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阅读觉醒 群文串烧 习题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阅读觉醒 群文串烧 习题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5 07:4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阅读觉醒 群文串烧
建议用时:40分钟
语篇一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9分)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渡过长江的计划没有实现,掉头重回遵义,在娄
山关与守敌展开激战,重夺娄山关。此词作于战斗胜利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A.起首二句以西风、长空、雁声、霜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画面。
B.以“咽”写喇叭声阻塞低沉,透露了词人因娄山关易守难攻而低沉的心情。
C.“雄关”两句豪气冲天,表现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并战胜它们的英雄气概。
D.下阕写红军的胜利,但没有从正面描写,而是用“雄关”二句从侧面点出。
【解析】 “词人因娄山关易守难攻而低沉的心情”错误。由“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二句可
知词人心情低沉,但由注释可知,词人心情低沉并非因为娄山关易守难攻。词人写作此词
时,娄山关已被攻克,当时的革命事业受挫才是词人心情低沉的真正原因。
2.这首词末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对其进行简要赏析。(6分)
【答案】 ①末两句描绘了一幅阔大雄浑的图景:无边青山,峰峦起伏,如大海的波涛一般;
一轮落日,垂挂西天,发出鲜红的血一般的光芒。②末两句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
了广阔深远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③末两句点明时间,写出眼前景色,衬托了红军取得夺
关胜利后的豪迈胸怀。(每点2分)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这道题为语句赏析题。赏析语句一般要走好三步:一要简析句
意,明确语句描绘的景象;二要结合文意赏析表达技巧;三要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
用。因此我们可以从景物、手法、情感的角度对语句进行赏析。
“末两句”点明我们要赏析的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先理解句意,分析词句描
绘的景象。“苍山”写出了山的颜色,“如海”是说山峦起伏连绵,犹如碧波万顷的大海;“残
阳如血”写出了夕阳如鲜血一般的光芒与色泽。
然后分析其表达技巧。这两句运用比喻,描绘了一幅阔大雄浑、开阔壮丽的景象:
无边青山,峰峦起伏,如大海的波涛一般;一轮落日,垂挂西天,发出鲜红的血一般的光芒。
另外,从抒情手法来看,这两句为写景句,又在词的末尾,属于以景结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
晚景图,歌颂了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最后看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内容上,这两句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时间,一天激
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
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猎猎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鲜红。情感上,这一壮丽的图景,
使人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词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
壮丽河山之英姿、画卷之美,也衬托了红军取得夺关胜利后的豪迈胸怀。
诗歌对译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
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
而今让我们重整旗鼓向前。
重整旗鼓向前,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赤如血。
语篇二
(2024河南濮阳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16分)
山地回忆
孙 犁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
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蹬在一块
石头上,砸开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 洗脸
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
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
“你怎么骂人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
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
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
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到这块石头上
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
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蹬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
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
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漱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会弄脏了你们的
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也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那
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
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 ”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
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 ”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
“说什么 ”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 不会求人做
一双 ”
“哪里有布呀 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
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穿着一双“踢倒山【注】”的鞋子,
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五天后,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儿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
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
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
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
“怎么沾了我的光 ”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儿了!” 又说:
