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相似 单元练习(含答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七章 相似 单元练习(含答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05 15: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七章 相似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小明在打网球时,要使球恰好能过网,而且落在离网5m的位置上,则球拍击球的高度h应为(  )
A.1.8m B.2.7m C.3.6m D.4.5m
2.某品牌汽车为了打造更加精美的外观.特将汽车倒车镜设计为整个车身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如图),若车头与倒车镜的水平距离为1.58米,则该车车身总长约为(  )米.
A.4.14 B.2.56 C.6.70 D.3.82
3.有五本形状为长方体的书放置在方形书架中,如图所示,其中四本竖放,第五本斜放,点G正好在书架边框上.每本书的厚度为5cm,高度为20cm,书架长为40cm,则FI的长(  )
A.5cm B. C. D.8cm
4.如图,在测量旗杆高度的数学活动中,小达同学在脚下放了一面镜子,然后向后退,直到他刚好在镜子中看到旗杆的顶部.若眼睛距离地面AB=1.5米,同时量得BC=2米,CD=10米,则旗杆高度DE为(  )
A.7.5米 B.米 C.7米 D.9.5米
5.如图是一个铁夹子的侧面示意图,点C是连接夹面的轴上一点,CD⊥OA于点D.这个侧面图是轴对称图形,直线OC是它的对称轴.若DA=15mm,DO=24mm,DC=10mm,则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  )
A.20mm B.30mm C.40mm D.50mm
6.如图,AC是凸透镜的主光轴,点O是光心,点F是焦点.蜡烛AB的像为CD,测量得到物距与像距之比为3:2,若像CD的长为6cm,则蜡烛AB的高为(  )
A.8cm B.9cm C.10cm D.12cm
7.小郑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蜡烛到挡板的距离与挡板到屏幕的距离之比是1:2,若烛焰AC的高是4cm,则实像DB的高是(  )
A.12cm B.8cm C.6cm D.5cm
8.小明测量旗杆AB高度,如图所示.他首先在旗杆的右边点E处放置了一平面镜,并测得BE=12米.然后小明沿着直线BE后退到点D处,眼睛恰好看到镜子里旗杆的顶端A,并测得ED=3米,眼睛到地面的距离CD=1.6米(此时∠AEB=∠CED),则旗杆AB的高为(  )
A.6.0米 B.6.2米 C.6.3米 D.6.4米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如图,铁道口的栏杆短臂长1米,长臂长16米,当短臂端点下降0.3米,长臂端点升高    米.
10.长垣自古有三善之地,君子之乡的美誉.借助如图的正方形习字格书写的汉字“善”端庄稳重、舒展美观.已知一条分割线的端点A,B分别在习字格的边MP,NQ上,且AB∥MN,“善”字的笔画“、”的位置在AB的黄金分割点C处,且,若MN=4cm,则BC的长为     cm(结果保留根号).
11.如图①,舂臼(chōngjiù)是利用了杠杆原理给谷物种子进行脱壳的一种传统工具,图②是该春臼的侧面简易示意图,点O是支点,点O距地面15cm,且AO:OB=4:1,在春臼使用过程中,若B端上升至距地面10cm处,则A端此时距地面     cm.
12.如图,在某小区内拐角处的一段道路上,有一儿童在C处玩耍,一辆汽车从被楼房遮挡的拐角另一侧的A处驶来(CM⊥DM,BD⊥DM,BC与DM相交于点O),已知OM=4米,CO=5米,DO=3米,AO米,则汽车从A处前行的距离AB=    米时,才能发现C处的儿童.
13.《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偃矩以望高”的方法.“矩”在古代指两条边呈直角的曲尺(即图中的ABC).“偃矩以望高”的意思是把“矩”仰立放,可测量物体的高度.如图,点A,B,Q在同一水平线上,∠ABC=∠AQP=90°,AP与BC相交于点D.测得AB=40cm,BD=20cm,AQ=7m,则树高PQ=    m.
14.检查视力时,规定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米.如图(1),现因房间两面墙的距离为3米,因此使用平面镜来解决房间小的问题.若使墙面镜子能呈现完整的视力表,如图(2),由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了光路图,其中视力表AB的上下边沿A上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M'的上下边沿反射后射入人眼C处.如果视力表的全长为0.8米,则镜长MM'=    米.
