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设计海水淡化装置随堂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设计海水淡化装置随堂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5 09:3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设计海水淡化装置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水循环是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的重要环节,图中甲、乙、丙代表了水的三种状态,其中乙是水,乙放热变成甲,则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水蒸气 B.丙变成乙是汽化
C.丙变成甲的过程要放热 D.甲变成乙是升华,需要吸热
2.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人类对水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季,湖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吸热,这是凝固过程
B.高空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要放热,这是凝华过程
C.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
D.我国水资源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
3.人工降雨,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形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①干冰吸热熔化成雨滴;②干冰迅速吸热升华;③冰升华成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④冰升华成的水蒸气遇冷化成雨滴;⑤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⑥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⑦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① B.②④ C.②⑤⑥⑦ D.②③⑦
4.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低于0℃的环境中不存在水蒸气
B.水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不会升高
C.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不必节约用水
D.“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吸热过程
5.水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不到总水量的1%,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同时发生着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总量也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B.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C.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
D.水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多种物态变化,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6.首届“节水中国行”城市主题宣传活动于2024年3月在陕西西安举办。水资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循环中,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遇到热气流会熔化成雨滴
B.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C.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问题
D.水的循环中,经历了3种状态,伴随着3种物态变化
7.用飞机向高空云层(气温低于0℃)喷洒干冰(固态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b.干冰吸热熔化;
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
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e B.adf C.be D.ce
8.水是液体黄金,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下列关于水认知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口看到的“白气”与晾干湿衣服发生的是同一种物态变化
B.水循环是指水可以在气态、液态、固态间不断循环
C.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不用节约用水
D.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对环境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9.“水是生命之源”,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节约用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自然界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地表面的水吸收热量,液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气流,凝华成小冰晶 D.冰晶降落遇到暖气流,汽化形成雨水
10.如图所示是水循环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B.过程②中有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了小水滴
C.过程②中有的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了小冰晶
D.过程③中有的小冰晶放热后会熔化成小水滴
二、填空题
11.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的状态图,甲、乙、丙是不同的状态,水通过吸热、放热在不同状态间转化,已知甲是水,则乙是 ,由丙向乙的转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或“放热”)。

12.海水淡化可有效解决用水问题,海水淡化的方法中有一种是“蒸馏法”,即在地上挖一个水池,往池内灌入海水,按照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在阳光照射下,池内的海水 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透明塑料膜 (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形成小水滴,小水滴沿塑料膜滑到最低处滴入桶中得到淡水。
13.2023年12月11日冷空气来袭,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晶,莱芜迎来鹅毛大雪,厚厚的白雪将莱芜覆盖,银装素裹,天地一白。云、雨、露、霜、雪、雹、雾都是水的“化身”,水的状态发生转化与 密切相关。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4.去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有关部门采取“人工降雨”的措施来缓解旱情。在云层上撒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 (填“吸热”或“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面对旱情,请你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
15.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 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6.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 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 使河床干涸。缺少雨水的季节,人们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中,其间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 时降温;二是一部分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晶或凝结成小水珠;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 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题
17.小明暑假去旅游,曾到海边看到人们用“海水晒盐”,即选取大片的海滩,构建盐田,一段时间后,盐田中的水逐渐变少,粗盐也就出来了.小明想,水如果能快点变少,粗盐也就能出得更快. 可是水变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
(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分析A、B实验,能得出 的结论.
(3)分析A、D实验,能得出 的结论.
(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猜想一下,海边盐田应尽可能建在 的条件下.