“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 ”大伯问。
“够给我买架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无论姥姥、母亲、父亲还是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
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
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得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
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那个
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
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
的纪念。
1949年12月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注】 踢倒山:旧时山区农村常穿的老式布鞋。
3.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A.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当早饭,房子被日本鬼子烧过两三回,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苦
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
B.“我”到河边砸冰洗脸,遭到女孩子的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
子送给“我”来表达歉意,让“我”感动。
C.文中提到的“这山”“这水”“这沙滩”,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环境,实际也暗含了这片抗日
根据地和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
D.小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是围绕山地回忆串联日常生活情
景,反映抗战时期的军民生活及鱼水情谊。
【解析】 “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来表达歉意”错误。根据原文第9段“不知
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到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可
知,是“我”主动向女孩子道歉,而不是女孩子主动向“我”道歉。后来女孩子看见“我”没有
穿袜子,了解情况后,就用自己家的布做了一双袜子送给“我”。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本文和《百合花》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从“我”的视角和见闻出发,增添了真切感和
主观抒情气氛。
B.本文善于通过人物对话来反映战争背景,推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看似平淡,实则
蕴含深意。
C.本文语言风格不同于《哦,香雪》的凄婉忧伤,而是用清新自然、朴实平易的文字,
写出了人物内在的美。
D.全文以小见大,让“细枝末节”放射出时代的光芒,同时又充满生活气息和情韵,具有
诗的意境。
【解析】 “凄婉忧伤”错误。《哦,香雪》的语言风格是清丽明快,富有诗意,并不是凄婉忧伤。
5. 有人说,孙犁笔下的普通妇女形象,总给人留下美的回忆和联想。请概括文
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4分)
【答案】 ①心直口快,泼辣直爽。②纯朴善良,热情慷慨。③心灵手巧,勤劳能干。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看题干,找关键词。根据“概括”“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可知,我们要结合
小说内容概括出“女孩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为此要找到文中和“女孩子”相关的内容。
根据原文,按照顺序找出和“女孩子”相关的内容。根据原文第3段的“你看不见我
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第6段的“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为什么不脏”等语言
描写可知,“女孩子”性格直率、泼辣。根据第8段的“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
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可知,“女孩子”承担了家务,可以看出她的勤劳能干。
根据第10段的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我还得往上走”、第13段的“我们是真卫
生……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第11段的“望着我笑了”、第13段的“说着就笑得弯
下腰去”和第16段的“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可知,“女孩子”在水边与“我”“拌嘴”的
语言描写和几次 “笑”都体现了她心直口快、泼辣直率的性格特点。根据第20—26段可
知,“女孩子”看到 “我”没有袜子穿,便替“我”做袜子,体现出她的热情善良。根据第27—29
段大伯与“我”的对话“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
给我吃这么好的” 可知,“我”为女孩家背枣时,女孩子特意准备了比平时更好的食物,体现
出“女孩子”的纯朴善良以及对红军战士的热情慷慨。根据第36段的“以后,女孩子就学习
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可知,“女孩子”心灵手巧、勤劳能干。
分析得出的“女孩子”的性格特点有几处重复,如直率泼辣、勤劳能干,可以将重复
的内容删去,保留其不同的几个特点。
将概括得出的要点分条作答即可。
奇哥方法论
“找定删联”解决小说概括题
小说的构成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其中人物和情节考查次数最多。解
决小说概括题,可遵循以下4步。
1.找 看题干,找关键词。关键词:①说明原文范围的词;②和原文对应/有关的词;
③说明考查方向的词。
2.定 根据关键词确定原文范围,概括需要的原文内容并确定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
3.删 概括得出的内容中语意重复的,删去;语意有交叉的,合并。
4.联 根据关系和设问,把删去重复内容或合并交叉内容后剩下的部分关联起来。作
答时注意把题干信息和原文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分条作答。
6.小说后半部分的贩枣买织布机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使山地回忆的内容更丰富、充实。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女孩子的勤劳
能干。③使主题更加突出,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军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每点2分)
【解析】 根据“小说……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可知,本题属于作用题,要分析情节的作
用。“小说后半部分的贩枣买织布机的情节”为我们明确了要分析的范围,即第27—36段。
这篇文章属于小说,可以从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分析作用。
从情节本身的角度来看,小说前半部分写了“我”和女孩子之间产生摩擦、消除摩擦
的过程,以及女孩子为“我”做袜子。小说后半部分写“我”帮女孩家贩枣,贩枣赚了钱,女孩
子的父亲应女孩子的请求,给女孩子买织布机,女孩子要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小说中贩
枣买织布机的情节,在“我”与女孩子的情节之外,写的是“我”与女孩父亲的情节,丰富了整
篇文章的内容,使山地回忆的内容和情节更丰富、充实。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女孩子请求父亲为自己买织布机,并且在织布机买来后很快
