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5 14:2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一、单选题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菜畦(qí) 静谧(mì) 咄咄逼人(dū)
B.高邈(miǎo) 分歧(qí) 翻来覆去(fù)
C.抖擞(shǒu) 匿笑(nì) 人声鼎沸(dǐng)
D.沁凉(qìn) 憔悴(jiáo) 茫然无措(cuò)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文明______时间虽不是最早的,却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上下五千年,其最显著的______即为连续性。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鲜明______。
A.起源 特长 规格 B.起源 特性 品格
C.起点 特长 品格 D.起点 特性 规格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B.这个有生命的词给我的灵魂带来了光明、希望、和快乐。
C.一年之中,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D.顺着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和两行整齐的桑树。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的不懈奋。
B.鲁迅先生对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早已深恶痛绝。
C.手机集通话、照相、支付等功能于一体,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慷慨淋漓。
D.中国南极科考队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磨镜十年,在冰穹A成功布放了天文望远镜阵。
5.下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重阳节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鄙人”“寒舍”“贵姓”属于谦辞;“惠顾”“赐教”“家父”属于敬辞。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D.古诗词中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
二、默写
6.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三、语言表达
7.在“赏四季美景 颂盛世中华”的主题下,除可以采取演讲活动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活动?请你帮忙提出两个活动以供选择。
活动一:   
活动二:   
四、综合性学习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班主任安排你去请文化馆王馆长参加活动,但是邀请函中有一处用语存在问题,请你修改后交给王馆长。
邀请函
尊敬的王馆长:
您好!我班将于2024年11月11日下午第三节课在班级内举行“赏四季美景颂盛世中华”的演讲活动,特邀您参会指导,到时敬请抛砖引玉。
七年级1班
2024年11月5日
8.错误:   修正:   
9.“敬谦辞”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礼仪,见面时,你会说:“王馆长,①   (久违、久仰)大名!”呈邀请函时,你会说:“王馆长,敬请②   (莅临、光临)指导!”
五、文言文阅读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人不堪其忧    (2)四十而不惑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俄而雪骤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12.结合【甲】文中的画线句子,说说颜回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太原早秋
唐·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①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②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农历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②故国:家乡。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众芳歇”和“大火流”含蓄地交代了诗歌所描绘的季节。
B.颔联“早”“秋”二字巧妙点题,从视觉、听觉角度写出太原早秋的特点。
