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谏逐客书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谏逐客书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5 10:1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谏逐客书》
任务一:牢固掌握文化常识
讽谏——以婉言隐语进行劝谏,这种提意见的方式往往引用典故说明现实中的问题;
顺谏——用恭顺的语言表达听起来顺耳的意见;
规谏——以正义之道劝谏;
指谏——指陈事实而进谏;
直谏——当面直言得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1.郢(yǐ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市西北纪南城。
2.六国之从(zòng):六国合纵的同盟。六国,指韩、魏、燕、赵、齐、楚六国。从,通“纵”。
3.陛下: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如《荆轲刺秦王》:“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4.太阿(ē):亦称“泰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
5.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6.鄢(yān):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春秋时楚惠王曾都于此。
7.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8.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9.黔首:泛指百姓。无爵平民不能服冠,只能以黑巾裹头,故称黔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称百姓为黔首。
10.下陈:殿堂下陈放礼器、站立傧从的地方。
11.戎:古代中原人多称西方少数部族为戎。此指秦国西北部的西戎。
12.三川之地:指黄河、雒水、伊水三川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韩宣王在此设三川郡。
13.九夷:此指楚国境内西北部的少数部族,在今陕西、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区。
一、从属性上区别:
类比论证是用两个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比较。甲事物(指客体)具有某种属性,从而论证乙事物(指主体)也具有某种属性。邹忌和齐王同为统治阶级,他们具有同样的阶级属性。邹忌通过自身的经历: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故美于徐公。推出同为统治者的齐王也具有相似的属性:宫妇左右莫不四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
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易懂的具体事物证明人们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喻体和主体两个事物属性不同(即不是同类),而只是有某些相似点。譬如:《谏太宗》中,治理国家需要积累德义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本身属于不同属性的事物,只是存在相似点。这一点是基于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从论证的基础不同上区别:
类比论证的基础是类比推理,应从事实出发,又要回到事实,并受事实的检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如果邹忌不是以自身经历为事实基础,那么,类比推理就没有起点。又如齐威王没有和类比的事实有相同的属性,也不能推出“王之蔽甚矣”的正确结论。由此可见,客体事物(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的事实)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齐王“蔽甚矣”)的作用。
比喻论证的基础是比喻辞格,不一定是实有其事的,可以合理地想象、虚构出某种情况或形象,如寓言、神话、小说等都可以作为比喻论证的材料。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滥竽充数”的南 郭先生是在当作寓言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出现在古籍中的,它具体形象地说明革命队伍中的某些不懂装懂的人。鲁迅《拿来主义》孟子“缘木求鱼”“五十步笑百步”。
三、从论证效果上区别:
类比论证着重点在说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是通过相同的属性“妻私”、“妾畏”、“客求”和“宫妇私”、“朝臣畏”、“庶民求”的两两相比,令人信服地推论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说服了齐王纳谏。因此,类比论证是在严密的说理中使人信服地承认某个道理。
比喻论证却侧重在说理的形象和具体化。譬如《谏太宗》中,文章开头的一段比喻论证的目的在于说明“积累德义对于国家安定的重要性”,由于德义本身比较模糊,可能导致说理较抽象。所以就运用比喻论证,使得说理显得生动、形象,让人易于理解。
1.裹足不前:原义是停步不前,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比喻有所顾忌,不愿去做。
2.娱心悦目: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3.迁臣逐客:指遭贬官放逐的人。
4.却客疏士:比喻囿于地方观念,不用外来的人,也不用有才能的人。指妒贤嫉能。
5.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相关成语
6.民富国强:指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7.民殷财阜:殷,殷实,富足;阜,丰富。民众富足,物产丰饶。
8.膏腴之地: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9.蚕食鲸吞:指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像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10.佳冶窈窕:指美女。佳, 美。冶,妖冶。窈窕,美好而文静。
11.快意当前:贪图享受眼前一时的快活。
12.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有理与无理。
13.裹足不前:裹足,包缠住了脚。脚像被缠住似的不前进。形容心存顾虑而不向前走。
14.损人害己: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15.亲痛仇快,意为做事使自己人痛心,使敌人高兴。
16.杜门却扫:却扫:不再扫路迎客。关闭大门,不再打扫庭院。指谢绝应酬,自求清静,不与外界交往。也作“闭门却扫”。
