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第一节
认识运动
学习目标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
3.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4.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等,经历观察、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课前学习
一、尝试学习(看书P20-22完成)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物质世界是个______的世界。
2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_________。
3.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______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科学研究发现,分子是由_______组成的,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_____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__________模型。
5.20世纪物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原子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他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_______。
课堂学习
一、宏观物体的运动
自学P20:物体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议一议:
1.一个同学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的时候,他是运动的,因为他的______发生了变化;
2.树叶从枝头飘落到地面,树叶的_____发生了变化,所以树叶是_______的;
3.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时,月球的_____发生了变化,所以月球是_______的;
4.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概括与小结:
1、物质世界里的一切物质都是
的,物质的
具有普遍性。
2、机械运动:物体
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即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
3、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两个物体的
是否改变。
[及时练习1]以下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香水瓶打开盖子后,满屋充满香水味
B、公路上汽车在奔驰
C、沙尘暴时,空气中尘土飞扬
D、丛林中小鹿在奔跑
E、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多运动
F、五四运动中,无数有志青年走上了街头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
1.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________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的______在不断地______。
2.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
和
;.物质中分子排列比较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因此液体有一定的_______,但没有一定的___________,具有_______;气体物质中分子排列很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因此气体既没有一定的_______,也没有一定的______。
[及时练习2]
1.将冰糖放进水中,一会儿之后水就变甜了,这说明了冰糖分子是____的,如果把冰糖放进开水中,水变甜的时间更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讲台上打开一瓶香水,一会儿之后整个教室里都能闻到香味,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上面瓶子内是空气,当抽出中间的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上面瓶子出现________.下面瓶子红棕色变________,它表明分子在_________.
3.概括与小结。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能证明分子在运动,物体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________,这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及时练习3]
1.下列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春天沙尘暴,飞沙漫天
B、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C、檫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D、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实例(
)
A、把煤堆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皮里面也有些发黑了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在装水的杯子里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水都变红了
D、在医院治疗室里能嗅到酒精味
3.空气清新剂能将香味散发到室内的各个地方,这是
现象。
三、物质的微观结构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组成的,原子内部有______和_______,原子核由_____和______组成,中子和质子还可以进一步分成_________。
2.原子的核式结构是由科学家______提出的,其内容是:
。
3.议一议:
(1)从理论上说,可以把一个物体无休止地一分为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核式结构与什么结构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香水瓶打开盖后,满屋充满香味
B.太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
C.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
D.衣箱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了卫生球味
2.下列关于扩散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
B.液体之间不会发生扩散现象
C.固体之间不会发生扩散现象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3.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鱼儿在水中自由的游动
B.白云随风飘动
C.人造卫星绕地球转动
D.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转动
4.地震灾后,灾区容易产生大量的致病菌感染人体。关于原子、电子、病菌(直径为微米级)的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原子、电子、病菌
B.电子、原子、病菌
C.电子、病菌、原子
D.原子、病菌、电子
5.吸烟有害健康,吸“二手烟”危害更大,因此公共场所通常有“禁止吸烟”的标志,如图所示。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造成其他人吸“二手烟”。这是由于分子
的结果。
小结整理:
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1.会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
2.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3.能用实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______,物理学中,把
叫做机械运动。
二、尝试学习(看书P23-25完成)
1.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画家用______表现出物体的运动,音乐家用______表现物体的运动,物理学上用____________来描写物体的运动。
2.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_______,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_______。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性。
4.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以把运动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_________;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_________.
5.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你发现车厢里的人是静止的,而路边的人认为他们是运动的。请你解释这个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战期间,有一位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只“小昆虫”,他顺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一、参照物
1.探究活动:完成图2-2-5所示的实验活动,讨论:
(1)以桌面作为标准,钢笔的位置______变化,是_______的。
(2)以书作为标准,钢笔的位置
变化,是______的。
应该怎样判断钢笔的运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议一议:
(1)教材P23所述的现象中,小明认为同学们在后退,他是以______作为标准的,同学们认为火车开动了,是以______作为标准的。
②如果以火车作为标准,则小明是________的。
③生活中我们通常认为_____是运动的,这时我们选择了______作为标准。
3.概括与小结:
①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_______
②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一般步骤:首先选取
,然后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
是否改变。
③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选择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及时练习1]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
是运动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
2.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向世界展示了空中加油机,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它相对于
是静止的.
3.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
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
我们是静止的.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议一议:
1.坐在行驶的轮船内的乘客说岸边的树木向后运动,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岸边的人则说轮船在飞速前进,则岸边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
2.“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___;“奔驰”______;“后退”_______.