C.颈联两句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融合,诗歌由前两联的写景转入抒情。
D.这首五言律诗,结构严整,格调高远,带有边塞诗之雄健,可谓“行气如虹”。
1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妙处。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枣树下的等待
①姥姥家门口有棵大枣树,枣树根部稍弯曲,往上到树枝分岔处都是直上高高的。我在这枣树下玩耍了一年又一年。
②我自小在姥姥家长大。许是我在表哥表姐中最小,姥姥对我的疼爱,比哥哥姐姐们多一些。他们回家上学之后,姥姥膝下只剩下我这一个外孙。自然,除了家里的十几只羊、二十几只鸡鸭,最受宠的是我。
③姐姐哥哥们还在姥姥家时,最调皮的就是几位哥哥,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摸田螺,举着竹竿到处粘知了,没有不会的。衣服呢,常常是脏了,破了,湿了,姥姥象征性地嗔怪两句,得赶着洗出来晾干,哪有多余换洗的衣服;破了的呢,便坐在枣树下一针一线的慢慢缝补。这一坐呀,就是半天,直到姥姥身上落了一层枣花,才把缝补的衣服收拾完。
④枣花的颜色像是嫩黄,又像是染了淡淡的绿,它太小了,但落了密密地铺在地面,倒像是一块暖黄的毯子。在枣树下捡拾着小小的枣花,也够捏着在手心里玩上半晌。只要有风吹,枣树扑簌簌落下一层的嫩黄淡绿,它的香味淡淡的,淡淡的像它的嫩绿,淡淡的像一个忙碌的身影。
⑤时光,在这一针一线中,慢慢流走,偷偷溜走,仿佛姥姥就这样坐着,枣花染白了头。
⑥哥哥姐姐们回家后,换做是我和姥爷一起下地割草和放羊。羊群在前面欢脱的蹦跛,姥姥的话在身后追过来:“不要玩水,不要下河,不要到处乱跑,不要割到手……”
⑦我就一句一句回着:“知道啦,知道啦,知道啦……”
⑧傍晚夕阳西下,羊群要回家了,我拿着姥爷做的小鞭子在一边甩着撵着羊群,其实并不需要撵着,它们知道回家,这条路,它们可比我熟悉多了。
⑨姥姥远远在枣树下张望,羊群差不多要到家门口了,姥姥就帮着拴羊,问我下午在外面做了啥,羊吃饱了没,有没有贪玩,有没有被虫子咬到。她的话,我都能背出来,我还是跳着脚说羊不听话乱跑,我只是去了沟边洗洗手,捉了几只蚂蚱回来喂鸡,还割了草,差点割到手。姥姥就心疼,给我洗手时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可千万别割到手。
⑩哥哥姐姐们得了空,便会来看望姥姥。姐姐给姥姥洗洗衣服,烧锅做饭;哥哥去劈柴,劈了一堆又一堆。姥姥笑得那个开心,__________。这欢喜的场景,我一直以为是永远,永远有多远,也许只有飞来飞去的大雁才知道吧。
枣树到了秋天,一树的红枣坠满枝头。姥爷在树下铺上一张大的塑料薄膜,拿着一根长竹竿在树上来回的敲打。那一个个大红枣,扑扑楞楞下锅的饺子似的掉下来,我在树下来回地跑着笑着,枣子砸得头生疼也不顾得了。姥姥在一边看着我闹腾,还要不时地说:“别乱跑,滑栽倒了,摔着了咋办,快过来……”
姥姥把大红枣捡出来,留一部分吃,大部分放在有太阳的地方晒干,给大姨家一份,给我母亲一份,还留一些烧稀饭和冬来蒸馒头用。她的爱,都揉在了枣子里,揉在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六岁回家上学,我以为只是暂时的分别,哪成想,姥姥得了头病,一直不见好转。其实,我本应该及早发现的,我太粗心了。我以为姥姥在树下穿针半天是老花眼,我还笑她;我以为姥姥扫树叶不时地站站停停扫不干净是看不清,我跟在后面帮她指出来;我以为她丢三落四,时常找不到东西是健忘,帮她找到还要她夸奖……
姥姥在我七岁那年的夏天,永远地离开了。她用过的扫帚还在墙边立着,鸡鸭还等着她喂食呢,还有那一群羊,那一垛柴火,那些缝补不完的衣服,没做完的贴花,没纳底的布鞋,还有这个家,她都不要了,她都等不到秋天的大红枣,只有一地的嫩黄,一树的淡绿,随着风飘摇。那忙碌的身影,伴着枣花香,淡淡逝去了。
而今姥爷也故去了多年。枣树在姥爷去世后被村里伐掉了,连树根也被挖了出来。甚至是,连睹物思人也不能够了。我那最后一点的念想,随着铲平的土屋,随着挖出来的树根,随着那一片庄稼,一同搁。浅。在我最美好的时光里。
我还是会梦到姥爷姥姥,梦到他们的笑,梦到他们的身影,梦到一树的大红枣,那一群雪白的羊,啄食的鸡鸭,仿佛一切都还在,只要梦不醒来。
只是在枣树下,再也没有了等待。
15.文中第 段中说:“她的爱,都揉在了枣子里,揉在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阅读全文,请任选三处这样的生活点滴加以概括。
①   ②   ③   
16.标点符号会说话。请揣摩第 段最后的“……”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17.为第⑩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A.比秋天那一树的大红枣还要甜
B.比喝下一些罐蜂蜜还要甜
C.比春天那一树的枣花还要美
18.这篇文章情感细腻,适合反复诵读体味。请任选以下一句,仿照示例标注朗读重音和停顿,并阐述理由。(重音符号“.”,停顿符号“ˇ”。将标注好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示例:山ˇ朗润起来了,水ˇ涨起来了,太阳的脸ˇ红起来了。
A姥姥就心疼,给我洗手时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可千万别割到手。
