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5 06:4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速度的单位“m/s”,下列的读法正确的是( )
A.应读作“米秒”
B.应读作“秒米”
C.应读作“每秒米”
D.应读作“米每秒”
2.2022年2月27日,“1箭22星”一一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着22颗商业卫星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一飞冲天。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若商业卫星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发射中心 B.运载火箭
C.太阳 D.地面
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4.如图所示,A、B两车同时同地由东向西沿平直路面做直线运动时的图像。由知坐标系中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第20s时,A车与B车相距最远 B.在运动的过程中,A车一直比B车快
C.在第20s时,A车与B车相距为0m D.在0~20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西运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
B.甲比乙运动的时间短,则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
D.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6.甲、乙两小车在平直轨道上从同一点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C.经过4秒,两车相距25米
D.通过10米的路程,甲车比乙车少用6秒
7.9月21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云海一号03星发射升空如图。在火箭上升过程中,若云海一号03星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B.发射中心
C.地面 D.太阳
8.学习了刻度尺使用后,同学们关于长度测量展开了讨论,以下关于同学们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小明认为:选择测量长度的刻度尺分度值越小越好
B.小丽认为:为了使数据更精确,可以多估读几位
C.小强认为:0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使用其它整刻度线作为新的零刻度线
D.小刚认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测量中的误差
9.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说法正确的是(  )
A.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和错误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0.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了大致描述汽车的运动情况,给出了三个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图象能够表示甲汽车的运动情况
B.①②图象能够表示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C.40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不同
D.乙车每10s内都比甲车速度快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12.某同学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58cm、2.58cm、2.68cm,则错误数据是 ,该物体宽度应为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沿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像为a、b两条图线中的一条,甲乙两车在做 直线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乙车的速度为 m/s;运动3s后,甲、乙两车相距15m,则甲车的s-t图像为 图线(选填“a”或“b”或“a或b”)。
14.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运动速度越来越 (选填“快”、“慢”),它在第4分钟的平均速度是 。
15.在北斗卫星发射时,若卫星随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加速上升,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由此可以说明运动与静止是 。
三、作图题
16.乘“水上巴士”游船,领略壶山兰水画卷之美。某艘游船从北大码头到白塘科第坊码头匀速航行用时1.1h,此线路长8.8km。请在下图中画出此艘游船在此航程中的s-t和v-t的对应图象。
四、实验题
17.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0.2s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
(1)图乙四个图像中,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
(2)照片上A与B的间距为48cm,则小球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3)当小球由最高点运动至最低点过程中,设所用时间的中点的速度为,所经过路程的中点的速度为,试推断 (选填“>”“<”或“=”)。
18.如图所示,这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该实验用到的测量器材是 、 ;
(3)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 (填“较大”或“较小”) 的坡度,以减小测量 的误差;
(4)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则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小车运行的路程是 cm。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与实际相比 (填“偏大”“漏小”或“无影响”);
(5)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BC的平均速度vBC,下列方法最好的是___________。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BC与路程sBC,计算得到vBC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 点后测得时间tBC,再测量路程sBC,计算得到vBC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BC=tAC-tAB,sBC=sAC-sAB,再计算得到vBC
五、计算题
19.长度为400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8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求:
(1)火车的速度;
(2)大桥的长度;
20.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如图所示,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吸引众多游客至此来“打卡”。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150m,列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15m/s,求:
(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多少s?
(2)某位游客张大哥测出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20s,由此可知该居民楼长度为多少m?