15.图1是装了液体的长方体容器(数据如图),将该容器绕地面一棱进行旋转倾斜后,水面恰好接触到容器口边缘,如图2所示,则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16.桔槔(gao)是古代汉族的一种农用工具,也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杠杆原理,通过一根竖立的支架加上一根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这种工具可以省力地进行汲水,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如图1所示,线段OM代表固定支架,点D、点C分别代表重物和水桶,线段BD、AC是无弹力、固定长度的麻绳,绳长AC=3米,木质杠杆AB=6米.当水桶C的位置低于地面0.5米(如图2所示),支架OM与绳子BD之间的距离OH是1.6米,且,求这个桔槔支架OM的高度.
17.黄河是“母亲河”,为落实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某校组织学生到河某段流域进行研学旅行.两个数学研究小组设计了不同的方案,他们在河西岸的点A处测得河东岸的树H恰好在A的正东方向,测方案与数据如表:
课题 测量河流宽度
测量工具 测量角度的仪器,皮尺等
测量小组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测量方案示意图
说明 点B,C在点A的正南方向 点B在点A的正南方向,点C在点A的正北方向
数据 BC=200m ∠ABH=74° ∠ACH=37° BC=311m ∠ABH=74° ∠ACH=37°
请选择其中一个小组及其数据求出河宽.(精确到1m)
(参考数据:sin74°≈0.96,sin37°≈0.60,tan74°≈3.49,tan37°≈0.75)
18.【学科融合】如图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i等于反射角r.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问题解决】如图2,小红同学正在使用手电筒进行物理光学实验,地面上从左往右依次是墙,木板和平面镜,手电筒的灯泡在点G处,灯泡到地面的高度AG=1.2m,手电筒的光从平面镜上点B处反射后,恰好经过木板的边缘点F,落在墙上的点E处,点F到地面的高度CF=1.8m,灯泡到木板的水平距离AC=6m,木板到墙的水平距离为CD=4m.图中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AB的长;
(2)求点E到地面的高度DE.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B A B B B D
1.B【解析】∵DE∥BC,∴△ADE∽△ACB,即,∴,∴h=2.7m.
2.A【解析】设该车车身总长为x m,∵汽车倒车镜设计为整个车身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汽车倒车镜到车尾的水平距离为0.618x,∴x﹣0.618x=1.58,解得x≈4.14,即该车车身总长约为4.14米.
3.B【解析】由题知,CI=BI﹣BC=40﹣20=20cm,EF=20cm,FG=5cm,∵∠EFC+∠CEF=90°,∠EFC+∠GFI=90°,∴∠CEF=∠GFI,∵∠ECF=∠FIG=90°,∴△GIF∽△FCE,∴,即,∴CE=4FI,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CE2+CF2=EF2,即(4FI)2+(20﹣FI)2=202,解得FI或FI=0(舍去).
4.A【解析】∵AB⊥BD,DE⊥BD,∴∠ABC=∠EDC=90°,∵∠ACB=∠DCE,∴△ABC∽△EDC,∴,,∴DE=7.5.
5.B【解析】连接AB交直线OC于点E,得AB⊥OC,AE=BE,∴OC26(mm),∵这个侧面图是轴对称图形,∴∠AOE=∠COD,∵∠OEA=∠ODC=90°,∴△OAE∽△OCD,∴,即,∴AE=15( mm),∴AB=2AE=30 (mm).
6.B【解析】根据题意可得:∠BAO=∠DCO=90°,∵∠BOA=∠DOC,∴△AOB∽△COD,∴AB:CD=OA:OC=3:2,∵CD=6cm,∴AB=9cm.
7.B【解析】如图所示:AB、CD相交于点O,∵AC是烛焰的高,DB是实像的高,∴AC∥DB,∴△AOC∽△BOD,∵蜡烛到挡板距离与挡板到屏幕距离之比是1:2,AC=4cm,∴,∴BD=8cm.