B.只是在枣树下,再也没有了等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意
胡竹峰
①秋,一天天深了,天空渐渐变得清澈、深邃。走上前,像一头撞进了古画。
②秋天有光,东边的山越来越蓝,西天常常披上各色霞帔①,人被一泓秋光包裹着。古人早发现了秋光,在诗词里一次次抒写:“高梧叶下秋光晚”“小院秋光浓欲滴”“露洗秋光透”“极目秋光夕照开”“银烛秋光冷画屏”“当檐飒飒生秋光”……秋光下,一个人出去走走,融入无边的秋,如无舵之舟,越漂越远,漂到秋意的深处。
③秋意,在古城里。漫步在老旧的街巷,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些陈旧了,衬着粉饼般色调的外墙,墙角石灰有些脱落斑驳,裸露出藏青色大砖。几位老先生在老房子里转悠,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触摸市井生活,就能感受到秋意。
④秋意,还在山野中。
⑤石榴挂色,梨已青黄,紫色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熟透了,青枣越来越大,开始泛红,柿子渐次发黄变软,还有白海棠、木瓜、香橼,累累如浓荫匝地。后山的栗子树枝繁叶茂,撑开了肥大的斗篷,露出深红的皮壳,惹得顽童眼馋。
⑥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一丛丛。芒花漫山遍野开过,然后一天天萎去,慢慢发白。秋分之后,草也渐渐泛黄了,从浅到深。池塘边的芦苇和水草,呈现出苍黄的颜色,太阳斜射,远远望去,像是倒插的宝剑,萧萧挺立。槐树、梧桐、水杉、玉兰……日渐疏朗。树叶不知不觉飘落,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人走上去,恍若触动了地气。诗里说,“南中地气煖,初冬未重衣②”,这是地气不同。燕赵北国的地气似乎更厚重,白桦林与枫树林里,有慷慨悲歌。登高怀古,能望见连绵的山脉在秋光下巍然,像一卷卷竹帛史书。
⑦有一年沿河游荡,秋意甚美,从人家屋旁摘下芭蕉叶,在飞花的香蒲中闲卧。两岸水草茵茵,翠鸟和白鹭在其间出没。天高而云稀,太阳挂在半空,风吹树枝,秋叶斜斜地荡漾。泠泠水响包裹住人,朦胧间依稀传来湿漉漉的耳语。醒来时,渐近黄昏。晚霞粲然,落日又大又圆,一只只鸟儿悠然归巢。
⑧夜里借宿在一户农宅,以门板竹床搭一通铺,躺在上面闲话。夜深了,窗口夜色清润,忍不住开门走出庭院,仰望银河,静听虫声,大山深处的秋意和夜色渐渐将我融化了。野地成了虫子的世界,鸣声清远凄迷。
⑨树影、人影,还有房屋的倒影,恍惚在白花花的月色下。秋意无边,田野像在澄澈的水里。远处人家如烟如雾,窗口泻出的灯光,若有若无地在月色中泛起。兴所至,心所往,真想驾一叶飞舟扶摇直上,邀明月秋风,饮酒怀古叙旧。
⑩几个人与秋意、夜色一起游荡在长林丰草之间。风在耳畔吹过,树枝呼啸;风又从山头荡过,寒意料峭……这是秋夜的凛冽。明月高悬,秋风与虫鸣自如来去,松影参差。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那夜秋意萧索,然萧索中分明有矜重,有肃穆,有不动声色的沉潜,安定稳重,承载万物。
【注释】①霞帔(pèi):我国古时贵族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披肩。这里比喻为彩霞。②南中地气煖,初冬未重衣:出自郑泽的《暮秋见雪》。煖(nuǎn),同“暖”,温暖。
19.把握关键语句,梳理文章脉络,完成下图填空。
①   ②   ③   
20.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从修辞的角度体会表达效果。
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
21.对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A.朗读这句话时可轻读“轻柔”,重读“大”,来突出秋夜的宁静。
B.朗读这句话时应用欢快的节奏,来表现出作者此刻的喜悦与兴奋。
C.这句话应用陶醉的语气朗读,表现出作者沉醉于秋夜的汩汩水声。
D.这句话可在“忍不住”后停顿,表现夜行人情不自禁被夜景打动。
八、写作题
22.按要求作文
几种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一个装满爱的家,一个在快乐中度过的童年,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导师。
亲爱的同学,往事依依,回眸之间,令你充满感激的记忆又是什么呢?请用你的生花妙笔,书写出来吧。
请以“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内容具体,情感真实;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5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影入平羌江水流;不知何处吹芦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答案】示例:“赏四季美景 颂盛世中华”主题班会;“赏四季美景 颂盛世中华”征文比赛
【答案】8.错误:“抛砖引玉”使用错误;修正:示例:到时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9.久仰;莅临
