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有理数减法(1)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2有理数减法(1)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16 11:25:10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1.3.2有理数的减法(1)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学习目标
(1)结合第21页的两段内容,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3℃比-3℃高多少摄氏吗 用式子如何表示?(时间:2分钟)
自学指导
(2)认真思考并回答:
认真阅读课本P21-P22内容,要求: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 2 个要素要发生变化。
1 减号 加号
2 减数 相反数
也可以表示成:
a – b = a + ( - b )





完成下面的填空:
自学检测一
自学指导二
认真阅读第22页例4,完成自学检测二。
自学检测二
1 .计算下列各题(模仿课本p22例4):
(1) 9 –(-5) (2) (-3)– (-1 )
(3) 0 – (-5) (4)
2.完成课本P22页练习第1,2两题
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才会做a-b,现在,当a小于b时,你会做a-b吗
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是哪些?请你谈一谈。
回顾与小结
1. 必做题:课本P25 第3题和第6题
2.选做题:若 且a>0,b<0,则a-b= ;
3.思考题:若a<b,则a-b 0;若a>b,则a-b 0;若a=b,则a-b 0。
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1.训练册P19-P21有理数减法第1课时
2.课本P25第4题与P26第11题。
3.预习课本P23-24的内容。《1.3.2有理数的减法(1)》教学设计
执教者 韩 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运用其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减法的理解以及把减法正确地转化为加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P21-P22内容,要求:(1)结合第21页的两段内容,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3℃比-3℃高多少摄氏吗 用式子如何表示?(时间:2分钟)(2)认真思考并回答: 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思考与探索
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问题4:你能够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吗?a-b=a+(-b)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 2 个要素要发生变化。1 减号 加号2 减数 相反数 此处也是让学生验证前面所提的猜想的正确性,用字母把减法法则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自学检测一 完成下面的填空:
自学指导二 认真阅读第22页例4,完成自学检测二。
自学检测二 1 .计算下列各题(模仿课本p22例4):(1) 9 –(-5) (2)(-3)– (-1 ) (3) 0 – (-5) (4)2.完成课本P22页练习第1,2两题
思考 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才会做a-b,现在,当a小于b时,你会做a-b吗 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课堂作业 1. 必做题:课本P25 第3题和第6题 2.选做题:若 且a>0,b<0,则a-b= ; 3.思考题:若a<b,则a-b 0;若a>b,则a-b 0;若a=b,则a-b 0。
家庭作业 1.训练册P19-P21有理数减法第1课时2.课本P25第4题与P26第11题。3.预习课本P23-24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