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
专项一 字词(字音与字形)
一、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第一单元
酝酿( )窠巢( )黄晕( )嘹亮( )
烘托( )静默( )风筝( )抖擞( )
健壮( )慈善( )肌肤( )地毯( )
薄雪( )害羞( )宽敞( )棱镜( )
粗犷( )睫毛( )衣裳( )铃铛( )
端庄( )静谧( )屋檐( )凄冷( )
化妆( )淅沥( )干涩( )草垛( )
碣石( )竦峙( )萧瑟( )枯藤( )
昏鸦( )天涯( )归雁( )潮平( )
悬帆( )啼血( )
第二单元
瘫痪( )暴怒( )沉寂( )侍弄( )
捶打( )憔悴( )央求( )絮叨( )
诀别( )淡雅( )高洁( )烂漫( )
分歧( )信服( )嫩芽( )分歧( )
取决( )一霎( )两全( )粼粼( )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
徘徊( )遮蔽( )心绪( )流转( )
谢道韫( ) 俄而(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舍去( )
相委而去( ) 友人惭( )
第三单元
确凿( )菜畦( )桑椹( )轻捷( )
蟋蟀( ) 臃肿( )脑髓( )相宜( )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 倜傥( )盔甲( )绣像( )绅士( )褪色( )磕头( )卜问( )纠纷( )慈爱( )依恋( )走廊( ) 截然( ) 感慨( )搓捻( )抚弄( )绽开( )唯恐( )争执( )惭愧( )激荡( )奥秘( )拼凑( )企盼( )譬如( )徘徊( )笃志( )三省( )愠怒( )罔然( )殆哉( )箪食( )瓢饮( )陋巷( )曲肱( )枕之( )逝者( )如斯( )笃信( )峨眉山( )平羌( )渝州( )岐王( ) 逢迎( ) 征人( )潼关( )
第四单元
殉职( )狭隘( )热忱( )纯粹( )
鄙薄( )派遣( )动机( )佩服( )
高明( )出路( ) 拈轻怕重( )
漠不关心( ) 麻木不仁( )
精益求精( ) 见异思迁( )
延安( )枣园( )窑洞( )脊梁( )
勤俭( )朴素( )辛劳( )奠基( )
开拓(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当之无愧( ) 家喻户晓( )
锋芒毕露( ) 妇孺皆知( )
陡峭( )攀登( )畏惧( )嘲笑( )
暮色( )安慰( )逼迫( )嶙峋( )
晕倒( )凝视( )嘲笑( )屡次( )
抵达( )灰心( )激励( )修身( )
养德( )淡泊( )宁静( )致远( )
广才( )淫慢( )险躁( )
年与时驰( ) 意与日去( )
遂成枯落( )
第五单元
逗乐( )一缕( )倚靠( )妄想( )
消耗( )忧郁( )懒惰( )怂恿( )
安详( )乞丐( )预警( )怅然( )
蜷伏( )叮嘱( )惩戒( )悲楚( )
断语( )冤枉( )虐待( )芙蓉鸟( )
窗框( )雏鸟( )眸子( )眼睑( )
信赖( )流泻( )陪伴( )伏案( )
和谐( )滑翔( )频繁( )雾霭( )
缄默( )迁徙( )赌注( )沼泽( )
瞄准( )狩猎( )盘旋( )喧嚷( )
邀请( )凋零( )枯燥( )稀疏( )
弥漫( )目空一切( )偷偷摸摸( )
缀行( )甚远( )窘态( )苫蔽( )
弛担( )眈眈( )少时( )径去( )
犬坐( )苫蔽( )瞑目( )意暇甚( )
隧入( )尻尾( )假寐( )盖杀( )
禽兽之变诈( )
第六单元
掣棒( )金箍棒( )钉耙( )哪吒( )
芭蕉扇( )拽满( )吆喝( )纵筋斗( )青鹞( )老鹳( )鱼鳃( )水蛇( )
花鸨( )木木樗樗( )愕然( )袍子( )愚蠢( )现款( )妥当( )理智( )
呈报( )滑稽( )陛下( )头衔( )
爵士( )勋章( )袍子( )忙碌( )
狡猾( )陛下( ) 钦差( )华盖( )
炫耀( )称职( ) 妥当( )女娲( )
澄澈( )灵敏( ) 幽光( )绵延( )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掺和( )
气概( ) 泥潭( )绵延( )雕像( )庇护( )爱慕( )虚荣( )较量( )凯歌( ) 杞人( )忧天( )崩坠( )身亡所寄( )忧戚( )
星宿( )中伤( )充塞( )
躇步跐蹈( )舍然( )碧霄( )
寂寥( )春朝( ) 巴山( )夜雨( )
涨秋池( )僵卧( )孤村( )戍轮台( )铁马( )入梦( ) 山入潼关( )不解平( )
二、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将成语补充完整)
第一单元
yùn niàng( )kē cháo( )huáng yùn( )
liáo liàng( )hōng tuō( )jìng mò( )
fēng zhēng( )dǒu sǒu( )
jiàn zhuàng( )cí shàn( )jī fū( ) dì tǎn( )báo xuě( )hài xiū( )
kuān chang( )léng jìng( )
cū guǎng( ) jié máo( ) yī shang( ) líng dang( )duān zhuāng( ) jìng mì( ) wū yán( )qī lěng( )huà zhuāng( ) xī lì( )gān sè( ) cǎo duò( )
jié shí( ) sǒng zhì( ) xiāo sè( )
kū téng( )hūn yā( ) tiān yá( )guī yàn( )cháo píng( ) xuán fān( ) tí xuè( )
第二单元
tān huàn( )bào nù( )chén jì( )
shì nòng( ) chuí dǎ( )qiáo cuì( )
yāng qiú( ) xù dāo( ) jué bié( )
dàn yǎ( )gāo jié( ) làn màn( )
fēn qí( ) xìn fú( )nèn yá( )
qǔ jué( )yī shà( ) liǎng quán( )
lín lín( )nì xiào( )huā bàn( )
mù yù( ) dǎo gào( ) pái huái( )
zhē bì( )xīn xù( )liú zhuǎn( )
xiè dào yùn( ) é ér( ) xuě zhòu( )
chà kě nǐ( ) liǔ xù( ) jiā jūn( )
shě qù( ) xiāng wěi ér qù( )
yǒu rén cán( )
第三单元
què záo( ) cài qí( ) sāng shèn( )
qīng jié( ) xī shuài( )yōng zhǒng( )
nǎo suǐ( ) xiāng yí( ) shū shú( )
fāng zhèng( ) bó xué( ) chán tuì( )
rén jì hǎn zhì(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tì tǎng( ) kuī jiǎ( ) xiù xiàng( )
shēn shì( ) tuì sè( ) kē tóu( )
bǔ wèn( ) jiū fēn( ) cí ài( )
yī liàn( ) zǒu láng( ) jié rán( )
gǎn kǎi( ) cuō niǎn( ) fǔ nòng( )
zhàn kāi( ) wéi kǒng( ) zhēng zhí( )
cán kuì( ) jī dàng( ) ào mì( )
pīn còu( ) qǐ pàn( ) pì rú( )
pái huái( ) dǔ zhì( ) sān xǐng( )
yùn nù( ) wǎng rán( ) dài zāi( )
dān shí( ) piáo yǐn( ) lòu xiàng( )
qǔ gōng( ) zhěn zhī( ) shì zhě( )
rú sī( ) dǔ xìn( ) é méi shān( )
píng qiāng( ) yú zhōu( ) qí wáng( )
cuī jiǔ( ) féng yíng( ) yáo lián( )
gù yuán( ) shòu xiáng chéng( )
lú guǎn( ) zhēng rén( )fēng bō( )
tóng guān( ) zhōng gǔ( ) cù xīn( ) fēng bō( )
第四单元
xùn zhí( )xiá ài( )rè chén( )
chún cuì( ) bǐ bó( ) pài qiǎn( )
dòng jī( ) pèi fú( ) gāo míng( )
chū lù( ) niān qīng pà zhòng( )
mò bù guān xīn( ) má mù bù rén( )
jīng yì qiú jīng( )
jiàn yì sī qiān( ) yán'ān( )
zǎo yuán( ) yáo dòng( ) jǐ liáng( ) qín jiǎn( ) pǔ sù( ) xīn láo( )
diàn jī( )kāi tuò( ) kě gē kě qì( ) xiǎn wéi rén zhī( ) zhì sǐ bù xiè( ) jū gōng jìn cuì( )dāng zhī wú kuì( ) jiā yù hù xiǎo( ) fēng máng bì lù( ) fù rú jiē zhī( ) dǒu qiào( )
pān dēng( ) wèi jù( ) cháo xiào( )mù sè( )ān wèi( ) bī pò( )
lín xún( )yūn dǎo( )níng shì( )
cháo xiào( ) lǚ cì( ) dǐ dá( )
huī xīn( ) jī lì( ) xiū shēn( )
yǎng dé( )dàn bó( ) níng jìng( )
zhì yuǎn( ) guǎng cái( ) yín màn( ) xiǎn zào( ) nián yǔ shí chí( )
yì yǔ rì qù( ) suì chéng kū luò( )
