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麻雀》课件+教案+作业(共一课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麻雀》课件+教案+作业(共一课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5 14:11:41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麻雀虽小 勇气非凡
汇报人
********
时间
2025/11/01
16.《麻雀》
CONTENTS
01
走近课文
02
情节梳理
03
形象剖析
04
语言品味
05
情感升华
06
拓展任务
01
走近课文
屠格涅夫与《猎人笔记》
屠格涅夫简介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性。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对弱小生命的同情与关怀,这种立场在他的《猎人笔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猎人笔记》的创作立场
《猎人笔记》通过猎人的视角,展现了俄国乡村的风土人情。书中不仅有对自然的赞美,更有对弱小生命的尊重与保护,这种立场贯穿全书,也体现在《麻雀》一文中。
《麻雀》的背景设定
《麻雀》选自《猎人笔记》,故事发生在辽阔而冷峻的俄国草原。这种环境为故事增添了紧张感,也让老麻雀的勇敢行为更加突出,为后续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字新词速记
生字学习
本课生字如‘嗅、撼、愣、拯、嘶哑’等,通过形声规律记忆,例如‘嗅’字,左边是‘口’,右边是‘臭’,表示用鼻子闻气味。‘撼’字,左边是‘手’,右边是‘感’,表示用手摇动。
新词理解
理解‘无可奈何、愣住、拯救’等关键词。‘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愣住’表示因惊讶而呆住,‘拯救’表示救出危险。通过替换词语,如‘愣住’可替换为‘呆住’,帮助理解词义。
02
情节梳理
三幕式结构概览
01
第一幕:猎狗逼近
猎狗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幼雀,它慢慢靠近,危险的气息弥漫开来。这一幕为故事制造了紧张的开端,让读者的心悬了起来。
02
第二幕:老麻雀飞扑
老麻雀从树上飞落,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挓挲起全身的羽毛,准备保护幼雀。这一幕是故事的高潮,展现了老麻雀的勇敢。
03
第三幕:猎狗退却
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所震撼,慢慢退后。‘我’也被这场景所感动,急忙唤回猎狗。这一幕是故事的结局,冲突得以平息。
关键动词推动剧情
猎狗的‘逼近’
猎狗的‘逼近’动作,让危险步步紧逼,为故事增添了紧张感。它慢慢靠近幼雀,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威胁。
老麻雀的‘飞落’
老麻雀的‘飞落’动作,果断而迅速,像一块石头砸向地面,展现了它保护幼雀的决心。这一动作是故事的转折点。
老麻雀的‘挓挲’
老麻雀‘挓挲起全身的羽毛’,这一动作让它看起来更大,更具威慑力。它用颤抖的身躯面对猎狗,彰显了母爱的伟大。
猎狗的‘退后’
猎狗的‘退后’动作,表明它被老麻雀的勇气所震撼。这一动作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也体现了生命的相互尊重。
03
形象剖析
老麻雀的立体画像
外形与声音的反差
老麻雀外形渺小,声音嘶哑,但正是这种弱小让它在面对猎狗时的勇敢更加突出。它用自己的身体为幼雀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无畏的精神
老麻雀虽然弱小,但它在生死瞬间选择了勇敢。它像石头般落下,展现出母爱的本能,这种精神令人动容。
猎狗与猎人的双重映照
猎狗的心理变化
猎狗从最初的凶猛到后来的错愕,再到最后的退缩,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反衬出老麻雀的勇气。
猎人的震撼与敬畏
猎人从悠闲到震撼,再到敬畏,他的心理变化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尊重是故事的重要主题之一。
强者与弱者的对比
猎狗与猎人的退让,展现了强者对弱者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母爱的敬意。
04
语言品味
比喻传递速度重量
比喻的运用
‘像一块石头似的’这一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老麻雀飞落的速度与重量。石头的沉重与果断,让读者感受到老麻雀的勇敢。
反衬母爱
通过将老麻雀比作石头,反衬出它在面对强大猎狗时的无畏。这种反差让母爱的主题更加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声音与色彩的氛围营造
01
嘶哑的叫声
老麻雀的‘嘶哑的叫声’传递出它的恐惧与坚定。这种声音虽然沙哑,却充满了力量,让读者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02
挓挲的羽毛
‘挓挲起全身的羽毛’不仅让老麻雀看起来更大,更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这一视觉效果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
03
声音与色彩的结合
嘶哑的叫声与挓挲的羽毛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场景。这种声音与色彩的交织让读者能够多感官地感受故事的紧张氛围。
05
情感升华
母爱跨越物种界限
母爱的伟大
老麻雀的勇敢行为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它不顾自己的安危,只为保护幼雀。这种母爱跨越了物种的界限,让人动容。
生活中的母爱
在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保护。他们会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就像老麻雀一样。这种母爱是我们共同的情感纽带。
感恩与表达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更加理解母爱的伟大。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并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猎人敬意折射人文情怀
猎人的转变
