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6 20:3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如图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布达拉宫广场飘扬”。与此直接有关的史实是(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
D.196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
2.近期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三八线》里的主人公李长顺参加了一支部队并英勇作战,他和所有的战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参加的那场战争是(  )
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北伐战争
3.山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内容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一首山歌唱道:“社里高粱长得高,长到天上织女家,织女伸头出窗望,碰得一头高粱花.”这首山歌最有可能创作于(  )
A.抗美援朝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如图中的票据见证了(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大跃进”开展的盛况
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5.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幺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20世纪60年代,在河南兰考流传着一首民谣:“故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黄沙地.党为了咱除‘三害’,派来一位好书记.”民谣中的“好书记”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
D.孔繁森
7.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邱少云
D.邓稼先
8.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平等
9.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请说出第三次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孙中山
10.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C.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D.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11.一名香港警察说:“几个小时前我还是一个皇家警察,现在我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香港警察。”他说这话的时间是在(  )
A.1986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9年
12.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比如当前游行“正能量”、“微信”、“3G”、“……style”等。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革时期
“红卫兵”“走资派”“上山下乡”
改革开放新时期
①“经济特区”②“大包干”③“公私合营”④“下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14.农历清明节前后云南省的很多地区都会举行泼水节,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
A.傣族
B.苗族
C.壮族
D.土家族
15.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两国拥有共同的利益,也存在着严重分歧,目前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是(  )
A.贸易问题
B.台湾问题
C.社会制度问题
D.朝鲜问题
16.周恩来对某位美国总统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该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尼克松
D.布什
17.“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邓稼先
D.袁隆平
18.电视荧屏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台湾艺人的身影:欧弟在主持《天天向上》,林志颖父子出演《爸爸去哪儿》;你也可以看到李宇春等大陆艺人在台湾舞台上靓丽的身影.这主要说明了(  )
A.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B.大陆明星实力不如台湾明星
C.台湾同胞完全赞同“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
19.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英勇善战,敢打必胜的军队,担负着战略核反击任务的是(  )
A.海军
B.空军
C.特种部队
D.第二炮兵
20.中国体育健儿在第(  )届奥运会上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共夺得金牌15枚。
A.20
B.23
C.27
D.29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21.习近平主席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一路走来,我们实现了一个个梦想,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等。请回答:
(1)独立梦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2)回归梦成真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解决领土主权的什么方针?
(3)入世梦是指我国于2001年加入的哪个国际组织?
(4)2008年中国在哪个城市圆了百年奥运梦想?
(5)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13亿中国人至今还有一个最大的梦没有实现,你认为是什么梦?
22.新中国成立后,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反动派和上海的大资本家嘲笑说:“共产党军事一百分,政治80分,经济只能得零分。”对此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善于砸烂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几十年来,我们的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带领中国人民有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使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的是哪个重大运动?
(2)为了改变工业水平远远落后的状况,我国实施了什么重大决策?举出一项突出成就?
(3)“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这首歌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表达了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人民激动喜悦的心情,它是在哪个事件后实现的?
(4)一份土地包干的生产契约,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促进了经济的腾飞,我们超越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份生产契约出现在什么地方?“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指哪里?它们的产生都跟哪次重大会议有关?
23.看图回答。
(1)根据所给四幅图片,请你写出此学习的主题。
(2)图A周恩来提出并和印度总理共同倡议的什么原则成为后来国际上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3)图B会议是在哪个国家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使会议得以圆满召开?
(4)图C中乔笑的原因是什么?
(5)图D情景的出现,反映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之间的国家关系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材料二:“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材料三:“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材料四: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向邓小平联名呈送建议书,提出瞄准世界高科技前沿,根据国情,选择目标积极跟踪,并尽可能在某些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就。
(1)材料一是哪位伟人提出的教育方针?
(2)根据材料二的讲话精神,20世纪90年代开始,党和政府实施了什么教育发展战略?它的奠基工程是什么?
(3)材料三出自我国哪年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哪一年我们基本完成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4)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教育不断加大投入。举出你在此方面亲身享受到的利益。
25.民主和法则,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不断完善。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________。
(2)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来颁布的两部重要法律文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如图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布达拉宫广场飘扬”。与此直接有关的史实是(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
D.196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
【考点】西藏和平解放.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藏和平解放的知识点.
【解答】依据题干“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布达拉宫广场飘扬”可知,这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0年,人民解放军克服重重险阻,向青藏高原进军,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基本解放.
故选B.
 