第五单元
dòu lè( ) yī lǚ( )yǐ kào( )
wàng xiǎng( )xiāo hào( )yōu yù( )lǎn duò( ) sǒng yǒng( ) ān xiáng( ) qǐ gài( ) yù jǐng( ) chàng rán( )
quán fú( ) dīng zhǔ( ) chéng jiè( ) bēi chǔ( ) duàn yǔ( ) yuān wang( ) nüè dài( ) fú róng niǎo( )
chuāng kuàng( )chú niǎo( ) móu zǐ( ) yǎn jiǎn( ) xìn lài( ) liú xiè( )
péi bàn( ) fú àn( ) hé xié( )
huá xiáng( ) pín fán( ) wù ǎi( )
jiān mò( ) qiān xǐ( ) dǔ zhù( )
zhǎo zé( ) miáo zhǔn( ) shòu liè( ) pán xuán( ) xuān rǎng( ) yāo qǐng( )diāo líng( )kū zào( )xī shū( )
mí màn( ) mù kōng yī qiè( )
tōu tōu mō mō( ) zhuì xíng( )
shèn yuǎn( ) jiǒng tài( ) shàn bì( ) chí dān( ) dān dān( ) shǎo shí( )
jìng qù( ) quǎn zuò( ) shàn bì( )
míng mù( ) yì xiá shèn( ) suì rù( ) kāo wěi( ) jiǎ mèi( ) gài shā( )
第六单元
chè bàng( )jīn gū bàng( )dīng pá( )
né zhā( ) bā jiāo shàn( )
zhuài mǎn( )yāo he( )
zǒng jīng dǒu( )qīng yào( )
lǎo guàn( )yú sāi( )shuǐ shé( )
huā bǎo( ) mù mù chū chū( )
è rán( ) páo zi( ) yú chǔn( )
xiàn kuǎn( ) tuǒ dàng( ) lǐ zhì( ) chéng bào( ) huá jī( ) bì xià( )
tóu xián( ) jué shì( ) xūn zhāng( )páo zi( )máng lù( )jiǎo huá( )
bì xià( )qīn chāi( )huá gài( )
xuàn yào( ) chèn zhí( ) tuǒ dàng( ) nǚ wā( ) chéng chè( ) líng mǐn( ) yōu guāng( ) mián yán( )
shén tōng guǎng dà( )
mǎng mǎng zhēn zhēn( )
chān huo( ) qì gài( )ní tán( )
mián yán( ) diāo xiàng( ) bì hù( ) ài mù( ) xū róng( ) jiào liàng( )kǎi gē( )qǐ rén( ) yōu tiān( )
bēng zhuì( ) shēn wú suǒ jì( )
yōu qī( ) xīng xiù( )zhòng shāng( )
chōng sè( ) chú bù cǐ dǎo( )
shě rán( ) bì xiāo( ) jì liáo( )
chūn cháo( ) bā shān( ) yè yǔ( )
zhǎng qiū chí( ) jiāng wò( )
gū cūn( ) shù lún tái( ) tiě mǎ( )
rù mèng( ) shān rù tóng guān( )
bù jiě píng( )
三、字音字形综合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酝酿(liàng)窠巢(kē)黄晕(yùn)嘹亮(liáo)
瘫痪(tān) 侍弄(shì) 憔悴(cuì) 絮叨(xù)
确凿(záo) 菜畦(wā) 桑椹(shèn) 轻捷(jié)
D. 殉职(xún) 狭隘(ài) 热忱(chén) 纯粹(cuì)
2.一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烘托 静默 风筝 抖数
B. 瘫痪 暴怒 沉寂 决别
C. 确凿 菜畦 桑椹 轻捷
D. 殉职 狭溢 热忱 纯粹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嫩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嫩( )绿 迷藏( ) 嗡嗡(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软 mián mián( ) 赶 tàng( )儿
专项二:词语理解与运用
一、近义词语辨析
1. 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到横线上
(1)春风轻轻吹过,公园里的花儿 (陆续/连续/继续)开放,从初春一直到暮春,花期长达三个月。
(2)经过不懈努力,他的作文水平 (改善/提高/增强)很快,多次在校园征文比赛中获奖。
(3)老师 (郑重/庄重/严肃)地宣布,下周将举行“经典诵读”活动,请同学们提前准备。
(4)面对困难,我们不能 (退缩/畏缩/收缩),而要勇敢地迎接挑战。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的校园充满生机。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 )的光斑在地面上跳动;课间,同学们在操场上( )地奔跑,笑声传遍校园;傍晚,夕阳为教学楼镀上一层金边,一切都显得那么( )。这样的校园生活,让人( )。
A. 零碎 欢快 温馨 难以忘怀
B. 零散 欢乐 温暖 念念不忘
C. 零碎 欢乐 温暖 难以忘怀
D. 零散 欢快 温馨 念念不忘
3.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
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阅读经典作品,不仅能 (积累/积聚/
积攒)知识,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
美能力。
(2)在“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用歌声、舞蹈等形式 (表达/表明/表现)对友谊的珍视。
4.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日记片段,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走进教室,我看到同学们都在( )地交流假期趣事,脸上满是( )的笑容。班主任李老师( )地为我们介绍新同学,还( )地叮嘱我们:“新学期要定下目标,脚踏实地努力!”
A. 热烈 灿烂 亲切 郑重
B. 热情 绚丽 亲热 严肃
C. 热烈 绚丽 亲切 严肃
D. 热情 灿烂 亲热 郑重
二、成语运用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明对每道题都(不求甚解),虽然很快完成了作业,但正确率不高。
B. 春天的郊外,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吸引了
众多游客前来踏青。
C. 运动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奔跑,都想为班级争夺荣誉。
D. 他在演讲时(夸夸其谈),思路清晰,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读来(感人肺腑)。
B. 面对复杂的数学题,他(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题思路。
C. 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同学们都(随声附和),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D. 百草园里的桑葚、覆盆子等果实,让鲁迅在童年时(乐此不疲)地采摘玩耍。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总是(处心积虑)地帮助同学,深受大家的喜爱。
B. 这次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个环节都衔接顺畅。
C. 小明上课经常(左顾右盼),认真听讲,成绩一直很好。
D. 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家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笔下的春雨,像牛毛、像花针,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B. 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那次失败的经历仍(历历在目),时刻提醒我要谨慎做事。
C. 他(恍然大悟)地说:“原来这道题的解法这么简单,我之前想复杂了!”
D. 同学们在课堂上(目不转睛)地看着黑板,生怕错过老师讲的重点内容。
三、词语语境运用