四、简答题
18.调查学校和家庭水的使用状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若干建议。
五、综合题
19.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①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②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③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文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① 、② 、③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选填序号“①”“②”或“③”);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并从周围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 。
六、科普阅读题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减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 ( )或凝成小冰晶 (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 );
(2)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 ,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3)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1.5设计海水淡化装置》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B B A B B B B
1.C
【详解】A.乙是水,乙放热变成甲,水凝固成冰要放热,由图可知:甲是冰,丙是水蒸气,故A错误;
D.甲是冰,乙是水,丙是水蒸气,则甲变成乙是冰熔化成水,需要吸热,故D错误;
B.丙变成乙是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丙变成甲,是水蒸气凝华变成冰,需要放热,故C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冬季,湖水结冰是水的凝固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
B.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正确;
C.水是生命之源,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水,故C错误;
D.我国是个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要节约用水,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迅速吸热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雨滴下落,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又吸热熔化成雨滴,这便是人工降雨。
故选C。
4.B
【详解】A.在低于0℃的环境中,冰可以升华为水蒸气,故A错误;
B.水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会升高,故B正确;
C.淡水资源比较少,哪怕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我们也应该节约用水,故C错误;
D.霜和雪是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A.需要节约用水,因为生活用水是淡水,淡水的占比很少,故A错误;
B.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B正确;
C.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是气态直接变为了固态,故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在不断的吸热或者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水的循环中,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遇到热气流吸热会熔化成雨滴,故A正确;
C.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但是有些水在下落过程中会被污染,会出现酸雨等,会出现缺水的现象,所以一定要节约用水,故C错误;
BD.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地表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或者地表的冰升华成水蒸气,或者地表的冰熔化成水后再汽化成水蒸气;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落到地面,或者水蒸气凝华成冰晶落到地面,或者水蒸气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落到地面,水的循环过程,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整个自然界的水循环经历了三种状态,伴随着六种物态变化,故B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华;冰晶变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称为熔化。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烧水时在壶口上分看到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晾干湿衣服的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水循环在海洋、陆地和天空等不同领域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形式存在,水循环是指水可以在气态、液态、固态间不断循环,故B正确;
C.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即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节约用水,故C错误;
D.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但对环境会造成损害,故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A.地表水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变成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遇冷液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变成水滴,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由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成小冰晶,故C错误;
D.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成雨水,故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A.过程①是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C.过程②是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或固态的小冰晶,变成液态的水属于液化现象,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C错误;
D.过程③中的小冰晶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而熔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11. 水蒸气 吸热
【详解】[1]根据题意知甲是水,水通过吸热变成乙,水是液态,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则乙是水蒸气。
[2]根据题意甲、乙、丙是不同状态,则丙是固态,从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12. 汽化 液化 放热
【详解】[1]在阳光照射下,池内的海水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这个过程是汽化现象。
[2][3]水蒸气遇到透明塑料膜,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是液化现象;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的过程中会放热。
13. 凝华 温度
【详解】[1]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2]水的状态发生转化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例如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形成雪花。
14. 吸热 重复利用生活用水
【详解】[1]在云层上撒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
[2]面对旱情,应节约用水,如将生活用水进行重复利用。
15. 汽化 液化
【详解】[1]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
[2]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放出热量变成水,是液化现象。
16. 液化 汽化 升华 凝华 熔化
【详解】[1][2]海洋上空的水蒸气液化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海面;河里的水因吸热汽化成水蒸气升到空中,使河床干涸。
[3][4][5]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时,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升华,从周围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二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 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空气熔化成小水珠,与液化成的小水珠一起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17. 汽化 液体汽化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液体汽化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宽阔、向阳、有风
【详解】(1)“水变少”的过程,水变成了水蒸气,所以是汽化现象.
(2)分析A、B实验,同样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B酒精被摊开,液体表面积变大,蒸发快.能得出液体汽化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的结论.
(3)分析A、D实验,D酒精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大,蒸发快,可得出液体汽化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的结论.
(4)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要想使汽化加快,海边盐田应尽可能建在宽阔(可增大海水表面积)、向阳(有利于提高海水的温度)、有风(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大)的条件下.
18.见解析
【详解】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建议:关紧水龙头,杜绝滴漏现象;用淘米的水浇花;使用节水龙头;洗手、洗脸时尽量用盆洗,然后用盆里的水冲厕所等。
19. 液化 凝华 熔化 ③ 升华 吸收 用洗衣水冲厕所 用洗完米的水浇花
【详解】(1)[1][2][3]①水蒸气直接变为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②由水蒸气凝成小冰晶,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③小冰晶变为小水滴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
(2)[4]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凝华、熔化这三个过程中;液化和凝华放热,熔化吸热,即③吸热。
(3)[5][6]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常向空中云层抛洒干冰,干冰迅速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这一过程吸热。
(4)[7][8]日常生活中,为了节约用水,可以一水多用或者是尽量防止水的无谓的损耗。如用洗衣水冲厕所、用洗完米的水浇花等。
20. 液化 凝华 熔化 升华 吸收 降低 D
【详解】(1)[1]气态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液态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2]气态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3]固态的小冰晶变成液态的小水滴是熔化现象。
(2)[4] 固态的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很快就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升华现象。
[5] [6]干冰升华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快速降低。
(3)[7] 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用节水灌溉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等都是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生活污水也会污染水资源,所以不能随意排放,故D不正确,D符合题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