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2.4 跨学科实践活动:学习探究水的组成的科学史并制作分子模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制作模型演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展示“水分子漫游记”情景剧,初步形成元素观、微观粒子的观念,从元素、原子、分子视角初步分析物质的组成及变化。 2. 通过模型制作和不断迭代建构,体会“提出假设—实验证据—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完善”的建模方法,体会实验证据是模型更迭的推动力。 3. 通过电解水实验中的定性与定量的实验现象,提升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分析证据、形成结论、撰写实验报告等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形成探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方法。 4. 通过对科学家研究水的组成历程的调查学习,认识到科学研究具有公开性,科学研究成果要经得起质疑与批判;意识到科学家通过建构模型认识世界,体会模型具有自洽性、简洁性、暂时性等基本特点;理解科学是在科学家对实验事实、推理过程及结论的质疑中不断发展的。
课前学习任务
1. 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讨论与交流 拉瓦锡通过“铁和水蒸气反应”实验收集到了“可燃空气(氢气)”,结合普里斯特利、卡文迪什的实验结果,推理得出结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你认同吗?为什么? 道尔顿、盖-吕萨克、阿伏伽德罗对“氢气和氧气反应”实验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你更赞成哪一位科学家的观点,为什么? 科学家们运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分享你的看法。 【学习任务二】实验2-5 水的组成及变化探究 提出问题:水由什么元素组成呢? 设计实验: 实验装置设计 方案一、方案二是两种电解水装置,请你仔细阅读并画出方案三的简易电解水装置图,所需仪器如下:水槽1个、试管2支、胶塞2个(中间打孔插入电极),电极2个,电源1个,导线2根。 检验生成物的方法 根据下面的框架图,设计检验产物的方法。 进行实验 利用方案一的水电解器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是:①电解水;②检验产物,注意每一步骤的具体操作方式,观察并记录现象与数据。
推荐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