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一中初三年级奖学金考试
语
文
试
卷
2016.9
第一部分(31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wèi)▲
蓝
②(tián)▲淡
③金(bì)▲辉煌
④赏心(yuè)▲目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穿过狭窄幽深的小巷,进入保圣寺,豁然开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面是“清风亭”,我常为这样雅至的文字叫好,我仿佛因此触摸到那个座落在水乡泽国的江南古镇的灵魂。眼前那颗千年银杏,枝叶窸窣,像是在细说往夕岁月的芬芳……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淮南秋雨夜,
▲
。(韦应物《闻雁》)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
▲
,怅望青田云水遥。(
▲
《池鹤》)
④
▲
,寻常百姓家。(葛天民《迎燕》)
⑤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⑥君问归期未有期,
▲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⑦蓬山此去无多路,
▲
。(《无题》)
⑧俱怀逸兴壮思飞,
▲
。(李白《
▲
》)
4.名著阅读。(7分)
(1)
《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皇帝邀请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巳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4分)
(2)下面的诗句涉及了哪三个梁山英雄?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姓名。(3分)
①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
②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5.今年,苏州某网站随机抽取了540名中小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得出的结论。(6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二部分(6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7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____________.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连用有何深刻含义?(3分)
7.请赏析诗中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并说说这一诗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4分)
阅读《口技》中的文字,完成8—9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8.下列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4分)
(
▲
)
A.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B.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贴
(《活板》)
C.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口技》
D.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
9.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后,用“而已”结尾,有何作用 (4分)
▲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明年,贼又攻永①破邵②,不犯道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③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作者:元结④)
[注]
①②永、邵:地名,指永州和邵州。③诸使:指主持国家税政的人。④元结:唐朝诗人,曾任道州刺史。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几尽而去。
②岂力能制敌与?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3题。
安静的阅读
潘凯雄
①当阅读居然需要鼓与呼.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
②当读书变得嘈嘈杂杂,这样的阅读是有问题的。
③当深度阅读近乎成为一种奢侈品,这个时代是有问题的。
④回想起来,我的青少年时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10年是在浩劫年代度过的。即使是在那个文化短缺、读书无用之风弥漫盛行的荒唐时代,没有任何号召,更谈不上什么强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依然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地找书看。无论平日里如何淘气,到了那个时刻就只剩下两个字儿:安静。
⑤忆往事绝无今不如昔之叹.而只是想说阅读本是正常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安静的读书本是阅读的常态和最有效的汲取。
⑥安静之美其实何止于闽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仔细想想: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又何尝不是丰富的安静?只是这又谈何容易。莎士比亚曾经对那种张扬的生命状态发出过这样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摆脱了尘世间虚名浮利的诱惑才有可能静得下来,而拥有了心灵与情感的宝藏才可谓之丰富。步入这样的境界需要人生的历练和阅读的滋养,而这种滋养最大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静的阅读。
⑦安静的阅读首先是一种状态。这样的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与读什么无关,无论是人文还是科学,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这样的状态与阅读的工具和媒介无关,无论是纸介还是数媒,无论是整体还是碎片。读总比不读好,读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读好。
⑧安静的阅读更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境界。这种境界的抵达自然需要时间,一旦抵达了,读什么、如何读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什么当快读?什么当慢读?什么可不读?什么必须读?诸如此类的问题届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⑨社会可以热热闹
( http: / / www.21cnjy.com )闹地为阅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社会可以轰轰烈烈地倡导以阅读为荣、不阅读为耻的风尚,但社会之于阅读所能发挥的任何作用终究都只能是外力.并不能改变阅读终究是个体行为与选择的本质;社会为阅读所做的一切热热闹闹与轰轰烈烈都是为了回归最终的安静。
⑩会有那样的未来吗?人类的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延续和传承.人类的智慧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积累与丰富,如果真有如此时刻,那也一定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阅读所换来。而在那一刻来临之前,阅读不死,安静的阅读永存。
(11)静下来,读进去,快乐与幸福长相随。
(选自2014年4月19日《文汇报》,有删改)
11.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4分)
12.文章第⑧段中为什么要引用莎士比亚的话?(6分)
13.作者在第⑩段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
无题
席慕容
在旧的户籍法里,孩子都跟从父亲的籍贯,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因此,长久以来,我们家里就有三个山西人,一个蒙古人。
其实,在台北出生,在新竹和龙潭长大的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孩子,从来也没背负过什么“血脉”的包袱。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慈儿甚至还说过我:
“妈妈,你怎么那么麻烦?”