任务二:突破重要知识点,奠基高考
所以
所以饰后宫(用来……的)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的原因)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原因)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用来……)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的原因)
冀君实或见恕也(名词,情由,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用来……)
一词多义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趋向)
故能就其深(成就)
三径就荒(将要)
辞不就职(赴任)
草创未就(完成)
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通“纳”,接纳)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对内)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通“纳”,结交)
拒关,毋内诸侯(通“纳”,接纳)

树灵鼍之鼓(陈设)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构筑)
树之以桑(种植)

江南金锡不为用(被)
不为玩好(成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替,给)
行为迟(因为)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做,动词)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是,判断词)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假如)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朝向)
凄凄不似向前声(先前)
砉然向然(通“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鸿门宴》中,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而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言“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新时代新征程上,“大”与“小”应有新的内涵,广大有志青年需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用了《鸿门宴》和《谏逐客书》中的句子,引出了中心话题“大”与“小”。其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描述的是在某些重要的事情上,有时不必过分拘泥于细节和小节,尤其是在大的行动和礼仪上,不应该因为小的让步而耽误大事。这可以解释为在实现大目标和大的行动时,有时候需要有大局观,不能因为琐碎的细节而影响了主要目标的达成。而“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则是说,泰山之所以能形成其雄伟,是因为它不拒绝任何一点土壤;大海之所以能形成其深邃,是因为它不排斥任何细小的溪流。
这句话强调了在积累事物和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忽视任何细小的部分,因为积累起来的效果是巨大的。
第二部分直接为考生指明了思考方向:新时代下“大”与“小”的新内涵,广大有志青年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此,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可以将“大”与“小”理解为宏观与微观、长远与当前、大局与细节等等。广大有志青年需要在追求个人和国家的大目标时,把握大势,敢于立志,同时也要注重细节,积小成大,脚踏实地。
江河奔涌见微澜,星汉灿烂起微光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人的智慧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樊哙认为在大局面前,不必过分拘泥于小节;而李斯则指出伟大之物正是由微小之物累积而成。 “大”与“小”的辩证智慧始终如北斗星般指引方向。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因此,真正的宏大叙事,既要有惊涛裂岸的壮阔,更需有静水深流的智慧。
真正的宏大格局,往往始于对细节的敬畏。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画,是十万画工以鼠须笔勾勒出的文明长卷。那些深藏洞窟的无名画师,用纤细笔触描绘飞天的衣袂,以青金石粉点染佛陀的眉眼。正是这些
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时光的沉淀中凝聚成震撼世界的艺术丰碑。正如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所说:“修复的不是时光,而是时光里跳动的脉搏。”在科技领域,屠呦呦团队翻阅两千余本古籍,测试三百八十种提取方法,最终在青蒿叶片的毫末之间找到治愈疟疾的密钥。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文明的星火往往在细节的褶皱里闪烁。
但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则可能陷入琐碎的泥沼。宋代张择端绘制《清明上河图》时,既要描绘虹桥上的八百人物,又要勾勒汴河中的粼粼波光;既要刻画酒肆的招幌,又要描摹骆驼的睫毛。这种在宏观叙事与微观
细节之间的平衡智慧,恰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五十五颗卫星各司其职,既要有每颗卫星的精密运转,更需有整个系统的统筹协调。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者们深谙此道,十万余个零部件既要像瑞士钟表般精确,又要如交响乐团般和谐共鸣。
新时代的青年,正在重新定义“大”与“小”的辩证法。在贵州平塘的群山中,“天眼”工程师们用0.1毫米的精度校准着人类望向宇宙的瞳孔;在漠河极地,气象观测员记录冰晶形状的坚持,让天气预报精确到分钟;在量子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操控着比头发丝细万倍的光纤,编织着未来通信的经纬。这些看似微小的突破,恰如沙漏中的细沙,在时光的流转中积累起改变世界的重量。黄文秀用脚步丈量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90后”护士用防护服上的漫画抚慰人心,这些平凡的坚守,都在诉说着一个真理:时代的宏大叙事,永远由无数细小的光芒共同书写。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密码就是:既能如泰山般包容每一粒土壤的坚持,又有如鸿鹄般翱翔天际的胸襟。新时代的青年既要怀揣星辰大海的梦想,又要保持春燕衔泥的笃实,就能在时代的苍穹下,绘就气吞山河的壮阔画卷,留下精妙入微的文明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