2.近期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三八线》里的主人公李长顺参加了一支部队并英勇作战,他和所有的战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参加的那场战争是(  )
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北伐战争
【考点】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C符合题意.
故选C.
 
3.山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内容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一首山歌唱道:“社里高粱长得高,长到天上织女家,织女伸头出窗望,碰得一头高粱花.”这首山歌最有可能创作于(  )
A.抗美援朝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大跃进”运动.旨在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适中.
【解答】根据山歌的内容,可以分析出明显带有夸张的成分,曲调内容高昂上进,但脱离现实,这与“大跃进”时期,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的状况不谋而合.
故选C.
 
4.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如图中的票据见证了(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大跃进”开展的盛况
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考点】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教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教训.
【解答】图中的票据的时间及口号都说明其诞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中强调阶级斗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A、B、C中史实都不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合题意.
故选D.
 
5.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幺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准确识记.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农村进行改革,主要形式就是分田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选D.
 
6.20世纪60年代,在河南兰考流传着一首民谣:“故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黄沙地.党为了咱除‘三害’,派来一位好书记.”民谣中的“好书记”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
D.孔繁森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取得的成就的认识.
【解答】焦裕禄,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革命烈士,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故选C.
 
7.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邱少云
D.邓稼先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故选D.
 
8.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平等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点.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故选B.
 
9.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请说出第三次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孙中山
【考点】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题干内容可知,第三次革命指的是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领导人.
故选C.
 
10.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C.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D.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解答】由材料中邓小平的话“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可知,反映了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故选A.
 
11.一名香港警察说:“几个小时前我还是一个皇家警察,现在我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香港警察。”他说这话的时间是在(  )
A.1986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9年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香港回归.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内容“几个小时前我还是一个皇家警察,现在我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香港警察.”是对香港回归的描述.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故选C.
 
12.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比如当前游行“正能量”、“微信”、“3G”、“……style”等。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革时期
“红卫兵”“走资派”“上山下乡”
改革开放新时期
①“经济特区”②“大包干”③“公私合营”④“下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主要考查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流行语言.
【解答】①“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开始建立的;②“大包干”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④“下海”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新名词.③“公私合营”是在1954年﹣﹣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出现的.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C.
 
13.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考点】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新中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解答】材料中的内容表现了人们从50年代到90年代掌握时间的手段的变化,从看阳光﹣﹣看钟表﹣﹣看手表﹣﹣看手机的方式变化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选A.
 
14.农历清明节前后云南省的很多地区都会举行泼水节,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
A.傣族
B.苗族
C.壮族
D.土家族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泼水节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故选A.
 
15.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两国拥有共同的利益,也存在着严重分歧,目前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是(  )
A.贸易问题
B.台湾问题
C.社会制度问题
D.朝鲜问题
【考点】中美建交.
【分析】本题考查台湾问题.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台湾问题成为长期阻碍中美两国关系的最大障碍.于1979年1月1日,中国与美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故选B.
 
16.周恩来对某位美国总统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该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尼克松
D.布什
【考点】中美建交.
【分析】由题干中“周恩来”“美国总统”“25年没有交往”判断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尼克松访华的相关知识.
【解答】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
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握手表明了中美关系的坚冰开始融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故选C.
 
17.“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邓稼先
D.袁隆平
【考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袁隆平的贡献的有关知识.
【解答】“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体现了袁隆平的人格魅力,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钱学森是中国核工业的先驱,华罗庚是著名数学家,邓稼先是两弹元勋.
故选D.
 
18.电视荧屏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台湾艺人的身影:欧弟在主持《天天向上》,林志颖父子出演《爸爸去哪儿》;你也可以看到李宇春等大陆艺人在台湾舞台上靓丽的身影.这主要说明了(  )
A.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B.大陆明星实力不如台湾明星
C.台湾同胞完全赞同“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的史实.
【解答】仔细读取题干材料“你经常可以看到台湾艺人的身影”“欧弟在主持《天天向上》,林志颖父子出演《爸爸去哪儿》”“李宇春等大陆艺人在台湾舞台上靓丽的身影”,由此可知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密切,其余选项和题意不符.
故选D.
 
19.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英勇善战,敢打必胜的军队,担负着战略核反击任务的是(  )
A.海军
B.空军
C.特种部队
D.第二炮兵
【考点】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炮兵.
【解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要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中国军队必须坚持科技强军战略.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也就是第二炮兵,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此走上了科技强军的道路.
故选D.
 