概括与小结:
1.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的。
2.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性。
[及时练习2]
1.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
甲上升
B
乙下降,但比甲快
C
乙下降,但比甲慢
D
丙下降,但比甲快
2.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速度最大的是
。
三、运动的分类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P25页上的内容,说一说什么是直线运动,什么是曲线运动?把运动进行这样的分类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生活中哪些运动是曲线运动?哪些运动可以近似看作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一汽车沿着湖边的公路以54Km/h的速度行驶,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汽车是_____的.
2.说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云彩遮住太阳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3.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
A
地球和太阳
B
月球和地球
C
地球和它的同步卫星
D
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4.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徐徐下降的顾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
)
A
电梯
B
地面
C
商场的柜台
D
柜台前购物的顾客
5.妈妈送小云上了火车,忽然听见火车一声长鸣,只见旁边并列的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妈妈急着要下车,而小云从另一侧窗外看了看车站,又看了看手表,对妈妈说:“别急,我们乘的车还没开呢!”母女俩结论不同的原因是(
)
A
她们听到的火车鸣叫声不同
B
母女俩所处的地点不同
C
母女俩所处的时间不同
D
母女俩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6.我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某地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小结整理:
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第三节
运动的速度(一)
学习目标
1、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初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知道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进行分类,可以把运动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
二、尝试学习(看书P26-29完成)
1.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_,这种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表示。
课堂学习
一、比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观察图2-3-1,讨论以下问题:
(1)飞机、列车和蜗牛谁运动得快?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蜗牛和鹰谁运动得快?为什么?
(3)怎样比较飞机和鹰运动的快慢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与小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
(1)运动的时间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_
(2)运动的路程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___
__
(3)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
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
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二、速度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
;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
。即______和_____的比值。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
,速度越大。
3.速度公式:
。其中s表示
,单位是
,
t表示
,单位是
,
v表示
,单位是
;
◎根据速度公式,当已知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时,你能写出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公式么?
◎
若已知路程s和速度v,你能写出计算时间的公式么?
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
做单位,符号是
或
。
(写出下面单位换算的过程)
1m/s=
=
km/h
1km/h=
=
m/s
[及时练习1]
1.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2.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3.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km/h=
m/s
25
m/s=
km/h
4.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运动了10km
,乙车运动了15km
,,则运动快的是(
)
A.甲车
B.乙车
C.一样快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1.阅读教材P27: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及时练习2]
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这辆摩托车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2.匀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常见吗?哪些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公式v=s/t,可以认为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吗?________
__
4.概括与小结。物体
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
,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
,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
[及时练习3]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为
。
2.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3.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三、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1.阅读教材P18-29,变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
2.平均速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是:____________,这个公式中v表示______________,t表示____________
___。
议一议:公共汽车从A站出发,途经B站后,到达C站,在此过程中,汽车在AC、BC及AB各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一般相同吗?_____________,
3.概括与小结。平均速度总是对
(或时间间隔)而说的,对不同的路程(或时间间隔)平均速度一般来说是不同的。
[及时练习4]
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则该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2.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他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当堂检测
1.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8秒钟的通过的路程是16m,则它在第4秒钟的速度是___,在10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
。
3.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求两车运动的速度之比是
。
4.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5.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
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小结整理
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第三节
运动的速度(二)
学习目标
1.学会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掌握解答物理计算题的基本格式。
2.进一步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能进行平均速度的计算。
课前学习
复习回顾
1.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一个________,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______比。
2.平均速度的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s表示_________________,t表示_______________。
3.
完成以下单位换算:(1)1080km/h=_________m/s;
(2)6.8×108nm=_______m
(3)6.5m/s=_________km/h;(4)1.5min=_________s;(5)7200s=________h
课堂学习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例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
)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及时练习1]1.如图所示是路程—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2.如图所示是速度—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___;
例2:在机场高速公路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下图所示,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至少行驶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机场?
分析:图中标志牌“9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牌“机场38km”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中要求我们求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所用公式是_____。
概括与小结:①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公式的______和单位的_______。
[及时练习2]
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用一条96cm长的引火线来点燃炸药,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燃引火线后,人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
议一议:本题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
二、
“过桥”问题
例1: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
)
A
120s
B
140s
C
160s
D
180s
[及时练习3]
1.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1.2km的大桥,则共需要的时间为
。
2.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3min,则这座大桥长为
m
3.一列火车通过长4200m的隧道用去时间5min,若其速度为15m/s,则火车长
m.
