人绝不是一个榆木脑袋,我对她产生了兴趣,于是我问:
“大嫂子,你叫什么名字?”
“咱没念过书,没名字。”
“小名呢?”
“小名难听死了。我在家顶小,我娘就叫我收黎子。”
收黎子,收黎子,这天晚上,我念着这极动听的名字睡着了。
转天晚上,她拉住我膀子又问了:
“昨黑,你说把地主的红契都拿来烧了,要是地主把它藏了呢?”
又是一个意外的问题,我只得说:“藏了?那还能找不到?”
我忽然觉得,这位淑静而又有点封建的收黎子是多么关心土改,关心红契,更可贵
的是,她在言语之间,对反动势力没有丝毫的畏怯。这才是土改中真正的骨干分子。我
兴奋起来,一把抓着她的胳膊说:
“收黎子,你敢不敢分地主的地?”她却仍是那样安静,笑了笑说:
“这……我不当家。”
我对这位端坐炕上的收黎子不禁又气又爱,只得说:“嫂子,现在男的女的都一样
了。”我把灯吹熄,躺下不响。一会儿,她倒又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话了:
“我说,地主把地契藏起来也不要紧,要是咱的政府占住这里,他拿着也是白拿;
要是反动派过来了,反正没咱的日子过,他有没有地契总是个财主,你说是不是?”
“是,你说得很是。”我十分赞同她。的确,她想得非常透彻,可她就是把这些道理
收在肚里,不敢开口,不敢往外拿。唉!收黎子,收黎子……
贫雇农齐心大会第二天就在来全家的堂屋里召开了,二十多个给地主、反动派压榨
得黄了脸、弯了腰的穷爷们,从天傍黑起,就一个一个地溜进来全家里。收黎子出来给
灯里添了油,加了两根灯草,就走进里屋,一直没露脸。
会议一开始,来全说了几句团结起来斗争地主的话。
大家都没开口。
他等了一会儿,看看大家只是抽烟咳嗽,不知怎么就来了火,红了脖子,猛地一拍
桌子,粗了喉咙喊道:
“要地的留下,豁出来干;不要地的出去!”他这一拍桌子一喊,把来开会的人都吓
得怔住了。老马连忙站起来,但还没开口,我身边的房门帘子一动,收黎子垂着眼皮,
站在房门里,怯怯地说道:
“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要地。”
她轻声细语的一句话,竟比刚才来全拍桌子大喊更出人意料,那些站起的,要走的,
都一齐停了下来。虽然收黎子的嘴唇微微有点哆嗦,但是话却说得很稳很清楚。
“咱们祖祖辈辈从没说要分地主的地,结果也没个好日子。像我娘,本庄的爷们都
知道的,她给地主害死了。我说,倒不如分,闯个活路。”
收黎子说完了,才抬起眼,迅速地向大伙扫了一眼,就立即隐到房里去了。屋子里
肃静无声,也没任何的动作。来全张开嘴巴,似乎也给自己媳妇的这番话镇住了。过了
一会儿,他猛地一站,喊道:“老少爷们,不分没咱的活路了,今天咱们滴血盟誓,抱
成一团来赌个咒,准定分他狗日的地。”小屋里给他这几句热血沸腾的话一喊,气氛立
刻激烈起来,当即有两个青年热气腾腾地站起来说话。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忽然从人
丛中走过来,一手拿着一只咯咯叫的雄鸡,一手拿着一把刀,准备给大众滴血起誓。
会一散,我们就连夜组织了看家队,并立刻派出岗哨,监视恶霸地主独眼狼。严庄
苏醒了,严庄的人民,再也不贴着墙根走路,而且有了笑语,有了歌声,他们双手举起
压了他们几千年的大山,把它摔得粉碎。
(有删改)
【注】 《三走严庄》以淮海战役为背景,写“我”三次到严庄的见闻。选文讲述的是“我”
第一次到严庄的事,是“我”在淮海前线的回忆。
6.关于文中贫雇农齐心大会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二十多个村民趁天黑“溜”进会场,会上又不敢响应,体现了他们心中有顾虑。
B.收黎子给灯里添油加灯草后就走进里屋,但她其实时刻在暗中关注着会场情况。
C.面对大家的沉默,来全红了脖子,猛拍桌子并大声发火,成为打消众人顾虑的关键。
D.严庄苏醒了,严庄人民有了笑语,有了歌声,体现了贫雇农齐心大会取得成功。
【解析】 “来全红了脖子,猛拍桌子并大声发火,成为打消众人顾虑的关键”错误。根据
“红了脖子”可定位到原文第26段,根据原文“他这一拍桌子一喊,把来开会的人都吓得怔住
了”,并不能看出来全的发火打消了众人的顾虑。从原文第30段的“收黎子说完了……来
