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随堂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随堂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5 09: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此图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B.沸腾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量不变
C.实验中所选温度计是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持续沸腾一段时间,这表明沸腾需要吸热
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C.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D.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3.四位同学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他们把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后,每人测量、读数的方法不同,正确的是(  )
A.温度计刚放进去就马上读数
B.待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后平视读数
C.测量时,把温度计玻璃泡触到杯底,然后读数
D.读数时,把温度计取出仔细读数
4.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10℃ B.人发高烧时人体温可达40℃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D.正常的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2000Hz
5.下列估计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
B.人体的正常体温是42℃
C.云南夏季某晴天的午后室外温度是10℃
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是25℃
6.每年3月至4月,崇左会出现“回南天”这种气候现象,即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使崇左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C.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出吸量 D.这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7.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8.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一种方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使水蒸气冷凝为淡水。水蒸气冷凝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凝华 D.液化
10.小明夏天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他联想到煮方便面时也冒“白气”的情景。以下是他对这两种“白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两种“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B.两种“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两种“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两种“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它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热。

12.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①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②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③在0℃以下的天气里,冰冻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④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⑤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
属于升华现象的有: (选填序号);
属于凝华现象的有: 。(选填序号)
13.今年 2 月初我省气温骤降至-10℃,为了防止降雪结冰影响交通,人们在雪中撒盐能消除雪,融雪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盐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雪的熔点。
14.如图所示为“探究某物质凝固和熔化规律”的实验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BC段 (选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在t=13min时,该物质为 态。
15.如图所示为一支3D打印笔,其原理是将固体材料加热成液态从笔尖流出,再经过塑形冷却后得到立体固态作品。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16.如图甲、乙分别是某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请写出两条:
(1)
(2)
三、作图题
17.图是一支温度计的局部示意图(玻璃泡在下方未画出)。请在图中画出温度为-2℃时,温度计液面的位置,并将有液体的部分涂黑。
四、实验题
18.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受热升华,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约为800℃。)
(1)在图甲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 后,再 形成的;
(2)在图乙中,沸水的温度 碘的熔点、沸点温度,碘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熔化,试管中的气态只能是碘升华形成的;
(3)综合比较两种方案,图 (选填“甲”或“乙”)的操作更有说服力。
五、简答题
19.《诗经》中写到酒,足以说明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白酒的酿造过程包括原料选择、发酵、蒸馏和陈酿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技术要求。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气体酒精经冷凝器冷却就能得到液体酒精。请回答:
(1)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到成为白酒过程中经历了哪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2)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要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制作白酒,要将酒糟的温度控制在什么范围?为什么?
六、计算题
20.某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在其测量范围内刻上了120格均匀的刻度,他通过实验测定了该温度计各个刻度对应的温度值,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计刻度的格数(n)与实际准确温度(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求:
(1)该温度计每1格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2)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3)应把30℃标在此温度计的第几格处?
七、综合题
21.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的小南发现:
(1)寒冷的冬天,在温暖的浴室洗澡时,看见连接热水器的两根水管中的一根外面有水滴,另一根却没有,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外面有水滴的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
(2)寒冷的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选填“甲”或“乙”);
(3)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汽车车窗玻璃表面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冬天,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小水珠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4)家里有些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小南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于是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①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选填“A”“B”“C”“D”);
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②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
A.适当浓度盐水结成冰
B.冰
C.冰水混合物
③实验后,他想到冬天市政部门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就是为了 (选填“提高”“降低”“保持”)积雪的熔点,而有利于除去积雪的。
八、科普阅读题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回答下列问题;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均填物态变化)
(2)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3)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落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B D B C C D D
1.D
【详解】A.假设这图是水沸腾前的现象,那么这情况下,杯内水的温度不均匀,杯底的水温度较高,杯上方的水温度较低,温度较高的气泡从水底上升到水面时,遇上温度较低的水,气泡会放热液化,那么气泡会变小,而图中的气泡从下到上是变大的,不是变小的,假设不成立,所以此图不是水沸腾前的现象,故A错误;
B.沸腾一段时间后,会有很多液体水汽化成水蒸气,烧杯中的水量减少,故B错误;
C.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杯内的水温度是可达到100℃,假设实验中所选温度计是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那么这酒精温度计最高温度只能是60℃,不能达到100℃,实验不能进行,假设不成立,所以实验中所选温度计不能是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故C错误;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持续沸腾一段时间,而石棉网有余温,并且这个余温高于杯内水的沸点,水会继续吸热,这表明沸腾需要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A.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也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故A符合题意;
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控制了表面积,避免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的影响,所以减慢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使蔬菜与外界隔绝,控制了表面积,减慢了蔬菜上方空气流动,所以减慢了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了温度,控制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A错误,B正确;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C错误;
D.读数时玻璃泡不可以离开液体,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0 ℃左右,A错误.
B. 人发高烧时人体温可达40 ℃左右,B正确.
C. 真空不能传声,速度为0,C错误.
D. 正常的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20000 Hz,D错误.
所以选择B.
点睛: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20000 Hz,低于20 Hz的为次声波,高于20000 Hz的为超声波.
