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4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24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5 15:4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
上海外滩看夜景、穿中式花袄逛北京故宫、少林寺拜师学功夫……美国某主播开启中国之行以来,每到一处的直播,都能掀起一波热潮,以一镜到底的画面,淋漓尽致展现动人中国。借此契机,班级精心筹备“探寻华夏民俗,共赏魅力中国”主题活动。倘若你作为此次活动的策划者,又会向他介绍哪些别具魅力的传统民俗呢?
任务一 非遗盈香品风情
万年燕赵纳福地,一品河北文化情。请你跟我们一起踏上探索之旅,领略河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常山战鼓,气势páng bó(    ),激昂的鼓点敲打出燕赵儿女内心深处的亢奋与豪迈,令人【甲】________(震撼/震悚)。常山战鼓,敲击着正定人的“魂”和“骨”,体现了正定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每一个观看的人都不禁眼眶发热。
衡水内画,是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工艺精妙异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着实令人【乙】______(戛然而止/叹为观止)。衡水内画风格多样,布局巧妙,造型准确,精皴细染,色彩典雅,不仅有以国画色为主的国画类型画种,还有国画色和油画色结合的表现手法,能模拟多类型多画种的各种画面效果,仿佛在那小小的鼻烟壶内,绘画的世界没有了任何jī bàn(    ),自由地展现着无尽的魅力,让人不禁为这独特的艺术所折服。
直隶官府菜的特点是一种选料广、品种多、出品精致大气的特色菜系。一菜一故事,一味一乾坤。文化与美食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想要将保定深厚的美食文化真正融于碗碟之间绝非易事,需要烹饪家们修炼好自身内功才行。
品尝直隶官府菜,可不只满足口腹之欲。舌尖轻触间,醇厚滋味散开,历史似乎缥缈而来,味蕾穿梭碰撞,心灵便在其中沉淀,获得慰藉。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亢(kàng)奋  眼眶(kuāng)    B.亢(kàng)奋  眼眶(kuàng)
C.亢(hàng)奋  眼眶(kuāng) D.亢(hàng)奋  眼眶(kuàng)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写在横线上。(2分)
4.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5.请你根据文段中的非遗文化素材,选择最恰当的下联(2分)(  )
上联:常山战鼓锵然刚劲扬士气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衡水内画壶纳天地展魅力    B.衡水内画技艺精妙人心醉
C.直隶官菜显气派味藏故事 D.直隶官菜精致大气蕴乾坤
任务二 汤圆颗颗聚亲情
千载传承凝巧思,一碗汤圆寄温情。请你跟我们一同从包汤圆这一传统民俗中,领略蕴含其中的美好寓意与深厚文化魅力吧!
6.小语所在的班级想要组织一次现场包汤圆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语文实践任务。(6分)
(1)请你依据下图,写出包汤圆的步骤,给这位主播的实践操作提供帮助。(3分)
(2)美食面前,不可忘记健康。小语搜集了一些资料,请你根据资料用通俗的语言给这位主播提出食用汤圆的具体建议。(3分)
·常见的汤圆1个一般是20g左右,5个汤圆大约100g。 ·汤圆搭配蔬菜、肉类等食用,可以降低整体膳食的升糖指数。 ·糯米皮汤圆放凉后很容易形成不易消化的抗性淀粉,质地也更为紧密,难以消化。 ·运动消耗卡路里:散步1小时,消耗热量200kcal;慢跑1小时,消耗热量400kcal;跳健身操1小时,消耗热量520kcal。
任务三 墨韵千载寄幽思
7.小组成员精心整理了中国诗歌中的民俗,准备向这位主播展示,请你将空缺的诗歌名句补充完整。(8分)
中国诗歌中保存着丰富的民俗记忆,从待客、婚嫁到人际交往,处处彰显礼仪之邦的风范。贺敬之在《回延安》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延安乡亲待客时围坐热聊的亲切场景,充满浓郁的地方民俗气息。《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古人有奏乐的婚嫁习俗,印证周代婚俗中对音乐的重视。文人交际展现在诗歌之中。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是古人临别赠诗的礼俗;孟浩然《望洞庭湖上张丞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欲渡无船”隐喻求荐之意,展露投赠诗心声。
任务四 名著雅礼促交融
8.墨香四溢的典籍自手中传递,文化的使者便翩然起航。班委会决定将《经典常谈》作为礼物赠送给这位主播,请你带领他共读《经典常谈》。(6分)
(1)我国自主发射的首枚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其名字便取自屈原《楚辞》中的长诗《天问》。请你结合下列《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命名的妙处。(3分)
《天问》里许多关于天文地理的疑问,便是这样来的。一面惊奇天地之广大,一面也惊奇人事之诡异——善恶因果,往往有不相应的。(节选自《经典常谈》)
(2)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因此,选择性阅读变得尤为重要。请你仿照示例,向这位主播推介你在阅读《经典常谈》时所用到的方法并说明理由。(3分)
选择性阅读:A.根据兴趣选择  B.根据目的选择
示例:根据兴趣选择。这本书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激发你的阅读兴趣,所以你不必遵循图书的顺序依序阅读,而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优先阅读。比如,你对历史感兴趣,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
任务五 民风万象鉴世情
民风万象彰礼俗,古韵千年载民情。让我们与这位主播一同品往昔贤达情思,感华夏民俗之深厚底蕴,一起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任务。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遂迷,不复得路。(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①之间,云古莽然之墟②,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③,人甚知礼。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老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④。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⑤。(节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瓯闽:浙江温州和福建的别称。②墟:村落。③象耕雁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④申以主敬:以主客敬重对待。⑤省:察看;看。