1.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了童年的两段生活。百草园是他的乐园,那里有(碧绿/翠绿/嫩绿)的菜畦、(光滑/平滑/光洁)的石井栏,还有会唱歌的蟋蟀;三味书屋则是他学习的地方,先生(严厉/严肃/严格)的教导,让他收获了知识。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4分)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许多言论至今仍给我们启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要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提醒我们要从旧知识中获得新感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导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这些话语,(简洁/简练/简明)而深刻,(蕴含/包含/包涵)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指导/指引/引导)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简洁 蕴含 指引 B. 简练 包含 指导
C. 简明 包涵 引导 D. 简洁 包含 指引
(2)请解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师”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
专项三:病句修改
一、明确常见病句类型(请写出修改意见)
(一)搭配不当
1.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2. 通过这次“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语序不当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写的。
4.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成分残缺
5.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同学们有了更多时间参与课外活动。
6. 在“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朝花夕拾》的部分篇章。
(四)成分赘余
7. 据统计,本学期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大约达到了100万字左右。
8. 为了防止不再出现类似的安全事故,学校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
(五)句式杂糅
9. 这篇作文的语言流畅,主要原因是由于作者平时注重积累素材。
10. 我们欣赏古代诗歌,不仅要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六)表意不明
11. 小明和小红的妈妈今天都来参加了家长会,她们还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12. 小李发现老张正在和他的战友谈话。
(七)不合逻辑
13. 夏天的济南是个炎热的季节,漫步大明湖畔能感受到一丝清凉。
14. 我们要学会运用和理解《论语》中蕴含的智慧,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二、病句综合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秋天的怀念》,使我体会到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B. 济南的冬天之所以温暖,是因为它四面环山,阻挡了冷空气的侵袭造成的。
C. 同学们在“有朋自远方来”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交友故事和感悟。
D. 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2.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猫》这篇课文通过对养猫经历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反思。
B. 百草园里的覆盆子、桑葚等果实,让鲁迅的童年充满了欢乐的回忆。
C.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老师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用手机阅读电子书籍。
3.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他经常回忆过去和同学们一起在百草园玩耍的情景。
B. 这次考试,全班同学的成绩都普遍提高了。
C. 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能否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4.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受读者喜爱。②通过阅读《西游记》,我们能感受到孙悟空的勇敢、猪八戒的憨厚。③很多同学不仅喜欢看电视剧版《西游记》,而且喜欢读原著。④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古典名著,学校开展了“读经典、品文化”。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二)语段修改
5.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①“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是本次活动的主题。②通过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③大家分享了自己与小动物的故事,比如喂养流浪猫、观察大雁迁徙等。④这些故事不仅温暖了人心,而且增进了对动物的了解。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
(2)第②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第④句语序不当,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
专项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 《春》的作者是______,他是现代著名______、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还有《______》《荷塘月色》等。
2. 《济南的冬天》作者______,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誉为“”,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3. 《雨的四季》作者是当代诗人、散文家______,文中描绘了四季雨水的不同特点,表达对______的热爱。
4. 《观沧海》作者______,字孟德,(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风格,开创“建安文学”新风。
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______,字太白,号______,唐代______主义诗人,被誉“______”,与杜甫并称“李杜”。
6. 《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唐代诗人,诗中“______,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时序交替的哲理。
7. 《天净沙·秋思》体裁是______,作者______,(朝代)散曲家,这首曲被称为“”。
8. 《秋天的怀念》作者______,当代作家,代表作还有散文《______》,作品多探讨生命与亲情。
9. 《散步》作者______,当代作家,文章以______为线索,展现家庭成员间的______。
10. 《金色花》作者是______(国家)诗人______,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诗集《______》《飞鸟集》。
11. 《荷叶·母亲》作者______,原名谢婉莹,
现代女作家,作品以“______”为核心主题,代表作有《寄小读者》。
12. 《世说新语》是______(朝代)______组织编写的______小说集,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逸事。
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______集《 》,鲁迅原名,字豫才,代表作还有小说集《______》。
14. 《往事依依》作者______,当代教育家、散文家,文中回忆了______时期的读书经历,表达对文学的热爱。
15. 《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______(国家)作家______,她在失明失聪后,在老师______的帮助下重拾生活希望,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6. 《论语》是记录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儒家经典,共20篇,与《______》《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17. 《纪念白求恩》作者______,文中赞扬了白求恩______的精神,白求恩是_____(国家)共产党员。
18. 《回忆我的母亲》作者______,无产阶级革命家,文章回忆母亲的______与高尚品德,表达深切怀念。
19. 《诫子书》作者______,字孔明,(朝代)政治家、军事家,文中强调“,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修身理念。
