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以宋词为主,选取的是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的作品,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词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课标》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人论世读诗词:选李清照前期的几首词品读感受,探究时代与人的经历与情感在词作中的反映。
2.解读意象谈人情:参照李清照词中的 “薄雾”“浓云”“玉枕”“纱橱”“黄花”
“酒”等多个意象。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及重点:
重点:体会词的意境美。
难点: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这两个目标侧重能力目标。学习鉴赏宋词的方法,授之以渔。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
资源利用
1.课前搜集有关李清照的介绍和她的词作。
2.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与分析
一、师生对话导入
师: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副对联写的是谁吗?
生:李清照。
师:从哪里看出写的是李清照。
生1 :“文采有后主遗风”指她文风有南唐后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李煜的风格;《漱玉集》是她的词集。
生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
师: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设计意图:以对联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探究文本的积极性。
二、品读鉴赏《醉花阴》
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两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点评,比较朗读的效果。
设计意图:“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课堂始终。
二读:整体感知,读出感情。
1.教师示范背诵,学生整体感知,展示交流: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明确:感情基调:“愁”——相思、孤寂。
本词内容:淡烟薄雾凄迷朦胧,秋凉渐侵,又逢重阳佳节,一个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终日寂寞无聊、孤寂愁苦,形容憔悴,衣带渐宽。
2.用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1)词人为何而愁?
明确:思夫。
谁能说说李清照的生平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补充的内容。
设计意图:读懂古典诗歌,首先做到知人论世,学生在了解词人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词的思想情感。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表现愁呢 请再找出一些写“愁”的诗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愁有长度,李白在《秋浦歌》中说: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愁有长度、宽度、深度,李煜在《虞美人》中云: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还有重量,李清照在《武陵春》中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有数量,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云: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愁有数量和深度,秦观在《千秋岁》中云: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愁有面积,贺铸在《青玉案》中云: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以情景默写的形式用多媒体展示,契合目前高考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既检查背诵默写,又总结了写“愁”的古诗的方法。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永昼”“半夜”“又”。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设计意图:运用问题讨论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注重问题式探究学习方法,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设计一系列问题。以上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词眼“愁”而展开的。
三读:咀嚼品味,引导学生抓住意象,体味感情,探究艺术效果。
学生小声轻读,感受在诗中看到的事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酒、黄花等。
明确:“薄雾”、“浓云”,意象暗淡、凝重。词人借景渲染孤寂郁闷的愁情。玉枕纱厨,难御风寒。以酒消愁,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她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不能与君共赏,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这里寄情于景,盛满衣袖的哪里是菊香啊,正是满怀的相思寂寥!
设计意图:本节课设计多次朗读,初读----细读----品读----悟读;引导学生跟读、细读、个人读、自由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学习诗词,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对意象的分析在学习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侧重对词中的特殊意象的理解。通过感悟意象,解析关键词语对“愁”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鉴赏这首词
诗歌是凝炼的艺术。不仅从宏观上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还要从微观上深入肌理,有时通过一个句子可以把握全篇,甚至一个字的解读,一首诗歌境界全出。请同学们赏析这首词的句子。
赏析上片:
1.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2.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鉴赏下片: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2.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个环节,教师补充《琅嬛记》中关于这一句的故事,体会李清照词作妙笔生花的魅力。
3.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明确: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设计意图: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炼句,使之传神动人。前人论诗也有“句乃诗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可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鉴赏古诗也要从炼字炼句入手。
四、拓展延伸(用多媒体展示)
读李清照《一剪梅》,回答下列问题。
一剪梅
李清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找出全词的主旨句。
2.起首七字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3.结尾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学会运用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鉴赏古诗词,达到加强巩固的目的。
五、小结
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画面。思念是如此凄苦,思念又是如此美丽。而这种愁情,穿越时空,引起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预习《声声慢》。
板书设计
醉花阴
李清照
思夫————愁————瘦
(因) (词眼)
(果)
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知人论世
把握意象
炼字炼句
教学反思
1.选准诗歌的切入点。这节课内容围绕词眼“愁”而展开,问题设计也与之有关,以“愁”贯串教学环节。
2.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的方法。重视诵读古诗词的作用。本节课设计多次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由浅入深地感知诗歌,品味诗歌的意蕴。教师的示范背诵,每篇古诗文都要反复朗读,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达到熟读成诵。这样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教会学生赏析的方法。新课标强调诗词学习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了赏析环节。这首词的思想感情不难把握,又设计了总结赏析的一般方法,以鉴赏练习巩固方法。
3.相信学生的鉴赏能力。我曾经在两个班上这节课,第一个班按照教学设计分组讨论上片和下片的诗句;第二个班,自选诗句讨论。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案学生讨论的结果更满意,生成的内容全面。因为大多数选择的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两句也是这首词的经典诗句,所以应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