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修辞之妙,演梦想之美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学情文本定位】
《我有一个梦想》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任务是学习演讲辞。演讲辞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唤起他们的共鸣。自古至今,无数伟人名家在不同场合发表的演讲不计其数,或以思想启迪人,或以情感打动人,或以语言感染人,或以气势鼓舞人。马丁 路德 金这篇演说辞蕴涵了汹涌的激情,以磅礴的气势揭露了美国的现实,展示了黑人痛苦的生活处境,赞颂了黑人群众高昂的战斗精神和争取民权的决心,满怀憧憬地表达了要求人人平等、渴望民权自由的强烈愿望。马丁 路德 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融思想、情感、语言、气势为一体的演讲辞。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对演讲辞这种体裁熟悉而陌生。熟悉,是因为几乎每周升旗仪式上会听到“国旗下演讲”,生活中会接触到;陌生,是因为参与演讲活动的往往是少数同学,演讲辞的特点及如何把握其特点,多数学生不熟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有感情诵读,通过诵读来感受演讲词的情感特点和语言魅力,并能灵活运用。
对高一的学生而言,可能有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的隔阂,对美国的社会制度、种族歧视、隔离政策不了解,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所以有必要补充时代背景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探究马丁 路德 金梦想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战斗精神,深刻体会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感受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 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演讲辞属于实用文阅读,不同于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的使命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言意志品质的养成。实用类文本具有本身的实用性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选定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要体现语文学科性质特点,使文章的内涵实质得到体现,把实用文中的语感传染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语言表达出的意义并学会运用。演讲辞具有鲜明的特点,通过演讲明确表明自己赞成表扬什么,反对批判什么,要立场鲜明、态度坚定,演讲不在于简单的叙述客观事实,更重要的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在演讲时必须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主体突出、观点鲜明、内容深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演讲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心的、想听的东西。演讲要能打动听众的心,要有感情。演讲辞教学的核心目标要求是语言一定要精彩、生动,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觉得没意思。在演讲辞类实用文的教学选定时要注意:演讲辞的思想、情感、语言。
王荣生教授在《实用文教学教什么》第54页里指出,“演讲辞的教学是立足于发展学生‘听’的语言艺术,让学生充当观众的角色来学习演说辞”。一位美国教师任教《我有一个梦想》的课例,以读者的视角设计了学习活动,其中的核心环节“修辞结构”(演讲手法),教师让学生分析和寻找演说辞的修辞艺术手法,这样设计较充分地体现了从听众角度来设计演讲辞教学内容选定的原则。
基于以上理念,我将这篇演讲辞教学设计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从听众的角度来学习演讲辞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诵读法与讨论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知识,体会作者文句中蕴含的感情,领会演讲的魅力及修辞手法在演讲中的独特效果。对难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讨论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
【目标定位】
1.理解和学习演讲辞富有感染力、针对性、唤起共鸣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朗读能力和演讲能力。
【文本特色解读】
一篇演讲辞,如果没有令人震撼或令人思考的思想,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果没有独特的语言、优美的词句,会缺少感染力。诞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我有一个梦想》,其震撼力的思想表达和独特的语言表现,堪称演讲辞的典范,半个多世纪以来广为流传。
思维逻辑严密,以理服人。演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出游行的要求和要求的合理性,思想上给听众指明了方向,这是演讲的基础。第二部分,此次活动的策略和目标,提醒美国政府正是“兑现诺言”的最佳时机,提醒黑人同胞注意斗争的方式和策略,这是演讲的发展。第三部分,自然而然引出作者的梦想,以及为了实现梦想的决心和信念,这是演讲的高潮和结局。严谨的结构,使文章线索明晰,环环相扣,达到以理服人的演讲效果。
针对特殊听众,理智斗争。这是一篇针对特殊场合、面对特殊听众的演讲辞,它的目的性、指向性明确。第五段说:“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明确地表明:这次游行集会是向政府、向社会展示我们要求兑现诺言的决心,而这次集会是由美国现实造成的。演讲者强调的是黑人反抗的决心,并要让社会和政府了解这一决心产生的后果,不能鼓动听众以暴乱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所以在第7段中说:“我们斗争时必须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为。”这样的保证是明智的,既是针对黑人听众,也是告诉政府,这次集会不会出现黑人和白人对抗升级,不能失控导致骚乱。第8段说:“我们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为黑人的争取自由民主获得更多白人的支持。第16段“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亚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从这些地方来的人会觉得自己得到了关注,每个人都担负起斗争的神圣责任。
表达手法多样,感情充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沛的感情是《我有一个梦想》的主线。演讲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的流放者”,到“我梦想着”的美好前景,寓情于事,在叙述中表达了演讲者悲愤和热切的感情,使演讲者和听众的感情更加贴近,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演讲语言的形象还得力于修辞的运用。18-25段,连用了六个“我梦想有一天”的排比段,强烈地渲染着作者的理想和愿望,犹如滔滔长江之水,奔涌而出,充满了巨大的感召力和鼓舞性。把《解放黑奴宣言》比喻为“光芒”“欢乐的黎明”,把正义和公正比作“江河之波涛”,像这样生动的比喻演讲中有很多。整篇演讲三分之一的篇幅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产生了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句式变化多姿,引人入胜。长句与短句搭配,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第3段说:“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逻辑推理时运用长句,表意准确、严密。“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表达决心时句子简短,铿锵有力。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语句参差,富有旋律美。整句句式音节匀称,节奏感强。如“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巅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来!......”这些整句和散句相糅,形成了整散交织的错综美,艺术地表达感人至深的感情。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林语堂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今天我们一起聆听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丁 路德 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了解他的梦想是什么。
2.播放马丁 路德 金演讲的片断视频。
二、体会演讲的感召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通过视频,语言虽不同,但语言表情达意的魅力是相通的。我们看到马丁 路德 金的演讲调动了场下的听众,真切领略到演讲的震撼。加上同学们课前预习,我们看到马丁 路德 金的演讲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演讲的感召力?