20. 《猫》作者______,现代作家、翻译家,文章通过养猫经历,表达对______的反思与尊重。
21. 《我的白鸽》作者______,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白鹿原》,文中借白鸽传递对______的珍视。
22. 《大雁归来》作者______(国家)生态学家______,文章体现对______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23. 《狼》选自《 》,作者,清代文学家,该书是一部文言______集。
24. 《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 》,作者(朝代)小说家吴承恩,“小圣”指______。
25. 《皇帝的新装》作者是______(国家)童话作家______,代表作还有《______》《海的女儿》。
26. 《女娲造人》作者______,神话学家,文中依据______传说,展现女娲的神性与人性。
27.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 》,是(国籍)寓言集;《穿井得一人》选自《 》,《杞人忧天》选自《 》。
28. 《秋词(其一)》作者______,唐代文学家,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改悲秋传统;《夜雨寄北》作者,晚唐诗人,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表达思念之情。
二、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感染力。
B.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晴”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独特美景。
C.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写景,直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D. 《世说新语》中的《咏雪》通过对话,展现古代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2. 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C. 诸葛亮——《诫子书》
D. 蒲松龄——《女娲造人》
3. 下列关于名著与作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小说集,收录了回忆性文章。
B.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神魔小说,讲述唐僧师徒取经故事。
C.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伊索所著,全部以动物为主角。
D.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独自编写的杂家著作。
4. 下列对文学作品体裁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秋思》——散曲(小令)
B. 《荷叶·母亲》——散文诗
C. 《狼》——议论文
D. 《皇帝的新装》——童话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论语》是孔子编写的,记录其言行的儒家经典。
B. 曹操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C. 刘禹锡的《秋词》打破传统悲秋基调,表达昂扬情感。
D. 《列子》是列御寇编写的,《杞人忧天》出自其中,主要宣扬儒家思想。
名著阅读
一、《朝花夕拾》
(一)填空题
1. 《朝花夕拾》原名《______》,是鲁迅唯一一部______集,收录了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的______篇散文。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还有会唱歌的______、轻捷的______(填动物名),是鲁迅儿时的乐园。
3. 《藤野先生》中,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时,藤野先生为他修改______,还关心他的______成绩,让鲁迅深受感动。
4. 《五猖会》中,父亲让鲁迅在看迎神赛会前背诵《 》,这件事让他感受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
5. 《朝花夕拾》中,《______》一文回忆了鲁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往事,长妈妈为他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
(二)简答题
1.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选段中提到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请简要概括。
(2)结合全文,说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带给鲁迅怎样的感受?
2. 结合《朝花夕拾》整本书内容,谈谈你对“鲁迅的温情”的理解。
二、《西游记》
(一)填空题
1. 《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全书以______为主线,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
2. 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法号______,他会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使用的兵器是______,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3. “三打白骨精”情节中,白骨精先后变成______、老妇人和老公公,均被孙悟空识破;唐僧误会孙悟空滥杀无辜,写下______,将他逐回花果山。
4. 《小圣施威降大圣》中,“小圣”指______,他与孙悟空斗法时,先后变成饿鹰、______等形态,最终在太上老君的帮助下捉住孙悟空。
5. 取经路上,猪八戒虽贪吃懒惰,但也有可爱之处,比如在______(情节)中,他奋力对抗妖怪,展现出勇敢的一面。
(二)简答题
1. 阅读《西游记》“大闹天宫”选段,回答问题:
“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搓揉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忽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
选段中“大圣”为何被关进八卦炉?他跳出丹炉后有怎样的表现?
(2)“大闹天宫”体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结合“三借芭蕉扇”情节,分析孙悟空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专项五:古诗文默写
识记性默写
1. 《观沧海》(曹操)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
(2)树木丛生,______。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若出其
里。
(4)幸甚至哉,______。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
3. 《次北固山下》(王湾)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风正一帆悬。
(2)海日生残夜,______。
(3)乡书何处达?______。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
5. 《峨眉山月歌》(李白)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
6.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1)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1)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_____,应傍战场开。
8.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1)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
9. 《〈论语〉十二章》
(1)子曰:“__________,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
(3)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___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_____,仁在其中矣。”
10. 《诫子书》(诸葛亮)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_。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__________,将复何及!