9.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3分)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释义
便扶向路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以实告 课内迁移法: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致饮食 查阅词典法:①招引,招致;②献出,奉上;③取得,得到;④极其。 (3)________(填序号)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
11.请根据《仙游记》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话。(3分)
12.【乙】文结尾写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请你结合【甲】文的结尾,说说两位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任务六 旧戏台里的民俗
旧戏台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处旧戏台,就是一扇回忆的大门。小语和小文邀请主播一起探寻那些旧戏台里的故事与人生。
旧戏台
胡容尔
①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
②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的桐花开得正欢。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
③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我只觉耳畔有流莺啼啭、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
④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
⑤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他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作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
⑥同一出戏,一代又一代的角儿在演。台下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
⑦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露天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⑧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
⑨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
⑩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
多年后的今天,我仍能记得那样的场景:外婆坐在窗前做着绣花鞋,她一边飞针走线,一边唱着《武家坡》里王宝钏的段子。彼时,明媚的阳光越过窗户,铺在外婆白净的脸上,真如戏子一般妩媚动人。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
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
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来送往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是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
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
站在只我一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同学们想要为第一单元寻找一篇合适的拓展阅读,请你一起参与讨论。
13.小语:胡容尔的散文温润而质朴。文章围绕戏台,叙述人、事、景物。瞧,戏台旧了,回忆却鲜活起来。下面是我的阅读笔记,我们一起来完成吧。(3分)
14.小文:你的阅读笔记做得真好,清晰呈现了文章脉络。这篇文章真的值得一读再读,你看,纵观全文,我们会发现文章中由实到虚写了三种戏台。我们一起完成下表。(3分)
典型例句 戏台 由实到虚
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的戏台
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颓败……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语:有人说胡容尔犹如使用了一支彩色画笔,将古典与现代语融会贯通,描绘出一幅景、情、理交融的山水人物画。如文中第③段画线句,我们一起从修辞、句式、描写方法等角度任选一个进行赏析吧。(3分)
16.小文:胡容尔的散文不仅在语言上极富张力,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也是恰到好处,如第⑦段的“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这句议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小语:旧台新曲,戏如人生。我想把这篇《旧戏台》作为第一单元的拓展阅读,你觉得可以吗?提示:结合选文和单元导读(节选)从内容或写法角度任选其一,进行阐述。(4分)
单元导读(节选)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故乡风土人情,或展示地域精神气质……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风俗画卷,感受到文化呈现方式的丰富多样……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学习本单元,要……体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任务七 文心万卷蕴哲思
18.阅读材料,自拟题目,写一写打动过你的民俗风情。(40分)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不同的地区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民风民俗,它们如同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中。民风民俗,又称民俗风情,其范围很广,包括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岁时节日、婚丧嫁娶习俗等。相信总有一种民俗风情打动过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答案
1. 磅礴 羁绊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2. B 选错不得分。
3. 【甲】震撼 【乙】叹为观止
每空1分,填错不得分。
4. 删掉“的特点”。 修改正确得2分。
5. D 选错不得分。
6. (1)示例:①首先,取一小块和好的糯米粉面团,将它压扁;②然后,将适量馅料放置于面团之上。③接着,将面皮向中心收拢,包裹住馅料,并收口;④最后,将汤圆放在手掌之间搓至圆润。
能清晰、准确地写出包汤圆的主要步骤得2分;语言简洁明了,表述准确得1分。