20.中国体育健儿在第(  )届奥运会上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共夺得金牌15枚。
A.20
B.23
C.27
D.29
【考点】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有关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冠军,这是中国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实现了中国金牌零的突破,共夺得金牌15枚.
故选B.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21.习近平主席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一路走来,我们实现了一个个梦想,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等。请回答:
(1)独立梦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2)回归梦成真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解决领土主权的什么方针?
(3)入世梦是指我国于2001年加入的哪个国际组织?
(4)2008年中国在哪个城市圆了百年奥运梦想?
(5)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13亿中国人至今还有一个最大的梦没有实现,你认为是什么梦?
【考点】材料解析题;新中国成立;“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WTO的建立;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开国大典.
(2)本题考查一国两制.
(3)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4)本题考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5)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
【解答】(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了民族独立.
(2)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3)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4)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圆了中国人民的百年奥运梦想.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5)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13亿中国人至今还有一个最大的梦没有实现,那就是统一梦,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两岸处于分裂状态,但我们坚信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台湾必将回到祖国怀抱.
故答案为:
(1)开国大典.
(2)一国两制.
(3)世界贸易组织.
(4)北京.
(5)统一梦.
 
22.新中国成立后,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反动派和上海的大资本家嘲笑说:“共产党军事一百分,政治80分,经济只能得零分。”对此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善于砸烂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几十年来,我们的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带领中国人民有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使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的是哪个重大运动?
(2)为了改变工业水平远远落后的状况,我国实施了什么重大决策?举出一项突出成就?
(3)“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这首歌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表达了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人民激动喜悦的心情,它是在哪个事件后实现的?
(4)一份土地包干的生产契约,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促进了经济的腾飞,我们超越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份生产契约出现在什么地方?“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指哪里?它们的产生都跟哪次重大会议有关?
【考点】材料解析题;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改革.
(2)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3)本题考查三大改造.
(4)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答】(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为了改变工业水平远远落后的状况,我国实施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超额完成.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3)这首歌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表达了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人民激动喜悦的心情,它是三大改造后实现的,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第一份生产契约出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指深圳,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它们的产生都跟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
(2)第一个五年计划;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等等.
(3)三大改造.
(4)安徽凤阳小岗村;深圳;十一届三中全会.
 
23.看图回答。
(1)根据所给四幅图片,请你写出此学习的主题。
(2)图A周恩来提出并和印度总理共同倡议的什么原则成为后来国际上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3)图B会议是在哪个国家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使会议得以圆满召开?
(4)图C中乔笑的原因是什么?
(5)图D情景的出现,反映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之间的国家关系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
【考点】材料解析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2)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本题考查万隆会议和求同存异方针.
(4)本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
(5)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变化.
【解答】(1)四幅图片都反映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故学习的主题是新中国的外交.
(2)图A周恩来提出并和印度总理共同倡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后来国际上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20世纪50年代中国同印度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得以圆满召开.
(4)图C中乔笑的原因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5)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之间的国家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由敌对走向正常,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说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故答案为:
(1)新中国的外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印度尼西亚;求同存异的方针.
(4)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5)由敌对走向正常;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材料二:“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材料三:“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材料四: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向邓小平联名呈送建议书,提出瞄准世界高科技前沿,根据国情,选择目标积极跟踪,并尽可能在某些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就。
(1)材料一是哪位伟人提出的教育方针?
(2)根据材料二的讲话精神,20世纪90年代开始,党和政府实施了什么教育发展战略?它的奠基工程是什么?
(3)材料三出自我国哪年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哪一年我们基本完成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4)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教育不断加大投入。举出你在此方面亲身享受到的利益。
【考点】材料解析题;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的题词.
(2)本题考查科教兴国战略.
(3)本题考查九年义务教育.
(4)本题考查新世纪以来教育的优惠政策.
【解答】(1)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3)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是青少年享有的权利和义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4)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教育不断加大投入.你在此方面亲身享受到的利益有学杂费、书籍课本费全免.有些家庭特困生还可领到困难补助.
故答案为:
(1)邓小平.
(2)科教兴国战略;九年义务教育.
(3)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
(4)两免一补.
 
25.民主和法则,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不断完善。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共同纲领》 。
(2)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3)改革开放以来颁布的两部重要法律文件是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考点】组合列举题;新中国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解答】(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这一时期颁布的法律文件有,1982年颁布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故答案为:
(1)《共同纲领》.
(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16年9月13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