11. 《秋词(其一)》(刘禹锡)
(1)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
12. 《夜雨寄北》(李商隐)
(1)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
1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
(2)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
14. 《潼关》(谭嗣同)
(1)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
(2)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 《观沧海》中,曹操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展现其博大胸襟。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借“__________”点明王昌龄被贬的时令,以“__________”寄寓对友人的牵挂。
3. 《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又蕴含“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 《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组意象,勾勒出天涯游子的孤独处境。
5. 《峨眉山月歌》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月光下的江景,又暗含行程路线,构思巧妙。
6. 《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暗含对盛世的怀念。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岑参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想象中的故园菊花,寄托对饱经战乱的长安的思念。
8.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手法,写出受降城夜色的凄清,为下文抒情铺垫。
9.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学习与思考结合的重要性;以“__________,__________”勉励弟子坚守志向、博览群书。
10. 《诫子书》中,诸葛亮以“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儿子,放纵懈怠、轻薄浮躁会阻碍修身治学,警示其珍惜时光。
11. 《秋词(其一)》中,刘禹锡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反悲秋传统,借鹤飞冲天的景象,抒发昂扬豪迈之情。
12. 《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问答和想象,写出夫妻(或友人)重逢后共话夜雨的温馨场景,暗含今日思念之深。
1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陆游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现实的衰老与梦中的报国壮志结合,抒发爱国情怀。
《潼关》中,谭嗣同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河流、群山的“不羁”,表达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少年意气。
专项六:文言文知识
一、重点字词(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俄而雪骤(《咏雪》)
俄而:________ 骤:________
2. 撒盐空中差可拟(《咏雪》)
差:________ 拟:________
3.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舍:________ 去:________
4. 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
尊君:________ 不:________
5. 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
惭:________ 引:________
6.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时:________ 习:________
7.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知:________ 愠:________
8.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
日:________ 省:________
9.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故:________ 新:________
10.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罔:________
1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殆:________
12. 不义而富且贵(《论语》十二章)
义:________
13.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善者:________ 从:________
14. 逝者如斯夫(《论语》十二章)
逝:________ 斯:________
15. 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
淡泊:________ 明志:________
16. 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宁静:________ 致远:________
17. 淫慢则不能励精(《诫子书》)
淫慢:________ 励精:________
18.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险躁:________ 治性:________
19. 屠惧,投以骨(《狼》)
惧:________ 以:________
20.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并:________ 故:________
21. 顾野有麦场(《狼》)
顾:________
22. 乃悟前狼假寐(《狼》)
悟:________ 寐:________
二、通假字(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 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
同,意思:________
2. 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同,意思:________
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同,意思:________
4.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同,意思:________
5. 止有剩骨(《狼》)
同,意思:________
古今异义(解释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
1.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2.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3.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4.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5.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6. 饭疏食,饮水(《论语》十二章)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7.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8.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四、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1. 之
(1)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________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________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________
2. 而
(1)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________
(3)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________
3. 以
(1)投以骨(《狼》):________