全张开嘴巴,似乎也给自己媳妇的这番话镇住了……气氛立刻激烈起来,当即有两个青年
热气腾腾地站起来说话”可知,真正打消众人顾虑的,是收黎子的一番话和来全后来的喊话。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A.小说开篇介绍严庄的基本情况,表现出当地反动势力猖獗,突出了土改工作的艰难,
为后文故事的开展提供了社会背景。
B.当“我们”进庄时,虽是大白天,但庄里却肃静无声,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严庄地理位置
的偏僻以及此地封闭保守的环境特点。
C.文章描写“我”初见收黎子端坐炕头情景时,用了“大概”“好像”“恐怕”等表揣测的词语,
这是以“我”的视角交代人物。
D.“我”在交谈中对收黎子的称呼有变化,称她“嫂子”是觉得她是一般百姓,称她“收黎
子”是把她当作亲密的同志。
【解析】 “是为了突出严庄地理位置的偏僻以及此地封闭保守的环境特点”错误。从第2
段的“严庄是个好地方,庄前庄后一抹平地,只在地平线上,淡淡地勾出一些高山的轮廓”和
第22段的“二十多个给地主、反动派压榨得黄了脸、弯了腰的穷爷们,从天傍黑起,就一个
一个地溜进来全家里”等可以看出,严庄并不偏僻,封闭保守也于文无据。这么写是为了烘
托在反动派统治下村庄氛围的紧张,以及群众“一方面迫切地要求土地,另一方面又有顾虑”
的紧张担忧心情。
8.小说是如何塑造收黎子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分析小说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解题方法见名师大招册P014]
【答案】 ①神态描写。收黎子初次出场时“低眉垂眼地在做针线”,似乎不问外事,展现了
她温良娴静、安分守己的形象特点。②语言描写。不断向“我”发问,展现出收黎子心灵
深处对土地的渴望。通过“倒不如分,闯个活路”这一不同凡响的语言,展现出她对冲破封
建牢笼的强烈愿望。③对比。贫雇农齐心大会上,“大家都没开口”,而收黎子却说“咱们还
是要地”“倒不如分,闯个活路”,通过人物言行的鲜明对比,展现出她对反动势力毫不畏惧的
勇敢。④侧面烘托。收黎子的一番话后,群众的反应也从侧面体现出收黎子的勇敢和坚
定。⑤先抑后扬。作者对收黎子的最初印象是“不问外事、安分淑静”,但后来收黎子勇
敢地发表见解,打破会议的沉闷,凸显了收黎子的勇敢。(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等关键词可知,这道题属于分析塑造人物
形象的手法题,可用“喔!号外”的方法。“收黎子”为我们明确了要分析的人物对象,提示
我们要在原文中搜索并定位与收黎子这一人物相关的内容。从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角度
对原文进行分析。
What 段落 How Why
神态 描写 第3段 “她低眉垂眼地在做针线,好像根本没看见 她家来了两个陌生的客人。” “低眉垂眼”的神态体现了
收黎子的温良娴静、安分
守己。
What 段落 How Why
语言 描写 第5段 “你说,我们分地主的地,那红契呢?” 不断向“我”发问,可见收黎
子对土改的关心以及对土
地的渴望。
第14段 “昨黑,你说把地主的红契都拿来烧了,要是 地主把它藏了呢?” 第20段 “我说,地主把地契藏起来也不要紧,要是咱 的政府占住这里,他拿着也是白拿;要是反 动派过来了,反正没咱的日子过,他有没有 地契总是个财主,你说是不是?” What 段落 How Why
语言 描写 第27段 “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要地。” 通过对不同凡响的语言的
描写,展现出收黎子对冲破
封建牢笼的强烈愿望和对
反动势力毫不畏惧的勇
敢。
第29段 “咱们祖祖辈辈从没说要分地主的地,结果 也没个好日子。像我娘,本庄的爷们都知道 的,她给地主害死了。我说,倒不如分,闯个 活路。” What 段落 How Why
对比 第24— 25段 “大家都没开口。”“大家只是抽烟咳嗽。” 召开贫雇农齐心大会时群