想不到,这个多年来一直认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有一天忽然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妈妈,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会哭了。”
那是纽约州的午夜,她刚听完一场音乐会回来,从宿舍里打电话给我:
“今天晚上,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图瓦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国的合唱团,他们唱的歌,我从前也听过,你每次去蒙古,带回来的录音带和CD里面都有。可是那个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今天晚上他们在台上一开始唱,我的眼泪就一直不停地掉下来?好奇怪啊!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西方人,他们也喜欢这个合唱团,直说歌声真美,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歌声除了美以外,还有一种好像只有我才能了解的孤独和寂寞,觉得离他们好近、好亲。整个晚上,我都在想,原来妈妈的眼泪就是这样流下来的,原来这一切根本是由不得自己的!”
然后,她就说:
“妈妈,带我去蒙古。”
那是1995年的春天,因此,夏天的时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就动身了。先到北京,住在台湾饭店,准备第二天再坐飞机去乌兰巴托。那天晚上,我们去对面的王府饭店吃自助餐,慈儿好奇,拿着桌上的菜单读着玩,中式的什么“广州炒饭”、“扬州炒饭”,和台北的菜式也没什么差别,我问她要不要试试?她说没兴趣。
因为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到了蒙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特别安排住在乌兰巴托饭店,房价虽然比较贵,但是饮食可以选择西式或者蒙古式,慈儿还觉得我多虑了,她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这句话好像说得太满了一点。等到过了几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飞到更北的布里雅特蒙古共和国时,她胃里的“乡愁”就慢慢出现了。到了离开乌兰乌德的旅馆,开车穿越山林到贝加尔湖,住进了画家朋友在湖畔的木屋的那几天,慈儿真可说是什么都吃不下去了。眼前的风景是美得不能再美的人间仙境,然而每天的食物却是蒙古得不能再蒙古的传统滋味;羊肉、马奶酒还都是小事,有一天竟然在野鸟静静回旋、野花怒放的河边现杀现烤羊肝给她吃,晚餐桌上是画家的夫人、女儿和女秘书忙了一个下午灌好的血肠,煮了满满的一大盘,大家都劝我的女儿要多吃几口。临睡之时,慈儿悄悄在枕边对我说,这几天晚上她都在默念王府饭店的菜单,回北京之后,可不可以去点一客扬州炒饭?
当然,这个愿望不久就实现了,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府饭店的餐厅里,慈儿的快乐是看得见的。后来,我去德国时,就一五一十都转述给父亲听,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
“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
12.文中写了哪些人的乡愁?(6分)
13.慈儿在纽约听完音乐会后,为什么会产生想去蒙古的念头?(8分)
14.根据提示,品析语言。(10分)
⑴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从加点词角度)(4分)
⑵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从人物描写角度)(6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席慕容《乡愁》中的“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一句的理解。(6分)
链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①蔚
②恬
③碧
④悦
2.至-致;座-坐;颗-棵;夕-昔
3.略
4、(1)在格列佛的手掌上跳舞;在格列佛的头发里捉迷藏。
(2)武松 孙二娘 ②扈三娘
5、结论:(1)学生的起始触网年龄整体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2)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3)无线上网是学生主要的上网方式。
6、两个难字词义不同,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连用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沉痛苦。
7、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2)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8、A
9、强调道具的简单,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10.①几乎抢光才离开。
②难道(道州)的力量能够战胜敌人吗?
11、开头运用排比段引出论述的话题,突出了当前社会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引发读者深思。
12、运用道理论证,嘲讽了那种浮躁张扬的生命状态,从反面论述了安静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13、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传承、人类智慧的积累与丰富都需要通过阅读去实现。
14.(6分)示例一:“我”的乡愁,女儿的乡愁,父亲的乡愁
示例二:妈妈的乡愁,慈儿的乡愁,外公的乡愁
15.(8分)①妈妈是蒙古人,并在家会不时发作“乡愁”。
②音乐会上的蒙古歌曲,拉近了慈儿与蒙古的距离(让她感到“离他们好近、好亲”)。
③身在异国他乡的慈儿理解了妈妈的乡愁,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④慈儿想去看妈妈的故乡,亲身感受妈妈的乡愁。
(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4分,答对2点给8分)
16.(10分)⑴(4分)准确、形象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出了“我”的“乡愁”像病一样不由自主爆发的情状,(2分)表现了“我”浓烈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
⑵(5分)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写出了父亲在听完“我”的转述后发出的感慨:对慈儿不喜欢吃故乡的美食而感到惋惜,对自己吃不到故乡的美食而感到遗憾,(2分)表现了父亲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6分)①“我”在台北,慈儿在纽约,父亲在德国都会产生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乡愁超越了空间的限制。(3分)
②“我”在台北乡愁不时地“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年长的父亲远在德国、心系故土,思乡之情愈加浓烈,说明了乡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像一棵树一样不停地生长,永不老去。(3分)(意思答对即可)
译文:
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
( http: / / www.21cnjy.com )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