猎人从最初的悠闲到后来的震撼,再到敬畏,他的心理变化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尊重。这种尊重是故事的重要主题之一。
人文情怀的体现
猎人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展现了人类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文明在于对弱小生命的体恤。
06
拓展任务
生态网视角下的麻雀
生态链的重要性
假设幼雀被猎狗叼走,可能会导致昆虫数量激增,进而影响庄稼收成。这说明每个生命都是生态链的关键一环,缺一不可。
校园鸟类观察
展示校园常见鸟类图谱,引导学生观察鸟类的行为和习性。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鸟类,从而更好地保护它们。
保护鸟类的行动
倡导学生不掏鸟窝、不投喂剩食、设置饮水台等行动,让语文课堂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
创意续写与观察实践
创意续写与观察实践
基础层任务:用对话形式续写‘重逢瞬间’,要求使用两个动词一个比喻。提高层任务:完成一周鸟类观察日志,记录时间、天气、鸟种、行为,并配一句保护标语。通过读写结合与跨学科实践,延续对生命的关注。
感谢观看
汇报人
********
时间
2025/11/01《麻雀)教学设计
——麻雀虽小 勇气非凡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麻雀》
教材来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课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节选 巴金译:(课文《麻雀》)
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授课教师:XXX
授课时间:2025年11月1日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如“嗅、撼、愣、拯、嘶哑”等,理解“无可奈何”“拯救”“愣住”等词语含义。
学会通过关键动词梳理故事情节,掌握三幕式叙事结构。
品味文中比喻、拟声、色彩描写等语言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梳理情节,提升信息提取与归纳能力。
通过角色代入与朗读体验,深入理解人物(动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结合图文资料进行语言赏析,培养审美感知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的伟大,理解爱能超越体型与物种的界限。
培养对弱小生命的尊重与保护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激发感恩之心,学会珍惜并回报亲人的付出。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三幕式情节结构;
2、分析老麻雀的形象特征及其精神内涵;
3、品味关键语句的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
1、理解“弱者战胜强者”的深层寓意;
2、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感悟母爱与生命尊严。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
2、板书设计草稿
3、校园鸟类图谱打印材料(用于拓展活动)
4、学生观察记录表模板(可打印)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出主题) 3分钟 提问:“你见过最勇敢的小动物是什么?”播放一段鸟群飞行视频,引出课题《麻雀虽小 勇气非凡》。 思考并自由发言,分享经历或想象。 激发兴趣,建立情感连接,引入主题。
走近课文
(作者与背景) 5分钟 简介屠格涅夫及《猎人笔记》,强调其“关爱弱小生命”的创作立场;介绍本文背景——俄国草原上的惊险一幕。讲解生字词:“嗅”“撼”“拯”“嘶哑”,结合形声规律帮助记忆。 听讲、做笔记;跟读生字词;尝试用“拯救”“愣住”造句。 扫清阅读障碍,建立文化背景认知。
情节梳理
(三幕式结构) 8分钟 引导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片段,完成表格:
①第一幕:发生了什么?谁出现了?
②第二幕:高潮事件是什么?
③第三幕:结果如何?
展示“三幕式结构”框架,总结动词线索:“逼近—飞落—挓挲—退后”。 小组讨论填写情节卡;代表汇报;标注文中关键动词。 训练逻辑思维与文本分析能力,把握叙事脉络。
形象剖析
(老麻雀 vs 猎狗) 7分钟 提问:
老麻雀外形怎样?它做了哪些动作?
它为什么“像一块石头”落下?
猎狗为什么会退后?
引导学生对比“强者”与“弱者”的心理变化。 回答问题,找出描写句子;体会“以小搏大”的震撼;理解母爱的力量。 深化人物(动物)形象认知,体会反差带来的感染力。
语言品味
(修辞与氛围) 6分钟 聚焦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提问: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再分析“嘶哑的叫声”“挓挲的羽毛”带来的听觉与视觉冲击。 朗读句子;说出比喻的作用;描述画面感;尝试模仿语气朗读。 提升语言鉴赏力,增强情境代入感。
情感升华
(母爱与尊重) 6分钟 提问:
如果你是那只幼雀,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父母为你挡危险的经历?
讲述猎人最终唤回猎狗的行为意义:这是对生命的敬畏。
引申至人文关怀与生态保护。 分享真实故事;表达感激之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情感迁移,促进价值观内化。
课堂小结 3分钟 总结板书要点:
情节:三幕式
形象:弱小但无畏的老麻雀
主题:母爱+生命尊严
语言:比喻+动作描写 齐读关键词;回顾学习收获 构建知识体系,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
麻雀虽小 勇气非凡
——屠格涅夫《麻雀》
一、情节:三幕式结构
→ 第一幕:猎狗逼近(紧张)
→ 第二幕:老麻雀飞扑(高潮)
→ 第三幕:猎狗退却(平息)
二、形象:老麻雀
外形:渺小、嘶哑
动作:飞落、挓挲、护崽
精神:无畏、母爱本能
三、语言特色
比喻:“像一块石头”——果断、沉重
声音:“嘶哑的叫声”——恐惧中坚定
色彩:“挓挲的羽毛”——视觉张力
四、主题升华
母爱跨越物种
弱者亦有尊严
敬畏每一个生命
七、教学反思(预设)
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对“母爱”主题的引导是否自然而不说教?