(2)以刀劈狼首(《狼》):________
(3)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________
4. 其
(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________
(2)其一犬坐于前(《狼》):________
(3)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________
五、词类活用
1.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活用类型:________ 解释:________
2.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
活用类型:________ 解释:________
3.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活用类型:________ 解释:(“故”);(“新”)
4. 饭疏食,饮水(《论语》十二章)
活用类型:________ 解释:________
5. 一狼洞其中(《狼》)
活用类型:________ 解释:________
6. 其一犬坐于前(《狼》)
活用类型:________ 解释:________
六、句子翻译(每句2分,共20分)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诫子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专项一 字词(字音与字形)
一、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第一单元:酝酿(yùn niàng)、窠巢(kē cháo)、黄晕(huáng yùn)、嘹亮(liáo liàng)、烘托(hōng tuō)、静默(jìng mò)、风筝(fēng zhēng)、抖擞(dǒu sǒu)、健壮(jiàn zhuàng)、慈善(cí shàn)、肌肤(jī fū)、地毯(dì tǎn)、薄雪(báo xuě)、害羞(hài xiū)、宽敞(kuān chang)、棱镜(léng jìng)、粗犷(cū guǎng)、睫毛(jié máo)、衣裳(yī shang)、铃铛(líng dang)、端庄(duān zhuāng)、静谧(jìng mì)、屋檐(wū yán)、凄冷(qī lěng)、化妆(huà zhuāng)、淅沥(xī lì)、干涩(gān sè)、草垛(cǎo duò)、碣石(jié shí)、竦峙(sǒng zhì)、萧瑟(xiāo sè)、枯藤(kū téng)、昏鸦(hūn yā)、天涯(tiān yá)、归雁(guī yàn)、潮平(cháo píng)、悬帆(xuán fān)、啼血(tí xuè)
第二单元:瘫痪(tān huàn)、暴怒(bào nù)、沉寂(chén jì)、侍弄(shì nòng)、捶打(chuí dǎ)、憔悴(qiáo cuì)、央求(yāng qiú)、絮叨(xù dāo)、诀别(jué bié)、淡雅(dàn yǎ)、高洁(gāo jié)、烂漫(làn màn)、分歧(fēn qí)、信服(xìn fú)、嫩芽(nèn yá)、取决(qǔ jué)、一霎(yī shà)、两全(liǎng quán)、粼粼(lín lín)、匿笑(nì xiào)、花瓣(huā bàn)、沐浴(mù yù)、祷告(dǎo gào)、徘徊(pái huái)、遮蔽(zhē bì)、心绪(xīn xù)、流转(liú zhuǎn)、谢道韫(xiè dào yùn)、俄而(é ér)、雪骤(xuě zhòu)、差可拟(chà kě nǐ)、柳絮(liǔ xù)、舍去(shě qù)、相委而去(xiāng wěi ér qù)、友人惭(yǒu rén cán)
第三单元:确凿(què záo)、菜畦(cài qí)、桑椹(sāng shèn)、轻捷(qīng jié)、蟋蟀(xī shuài)、臃肿(yōng zhǒng)、脑髓(nǎo suǐ)、相宜(xiāng yí)、书塾(shū shú)、方正(fāng zhèng)、博学(bó xué)、蝉蜕(chán tuì)、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倜傥(tì tǎng)、盔甲(kuī jiǎ)、绣像(xiù xiàng)、绅士(shēn shì)、褪色(tuì sè)、磕头(kē tóu)、卜问(bǔ wèn)、纠纷(jiū fēn)、慈爱(cí ài)、依恋(yī liàn)、走廊(zǒu láng)、截然(jié rán)、感慨(gǎn kǎi)、搓捻(cuō niǎn)、抚弄(fǔ nòng)、绽开(zhàn kāi)、唯恐(wéi kǒng)、争执(zhēng zhí)、惭愧(cán kuì)、激荡(jī dàng)、奥秘(ào mì)、拼凑(pīn còu)、企盼(qǐ pàn)、譬如(pì rú)、徘徊(pái huái)、笃志(dǔ zhì)、三省(sān xǐng)、愠怒(yùn nù)、罔然(wǎng rán)、殆哉(dài zāi)、箪食(dān shí)、瓢饮(piáo yǐn)、陋巷(lòu xiàng)、曲肱(qū gōng)、枕之(zhěn zhī)、逝者(shì zhě)、如斯(rú sī)、笃信(dǔ xìn)、峨眉山(é méi shān)、平羌(píng qiāng)、渝州(yú zhōu)、岐王(qí wáng)、逢迎(féng yíng)、征人(zhēng rén)、潼关(tóng guān)
第四单元:殉职(xùn zhí)、狭隘(xiá ài)、热忱(rè chén)、纯粹(chún cuì)、鄙薄(bǐ bó)、派遣(pài qiǎn)、动机(dòng jī)、佩服(pèi fú)、高明(gāo míng)、出路(chū lù)、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漠不关心(mò bù guān xīn)、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见异思迁(jiàn yì sī qiān)、延安(yán'ān)、枣园(zǎo yuán)、窑洞(yáo dòng)、脊梁(jǐ liáng)、勤俭(qín jiǎn)、朴素(pǔ sù)、辛劳(xīn láo)、奠基(diàn jī)、开拓(kāi tuò)、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至死不懈(zhì sǐ bù xiè)、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陡峭(dǒu qiào)、攀登(pān dēng)、畏惧(wèi jù)、嘲笑(cháo xiào)、暮色(mù sè)、安慰(ān wèi)、逼迫(bī pò)、嶙峋(lín xún)、晕倒(yūn dǎo)、凝视(níng shì)、屡次(lǚ cì)、抵达(dǐ dá)、灰心(huī xīn)、激励(jī lì)、修身(xiū shēn)、养德(yǎng dé)、淡泊(dàn bó)、宁静(níng jìng)、致远(zhì yuǎn)、广才(guǎng cái)、淫慢(yín màn)、险躁(xiǎn zào)、年与时驰(nián yǔ shí chí)、意与日去(yì yǔ rì qù)、遂成枯落(suì chéng kū luò)
第五单元:逗乐(dòu lè)、一缕(yī lǚ)、倚靠(yǐ kào)、妄想(wàng xiǎng)、消耗(xiāo hào)、忧郁(yōu yù)、懒惰(lǎn duò)、怂恿(sǒng yǒng)、安详(ān xiáng)、乞丐(qǐ gài)、预警(yù jǐng)、怅然(chàng rán)、蜷伏(quán fú)、叮嘱(dīng zhǔ)、惩戒(chéng jiè)、悲楚(bēi chǔ)、断语(duàn yǔ)、冤枉(yuān wang)、虐待(nüè dài)、芙蓉鸟(fú róng niǎo)、窗框(chuāng kuàng)、雏鸟(chú niǎo)、眸子(móu zǐ)、眼睑(yǎn jiǎn)、信赖(xìn lài)、流泻(liú xiè)、陪伴(péi bàn)、伏案(fú àn)、和谐(hé xié)、滑翔(huá xiáng)、频繁(pín fán)、雾霭(wù ǎi)、缄默(jiān mò)、迁徙(qiān xǐ)、赌注(dǔ zhù)、沼泽(zhǎo zé)、瞄准(miáo zhǔn)、狩猎(shòu liè)、盘旋(pán xuán)、喧嚷(xuān rǎng)、邀请(yāo qǐng)、凋零(diāo líng)、枯燥(kū zào)、稀疏(xī shū)、弥漫(mí màn)、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è)、偷偷摸摸(tōu tōu mō mō)、缀行(zhuì xíng)、甚远(shèn yuǎn)、窘态(jiǒng tài)、苫蔽(shàn bì)、弛担(chí dān)、眈眈(dān dān)、少时(shǎo shí)、径去(jìng qù)、犬坐(quǎn zuò)、瞑目(míng mù)、意暇甚(yì xiá shèn)、隧入(suì rù)、尻尾(kāo wěi)、假寐(jiǎ mèi)、盖杀(gài shā)、禽兽之变诈(qín shòu zhī biàn zhà)
