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语言家园 古诗词诵读 习题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语言家园 古诗词诵读 习题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5 09:0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八单元 语言家园
古诗词诵读
题型觉醒 名篇名句默写
建议用时:5分钟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8分)
(1) 恋人看重的是深情的寄托,是忠贞不渝的心,所以,《诗经·静女》中男子认为
茅草“__________”,完全是因为“__________”。
(2) 《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极具
特征性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塑造了一个恋慕至深的有情人形象。
(3) 《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采莲想要送给思念的人,情感由欢快转为失望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转为从游子方面写。
在这样一个季节里,自然想起家乡采莲一事,只是举目远望,回乡的路途绵延无尽。
洵美且异
美人之贻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5) 小明在背诵李煜《虞美人》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想到
了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它们都表达了物是人
非之感。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6) 李煜《虞美人》中的一个句子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7) “伤离别”是人之常情,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将词的主旨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
(8) 秦观《鹊桥仙》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
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9) 古代诗人常常借助“风”这一意象来渲染气氛或传情达意,如“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示例二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示例三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每空1分)
题型觉醒 古代诗歌阅读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2024湖南长沙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3题。(9分)
淇奥
《诗经·卫风》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 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 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 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 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注】 ①淇:淇水。奥(yù):河岸弯曲的地方。②匪:通“斐”。有斐,有文采貌。③僩
(xiàn):壮美貌。④谖(xuān):忘记。⑤充耳: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⑥会弁
(biàn):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冕,上有缝,可饰以玉。⑦绰:柔和貌。⑧猗(yǐ):通“倚”。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本诗共三章,一咏三叹,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性。
B.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物喻人,这一手法在《诗经》中很常见,如《关雎》。
C.首章的“如琢如磨”和第三章的“如圭如璧”都意在突出君子之美如美玉一般与生俱来。
D.本诗热烈赞美君子,这也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健康积极向上的美的追求和向往。
【解析】 “与生俱来”错误。“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在学问、道德上
钻研深究。这表明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
3.这是一首赞美君子之作,诗中的君子之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①仪表美。由“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可见冠服上的装饰品精美,由“瑟兮僩兮”
等可知仪表庄重。②才能美.由“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见文章学问好,学识渊博,善于
钻研。③品德美。由“如圭如璧”“宽兮绰兮”可见其意志坚定,忠贞淳厚,心胸宽广,平易近
人。(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诗中的君子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属于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
象,可用“找定删联”法。
+ :找诗歌中与“君子”相关的事和与“君子”有关的物,分析“君子之美”的具
体体现。
原文 分析 具体体现
有匪君子,如切如 磋,如琢如磨。 “匪”直接点明君子有文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 君子文章学问很好。诗歌写君子擅长撰写文章、 学识渊博、善于钻研。 君子的“才能
美”
瑟兮僩兮,赫兮咺 兮。 君子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 君子的“仪表
美”
充耳琇莹,会弁如 星。 这里写君子冠服上的装饰品很精美。 君子的“仪表
美”
如金如锡,如圭如 璧。 君子像“圭”与“璧”,品德高雅,表现了君子意志坚 定、忠贞纯厚的特点。 君子的“品德
美”
原文 分析 具体体现
宽兮绰兮,猗重较 兮。善戏谑兮,不 为虐兮。 君子心胸宽广、平易近人,宽厚从容,谈吐幽默,有 突出的外事交际能力。 君子的“品德
美”
将重复的内容删去。将上表中重复的“仪表美”和“品德美”合并在一起作答。
将分析出的内容分条作答,注意要结合诗歌内容。
诗歌对译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看那淇水弯弯处,绿竹繁茂随风舞。
有位文雅的君子,学问切磋求精进,品德琢磨显风
骨。
庄重威严,光明磊落。
这样的君子啊,叫人永难忘却!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看那淇水弯弯旁,绿竹青翠连成行。
有位文雅的君子,耳饰美玉莹如霜,冠上宝石似星
光。
庄重威严,光明磊落。
这样的君子啊,叫人永难忘却!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密密如席展。
有位文雅的君子,坚定如金锡锤炼,温润似圭璧庄
严。
宽厚从容,倚车驰前。
谈笑风趣有尺度,从不刻薄失分寸!
