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学期语 文 期中模拟卷02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
6. 难度系数:0.67。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任务一:品味语文的魅力
1.(6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语文书是一把钥匙,打开未来的大门。书中的内容常常会左右我的情绪:阅读《春》时,我仿佛喝到了一杯花香(yùn niàng)的美酒,心里倍觉愉悦;阅读《济南的冬天》时,我感受到了济南天气贮蓄的慈善,心里感到温馨;阅读《雨的四季》时,我看到不同季节的雨依次莅临人间,心里充满对雨的爱恋;阅读《秋天的怀念》时、眼前仿佛出现了母亲侍弄的花花草草。每读一篇课文。我的眼里就会出现一幅图画:阅读《春》时,是一幅花枝招展的春景图;阅读《济南的冬天》时,是一幅秀丽的雪后小山图;阅读《雨的四季》时,是一幅浪漫的烟雨江南图;阅读《观沧海》时,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景图。另外,我还在课文的学习中学到不少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学完第一单元后,我在写作时也会试着用上一两个比喻、拟人句,为自己的文章增添文采;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我会试着用学到的谦辞和敬辞去表达;学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我会用里面的诗句表达对朋友的惦念。总之,做生活的有心人,既关注课内,又关注课外,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1)(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画横线的词语注音。
①yùn niàng ②贮蓄 ③莅临 ④侍弄
(2)(2分)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花枝招展 B.秀丽 C.浪漫 D.波澜壮阔
任务二:探究交友之道
2.(8分)小语所在学习小组围绕“交友之道”搜集资料,并展开讨论学习,请你参与。
【材料一】
许多人都希望一生中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但是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交友能力是有极限的。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 邓巴根据猿猴智力实验和人类社交关系提出了“邓巴数150”,即一个人拥有稳定社交的人数是150人左右。研究发现,负责处理复杂与抽象思维的新大脑皮质在整个大脑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个体能处理的“稳定人际关系”就越多。人的新大脑皮质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关系,对于超过这个数量的人,人们顶多能记住一些人的相貌和名字,也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促进双方关系。
(摘自网络《百科知识》)
【材料二】
下面是小语同学搜集的有关交友的名言:
①不是血肉的联系,而是情感和精神的相通,使一个人有权利去援助另一个人。(柴可夫斯基)
②门内有君子,门外有君子至。(冯梦龙)
③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
【材料三】
下面是小语学习小组对本校564名初中生进行“你喜欢同学的原因”调查后统计的数据。
因素 能满足你的需要 座位相邻 某个特长吸引你 相貌漂亮 成绩好 思想品德好 兴趣想法接近 性格脾气好
人数 112 147 168 221 252 354 358 398
人数所占比例 20.10% 26.30% 30.10% 39.60% 45.20% 61.80% 64.20% 71.30%
【材料四】
“友也者,友其德也”是说交友要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在现代生活中,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交友之道关键在取友,取友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时,才能看得清、分得明谁是真友。
(摘编自张保振《交友之道》)
(1)(2分)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邓巴数150”定律,我们一生中能交到的朋友最多只能是150个人。
B.研究发现,人的交友能力主要受人的新大脑皮质的影响。
C.初中生喜欢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方性格脾气好,成绩好只是一部分原因。
D.“门内有君子,门外有君子至”告诉我们自身优秀可以吸引同样优秀的人。
(2)(3分)材料二中,小语同学搜集的有关交友的名言中有一句不合适,请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不合适的是第 句。
因为: 。
(3)(3分)小文前几天外出游玩时,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社会青年王某。昨天,王某对小文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小文觉得王某对自己很好,准备帮他。你听到后想用“交友之道”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经验劝阻小文,你会怎么说?
任务三:书写经典诗文
3.(8分)名篇名句默写
走进古诗文,领略春花秋月,感悟情思心志。
月中含意,有李白《峨眉山月歌》中“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空灵意境,也有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② ,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思念关怀,更有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③ ,④ ”的亘古苍茫。
水中融情,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⑤ , ⑥ ”的思乡愁绪。
文中寄志,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说“⑦ ,⑧ ”,表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二、阅读(共48分)
(一)诗歌鉴赏
(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2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2分)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这种感情的?