概括与归纳:
三、平均速度问题
例1: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及时练习4]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是
。
2.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
概括与小结:
四、回声测距问题
例1: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多少?(设声速v=340米/秒)
[及时练习5]
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司机鸣笛后4s
听到了回声,求:①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②鸣笛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当堂检测
1.
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 (
)
A.30km
B.35km
C.40km
D.45km
2.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30m,需40s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min30s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m
B.300m
C.200m
D.150m
3.小明家离学校600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
)
A.60m/s
B.6m/s
C.1m/s
D.1m/min
4.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的是:
(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百米赛跑的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5.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
A、1:1
B、9:4
C、2:3
D、4:9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10m,则它的速度为_____m/s,它在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_
__。
7.下图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_______(选填“甲”或“乙”)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
间隔时间为O.02s,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你可以利用手边的测量工具测得相应距离为_____cm,则该物体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m/s。
8.雷达是现代战争重要的军事装备。如图所示,若雷达向飞机发出的微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52μs(1μs=10-6s),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微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_____m。
9.小红已推测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______m/s,合________km/h;她家离学校720m,为了不迟到,她至少要提前_______min从家出发。
10.人在打喷嚏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汽车司机在行车时打喷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设某司机打一个喷嚏的时间为1.5s,车的行车速度为72km/h,若在行车时突然打喷嚏在此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___m。
11.小明骑自行车,小华跑步,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右边所示。
①请根据运动的图像,请写出至少两条合理的信息。
信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小明骑自行车的____与小华相等。
③若小明骑自行车和小华跑步是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作出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时间的图像。
12.某人用铁锤在铁轨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个人在铁轨的另一端听到两下敲击声。如果测得这两下敲击声相差4s,求铁轨的长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为5200m/s)
小结整理
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第四节
能量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切物体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2.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得过程。
3.初步了解机械能、电能、光能、内能、核能等能量形式
课前学习
一、尝试学习
1.观察并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着哪些能量?说一说你家里每天至少应用了哪些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里用电饭锅煮饭时,将_______能转化为了_______能,电风扇工作时把______能转化为了_______能。
课堂学习
一、各种形式的能量
阅读教材P32-33,交流讨论
1.能量是与物质运动紧密相连的物理量。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所以,任何物体都具有
。但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2.常见的能量形式:
、
、
、
、
等。
3.各种形式的能量
①机械能:做
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机械能又包括
和
。如
都具有机械能。
议一议:你知道这些物体具有什么能吗?
[及时练习1]你知道这些物体具有什么能吗?
绷紧的橡皮筋
山上的石头
空中飞行的小鸟
奔驰的汽车
跑动的人
概括与小结:________
______
②内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也叫做_____能。
议一议:哪些物体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能:
具有的能量。
议一议:假如没有了电能,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光能:以
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量。比如________
⑤声能:
具有的能量。比如:
⑥磁能:与_____相联系的能,比如:磁铁吸引
等物体时具有的能。
⑦化学能:物体发生__________所释放的能量,比如:_______________
⑧核能:由于
而释放出的能量,比如______
议一议:指出下列物体具有何种形式的能量
①炸药爆炸时
_
____
②磁能坦克
③核电站使用的核原料
④蒸汽机里的高温气体
二、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1.能量既可以
,也可以
。
2.能量的转移: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改变的叫能量的
。
3.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形式发生改变的叫能量的
。如:
议一议:判断下列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还是转化,以及是什么形式的能之间的转移或转化。
摩擦生热: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电站里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炉火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
植物的光合作用
煤燃烧
4.概括与小结:
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
,物质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实质就是
的过程。
[及时练习]观察图2-4-6,讨论小聪家里用的电能的来源。
当堂检测
1.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①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______能。
②从高处往下流的水具有______能。
③正在发光的电灯具有_______能。
④干电池具有_______能。
2.下列各种能的转化或转移情况是:
①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____
②摩擦生热的现象_________
③燃料燃烧时放热___________
④给蓄电池充电__________
⑤水沸腾时水壶盖向上顶起来________
用热水加热袋装牛奶__________
3.小梅同学将能量的转化及常见的例子连线如下,其中有一组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她找出(
)
A.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用磨刀石磨刀.
B.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暖水瓶瓶盖蹦起.
C.电能转化为内能——电炉工作.
D.势能转化为动能——向上运动的乒乓球.