二、(2025江苏苏州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5题。(9分)
徐孺子 祠堂
黄庭坚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 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 年年到旧痕。
【注】 ①徐孺子:东汉高士徐稚,字孺子。②生刍:新割的青草。徐稚往吊郭泰母丧,
“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取《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之意。③白屋:
平民的住屋。④黄堂:太守所居。⑤陈蕃:东汉人,为豫章郡太守时,“不接宾客,唯(徐)
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⑥湖水:指南昌城外的东湖,即青山湖,徐稚祠堂在湖南
边的小洲上。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A.首联写到,在高大的树木下有古代隐士徐稚的故居,可是他当年持新割的青草往吊郭
泰母丧的故事已无多少人了解。
B.颔联上句写祠堂外藤萝依附乔木,干云蔽日;下句写祠堂内人们在箫鼓声中向神灵敬
酒,以示对古圣先贤的敬意。
C.颈联言民间尚有高士,官员中也不乏惜才者。“可”字的含义与“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的“可”相同。
D.尾联上句古今对比,表示像徐孺子这样的古圣先贤自甘淡泊,不慕名利,而今人非但
不知道崇敬他们,反而讥笑他们。
【解析】 B项后半句错误。“箫鼓何心进酒尊”中“何心”的意思是没有心,也就是说人民
箫鼓赋闲,没有心思去敬酒,反映了徐稚的备受冷落。
5. 本诗结句写“湖水”,而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句写“春水”,请从
手法运用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6分)
【答案】 ①手法运用:本诗结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湖水年年依旧到达旧痕,以
不变的湖水来衬托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徐孺子这样的高士不被重视的感慨。李煜词的
结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愁绪比作一江春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愁绪的绵绵不绝。
②情感表达:本诗借湖水表达了对古代高士不被理解和重视的无奈与悲哀,以及对社会
现实的不满。李煜词借春水抒发了亡国之君无穷无尽的哀愁及深沉而又复杂的痛苦情感。
(每点3分)
【解析】 根据题干,我们要先分析两首作品结句的手法和情感,再作比较。
手法上,在《徐孺子祠堂》一诗中,“湖水年年到旧痕”,借景抒情,描绘了湖水年复一年
地流淌到曾经的痕迹处,以不变的湖水来衬托人事的变迁,写出了徐孺子这样的高士如今
被冷落的状况。李煜《虞美人》中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抽象的愁绪比喻成具体
可感的一江春水,春水滚滚东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愁绪的繁多和连绵不断。
情感表达上,《徐孺子祠堂》中的“湖水年年到旧痕”让读者在不变的湖水与变化的
人事之间感受到强烈的反差,借湖水表达了作者对徐孺子不被重视的无奈与悲哀,反映了
当时社会对真正高士的忽视,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社会现实的不满。李煜《虞美人·春花秋
月何时了》借春水表达了自己无尽的哀愁,同时表现出自己作为亡国之君深沉而又复杂
的痛苦情感。
诗歌对译
徐孺子祠堂 乔木幽人三亩宅, 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 在高大的树木下,有古代隐士徐稚的故居。
当年那一束新割的青草,试问谁能了解呢?
那些野藤萝蔓,意兴盎然地互相攀援着,冲云蔽日;
箫鼓何心进酒尊。 人们又有什么心思在神巫的箫鼓声中,去进献一樽清酒。
白屋可能无孺子, 如今,在平民的茅草屋中,怎会没有徐孺子这样的高士了呢;
黄堂不是欠陈蕃。 而官角黄堂上,并不缺少陈蕃那样的官吏啊!
古人冷淡今人笑, 古人多不慕荣华、淡泊自处,而今的俗人只会议论讥讽而已;
湖水年年到旧痕。 只有徐稚祠堂外的湖水,年年涨落,纷纷回复到旧日的岸痕。
三、(2025江苏高邮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9分)
满庭芳
秦 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 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
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 酒 ,
酒未醒、愁已先回。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注】 ①洞房:深邃的内室。② (tì)酒:病酒,为酒所困。此为以酒浇愁之意。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开篇三句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景象,“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
主观感受。
B.上片最后两句,化用唐诗“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既写出竹影扶疏的风神,也反
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C.下片“谩道”两句,表明词人认为愁可借酒消解。但酒未醒,愁已重上心头,可见词人
内心愁苦之深。
D.全词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丽雅工致,在层层铺叙描写中产生出情韵兼胜
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词人认为愁可借酒消解”错误。“谩道”两句的意思是“不要随便说什么借酒消
愁;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也即词人认为酒是不能解愁的,而不是“认为愁
可借酒消解”。
7.李攀龙评价此词“一种秋思,都为故人”,请结合本词上片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以秋景开篇,营造了思念故人的凄凉氛围。②因重阳节近,思念故人,故而词
人月下徘徊,夜不能寐。③看到“风摇翠竹”竹影摇曳,产生了故人到来的错觉。(每点2分)
【解析】 看题干,找关键词。根据题干中的“一种秋思,都为故人”和“上片”可知,本
题要求结合上片分析他人对此词的评价,我们要分析上片哪里体现了“秋思”,哪里体现了
“为故人”。
词的上片“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三句,以寒凉的碧水、笼罩的黄云、
零落的败叶等凄凉景象,营造出一幅孤寂萧瑟的秋景画面,衬托出词人心境的萧瑟和孤独,
为抒发“思故人”之情提供了凄凉的背景。“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两句,词人独处深邃的