众的默不作声与收黎子的
勇敢发声形成鲜明对比,展
现出收黎子的勇敢无畏。
第27— 29段 “老少爷们,我说,咱们还是要地。”“虽然收 黎子的嘴唇微微有点哆嗦,但是话却说得很 稳很清楚。”“咱们祖祖辈辈……倒不如分, 闯个活路。” What 段落 How Why
侧面 烘托 第30段 “屋子里肃静无声,也没任何的动作。来全 张开嘴巴,似乎也给自己媳妇的这番话镇住 了。” 收黎子的一番话把大家都
镇住了,他们的反应侧面
体现出了收黎子的勇敢和
坚定。
What 段落 How Why
先抑 后扬 第3段、 第29段 “我当时想,这个来全嫂恐怕属于那种不问 外事、安分淑静的妇道人家。”“咱们祖祖 辈辈……倒不如分,闯个活路。” 作者最初认为收黎子是一
个“不问外事、安分淑静”
的妇道人家,后来收黎子在
会议上勇敢地发表自己的
见解,让作者对收黎子的印
象发生了转变。
9.茹志鹃的小说在题材处理上善于以小见大,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①选取小场景凸显重大题材。本文设置了严庄土改这一特定场景,并将主要情
节放在来全的家中,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土改运动的重大历史题材。②塑造小人物映射
广大群体。小说着力刻画的收黎子这一普通农村妇女形象,代表了对土改有着强烈渴望
的广大民众。③以微小细节传达深刻主题。小说通过收黎子对土改旁听、发问,齐心会
上村民沉默等细节,揭示了农民土改的内在需求和土改运动的艰巨性、复杂性这一深刻
主题。(每点2分)
【解析】 (1)看题干,找关键词。根据题干可知,作答本题要先弄清“以小见大”的含义,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特点分析小说在题材处理上是怎样以小见大的。
(2)理解“以小见大”的内涵。小说的“以小见大”,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小场景
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以小人物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用小细节来反映文章主旨。因此,我
们可以从场景、人物、细节三个角度结合文本内容对小说的题材进行具体分析。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小说题材。在场景上,结合注释中的写作背景及原文第1段内容可
知,本文写的是土地改革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然而本文并没有选取斗地主、打击反动派、
改革分地等大场面进行描写,而是精心选取了一处小小的村庄“严庄”,叙写的情节则是在来
全家开贫雇农齐心大会时的小小波澜,凭借着小场景、小情节来凸显重大题材。在人物上,
本文主要刻画的是收黎子这一普通的农村妇女形象,通过对其言行举止的刻画描摹,以小人
物映射大群体,通过写收黎子对土地的渴望来反映广大民众对土地改革和对打破封建秩序
的渴望。在细节上,根据原文第22段“二十多个给地主、反动派压榨得黄了脸、弯了腰的穷
爷们,从天傍黑起,就一个一个地溜进来全家里”以及文中收黎子对土改的发问、旁听等细节
可知,农民群众长期以来饱受地主及反动派的压迫,因此,农民群众才会关心土改、渴望土改,
想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文中的这些细节揭示了农民土地改革的内在需求。根据原文贫雇
农齐心大会开始时“大家都没开口”“只是抽烟咳嗽”等村民沉默的小细节可知,广大群众对
压迫势力仍心存顾虑,对土地改革的态度不够坚定,这表明土地改革运动的艰巨性、复杂性,
传达出了深刻的主题。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内容,分要点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