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4 21:5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左图为196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其中的一张《蔡伦》。
画面上,蔡伦头戴无耳进贤冠,身穿绛色大襟式衣服,也称禅衣,这是汉朝普通的礼衣公服。衣服颜色近于朱赤,这和东汉服色的规定有关。
◆蔡伦为何能位于中国古代科学家行列?
改进了造纸术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
科技与文化
两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西汉建立
前202年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公元9年
公元25年
王莽篡汉
东汉建立
汉光武帝
光武中兴
开通丝绸之路
汉明帝
巩固大一统
两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主要特征有:统一王朝,气势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科技世界领先。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的贡献、《九章算术》、司马迁的《史记》、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等基本史实。
2.初步了解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知道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3.认识到秦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1.思考:你知道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使用这些材质书写有何缺点?
一、造纸术的发明
2.从课本中快速提取如下信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时间,造纸的原料有哪些?
②改进后的纸有哪些优点?
造纸术的改进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蔡伦排在第七位
东汉时,前105年
一、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过程:
一、造纸术的发明
一、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的传播与影响:
材料一:
东汉首都太学生多达3万多人,……汉政府还在各郡县设立公立学校广招学生。同时私学之风盛行,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至少以数十万至百万计,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亦用纸写,比用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①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②促进世界文化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1、医学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南阳(今河南邓州)人。虚心向前辈求教,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时 期
著 作
地位
理 论
东汉末年
《伤寒杂病论》
“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谈到撰写《伤寒杂病论》的背景时说: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我为过去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于是勤奋研求前人的遗训,广泛地搜集很多医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伤寒论·序》
材料反映了张仲景怎样的精神?
材料研读
河南南阳医圣祠
关爱生命,济世救人
治学严谨,博采众长
坐堂医生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张仲景做官时坚持坐诊。曾任长沙太守,按当时的规矩,当官的不能随意接近百姓。张仲景想出一个办法,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大开衙门,坐在大堂上接诊。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先生”。最终张仲景辞官四处行医。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伤寒杂病论》在今天——
《伤寒杂病论》在世界——
日本汉方药的药方大多数来自中国,目前日本常用的294个处方基本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清肺排毒汤由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多个方剂优化组合而成,治疗新冠病毒总有效率达90%以上。
欧洲最早的治疗黑死病的方法,就是来自到过中国的阿拉伯人所翻译过来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欧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说:“他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张仲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2020年8月19日发行华佗邮票一套。
◆结合课本,完成华佗的个人名片
华 佗
东汉末年
医学家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
②发明了“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
③创编出了“五禽戏”。
“神医”
姓名:
时代:
职业:
成就:
地位: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还传授吴普“五禽之戏”,吴普长期坚持,“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五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具备、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与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相似。
特点:注重实际应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2、数学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
提出改良土地、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
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
3、农学
观看视频,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三、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
(2)体裁
(3)记载范围
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史事
(1)作者
西汉 司马迁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黄帝
汉武帝
夏朝
商朝
周朝
秦朝
3000多年
陕西韩城司马迁祠
12本纪
30世家
70列传
10表
8书
三、司马迁与《史记》
史学价值: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文学价值: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史记》的价值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
朴素凝练、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减一字不能。 —— 柳宗元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三、司马迁与《史记》
01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时间跨度非常大。
03
纪传体
史书的常见分类(按记载历史的时间跨度和范围/编写体例)。
02
断代史
04
编年体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专注于特定的一个朝代或某个历史阶段。
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
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月、日顺序编排历史事件。
知识拓展
三、司马迁与《史记》
1、10岁开始读古书,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至明白。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收集历史资料。
3、38岁那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
4、48岁那年,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而受“腐刑”,忍辱发愤著书,全力完成了《史记》。
1994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纪念邮票之司马迁
◆阅读材料思考司马迁有怎样的优秀精神品质
探究精神
求真求实
持之以恒
仗义、不畏强权、坚忍不拔
(张角)奉事黄老道,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后汉书 皇甫嵩传》
道兴本土
《后汉书》载:建安二十二年,是岁大疫。
东汉末年,国家动荡
灾荒肆虐,人民苦难
太平道兴
五斗米道起
、、、、、、
道教的兴起
二、道教和佛教
二、道教和佛教
阅读教材,识读地图,完成下列有关道教产生的相关内容。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时间:
创始人:
派别:
教义:
影响:
东汉末年
张角、张陵
太平道、五斗米道
尊崇黄帝、老子,神仙方术
广泛传播、下层民众信奉
1、道教为什么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2、道教为什么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持?
(1)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2)张角和张陵以治病的方式传道
主张修身养性,炼丹求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二、道教和佛教
青城山、武当山。
湖北武当山
安徽齐云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道教 道家学派
4.道教和佛教
时间 地点
创始人 教义
传播原因 传入中国 影响 代表 公元前6世纪
主张众生平等
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释迦牟尼
古代印度
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途径:丝绸之路)
②东汉明帝时,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南洛阳白马寺(东汉)
根据P88,归纳有关佛教的信息
二、道教和佛教
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
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二、道教和佛教
结合本单元内容思考,思考推动两汉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个人等方面思考)
1.政治:两汉时期国家统一,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3.民族: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兼收并蓄,取长补短
2.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4.对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吸收了来自外国的先进文化
6.其他:前朝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
5.个人:科学家、史学家的智慧和努力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医学
造纸术的发明
史学
宗教
出现:西汉
改进:东汉蔡伦。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张仲景(东汉):撰写《伤寒杂病论》、提
出治未病思想。(医圣)
华佗(东汉):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
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数学
《九章算术》
农学
《氾胜之书》
司马迁《史记》,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道教:东汉时期兴起
佛教:两汉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中国文化。
课堂小结
1.《时代)周刊曾评选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东汉蔡伦排名第四,是因为( )
A.发明指南针 B.发明火药 C.改进印刷术D.改进造纸术
2.2020年中国在抗疫期间,治疗新冠肺炎采取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汉代中医学就有“治未病”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D.李时珍
3.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五禽戏”。这表明他重视( )
A.辨症施治 B.生态保护 C.养生保健 D.药典编撰
D
A
C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4.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假如要介绍下图中被隐去的典籍,你将选择( )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先生曾称
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取了
西方科技知识的农学专著
C.该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上下三千年的历史
D.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在世界医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5.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全国文字的统一 B.纸的发明与改进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雕版印刷的成熟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