《第一章机械运动 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C B A C D A
1.D
【详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即一秒内走过的路程,其单位应读作“米每秒”,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B
【详解】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以发射中心、地球、太阳为参照物,商业卫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商业卫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故选B。
3.D
【详解】由得,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AC.如图,坐标系中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路程,则A车在第20s时离起点的距离为
由图可知B车是匀速运动,速度是5m/s,则B车在第20s时离起点的距离为
因为A、B两车同时同地由东向西沿平直路面做直线运动,在第20s时两车运动路程相同,则A车与B车相距为0m;故A错误,C正确;
B.由图可知,在第10s前,A车比B车慢;在第10s时,两车速度相等;在第10s后,A车比B车快;故B错误;
D.在0~10s内,B车速度较大,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西运动;在10~20s内,A车速度较大,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所以在0~20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先向西运动,再向东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速度v的大小可由计算,故A错误;
B.由知,在路程一定时,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才越短,故B错误;
C.由可知,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速度大小和时间有关,因此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故C正确;
D.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方向不变,并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读图象可知,二者通过的距离都为5m时,甲用的时间少,乙用的时间多。根据可以知道,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二者同地同时同向出发,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向东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
C.第4s时,速度大的甲通过的路为20m,故两车不可能相距25m。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读图象可以知道,甲通过10m的路用时2s。乙9s时间通过的路不到10m,推出乙通过10m的路用时肯定超过9s。因为
9s-2s=7s
所以二者都通过10m的距离,甲比乙车少用的时间要大于7s。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在火箭上升过程中,云海一号03星相对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没有位置的变化,相对发射中心、地面、太阳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若云海一号03星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A.选择测量长度的刻度尺分度值不是越小越好,要根据实际测量要求选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故A错误;
B.读数时,为了减小误差,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但并不是多估读几位就能减小误差,故B错误;
C.0 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使用其它整刻度线作为新的零刻度线,测量时用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的整刻度值,就可以得到物体的长度,故C正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中因读数造成的误差,但误差不能消除,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估读值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多估读几位数字就能减小误差,多估读是没有意义的,故A 错误;
B.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故B 错误;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不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测量方法不正确导致的是错误,故C 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故D 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由图知道,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不变,说明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小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图①中车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大而不断增大,既图像描述的是加速运动;图②中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既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图③中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车的速度不变,既该图像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A.②③图像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能够表示甲汽车的运动情况,故A正确;
B.图②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能表示乙汽车的运动情况,故B错误;
C.由图知道,40s内,甲乙两车的路程都是1200m,由知道,两车平均速度相同,故C错误;
D.由图知道,甲车每10s通过的路程都是300m,而乙车前两个10s通过的路程都不足300m,故D错误。
故选A。
11. 1 2.40
【详解】[1][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8.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8.40cm-6.00cm=2.40cm
12. 2.68cm 2.58cm 1mm
【详解】[1][2][3]同一把刻度尺分度值一定,比较2.57cm、2.58cm、2.58cm、2.68cm可知,2.68cm与其它三个测量结果相差较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要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物体的宽度为
数值的倒数第二位为最小分度值位,据数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13. 匀速直线 运动 10 a或b
【详解】[1]由图可知,甲乙两车的s-t图像均为正比例函数,所以二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甲乙速度不同,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3]由图像知,当时间为3s时,乙通过的路程为30m,则乙车的速度
[4]由图知,t=3s时,a图线中车的路程sa=45m,与乙车相距15m,符合题意;b图线中车的路程sb=15m,与乙车相距15m,符合题意,故甲车的s-t图像为a或b。
14. 快 16.5
【详解】[1]由图可知,经过相同的时间,汽车行驶的路程逐渐变大,由可知,汽车运动的速度逐渐加快。
[2]第3min距离起始位置2250m,第4min距离起始位置3240m,则第4min行驶的路程为
第4分钟的平均速度
15. 运动 静止 相对的
【详解】[1]在卫星随火箭发射过程中,卫星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2]在发射过程中,卫星与火箭一起上升,卫星相对于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3]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可以有不同的运动状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不同,这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6.
【详解】某艘游船从北大码头到白塘科第坊码头匀速航行用时1.1h,此线路长8.8km,描出对应点并连接原点,画出s-t图像,如下面左图所示;则该游船的平均速度
根据计算出来游船的速度画出对应速度的水平线,如下右图所示:
17. C 0.8 <
【详解】(1)[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甲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即做加速直线运动,图乙中A图像表示做减速运动,B图像表示做匀速运动,C图像中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大,是加速运动,D图像表示先减速后加速,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 A与B之间时间为
所以平均速度为
(3)[3]小车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小车前半段时间行驶的路程小于后半段时间行驶的路程,所以经过路程的中点速度较大,即<。
18.(1)
(2) 刻度尺 秒表
(3) 较小 时间
(4) 1cm 80.0 偏大
(5)C
【详解】(1)实验要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则需要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路程以及所需的时间,通过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所以,该实验的原理是。
(2)[1][2]由实验原理可知,该实验需要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需要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所以,该实验用到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和秒表。
(3)[1][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4)[1]刻度尺一大格代表10cm,一大格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2]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小车运行的路程是
[3]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偏小,根据可知,所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与实际相比偏大。
(5)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计算得到vBC结果不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BC,但在运动中开始计时,计时误差比较大,计算结果不准确,故B不符合题意;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
tBC=tAC-tAB
sBC=sAC-sAB
再计算得到vBC结果比较准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9.(1)
(2)
【详解】(1)根据已知条件,由速度公式可得,火车的速度为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为
则大桥的长度为
20.(1);(2)150m
【详解】解:(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的时间是
(2)由速度公式可知,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路程是
s'=vt'=15m/s×20s=300m
该居民楼长度为
s楼=s'-s车=300m-150m=150m
答:(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
(2)该居民楼长度为150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