拓展部分能否有效衔接语文与生态教育?
课后作业设计
设计理念:兼顾基础巩固、语言运用与跨学科实践,体现分层要求,注重知行合一。
一、基础巩固层(必做)
题目:词语积累与句子仿写
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遍:嗅、撼、愣、拯、嘶哑、无可奈何、拯救。
选择其中三个词语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描述一个紧急场景。
仿照例句完成比喻句:
例句: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
仿写: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二、能力提升层(二选一)
选项A:创意续写
请你以“重逢瞬间”为主题,续写老麻雀与幼雀团聚的情景。要求:
使用至少两个动词(如“扑进”“颤抖”);
运用一个比喻句;
字数80–120字。
示例开头:
风停了,草叶不再晃动。那只小小的幼雀抖了抖翅膀,朝着妈妈的方向……
选项B:微型观察日记
利用周末时间,在小区或校园观察一种鸟类(如麻雀、喜鹊、鸽子)。完成以下内容:
时间 天气 鸟类名称 观察到的行为 我的感受
并在下方配上一句保护鸟类的宣传标语,例如: “麻雀虽小,也有家;请勿惊扰它。”
三、拓展延伸建议(选做·长期项目)
“我是校园护鸟员”行动计划
鼓励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鸟类守护行动,可包括:
不掏鸟窝、不惊吓小鸟
在阳台设置简易饮水台
制作“爱护鸟类”提示牌张贴在校园角落
拍摄照片或绘制插画,形成班级《护鸟手账》展览
提交方式:纸质作业 + 可视化成果(图画/照片/手账页)
评价标准参考
项目 评分标准(满分5星)
字词掌握 正确率高,书写工整 ★★★★★
语言表达 语句通顺,修辞恰当 ★★★★☆
情感真挚 能联系生活,有共情力 ★★★★★
实践参与 主动观察或行动,有记录 ★★★★☆
结束语
“不是所有的英雄都披着斗篷,有的只是一身蓬乱的羽毛。”
——愿每一位孩子都能读懂那份平凡中的伟大。
附件推荐资源:
纪录片片段:《地球脉动》之“小鸟护巢”
绘本推荐:《bird》by Zaoeyo(关于麻雀的城市生存)《麻雀)作业设计
设计理念:兼顾基础巩固、语言运用与跨学科实践,体现分层要求,注重知行合一。
一、基础巩固层(必做)
题目:词语积累与句子仿写
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遍:嗅、撼、愣、拯、嘶哑、无可奈何、拯救。
选择其中三个词语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描述一个紧急场景。
仿照例句完成比喻句:
例句: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
仿写: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二、能力提升层(二选一)
选项A:创意续写
请你以“重逢瞬间”为主题,续写老麻雀与幼雀团聚的情景。要求:
使用至少两个动词(如“扑进”“颤抖”);
运用一个比喻句;
字数80–120字。
示例开头:
风停了,草叶不再晃动。那只小小的幼雀抖了抖翅膀,朝着妈妈的方向……
选项B:微型观察日记
利用周末时间,在小区或校园观察一种鸟类(如麻雀、喜鹊、鸽子)。完成以下内容:
时间 天气 鸟类名称 观察到的行为 我的感受
并在下方配上一句保护鸟类的宣传标语,例如: “麻雀虽小,也有家;请勿惊扰它。”
三、拓展延伸建议(选做·长期项目)
“我是校园护鸟员”行动计划
鼓励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鸟类守护行动,可包括:
不掏鸟窝、不惊吓小鸟
在阳台设置简易饮水台
制作“爱护鸟类”提示牌张贴在校园角落
拍摄照片或绘制插画,形成班级《护鸟手账》展览
提交方式:纸质作业 + 可视化成果(图画/照片/手账页)
评价标准参考
项目 评分标准(满分5星)
字词掌握 正确率高,书写工整 ★★★★★
语言表达 语句通顺,修辞恰当 ★★★★☆
情感真挚 能联系生活,有共情力 ★★★★★
实践参与 主动观察或行动,有记录 ★★★★☆
结束语
“不是所有的英雄都披着斗篷,有的只是一身蓬乱的羽毛。”
——愿每一位孩子都能读懂那份平凡中的伟大。
附件推荐资源:
纪录片片段:《地球脉动》之“小鸟护巢”
绘本推荐:《bird》by Zaoeyo(关于麻雀的城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