【答案】10.能忍受;迷惑,疑惑;好的方面,优点;不久,一会儿
11.(1)五十岁就了解了上天的意旨,六十岁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够顺从自己的意愿,不逾越法度。(2)谢太傅兄长的女儿说:“不如说是柳絮趁风而起。”
12.从颜回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生活艰苦,却甘之如饴,可以看出他安贫乐道、豁达淡然、知止知足的生活态度。启示:人总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而不单单只停留在物质追求之上,为了自己的理想或高雅的志趣,即使生活清苦,也可以淡然面对,甘之若饴。(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3.B
14.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思乡之情比作绵绵不断的汾河水,借其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之情的浓烈、绵长。
示例二: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诗人将抽象的思乡之情化作绵绵不断的汾河水,借其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乡之情的浓烈、绵长。
【答案】15.姥姥在树下为我们缝补衣服;姥姥在枣树下等“我”放羊回家;“我”和姥姥姥爷一起打枣
16.包含了作者对姥姥生病的心疼,对自己粗心的后悔,对于没有及早发现姥姥生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的懊悔,对姥姥离世的悲痛和不舍等复杂情感。
17.符合文章的整体氛围,能具体、生动地展现出姥姥内心的喜悦和满足。又自然贴切地引出下文对秋天打枣情景的描写
18.示例:A句:“再三”“一定”“千万”应重读,“给我洗手时”与“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之间应该停顿。理由:“再三”“一定”“千万”表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之情,“给我洗手时”与“再三叮嘱一定要小心”之间停顿可突出姥姥对“我”的关切。
示例:B句:在这句话中,重音标注在“只是”、“枣树下”和“等待”上,因为这些词语是表达作者情感和回忆的关键词,突出了作者的失落和怀念。同时,在“在枣树下”和“再也没有了”两处使用停顿符号,使得语句的节奏感更加鲜明,有助于表达作者深深的感慨和怀念之情。
【答案】19.秋意在古城里;秋意在山野中;秋意在花草树木中
20.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城的大街小巷、市井生活处处满是秋意,表达了作者对古城秋意的陶醉(喜爱/赞美)之情。
21.B
22.【答案】例文:
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
我最感激的人是我的妈妈。因为她十月怀胎把我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而且每天都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关心我,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的妈妈有一头漂亮的棕色卷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一张始终挂着微笑的樱桃小嘴。她是一名英语老师,所以在英语方面,妈妈总是尽全力地帮助我,只要是我在英语上遇到的不会的题目,她就会坐到我的身边,把这道题详详细细地讲给我听,然后再出几道类似的题目给我做,看看我到底是不是都掌握了。妈妈真是我学习上面的好老师啊。
有一次,由于妈妈吃了一点不干净的海带,就闹起了肚子,说起话来有气无力的,连走路都没有劲了,上楼都是趴在我肩上让我扶着她上楼的。但是回到家,妈妈依然还坚持照顾我和奶奶,洗衣服、做饭、简单地收拾屋子……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
记得在我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夜里,我突然发烧,浑身难受的哭闹个不停,妈妈被我吵醒后来到我身边,一摸我的身上滚烫滚烫的,就连忙用温度计替我量了下体温。我只记得妈妈说好高的温度啊,就连忙替我穿好衣服,自己也穿好衣服,不顾夜深带我去了医院。到了医院,是妈妈抱着我挂水的,在妈妈的怀抱里,在药水的作用下,我又安静的进入了梦乡,妈妈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没有我妈妈也就没有我,如果不是妈妈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在心理上就不会长大。就是这些平时生活中不起眼的一些小事,才让我从各方面了解了我的妈妈,并以妈妈作为榜样,好好地学习和生活。
我以后一定不会让妈妈为我操心,也不会让她再为我劳累。我爱你,妈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