4.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
能。
(2)在斜坡上行驶的自行车具有
能
(3)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
能。
(4)被葛州坝挡住的江水具有
能
(5)正在下落的雨滴
;
(6)在空中飞行的足球
小结整理
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第二章
复习课
学习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4.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微观运动
例1:关于扩散现象,下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
[及时练习1]
1.下列社会实践中的实例,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洒水的地面会变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房间里放了一篮子苹果,满屋飘香
2.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1: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
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及时练习2]
1.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
)
A、满眼风光多闪烁
B、看山恰似走来迎
C、仔细看山山不动
D、是船行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___________的;以轻舟为参照物,船篷是____________的。
3.在天虹购物乘坐观光电梯上行的过程中,以下描述对所选参照物正确的是
(
)
A.观光者离地面越来越远,是以观光电梯为参照物
B.地面离观光者越来越远,是以观光电梯为参照物
C.地面离观光者越来越远,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D.观光者静止不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三、匀速直线运动
例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及时练习3]
1.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5min内行驶了3km,则这辆汽车的速度是______m/s,这辆汽车在运动到第5s末那个时刻的速度为______km/h
2.如图所示是表示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记时开始时,即t=0时,甲的速度是_______m/s,乙的速度是_____m/s.
(2)3s时,甲的速度是_____m/s,乙的速度是_____m/s.
(3)甲做的是______直线运动,乙做的是_______直线运动.
3.下列运动中,最接近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奥运会上百米赛跑
B.自由下落的苹
C.站在商厦的自动扶梯上上楼的顾客
D.从滑梯上下滑的小朋友
四、速度与平均速度
例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所用时间越小,速度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20km/h的速度大于15
m/s
[及时练习4]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2.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则速度大小(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例2: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及时练习5]
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平均速度反映物体的位置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平均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快慢的程度
D.平均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快慢的程度
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3.如图是描述直线运动规律的一种图像
①如下图可知图
是路程--时间图像,图
是速度--时间图像(选填“a”或“b”)。
②图a中各段的运动情况是:OA段
;AB段
;
BC段
;
(3)图b中各段的运动情况是:0-2s段
;2-4s段
;
4-6s段
;
④在请你在虚线框中作出图a的相对应的v--t图像
4.某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五、能量
例1:生活中,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由于与空气摩擦,小球会越跳越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此过程中,机械能最终转化为内能.
[及时练习6]
1.截至目前,中国第一大地热发电站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已累计发电超过24亿千瓦时.分析图1,从地下井→汽轮机→发电机,其能量转化过程是:
能→
能→
能。
2.
下列物体各具有什么能量
被拧紧的闹钟发条具有
。
正在爬坡的拖拉机具有____________。
烧红的铁块
当堂检测
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
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
的。
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说路旁的树在向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他又说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他又是以
为参照物的。
3.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法隧道——上海上中路越江隧道已经开工,隧道全长2800m。若竣工后,一辆轿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需要_____s,以隧道内的照明灯为参照物,该轿车是 _______的
4.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60km/h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10秒就驶过6根路边相距45m的电线杆,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汽车有没有超速?
5.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市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l号线已开始建设,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1)建造单位长度的1号线地铁,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
(填“高”或“低”);
(2)目前我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25km/h,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可能将更低。1号线一期(线路接近直线)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高桥西到东外环至少可节省
h;
(3)若1号线全线建成,预计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
km/h。
6.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
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υ/km·h-1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①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保留两位小数)
②由这个测试可见,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
请在图18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
7.在北京和杭州之间对开着一对特快列车T31和T32,表中所列是这两次列车的时刻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T31
车次
T32
北京→杭州特快
自北京起公里
站名
杭州→北京特快
15:50
0
北京
—13:20
20:21
29
497
济南
418:33
1:16
24
979
蚌埠
543:46
5:45
53
1458
上海西
2423:16
7:30
—
1664
杭州
21:40
(1)
T31列车从济南到蚌埠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
T32列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学习反思
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得较好的有哪些方面?方法运用得较好的有哪些方面?可以总结出哪些有用的经验?
本章学习过程中在知识和方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通过反思,吸取了什么教训?
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注意什么?
A
B
C
D
A
B
C
D
1.物体_____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____的现象。
2.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事先选定的标准叫做______,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或者怎样运动,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
运
动
3.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以把运动分为
和__________
4.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也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_现象有力地证明了这个理论。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
一定,比较_________;(2)._______一定,比较___________
。
速
度
2.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是________,国际主单位是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
3.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路程与时间成______,速度是一个_______。
2.沿着______,速度_____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表示,计算公式是_______。
1.能量是与物体______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________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2.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_______;电流具有的能量叫做_______;光具有的能量叫做_________;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叫做__________;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叫做______
能
量
3.能量可以从一个地方_____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互相____。
C
图a
图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