5.D
【详解】A.加冰的橙汁是冰水混合物,温度应维持在 0℃左右,不可能达到 - 10℃。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42℃已是严重高烧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云南夏季午后阳光强烈,室外温度通常在 30℃以上,10℃过于凉爽不符合实际。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一般在 22-26℃之间,25℃是理想的舒适温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暖湿的气流与冷的空气相遇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出现回南天的现象,液化需要放热,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A.实验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所以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称为缩口,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缩口,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旦体温计离开人体,温度降低,测温物体在缩口处断开,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缩口,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于缩口的原因,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则不能甩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①用冰袋降温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来实现的。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的现象。
③干冰发生升华,体积变小。
④冰花是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
故②③是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故选C。
9.D
【详解】使水蒸气冷凝为淡水,此时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所以,水蒸气冷凝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雪糕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煮方便面的“白气”是锅里的水先汽化为水蒸气,这些高温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滴,因此两种“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 汽化 吸
【详解】[1][2]晒干是指水汽化成水蒸气,此过程要吸热。
12. ①③④ ②⑤
【详解】[1][2]属于升华现象的有:①衣柜里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③在0℃以下的天气里,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为水蒸气,发生了升华;④寒冷的冬天,雪人变小了,直接变为水蒸气,发生了升华。
属于凝华现象的有:②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⑤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也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3. 熔化 降低
【详解】[1][2]雪是固态小冰晶,向雪中撒盐,雪中可以掺入杂质,降低雪的熔点,使雪熔化,故融雪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
14. 放热 固液共存
【详解】[1]如图所示,在AD段,物体温度降低,属于晶体的凝固图像,整个过程段在放热,BC段属于正在凝固,不断放出热量。
[2]DG段,温度升高,是晶体熔化图,从第11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结束熔化,故在t=13min时,该物质为固液共存态。
15. 熔化 凝固
【详解】[1][2]打印过程中将固体材料加热变成液态材料,发生了熔化现象;液态材料冷却后形成立体固态作品,是由液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固现象,则在打印过程中材料先后经历了熔化和凝固。
16. 这种物质是晶体 它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114℃(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等合理即可)
【详解】[1][2]由图甲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像,BC段温度保持在114℃不变,该物质为晶体,且熔点为114℃;由图乙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像,FG段温度保持在114℃不变,该物质为晶体,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7.
【详解】由图可知,温度计0~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2℃时液柱上表面在0℃下方第2格处,如下图所示:
18. 高于 熔化 汽化 低于 不可能 乙
【详解】(1)[1][2][3]固体温度达到熔点,吸收热量会发生熔化过程变成液体,液体达到沸点,吸收热量会发生沸腾过程,即汽化,变成气体,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在图甲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
(2)[4][5]物质的温度低于熔点的温度,不可能熔化;沸水的温度是1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在图乙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碘不可能熔化,所以试管中的气态只能是碘升华形成的。
(3)[6]要探究碘受热升华,需要排除熔化后汽化的干扰,所以综合比较两种方案,图乙的操作更有说服力。
19.(1)汽化和液化
(2)见解析
【详解】(1)酒的酿造方法为蒸馏法,将酿酒原料经过发酵后获得的酒精和水分,发酵过的原料只要加热至一定温度,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再经过冷却之后气态酒精变为液体酒精。由此可知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到成为白酒过程中先后发生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2)要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制作白酒,要将酒糟的温度控制在大于78℃小于100℃。此时温度高于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酒精大量汽化,而水只有少量汽化,这样可以使两者分离开来,然后将汽化后的酒精冷却液化制成白酒。
20.(1)1.25℃
(2)-12.5℃~137.5℃
(3)34格
【详解】(1)由图像知,0℃对应的是10刻度,100℃对应的是90刻度,则该温度计每1格表示的温度
(2)该温度计在测量范围内该有120格,则在0℃以下有10格,最低测量温度
100℃以上有30格,最高温度
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2.5℃到137.5℃。
(3)30℃在0℃之上的格数为
则30℃在此温度计上标的格数
21. 冷 乙 内 液化 C A 降低
【详解】(1)[1]寒冷的冬天,在温暖的浴室洗澡时,看见连接热水器的两根水管中的一根外面有水滴,另一根却没有,是因为浴室内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而液化附着在冷水管上的缘故。
(2)[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所以“白气”少;火焰熄灭后的一瞬间,锅的上方仍有大量水蒸气,但火焰熄灭后温度降低了,所以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了较多的“白气”。所以图乙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3)[3][4]冬天,车内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车窗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①[5]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②[6]冰的凝固点为0℃,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凝固点更低,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所以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③[7]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能使积雪在0℃以下就开始熔化,这说明撒盐可以让积雪的熔点降低。
22.(1) 汽化 凝华 液化
(2) 升华 吸收
(3)D
【详解】(1)[1]海洋中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液态变气态的汽化过程。
[2]水蒸气凝成小冰晶,是气态变固态的凝华过程。
[3]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气态变液态的液化过程。
(2)[1]固态干冰直接变成气体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
[2]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干冰从周围吸收热量,使云层降温,而形成降雨。
(3)A.使用节水龙头,能达到节水目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灌、滴落的方法浇灌,可减小水的蒸发,达到节水目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废水处理达标后,可促进水的循环使用,能节约用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其它水资源被污染,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