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朗诵诗歌《忆昔》回答问题
忆昔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的诗被称作“诗史”,这首《忆昔》展现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景象?
翻译:回忆往昔开元盛世,
即便是小城也居住着上万户人家。
稻米光洁如脂,粟米洁白如雪,
无论是公家还是私人仓库都装得满满的。
九州大地的道路安全无阻,没有豺狼虎豹的威胁,
远行的人们不需要挑选吉利的日子出发。
描绘开元时期的富饶与和平景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第3课 开元盛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618年
建立唐朝
626年继位
“贞观之治”
690年改国号为周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712年继位
“开元盛世”
回忆成就大唐盛世的杰出帝王的主要贡献。
温故知新
1
盛唐荣耀
——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一、盛唐荣耀——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人物扫描体现了唐玄宗的什么治国思想和治国举措?
人物扫描
姚崇,陕州峡石人,出身于高官家庭,发奋读书进入仕途,武则天时因善于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曾升至宰相,后被贬官外地。唐玄宗即位后,邀请姚崇重新回朝主持政务。他提出兴利除弊的10条建议,唐玄宗欣然接受。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整顿吏治,推行有利于发展生产的举措,为开元盛世的出现作出了贡献,被誉为“救时宰相”。
姚崇(650—721)
①重用贤能(姚崇和宋璟)
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注重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阅读课本第13页第一自然段,归纳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唐玄宗(685-762)
一、盛唐荣耀——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①
②
③
相关史事体现了唐玄宗的哪一改革举措?
注重对官吏的考核(整顿吏治)
唐玄宗(685-762)
唐朝考核官员的首要标准是“四善”,即德义、清慎、公平和勤政。对不同部门的官员还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如对执法官员的要求是“推鞫①(jū)得情,处断平允”。中央根据官员在任职期间的考核等级决定升降奖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唐玄宗曾主持对县官的考核,当场就罢免了40多个不合格的县令。
相关史事
一、盛唐荣耀——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统治者 治国措施 治世名称
唐太宗 (李世民) 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虚心纳谏,戒奢从简, 知人善任;完善制度,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度,严格考察官吏的政绩;减轻百姓的田租和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
唐玄宗(李隆基)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注重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注重文教,完善科举制度,编修图籍等。
共同点
想一想
唐太宗和唐玄宗在统治措施上有何相同之处?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都重视人才选拔,整顿吏治,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完善科举制度等。
一、盛唐荣耀——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唐朝贞观至开元年间户口数统计表
时间 户数 人口数
唐太宗(639年) 3042871 12351681
武则天(705年) 6156141 37140000
唐玄宗(726年) 7069565 41419712
下表中唐朝户口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变化:户口数不断增长;
原因:这一时期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开元盛世
一、盛唐荣耀——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注重对官吏的考核
2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二、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发展
阅读课本第14页第二自然段,归纳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曲辕犁
筒车示意图
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的深浅,回转省力,适合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术,绰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摘自2016年版七下课本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说说这两个工具各自的优点,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曲辕犁
筒车示意图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术,绰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摘自2016年版七下历史材料研读
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共同作用: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的深浅,回转省力,适合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1.农业发展
二、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
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试着解读一下这幅画。
1.农业发展
二、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和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唐朝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经》。《茶经》系统总结茶的种植、产地、烹饮、品鉴等,集唐中期以前茶文化之大成,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介绍茶的专著。陆羽被尊称为“茶圣”。
相关史事
③唐朝经济作物尤其是茶叶种植有长足的发展。
1.农业发展
二、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
2.手工业水平高
阅读课本第15页第二自然段,归纳唐朝手工业水平高的表现。
①纺织品种类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为突出(蜀锦);
唐朝一位阿拉伯商人在广州看见唐朝官员时,透过丝绸衣服看出他的胸口上有粒黑痣。商人诧异地问:“你身上的痣为什么透过双层衣服还能看得见?”官员大笑并请商人靠近观看,原来他穿了五件丝绸衣服。
二、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
②陶瓷生产技术得以提升(越窑、邢窑、唐三彩)
唐朝越窑青釉瓷
荷叶带托茶盏
唐朝邢窑
白瓷长颈瓶
2.手工业水平高
阅读课本第15页第二自然段,归纳唐朝手工业水平高的表现。
唐朝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
二、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
3.商业繁荣
阅读课本第15页第三自然段,归纳唐朝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水路交通发达,国内贸易兴盛
②出现了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益州等大都市。
③草市逐渐兴起。
④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⑤唐朝与周边各族及国外的贸易往来都非常频繁。
二、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
2
盛唐气象
——(二)国际大都市长安
二、盛唐气象——(二)国际大都市长安
读地图
请结合课本第16页第一自然段内容及长安城平面图,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长安城。
长安城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
材料研读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
一条星宿五门西。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城什么样的特点?
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城布局规整、规模宏大、功能分置、井然有序的特点。
二、盛唐气象——(二)国际大都市长安
(三)
功能分置、井然有序
3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执政者
开元盛世
治国举措
经济繁荣
唐玄宗统治前期
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
从曲辕犁、筒车看农业的发展
从“唐三彩”看手工业的发展
从长安城看商业的发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