就学习了织布的全套手艺,突出了女孩子的勤劳能干。
从主旨的角度来看,文章的后半部分写“我”帮助女孩父亲贩卖枣子,“我”是军人,女孩
家是农户,“我”作为军人帮农民贩枣,表现抗日战争艰苦岁月中军民之间的深厚感情,使文
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知识链接
分析小说情节/物象/标题/叙述手法作用的角度
角度 作用 人物 塑造人物的形象、性格、心理;暗示人物命运;烘托人物情感;导引人物出 场。 情节 开端 引起下文;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发展 承上启下;埋伏笔/做铺垫。
高潮 制造冲突、巧合、突转;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结尾 照应上文;收束全文;留有余味、想象空间。
线索 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暗示/表明情节的发展。
情节本身 更加真实;丰富情节内容。
角度 作用
环境 交代(暗示)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主旨 暗示/揭示主旨;升华主旨;深化主旨。
阅读 效果 表现小说风格;凸显小说的虚幻(传奇)色彩;展现小说的现实意义或现实
性;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群文探究
1.语篇一在描绘景物时所用手法与《沁园春·长沙》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相同点:都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写全面形象。
不同点:①《忆秦娥·娄山关》采用多种感觉写景,如上阕前两句,词人通过触觉、听觉、
视觉勾勒出清晨凄清的场景,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由“看万山红遍”中的“看”字可
知,《沁园春·长沙》主要运用视觉写景。②《沁园春·长沙》中一个“看”字总领后面的
“万山”“层林”“鱼”等不同意象,并用“万类霜天竞自由”加以总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忆秦娥·娄山关》写景只有“西风”“长空”“月”“苍山”等“点”的描绘,而没有“面”的描绘。
【解析】 根据关键词“描绘景物”“手法”可知,这道题为景物描写手法题。根据“有何异同”
可知,我们要从描写手法的角度比较分析《忆秦娥·娄山关》与《沁园春·长沙》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
根据关键词“景物”“描绘”可知,我们只需要比较分析两首词中写景部分的句子即可。
这两首词中景物描写的句子都集中在上阕,故可定位到两首词的上阕进行对比分析。
先分析相同点。《忆秦娥·娄山关》上阕“霜晨月”是静景描写,“西风烈”“长空雁叫”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是动景描写,动静结合;“长空雁叫霜晨月”是远景,“马蹄声碎,喇叭
声咽”是近景,远近结合。《沁园春·长沙》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
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文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由此
可得出:两首词都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写全面形象。
再分析不同点。《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
碎,喇叭声咽”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勾勒出清晨凄清的场景;而《沁园春·长
沙》则是用一个“看”字总领下文的写景,主要运用视觉写景。《沁园春·长沙》写景最后
用“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加以总括,如此点面结合,写景全面;而《忆秦娥·娄山关》写景
只有“西风”“长空”“月”“苍山”等“点”的描绘。
最后,将分析出的内容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奇哥方法论
解答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注意要点
1.找准比较角度。看清题干,确定是对形象、情感、手法、语言等哪方面的比较。
2.比较内容要充实。通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分析作答时,要充分联系诗歌内容,言
之有据。
3.规范作答。注意根据题干或分值,分点作答。诗歌比较鉴赏的常见题型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求差异”,此类题常见的答题模式为“甲诗歌……(方法或内容),而乙诗歌……
(方法或内容)”;第二类是“求异同”,此类题常见的答题模式为先“同”后“异”,通常“同”
的方面较为明显,可用一两句话概括,“异”的方面作答模式同第一类。
4.分析不同诗歌的差异时,如果对某首诗歌的特点不确定,就从其他能读懂的诗歌入
手,试试向能读懂的诗歌特点的相异或相反方向寻找解答方向。
2.孙犁的《山地回忆》和茹志鹃的《百合花》、铁凝的《哦,香雪》,因其独特的风格,
被归为“诗化小说”。请结合语篇二和《百合花》《哦,香雪》,谈谈你对这种文体特征
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淡化情节。没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情节,用一
连串的生活画面串联情节。②虚化人物。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表
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发掘她们内在的美好品质。③情感“诗意美”。通过对琐事、自然环
境、生活环境等的描写来体现人性美与人情美。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山地回忆》和《哦,香雪》《百合花》分析“诗化小说”的文体
特征,我们可以从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
①情节的诗化。三篇小说在情节上都没有复杂的矛盾冲突,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
人物之间的互动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山地回忆》主要通过主人公与女孩子的偶遇和互
动深入刻画人物,淡化了情节的波澜起伏,侧重于展现生活片段;《百合花》回避正面描
写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以敌后的前沿包扎所为背景,以一个女性文工团成员的视角切入
战争叙事;《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
一向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表现了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乡村少女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
求。
②人物形象的诗化。三篇小说都体现了人物形象的“诗意美”。《山地回忆》和《百
合花》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也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难与
心灵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主要人物“女孩子”和“新媳妇”的精神面貌,发掘她们内在的美
好品质;《哦,香雪》虽然是写大山贫困生活的作品,却没有着意表现人物的苦难与心灵
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主要人物香雪等乡村女孩的精神面貌,体现她们的精神追求。
③情感的诗化。三篇小说都注重在平淡的生活中体现深入内心的情感,充满诗意。
《山地回忆》通过对抗战时期生活的描摹表现出坚韧的生活态度,整个过程充满诗意和
内在的情感流动;《百合花》通过第一人称“我”的见闻和感受,表现军民之间深厚的鱼
水情,且这种情感表现得直接、清晰;《哦,香雪》通过对田园风情的诗意描写,传达出对
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据此分条概括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