8.D【解析】∵∠AEB=∠CED,∠ABE=90°=∠CDE,∴△ABE∽△CDE,∴,即,解得,AB=6.4.
9.4.8【解析】如图,由题意知,OB=1米,OD=16米,AB=0.3米,∠BAO=∠DCO=90°,∠AOB=∠COD,∴△AOB∽△COD,∴,∴,∴CD=4.8米.
10.22【解析】∵分割线的端点A,B分别在习字格的边MP,NQ上,且AB∥MN,四边形NMPQ为正方形,∴AB=MN,∵MN=4cm,∴AB=4cm,∵,∴BC22(cm).
11.35【解析】过B作BD⊥地面D,过A作AH⊥地面于H,过O作OC⊥地面于C,过B作BE⊥AH于E交OC于F,由题意得AO:OB=4:1,∴,则CF=BD=HE=10cm,∵OC∥AH,∴△BOF∽△BAE,∴,∵OC=15cm,∴,∴AE=25,∴AH=AE+EH=35(cm),答:A端此时距地面35cm.
12.5.75【解析】在Rt△CMO中,MO=4m,CO=5m,∴CM3m,∵∠BOD=∠MOC,∠BDO=∠CMO=90°,∴△BDO∽△CMO,∴,∴,∴BD=2.25m,在Rt△AOD中,OA米,∴AD8m,∴AB=AD﹣BD=8﹣2.25=5.75(m),∴汽车从A处前行5.75米,才能发现C处的儿童.
13.14【解析】∵点A,B,Q在同一水平线上,∠ABC=∠AQP=90°,∠A=∠A,∴△ABD∽△AQP,∴,∵AB=40cm,BD=20cm,AQ=7m=700cm,∴,解得PQ=1400,∴PQ=1400cm=14m.
14.0.32【解析】作CD⊥MM′,垂足为D,并延长交A′B′于E,∵AB∥MM′∥A′B′,∴CE⊥A′B′,∴△CMM′∽△CA′B′,∴,又∵CD=CE﹣DE=5﹣3=2(米),CE=5米,A′B′=AB=0.8米,∴,∴MM′=0.32,∴镜长为0.32米.
15.53【解析】如图,过点B作BE垂直于地面,垂足为E.在Rt△BDE中,BD=17cm,BE=8cm,则.∵AB∥DE,AC∥BD,∴∠1=∠DBA=∠2.∵∠C=∠BED=90°,∴△CAB∽△EDB,∴,即,则AC=7.5cm,∴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6.解:过点A作AG⊥BH于点G,交OM于点N,
∵tanB,OH=1.6m,
∴BH=1.2m,cosB,
∵cosB,AB=6m,
∴BG=3.6m,
∴HG=BG﹣BH=3.6﹣1.2=2.4(m),
∴ON=HG=2.4m,
又∵AT=AC﹣CT=3﹣0.5=2.5(m)=MN,
∴OM=ON+MN=2.4+2.5=4.9(m),
答:这个桔槔支架OM的高度为4.9m.
17.若选择方案一:
∵∠ABH是△BCH的一个外角,∠ABH=74°,∠ACH=37°,
∴∠CHB=∠ABH﹣∠ACH=37°,
∴∠ACH=∠CHB=37°,
∴BC=BH=200m,
在Rt△ABH中,AH=BH sin74°≈200×0.96=192(m),
∴河宽约为192m;
若选择方案二:
设AB=x m,
在Rt△ABH中,∠ABH=74°,
∴AH=AB tan74°≈3.5x(m),
在Rt△ACH中,∠ACH=37°,
∴ACx(m),
∵AB+AC=BC,
∴xx=311,
解得:x,
∴AH=3.5x≈192(m),
∴河宽约为192m.
18.解:(1)根据题意,∠CBF=∠ABG,∠FCB=∠GAB,
∴△FCB∽△GAB,
∴,
∵灯泡到地面的高度AG=1.2m,点F到地面的高度CF=1.8m,灯泡到木板的水平距离AC=6m,
∴,
解得AB=2.4m,
经检验,符合题意;
(2)由题意,∠GAB=∠EDB,∠GBA=∠EBD,
∴△EDB∽△GAB,
∴,
∴,
∴DE=3.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