(二)文言文阅读
(1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③,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④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⑤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⑥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徐州人,官至长沙知府。②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③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④既:已经。⑤汝:你。⑥相谓:相互议论。
6.(4分)结合释义方法,解释下面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语句 释义方法(供参考) 释 义
值胡贼攻郡 【查阅词典】①价值,价钱;②货物和价钱相当;③指有意义或有价值,值得;④遇到,碰上。 (1)值: (填序号)
友人语巨伯曰 【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推断 (2)语:
吾今死矣,子可去 【参考成语】人去楼空 (3)去: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课内迁移】相委而去 (4)委:
7.(2分)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B.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C.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D.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8.(3分)话语能反映对人对事的态度。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横线的人物话语,完成表格中的相关任务。
文段 人物话语 【任务一】用现代汉语写句子的意思 【任务二】结合加点词语分析人物态度
甲文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 元方直接指出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表达了对其的不满与批驳。
乙文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 (3)
9.(2分)【甲】文强调和朋友交往的一个原则是“ ”,【乙】文则表现了古人所崇尚的“ ”。(分别
用原文中的一个字填空)
(三)现代文阅读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之声
汪翔
①秋是一首交响乐。秋之声,从远方缓缓而来,向远方缓缓而去。
②这首交响乐的序幕是雁鸣。秋天的清晨,大雁飞过长空,似乎从广漠的时空穿越而来。雁鸣声声,透过若有若无的流云,清澈、透明,撒落在空旷的原野。雁鸣声惊醒了池塘边的鸭子,摇摇摆摆地从棚子里款款走出,然后张开扁扁的嘴巴,对着雁阵和天空叫喊,早起的雄鸡也懒洋洋地吐出几声啼鸣。此时,秋之声由远而近,竞相争鸣,萦绕着秋天婉转的晨韵。
③山涧小溪潺潺地流着,带着山间的青翠和芬芳,一路穿行,若隐若现,时急时缓,曲曲弯弯,时而蜿蜒成溪,时而下落成瀑,时而汇聚成潭。一直延伸到山的深处。银铃般的笑声中,藏着秋日里清澈的愿望。晶莹、澄澈,可以看见水中的鱼儿在卵石碧草间穿梭,带着纯洁的童心,从高山之巅流下。
④最具秋的气质的是秋风。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它像是跳动的音符,犹如从山泉滑落的泉水,滴滴答答,轻柔温婉。细心聆听风的絮语,不知不觉中,身心好似与自然融为一体,风在回旋,山岚在回旋,眼前呈现一个天籁汇聚、声乐齐鸣的秋天……
⑤秋风是高超的演奏家,在草木枝叶间,把一架箜篌弹响,谱出一曲秋的歌谣。它拂过山林,大树抖抖手臂,形成波浪,一层又一层。迎着秋风的呼吸,叶子绽开了笑脸,跃下枝头,仿佛生了一双自由的翅膀,旋转着,翱翔着,发出飒飒的声响。
⑥秋风里,我听到草的声音,如金属般铮铮,如古筝的断句。秋天古色古香,和金属声匹配,和古筝拨动的指头同步,秋草声合着秋的心思。我听到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它有一头蓬松奶黄色的头发,风起时,头发就互相轻触着,沙沙沙,发出一阵细细的响声。
⑦秋风里,我听到秋虫的声音。蟋蟀的叫声婉转悠扬,如一曲天籁萦绕耳边,浸润着秋的诗意。蝈蝈的叫声清脆,犹如金属铃子的响声。那些不知名的秋虫的鸣唱,有的如大提琴,雄浑低沉;有的如舒伯特的小夜曲,优美动听;有的如琵琶弦上诉相思,柔美绵长。
⑧秋天的风,像是一把蘸满了黄色油漆的大刷子,只是轻轻地一涂抹,这大地上的稻谷,瞬间就变了颜色,满眼都是金黄,光辉灿烂。风的手掀起波澜,沙沙沙,哗啦啦,一圈圈涟漪在稻田慢慢扩散,恰如一幅巨大而轻柔的锦缎在迎风飘拂。稻浪滚滚,铺天盖地的金黄起伏着,涌动着,翻滚着,热烈而张扬。
⑨白果噼里啪啦落下来,柿子摇曳在枝头,发出噗噗的声响,棉花发出嗤嗤的轻裂声,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合奏成秋天丰收的交响乐……
(摘自《西安日报》)
10.(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点明写作对象,开头扣题,首尾呼应,结尾强调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B.文章重点写秋风里的各种声音,是因为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
C.第⑥段画线句写出了秋日蒲公英的形态,以及在风的吹拂下声音细小的特点。
D.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等,将秋天写得生动可感。
11.(4分)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12.(5分)请运用所学朗读技巧,仿照示例,为第③段画波浪线句配乐并完成朗读设计。
A.紧张急促的鼓乐曲 B.低沉舒缓的钢琴曲 C.悠扬明亮的提琴曲
朗读卡1 稻浪滚滚,铺天盖地的金黄起伏着,涌动着,翻滚着,热烈而张扬。 【设计思路】我选择A恢弘震撼的鼓乐曲做背景音乐。朗读时,“滚滚”“铺天盖地”“起伏着”“涌动着”等词重读,语调上扬,突出一望无际的稻田在秋风的吹拂下如大海般翻涌着波滔,波澜壮阔,震撼人心,表达了秋天丰收的喜悦。
朗读卡2 山涧小溪潺潺地流着,带着山间的青翠和芬芳,一路穿行,若隐若现,时急时缓,曲曲弯弯,时而蜿蜒成溪,时而下落成瀑,时而汇聚成潭。一直延伸到山的深处。 【设计思路】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雪车顶上的车牌号
①那年深冬,我开车到哈尔滨出差。路上寻常得无话可说,狂风卷叶,冷飕飕的。黄昏时抵达宾馆,总台一个笑得轻轻甜甜的姑娘,为我办理入住,利利落落。楼层、餐券、进出停车、总台电话、一一嘱咐。
②我的车停在宾馆的露天停车场。看天气预报,夜里将有大到暴雪,再想到自己饱满的日程,心里好不忐忑。
③晚上,房间电话响起,是总台姑娘的声音:“请问您车牌号多少?”虽不知她是何用意,也并未多想,相告后便挂了电话。
④第二天一早,窗外冰天雪地,银装素裹,我打算尽早下楼用餐。经过总台,姑娘叫住我:“这么早呀!请问今天需要用车吗?我先让工作人员给您的车清雪!”