可以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概括:
1.演讲语言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增强气势。
2.演讲者要饱含感情,要有激情,从而感染听众。
3.马丁 路德 金演讲说出了黑人的心声,演讲的内容符合听众的心理和需求。
三、体会演讲的感召力——品味赏析,揣摩语言
有意识指导学生诵读重点段落,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文章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1.诵读课文,特别是2-3段、5-8段、10-14段、18-25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2.学生读课文2-3段。
[教师备答]读第2段时机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需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蜷缩”。读第3段时语调要和缓。
3.学生朗读5-8段。
[教师备答]第5段情感再次提升,连用排比,排山倒海的语势加强了内容的表达。7、8段讲的是斗争的策略,语调是平和的。
4.学生朗读10-14段。
[教师备答]这一部分是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表明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又不失理智,注意情感的收放。
5.学生朗读18-25段。
[教师备答]这几段是演讲的尾声,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描绘,朗读时语气要舒缓一些。
教师小结:马丁 路德 金用心在演讲,用生命在呼唤,他的感召如同千军万马,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他设喻非凡,语势如虹。
6.归纳演讲辞的语言特点。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备答]演讲辞为了增强语势,增强感召力,使感情充沛,语言具有以下特点: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工于修辞。
7.这篇演讲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什么?
指导学生从修辞角度品味,进而体会演讲的感情。
(1)请四名学生分别诵读1、4、14、26段,找出其中运用比喻的句子。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几例。
(2)找出运用排比的段落诵读,讨论交流排比的表达效果。
(3)找出运用呼告和反复等修辞的段落,集体诵读,体会文辞语言的美。
教师小结:修辞是人们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效果的语言实践。表达效果就是准确、鲜明、形象、生动。
四、体会演讲的感召力——讨论探究,挖掘文意
1.再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意。
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学生思考的角度:梦想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2.速读课文3分钟,看看作者是不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多媒体展示问题:
(1)马丁 路德 金的梦想是什么?
(2)马丁 路德 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3)马丁 路德 金主张怎样去实现梦想?
3.学生分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指定学生发言。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补充介绍马丁 路德 金的生平、演讲的背景资料、美国黑人的现状、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
(1)学生重点朗读17-25段,梦想的内容是平等、消除种族歧视、自由、正义、友爱。
(2)学生朗读1-5段,因为美国政府没有兑现承诺,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
(3)学生朗读6-16段,采用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团结白人兄弟。
4.学生互助合作,共同探究。
为什么直到17段作者才正面提出自己的梦想?放在后边起到的作用?
[教师备答] 这篇演讲是马丁 路德 金在华盛顿林肯像面前面对25万黑人兄弟说的,所以他要先讲这一次集会——严峻的形势,集会的目的(要求政府兑现诺言),要注意斗争的方式(非暴力抵抗)和斗争的决心。在此基础上,采用9段提出自己的梦想,如果没有前16段的铺垫,直接说“我有一个梦想”,显得太突兀了。
教师小结:作者以回顾历史为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未来作结,全文思路清晰,富有逻辑。演讲的感召力还表现在目的明确、逻辑性强,内容具有针对性、思想性等特点。
五、拓展训练——展示梦想,读写结合
让学生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话(不少于四句),并运用修辞手法。几分钟后指定学生读自己的作业,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六、课堂总结
正值青春的我们拥有春天的朝气,拥有夏天的热烈,拥有秋天的成熟,拥有冬天的坚强。生命的光彩是需要绽放的,人生的价值是需要创造的,青春的梦想是需要奋斗的。年轻的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干实事,坚持不懈圆梦想!
板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
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逻辑性、针对性、思想性
语言:整散结合
长短交错
工于修辞 鼓动性、情感性
【教后反思】
1.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展开教学。把语文教学文本与学生学习实际联系在一起,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中首先明确文本感情基调是富有激情和充满斗志,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文本的来历,再展开文本分析,使教学有层次。
2.注重朗读。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学以诵读贯串教学始终。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梦想感召力,领略演讲艺术带给我们的震撼。
不足:缺乏对文本深度的解读,对一些重点语句、优美语句没有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