第六单元:掣棒(chè bàng)、金箍棒(jīn gū bàng)、钉耙(dīng pá)、哪吒(né zhā)、芭蕉扇(bā jiāo shàn)、拽满(zhuài mǎn)、吆喝(yāo he)、纵筋斗(zǒng jīng dǒu)、青鹞(qīng yào)、老鹳(lǎo guàn)、鱼鳃(yú sāi)、水蛇(shuǐ shé)、花鸨(huā bǎo)、木木樗樗(mù mù chū chū)、愕然(è rán)、袍子(páo zi)、愚蠢(yú chǔn)、现款(xiàn kuǎn)、妥当(tuǒ dàng)、理智(lǐ zhì)、呈报(chéng bào)、滑稽(huá jī)、陛下(bì xià)、头衔(tóu xián)、爵士(jué shì)、勋章(xūn zhāng)、忙碌(máng lù)、狡猾(jiǎo huá)、钦差(qīn chāi)、华盖(huá gài)、炫耀(xuàn yào)、称职(chèn zhí)、女娲(nǚ wā)、澄澈(chéng chè)、灵敏(líng mǐn)、幽光(yōu guāng)、绵延(mián yán)、神通广大(shén tōng guǎng dà)、莽莽榛榛(mǎng mǎng zhēn zhēn)、掺和(chān huo)、气概(qì gài)、泥潭(ní tán)、雕像(diāo xiàng)、庇护(bì hù)、爱慕(ài mù)、虚荣(xū róng)、较量(jiào liàng)、凯歌(kǎi gē)、杞人(qǐ rén)、忧天(yōu tiān)、崩坠(bēng zhuì)、身亡所寄(shēn wú suǒ jì)、忧戚(yōu qī)、星宿(xīng xiù)、中伤(zhòng shāng)、充塞(chōng sè)、躇步跐蹈(chú bù cǐ dǎo)、舍然(shě rán)、碧霄(bì xiāo)、寂寥(jì liáo)、春朝(chūn cháo)、巴山(bā shān)、夜雨(yè yǔ)、涨秋池(zhǎng qiū chí)、僵卧(jiāng wò)、孤村(gū cūn)、戍轮台(shù lún tái)、铁马(tiě mǎ)、入梦(rù mèng)、山入潼关(shān rù tóng guān)、不解平(bù jiě píng)
二、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第一单元:酝酿、窠巢、黄晕、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慈善、肌肤、地毯、薄雪、害羞、宽敞、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静谧、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涩、草垛、碣石、竦峙、萧瑟、枯藤、昏鸦、天涯、归雁、潮平、悬帆、啼血
第二单元: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分歧、信服、嫩芽、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徘徊、遮蔽、心绪、流转、谢道韫、俄而、雪骤、差可拟、柳絮、舍去、相委而去、友人惭
第三单元:确凿、菜畦、桑椹、轻捷、蟋蟀、臃肿、脑髓、相宜、书塾、方正、博学、蝉蜕、人迹罕至、人声鼎沸、倜傥、盔甲、绣像、绅士、褪色、磕头、卜问、纠纷、慈爱、依恋、走廊、截然、感慨、搓捻、抚弄、绽开、唯恐、争执、惭愧、激荡、奥秘、拼凑、企盼、譬如、徘徊、笃志、三省、愠怒、罔然、殆哉、箪食、瓢饮、陋巷、曲肱、枕之、逝者、如斯、笃信、峨眉山、平羌、渝州、岐王、逢迎、征人、潼关
第四单元:殉职、狭隘、热忱、纯粹、鄙薄、派遣、动机、佩服、高明、出路、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延安、枣园、窑洞、脊梁、勤俭、朴素、辛劳、奠基、开拓、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陡峭、攀登、畏惧、嘲笑、暮色、安慰、逼迫、嶙峋、晕倒、凝视、屡次、抵达、灰心、激励、修身、养德、淡泊、宁静、致远、广才、淫慢、险躁、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第五单元:逗乐、一缕、倚靠、妄想、消耗、忧郁、懒惰、怂恿、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蜷伏、叮嘱、惩戒、悲楚、断语、冤枉、虐待、芙蓉鸟、窗框、雏鸟、眸子、眼睑、信赖、流泻、陪伴、伏案、和谐、滑翔、频繁、雾霭、缄默、迁徙、赌注、沼泽、瞄准、狩猎、盘旋、喧嚷、邀请、凋零、枯燥、稀疏、弥漫、目空一切、偷偷摸摸、缀行、甚远、窘态、苫蔽、弛担、眈眈、少时、径去、犬坐、瞑目、意暇甚、隧入、尻尾、假寐、盖杀、禽兽之变诈
第六单元:掣棒、金箍棒、钉耙、哪吒、芭蕉扇、拽满、吆喝、纵筋斗、青鹞、老鹳、鱼鳃、水蛇、花鸨、木木樗樗、愕然、袍子、愚蠢、现款、妥当、理智、呈报、滑稽、陛下、头衔、爵士、勋章、忙碌、狡猾、钦差、华盖、炫耀、称职、女娲、澄澈、灵敏、幽光、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掺和、气概、泥潭、雕像、庇护、爱慕、虚荣、较量、凯歌、杞人、忧天、崩坠、身亡所寄、忧戚、星宿、中伤、充塞、躇步跐蹈、舍然、碧霄、寂寥、春朝、巴山、夜雨、涨秋池、僵卧、孤村、戍轮台、铁马、入梦、山入潼关、不解平
三、字音字形综合练
1. B 2. C
3. (1)嫩(nèn)、藏(cáng)、嗡(wēng);(2)绵、趟
专项二 词语理解与运用
一、近义词语辨析
1. (1)陆续;(2)提高;(3)郑重;(4)退缩
2. D
3. (1)积累;(2)表达
4. A
二、成语运用
1. ABC(A项“不求甚解”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符合语境;B项“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符合语境;C项“争先恐后”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符合语境;D项“夸夸其谈”是贬义词,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与“思路清晰”矛盾,使用错误)
2. C(“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矛盾)
3. B(A项“处心积虑”是贬义词,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C项“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与“认真听讲”矛盾;D项“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笑了起来”语义重复)
4. A(“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不能形容春雨的描写)
三、词语语境运用
1. 碧绿、光滑、严厉
2. (1)A;(2)值得学习的人(或:老师、榜样)
专项三 病句修改
一、明确常见病句类型(修改意见)
1. 搭配不当,“月光”不能“发出沙沙的声响”,删去“月光、”
2. 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
3. 句式杂糅,删去“的作者”或“写的”
4. 语序不当,“纠正并指出”改为“指出并纠正”
5. 成分残缺,删去“随着”或“让”
6. 语序不当,“讨论并阅读”改为“阅读并讨论”
7. 成分赘余,删去“大约”或“左右”
8. 否定不当,删去“不再”
9. 句式杂糅,删去“的主要原因”或“由于”
10. 关联词搭配不当,“而是”改为“还要”
11. 表意不明,改为“小明的妈妈和小红的妈妈今天都来参加了家长会”
12. 表意不明,“他的”改为“老张的”或“小李的”
13. 搭配不当,“季节”改为“地方”
14. 语序不当,“运用和理解”改为“理解和运用”
二、病句综合练
1. C(A项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B项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D项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2. D(成分残缺,删去“随着”或“使”)
3. A(B项成分赘余,删去“都”或“普遍”;C项成分残缺,在“专门利人”后加“的精神”;D项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4. D(成分残缺,在“读经典、品文化”后加“的活动”)
5. (1)将引号改为书名号,即《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是本次活动的主题;(2)删去“通过”或“使”;(3)这些故事不仅增进了对动物的了解,而且温暖了人心
专项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填空题
1. 朱自清、散文家、背影
2. 老舍、人民艺术家、四世同堂
3. 刘湛秋、自然(或:雨、四季)
4. 曹操、东汉末年、慷慨悲凉
5. 李白、青莲居士、浪漫、诗仙
6. 王湾、海日生残夜
7. 散曲(小令)、马致远、元代、秋思之祖
8. 史铁生、我与地坛
9. 莫怀戚、散步、亲情
10. 印度、泰戈尔、吉檀迦利
11. 冰心、爱(或:母爱、童真、自然)
12. 南朝宋、刘义庆、志人
13. 散文、朝花夕拾、周树人、呐喊
14. 于漪、少年(或:童年、求学)
15. 美国、海伦·凯勒、安妮·沙利文
16. 孔子、语录体、孟子
17. 毛泽东、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加拿大
18. 朱德、勤劳善良(或:淳朴、宽厚)
19. 诸葛亮、三国蜀汉、非淡泊无以明志
20. 郑振铎、生命
21. 陈忠实、生命(或:自由、和平)
22. 美国、利奥波德、自然(或:生态环境)
23. 聊斋志异、蒲松龄、短篇小说
24. 西游记、明代、二郎神(杨戬)
25. 丹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26. 袁珂、女娲造人
27. 伊索寓言、古希腊、吕氏春秋、列子
28.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李商隐、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选择题