⑤这显然出乎我的意料。她含着笑,等我答复。
⑥“哦,谢谢!请问方便吗?车就停在……”
⑦还没等我说清位置,姑娘已先开了口。
⑧“方便!我知道的!”
⑨原来,那通电话,用意在此!
⑩早餐后,匆匆走向停车场。一夜大雪,让停车场里尽是高高低低的雪丘。车辆已被深雪覆盖,车牌分毫不见。大概方位,一个人正在车头除雪,车身半露,近处看时,正是自己的车。
过去一看,硬纸板被折成三角形,支在车顶,上面粗粗重重地写着我的车牌号。四下环顾,其他车顶也都立着这样的硬纸板。积雪覆盖下的车,一下就有名有姓、有头有主了。
除雪的工作人员点破:“都是总台姑娘写的,忙活到半夜呢!”
那个天寒地冻的早晨,身为远乡异客的我站在“热烘烘”的停车场,不禁感慨万分:手栽玫瑰,尚有余香,何况赠人呢!天色微明,我坐上车,打开车灯,灯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出差回来,早晨开车上班。因为到得早,公司总部偌大的停车场里,停的车辆还很少,那么多的车位都在眼巴巴地期待着我驻车。我对离办公楼近处的车位“视若无睹”却把车停在一个偏远的位置。从车上下来,从从容容,穿过停车场,走向办公楼。
几位同事刚把车停在楼前近处车位,见我从远处车位走来,不解的问:“有那么多车位,你为何舍近求远?”
我说:“到得早的人,有时间多走些路。到得晚的人,眼见就要迟到,会很着急,近的车位,留给他们吧!”
听了我的话,他们诧异地望着我,迈向办公楼的脚步迟缓了,相互点点头,转回身上车,他们也把车停到了远处车位。
一天、两天……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公司总部的停车场有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较偏远位置的车位总是最先被停满。
把车停得远一点,多走几步,一桩细小得不得了的事,却有着一群人的温情与气度。这与宾馆总台姑娘传递给我的善意是一样的:即便素不相识,也有将心比心的体贴。虽然大家把车停得远了,但是心贴得更近了,我们的社会也更和谐美好了。
13.(4分)阅读①— 段,按照总台姑娘做事的时间顺序填写下表。
时间 事件
黄昏 (1)
(2) 姑娘打电话询问我的车牌号确定车的位置。
半夜 (3)
(4) 姑娘安排工作人员先为我清雪。
14.(4分)结合上下文阅读第 段,回答:天寒地冻的早晨,“我”却感觉停车场“热烘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15.(3分)联系上下文,阅读第 段,说说段中“脚步迟缓”“相互点点头”“转回身上车”这三个动作分别反映出他们怎样的心理活动。
(1)脚步迟缓:
(2)相互点点头:
(3)转回身上车:
16.(5分)为什么说“较偏远位置的车位总是最先被停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整本书阅读
17.(5分)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小语摘录了以下人物话语开展专题探究。请根据表格内容推测小语最想探究的话题是哪个。请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摘录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备选话题:
A.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B.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C.《朝花夕拾》中的温馨回忆
三、作文(共50分)
18.打开书本,闻到的是文字中的文化味道;走在路上,感受到的是每一个人努力生活的味道;回到家里,窜入鼻子的是饱含亲人关心的饭菜味道……
请以“留住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2)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3)不得少于600字。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2
语 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1)(4分) 酝酿 zhù xù lì lín shì nòng
(2)(2分)A
2.(1)(2分)A
(2)(3分) ⑤ 这句话,说明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好”“乐”,更强调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3分)示例:小文同学,面对朋友的要求,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你的王大哥让你干的是违法的事,这种人不能称为朋友,千万不要答应他,知道吗?