(2)示例:汤圆是高热量食品,一次不要吃太多;最好把汤圆和蔬菜、肉类搭配食用;汤圆适合趁热吃;吃汤圆后要适量运动,消耗掉食用汤圆产生的热量。
建议紧密结合资料内容,切实针对汤圆特点提出,得1分。所提建议科学合理,符合健康饮食常识,得1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得1分。
7.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8. (1)示例:屈原在《天问》中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诸多现象发问,表现出他寻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因此,用“天问一号”命名我国的火星探测器,一语双关,既表明了我国对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又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能够明确指出“天问一号”的 “天问”与《天问》在名称上的关联,得1分。准确阐释出 “天问一号” 命名体现对天地宇宙(天文地理)的探索,得1分。表述清晰,逻辑连贯,得1分。
(2)示例:根据目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经典常谈》介绍了中国古代经史子集的很多经典书目,阅读前可以先浏览目录,了解整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然后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阅读有关篇目。比如,你希望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
仿照示例,清晰阐述所选阅读方法的特点,得1分。针对所选方法,给出合理且与《经典常谈》相关的理由,得1分。表述清晰,逻辑连贯,得1分。
9. (1)沿着、顺着 (2)详细 (3)② 每空1分。
10. (1)(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句意正确1分;“乃、无论”翻译正确1分。
(2)有一个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和蔼。
句意正确1分;“为、和”翻译正确1分。
11. 示例:山中人纯朴善良,无故不杀牲畜;长者为人和善,族人也敬重信服他;长者关心族人,深谋远虑,每年收集很多布匹,在天气变化时供族人使用;山中人热情好客,礼数周全。
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2. 【乙】文讲述了李庭等人的山中奇遇,而结局却是“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这与《桃花源记》所写渔人欲再寻桃花源,结果“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写,暗指文中的美好世界是虚构的,不存在于现实之中,表达了作者对纷乱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对《仙游记》和《桃花源记》写作意图理解准确得2分,能将两篇文章结合,分析出二者相似性得1分。
【乙参考译文】唐大历六年,温州人李庭带领一批人到深山老林里伐木取材,由于山林密集而迷了路,遇见了一处漈水。漈水在东越的地方语言中称挂下来的泉水为漈。当中有人和鸡犬活动的迹象,于是李庭他们循着声音,渡过溪水,忽然到了一个村落,村落大约坐落在浙江温州与福建的中间,那草木茂盛的远古村落之中,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村落有三百余户人家。村落四面环绕着高山,峰峦倒映在深谷碧波中。这里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人们非常懂得礼节。人们的家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牲畜,没有原因不能杀生,杀生就会发生地震。有一个老人,被众人所信服,容貌很和蔼,每年收几百匹布,用来为寒暑做准备。(老人)突然见到李庭一行人后深感惊异,问他们从何而来,袁晁之乱是否已经平定,现在国家形势如何,当时的朝政怎么样。(李庭)全都详细回答了。老人(把他们带回家中,)为他们奉上饮食,把他们当作主客敬重对待。不久辞行,(他们一路上)砍树作记号。回家后,等到(李庭)想重寻先前踪迹,但群山万壑,再也寻找不着上一次到过的村落。
13. ①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1分)
②美丽的容颜不再,她自己的戏台空无一人(1分)
③在光阴的消磨中,渐渐褪去颜色,变得落寞(1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 (1)实际的戏台(1分) (2)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1分)
(3)人生的戏台(1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 示例一: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将苏三扮演者的表演比作人山人海中浮出的春天的绚丽花园,生动形象地显现了戏台上苏三外形的漂亮娇艳和表演的精彩绝伦,(1分)以及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巨大魅力。(1分)
示例二:运用肖像描写,(1分)展现了戏台上苏三外形的漂亮娇艳,以及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1分)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巨大魅力。(1分)
示例三:运用整散相间的语言,(1分)描绘了苏三外形的漂亮娇艳和表演的精彩绝伦,以及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1分)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巨大魅力。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1分)
赏析角度正确1分,结合内容分析,联系主题2分。意思对即可。
16. 揭示了旧戏台衰败的原因: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远离戏台,让戏台荒废了,我们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旧戏台衰败的失落和对现代人审美观念偏差的不满
揭示旧戏台衰败的原因2分,作者的情感表达2分,意近即可。
17. 示例:可以。因为从内容上来看,第一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表现故乡风土人情,或展示地域精神气质……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风俗画卷,感受到文化呈现方式的丰富多样,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胡容尔的《旧戏台》由眼前的旧戏台引发对生活戏台和人生戏台的联想,由实到虚,赋予戏台新的内涵。这篇文章作为拓展阅读,让读者对“戏”这一民俗文化曾经在中国民众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更深刻的领悟,自觉地去传承这一传统民间文化。
观点明确1分;结合选文和单元导读(节选)从内容或写法角度分析正确2分;语言清晰流畅1分。
18.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