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时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在( )
A.春秋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3.据《春秋》等书记载,200多年间,鲁国朝见晋国33次,朝见齐国40次,而朝见周天子仅7次。这反映出( )
A.周天子“共主”地位削弱
B.鲁国已经成为春秋霸主
C.晋国、齐国国君地位平等
D.鲁国距离王室路程遥远
4.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5.按照西周礼制的规定,只有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八簋,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下图文物的出土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是( )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A.礼崩乐坏 B.诸侯争霸 C.大国兼并 D.制度变革
6.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性社会转型阶段。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社会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思想学术繁荣 B.封建制度的形成
C.分封制的瓦解 D.铁器牛耕的使用
7.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其目的是( )
A.为齐国争霸提供借口 B.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维护以周天子的利益 D.促进各诸侯国友好交往
8.周顷王继位后,王室财政拮据,以致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寻求援助。鲁国国君提供资助后,周顷王才安葬了襄王。这个故事说明( )
A.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周天子注重节俭 D.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
9.“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从材料可以得知,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B.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C.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 D.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
10.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1.黄河流域是粟的起源地,在夏商周时期粟的主导作用开始受到打击,麦类作物已经种植。作为夏商周时期的平民,在耕种这种作物时会使用哪些技术( )
①选种 ②嫁接 ③施肥 ④治虫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在春秋诸侯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这表明( )
A.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B.西周的奴隶制已经瓦解
C.人民遭受战争灾难之苦 D.争霸战争孕育统一趋势
13.河南洛阳徐阳村曾发掘出一片春秋墓葬,后经认定为陆浑戎(西北少数民族)贵族墓地。该墓葬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等遗物与洛阳地区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墓葬出土遗物特征相似。这表明春秋时期( )
A.各国战争频繁 B.出现民族交融 C.青铜制造繁荣 D.流行厚葬制度
14.“晋公子重耳出亡到狄,狄人给他很好的礼遇,并把伐唐咎如(狄人的分支)所得二女叔陴和季陴分别嫁给重耳和重耳的谋臣赵衰……齐桓公北伐山戎,把山戎的冬葱和胡豆引进中原”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期(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诸侯争霸民族交融
C.诸侯争霸社会转型 D.百家争鸣对外开放
二、材料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图
材料二:春秋争霸(前770年―前476年)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像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先后做过霸主。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弊端?
16.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以及自身发展中不断地创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生活创新】
图一 图二
(1)图一和图二的房屋建筑样式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两种建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制度创新】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2)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天下为公”转向“天下为家”从哪个王朝开始?
材料二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3)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产创新】
图三 铁制农具 图四 牛耕图
(4)依据图三、图四指出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时练习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A A D A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C D B B
1.A
2.A
3.A
4.A
5.A
6.D
7.A
8.D
9.D
10.A
11.C
12.D
13.B
14.B
15.(1)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用于农业生产;这说明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
(2)目的:扩展疆域,掠夺财富和人口,操纵政治。
(3)弊端:引发了一系列战争,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16.(1)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2)禅让制;夏朝
(3)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