3.(8分)峨眉山月半轮秋 我寄愁心与明月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阅读(共48分)
4.(2分)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和风轻拂,船帆高悬。
5.(2分)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借助归雁传书(雁足传书)的故事来表达。(或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来表达)
6.(4分)(1)④ (2)告诉/对……说 (3)离开 (4)舍弃
7.(2分)C
8.(3分) (您)中午没有到来,是不讲诚信;对着孩子辱骂他的父亲,是没有礼貌。 败坏道义来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的行为吗? “岂”“邪”加强了反问语气,表现了荀巨伯与朋友共患难的坚定决心和对败义求生行为的不齿。
9.(2分) 信 义
10.(3分)B
11.(4分)①雁鸣声 ②叶落声 ③秋虫声 ④庄稼果实成熟的声音(或言:丰收声、成熟声、秋果声)
12.(2分)我选择C悠扬明亮的提琴曲做背景音乐。(3分)朗读时三个“时而”构成的排比句应连读,语气轻快,表现山涧小溪流水的不同情态,表达一种愉悦的心情。
13.(4分) 姑娘为我办理入住 晚上 姑娘在硬纸板上写车牌号,支在车顶 第二天一早(早上)
14.(4分)工作人员在寒风中清理“我”车身上的积雪,方便“我”出行,让“我”感动,觉得温暖;总台姑娘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感动。
15.(3分)三个动作分别反映出他们在思考“我”的话,认同“我”的想法,他们也想把车停在远处。
16.(5分)早到的人把车停远一点,是为了给晚到的人预留位置,说明一群人都能够将心比心传递善意;体现了温情与气度,是我们和谐美好社会的一个缩影。
17.(5分)选择A话题。示例: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了父亲说背不出《鉴略》就不允许去看五猖会的往事,表达了失落之情,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对父亲违背儿童天性的教育的不认同;同时,鲁迅借三味书屋的先生避而不答关于“怪哉”虫的疑问这一小事,表达了对先生无视儿童好奇心的教育思想的失望。从这些材料中不难看出,鲁迅对传统的家庭教育和私塾教育扼杀儿童天性的理性思考与批判。
三、作文(共50分)
18.例文
留住古城的味道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了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古宅……我也爱上了一座城,它有着一种独特的味道,一种独属于丽江古城的味道。
我爱上的,是丽江古城宁静幽远的味道。当天微微亮起时,我便怀着一颗激动的心缓缓推开客栈的柏木大门,呼吸着清晨第一口新鲜的空气,不理会那盏伴随开门时轻轻晃荡的木制藤灯,直奔远方。跑过古城最偏僻的一角,跑过屹立的红色砖墙,跑过一个个分岔路口,跑过一道道大石板桥,来到日间繁盛的街道。那一块块青石铺就的长巷,还弥漫着朦胧的薄雾。所有店铺都还在沉睡,像小孩那样恬静乖巧。凉风吹拂着脸颊,掠过过肩的长发,在不经意间,独自静静欣赏着不再分明的青砖绿瓦,默默享受这久违的心神安定。此时此刻,没有深夜的喧嚣,没有傍晚的吆喝,宁静幽远,这是丽江古城的味道。
我爱上的,是丽江古城欢腾热闹的味道。店铺打开,琳琅满目的商品沐浴在阳光之下,清脆的风铃、各色的饰品、飘香的果茶、新鲜的蔬菜,一览无余地展示在眼前。手中摇着拨浪鼓的商贩还卖着大葫芦,撑着杆子插糖葫芦的商贩还玩着小喇叭。这边是编头发的发绳,那边是围脖子的丝巾。远处,卖麦芽糖的商贩手拿一个大锤子,“叮叮当当”一边捶打一边吆喝,把自己淳朴的手艺给大家展示。当地的孩儿也不闲着,绕着店里店外追逐着,这里买一块牛肉干,那里求一颗牛奶糖,吵吵嚷嚷。而那些小孩子也喜欢咿咿呀呀地追着大孩子跑,只留喂饭的大人捧着饭碗在原地无可奈何。行人穿梭于古巷之间,望见此景都会坐下来笑一笑,品一口老酒,饮一杯清茶,再听听孩子们清脆如铃的笑声,顿时神清气爽。这就是丽江,热闹欢腾的古城。
“恍惚间,我来到一座古城。那里有着洒满阳光的青石街,有着枯藤缠绕的老树,有着树下高谈的老人,有着玩闹嬉戏的孩子……”这种似曾相识的情景,不时浮现在我的梦境中,轻触着我心灵的最深处——这是我心心念念的丽江古城,它那独特的味道让我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