内室,悄无声息,只有月光斜照进来,而词人正因辗转难眠而独自徘徊,集中突出了屋内的空
寂和词人的孤单;“又是重阳近也”,点明缘由,那是因为重阳又将临近,这样的节日更增对
故人的思念;“几处处,砧杵声催”,词人听到四处都是砧杵声,这捣衣声更是催人忆旧、念
人的信号,从而让人更感怀念往昔、思念故人。“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三句,写风
移竹影动,甚至由竹影摇曳,而产生了错觉,误认为是故人到来。产生了这样的错觉,更显思
念之深,说明词人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人。
将分析出的内容联系词作内容分条作答即可。
诗歌对译
满庭芳 碧水惊秋, 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 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 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 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
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
室内悄无人声,
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
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
西窗下,微风摇曳着翠绿的竹子,以为古人归来。
伤心啊!人情反复,世态炎凉,新得到的欢乐很容
易失去,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有怅惘而
已。
满庭芳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________酒, 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栏久,金波渐转, 白露点苍苔。 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
不要随便说什么借酒消愁;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
经先回来了。
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
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四、(2025河南郑州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9分)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情感深挚绵远。两首诗都写主人公采撷花朵,以期能赠送给远方所思之人,花朵虽美,却因长
路漫漫无法赠送,更增思念之苦,以此表达彼此深挚的思念之情。③作为五言诗,全诗五言八
句,篇幅也简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余韵悠长,意味深远。(每点2分)
【解析】 ②
根据题干中的“辞浅思深”“语短情长”和“两首诗”可知,我们要分析两首诗分别如何
体现“辞浅”“思深”“语短”“情长”。
辞浅,即语言浅白凝练。首先两首诗多用生活用语,语言都极其直白浅近,充满了生
活气息。例如,《涉江采芙蓉》中的“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中的“庭中有奇树”,这
些句子都仿佛是在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普通场景,让人一读即懂。虽然语言直白,但并
不意味着缺乏内涵。如“兰泽”“芳草”“华滋”“馨香”等,这些词语都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情
感,但语言却非常简约,可见两首诗中的词语都非常简洁凝练。
思深,即情感深挚绵远。两首诗都不是直接说出“我想你”这样直白的话语,而是通过
采花、折枝等来间接表达。《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花朵,以期能赠送给远方所思
之人。《庭中有奇树》中主人公折枝也想送给思念之人。这种行为本身就充满了深情厚
意,但更增添了一层思念之苦——因为长路漫漫,无法将花朵送达,这种无奈和失落感更加
深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使情感更加深沉、真挚和绵远。
语短情长,即篇幅简短,意味深远。两首诗都是五言八句的形式,篇幅非常简短。但正
是这种简短的篇幅,使得诗歌更加凝练、有力,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虽然篇幅简短,但两
首诗的情感表达却非常曲折、丰富。它们通过采花、折枝、闻香等细节来引出思念之情,
然后又通过长路漫漫、无法送达等情节来加深这种情感,使得诗歌在短小的篇幅内却包
含了千回百折的情感变化,留下了悠长的余韵,让人在读完之后还能久久回味。
将分析出的内容联系诗歌内容分条作答即可。
诗歌对译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我涉过江水去采荷花,
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想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
路途遥远没有尽头。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
愁苦忧伤直至终老异乡。
诗歌对译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
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
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襟袖之间,
可是天遥地远,没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
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A.《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芳草香花赠送“同心”之人,但长路漫漫,欲赠不能。
B.《庭中有奇树》中的“盈”字,明写馨香满衣,暗写主人公手执花朵久立庭中的姿态。
C.“涉江采芙蓉”“攀条折其荣”这两处动作描写,都暗示出主人公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D.两诗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分别以乐景“芳草”“绿叶”“黄花”来衬托主人公的哀情。
【解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以乐景……‘黄花’来衬托主人公的哀情”错误。李清
照《声声慢》中“黄花”并非乐景,词作并未以乐景衬哀情。
9. 有人评价这两首诗“辞浅思深,语短情长”,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语言浅白凝练。两首诗多用生活用语,如“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等,直白
浅近;同时语言简洁凝练,如“兰泽”“芳草”“华滋”“馨香”等词语,内涵丰富但语言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