1. C(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间接表达对友人的牵挂)
2. D(《女娲造人》的作者是袁珂)
3. B(A项《朝花夕拾》是散文集;C项《伊索寓言》并非全部以动物为主角;D项《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
4. C(《狼》是短篇小说)
5. C(A项《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B项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并非三国时期蜀汉;D项《列子》主要宣扬道家思想)
名著阅读
一、《朝花夕拾》
(一)填空题
1. 旧事重提、散文、10
2. 鸣蝉、叫天子(云雀)(或:油蛉、蟋蟀)
3. 讲义(或:解剖图)、解剖
4. 鉴略、压制(或:束缚)
5. 阿长与〈山海经〉
(二)简答题
1. (1)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充满自然情趣;(2)百草园是充满自由快乐、充满童趣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严肃、枯燥但也有一定乐趣的学习场所
2. 鲁迅的温情体现在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如百草园的乐趣)、对亲人的思念(如对母亲的怀念)、对师长的敬重(如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对底层人物的同情(如对长妈妈的感激与怀念)等方面
二、《西游记》
(一)填空题
1. 明代、吴承恩、唐僧西天取经(或:取经)
2. 孙行者、金箍棒(定海神针)
3. 村姑(或:年轻女子)、贬书(或:休书)
4. 二郎神(杨戬)、飞鹰(或:鸬鹚、鱼鹰、灰鹤等)
5. 三借芭蕉扇(或:大战红孩儿、流沙河拜师等)
(二)简答题
1. (1)因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偷吃蟠桃、仙酒、金丹,扰乱天庭秩序;跳出丹炉后蹬倒八卦炉,打倒众仙吏,大闹天宫;(2)体现了孙悟空桀骜不驯、勇敢无畏、反抗权威的性格特点
2. 孙悟空的智慧体现在:① 识破铁扇公主的伪装,多次变身为不同的人(如小虫、牛魔王)接近铁扇公主;② 利用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矛盾,智取芭蕉扇;③ 遇到困难时不气馁,多次尝试,最终成功借到芭蕉扇
专项五 古诗文默写
一、识记性默写
1. (1)山岛竦峙;(2)百草丰茂;(3)星汉灿烂;(4)歌以咏志
2. (1)闻道龙标过五溪;(2)随君直到夜郎西
3. (1)潮平两岸阔;(2)江春入旧年;(3)归雁洛阳边
4. (1)小桥流水人家;(2)断肠人在天涯
5. (1)影入平羌江水流;(2)思君不见下渝州
6. (1)崔九堂前几度闻;(2)落花时节又逢君
7. 遥怜故园菊
8. (1)受降城外月如霜;(2)一夜征人尽望乡
9. (1)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2)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可以为师矣;(4)思而不学则殆;(5)人不堪其忧;(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不义而富且贵;(8)择其善者而从之;(9)不舍昼夜;(10)匹夫不可夺志也;(11)切问而近思
10. (1)俭以养德;(2)非学无以广才;(3)险躁则不能治性;(4)悲守穷庐
11. (1)我言秋日胜春朝;(2)便引诗情到碧霄
12. (1)巴山夜雨涨秋池;(2)却话巴山夜雨时
13. (1)尚思为国戍轮台;(2)铁马冰河入梦来
14. (1)秋风吹散马蹄声;(2)山入潼关不解平
二、理解性默写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杨花落尽子规啼、我寄愁心与明月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6.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7.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0.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1.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4.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专项六 文言文知识
一、重点字词
1.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2. 差:大体,差不多;拟:相比
3. 舍:舍弃;去:离开
4.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5. 惭:感到惭愧;引:拉,牵拉
6. 时:按时;习:温习
7. 知:了解;愠:生气,恼怒
8.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9. 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10.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1. 殆:疑惑
12. 义:合乎正义的行为
13.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随,学习
14. 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
15.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
16. 宁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17. 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
18. 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
19. 惧:害怕;以:把
20. 并:一起;故:原来的样子
21. 顾:看,视
22. 悟:明白;寐:睡觉
二、通假字
1. 不:同“否”,表示否定
2. 说:同“悦”,愉快
3.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 舍:同“释”,解除,消除
5. 止:同“只”,仅仅
三、古今异义
1. 儿女: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儿子和女儿
2. 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 引: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带领
4. 习:古义:温习;今义:学习,练习
5.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6. 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一切水
7. 匹夫:古义: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指普通人;今义: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8. 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四、一词多义
1. 之:(1)代词,代指元方;(2)代词,代指学习的内容;(3)助词,的
2. 而:(1)连词,表转折,却;(2)连词,表顺承,就;(3)连词,表转折,可是
3. 以:(1)介词,把;(2)介词,用;(3)连词,表目的,来
4. 其:(1)代词,他们的;(2)代词,其中的;(3)代词,那个
五、词类活用
1.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 饭:名词作动词,吃
5. 洞:名词作动词,挖洞
6.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六、句子翻译
1.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里举行家庭聚会,和小辈们一起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2.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3.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4. 正午时分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5.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7.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8.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9.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10. 屠夫于是奔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