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一)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一)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1-05 14:4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一)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中考知识梳理及点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中考命题角度: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
主要营养物质。#1
物质的名称 作用及食物来源 有机物 糖类 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糖类是①______ 的能源物质。主要来自谷类、薯类、食用糖等 能构成
人体细
胞,能
提供能

脂质 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脂质的一种)。人体内储存着一定量的脂肪,脂 肪是人体重要的②______能源物质 重要
备用
物质的名称 作用及食物来源 有机物 蛋白质 (构成细胞 的基本物 质) 奶、蛋、鱼、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 质是③____________身体的④__________,人体的 ⑤__________以及受损细胞的⑥____________,都 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 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能构成
人体细
胞,能
提供能

建造和修复
重要原料
生长发育
修复和更新
续表
物质的名称 作用及食物来源 有机物 维生素 (能被小 肠、大肠直 接吸收) 维生素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及食物来源 不能构
成细
胞,不
提供能
量。需
求量
少,但
不可或

维生素A 皮肤干燥、⑦________、干眼症 等。食物来自动物肝脏、鱼肝 油、蛋黄、乳制品等 维生素 ⑧________、消化不良、食欲不 振等。食物来自豆类、瘦肉等 夜盲症
神经炎
续表
物质的名称 作用及食物来源 有机物 维生素 (能被小 肠、大肠直 接吸收) 叶酸 (维生素 ) 巨幼红细胞贫血、胎儿神经管畸 形等 不能构
成细
胞,不
提供能
量。需
求量
少,但
不可或

维生素C 缺乏症(又称⑨________)、抵 抗力下降等。食物来自蔬菜、水 果等 维生素D 儿童易患⑩________,老年人易 患骨质疏松症等。食物来自动物 肝脏、鱼肝油等 坏血病
佝偻病
续表
物质的名称 作用及食物来源
无机物 水 (能被胃、 小肠、大肠 直接吸收) 占体重的 ____________;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体
内的营养物质及尿素等废物,都要借助 ____才能运输

续表
物质的名称 作用及食物来源 无机物 无机盐 (能被胃、 小肠、大肠 直接吸收)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及食物来源 作用多
种多样
含钙的无机盐 ______的重要组成成分,儿童 缺钙易患 ________,中老年人 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 _________ ____。食物来自奶制品、绿叶蔬 菜、豆类、小麦、虾皮等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肌无力、骨痛等。食物来 自鱼、奶、豆类等 骨骼
佝偻病
骨质疏松症
续表
物质的名称 作用及食物来源 无机物 无机盐 (能被胃、 小肠、大肠 直接吸收)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会造成 ____________,多 吃含 ____________丰富的食 物。食物来自动物肝脏、菠菜等 作用多
种多样
含碘的无机盐 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 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 出现障碍。食物来自海带、紫 菜、虾等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食物 来自牡蛎、动物肝脏等 缺铁性贫血
铁和蛋白质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续表
温馨提示
1.供能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糖类是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备用能源物
质。
2.构成细胞的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质、水、无机盐。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
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
3.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绿叶蔬菜、水果和胡萝卜等食物中含有胡萝卜素。胡
萝卜素进入人体能转化成维生素A。
4.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
5.脚气病脚气。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 引起的,而脚气是真菌感染引起的。#1.1.6
例1 下列病症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B
A.佝偻病——缺少维生素A B.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C.地方性甲状腺肿——缺少铁 D.夜盲症——缺少维生素D
解析:佝偻病是因为缺少维生素D或钙,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为饮食中缺少碘,夜
盲症是因为缺少维生素A。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中考命题角度: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
物学观点。
温馨提示
1.唾液腺、胰、肝位于消化道外,不与食物直接接触;胃腺、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与食物直接接触。
2.唾液、胃液含单一消化酶,胰液、肠液含多种消化酶,胆汁不含消化酶。#2.2
3.各部位消化吸收示意图。#2.3
4.______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消化道具有消化作用的器官有口腔、胃、小肠,
具有吸收作用的器官有胃、小肠、大肠,咽、食管既不消化食物也不吸收营养物
质。
5.胆汁中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使脂肪变成微小的脂肪颗粒,与消化液
充分混合,属于____________。分子较大的有机物在消化酶作用下,分解成被细胞
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属于化学性消化。#2.5
小肠
没有消化酶
乳化脂肪
物理性消化
例2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B
A.①是肝,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B.②是大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C.③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D.⑤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解析:图中[①]肝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
没有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为微小的脂肪颗粒,A正确。②是大肠,
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B错误。[③]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
的部位,能分泌胃液,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C正
确。⑤是小肠,小肠长 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
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
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吸收营养
物质。小肠里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的主要器官,D正确。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中考命题角度:消化系统能将食物消化,并通过吸收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血液中;小
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1
概念 消化 食物在①________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
质的过程
吸收 食物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②________进
入③______的过程
食物的通道 食物 口腔、咽 食管 胃小肠大肠 肛门 消化道
消化道
血液
淀粉、蛋白质 和脂肪的消化 过程 (1)淀粉________ ________;
(2)蛋白质多肽等 ________;
(3)脂肪脂肪颗粒 ______________
麦芽糖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续表
小肠适于消化 的特点 (长、大、 多) (1)小肠很长;
(2)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食物的表面积;
(3)小肠里有肠液、胰液、胆汁,其中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⑧
________
小肠适于吸收 的特点 (长、大、 薄) (1)小肠很长;(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⑨__________和⑩_____
_____,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3)小肠绒毛壁、毛细
血管壁都很薄,均只由 ______________构成
续表
消化酶
环形皱襞
小肠
绒毛
一层上皮细胞
易错易混
1.小肠与消化和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如图1)。
2.营养物质要依次穿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血液(如图2)。
3.图3中、、 分别代表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A代表口腔,B代表咽和食管,
C代表胃,D代表小肠。小肠中有胆汁、肠液、胰液。#1.1.4
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
例3 如图1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2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各
部位未被消化的百分比的曲线图。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曲线[___ ]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一小部分淀粉在图1[____ ]口腔
内被初步分解为________。
(2)从图2可以看出,蛋白质在图1[ ____]胃内被初步消化,最终在[ ____]小
肠内被彻底分解为细胞可以直接吸收的________。

麦芽糖


氨基酸
(3)从图2可以看出,淀粉在胃内不被消化。根据这一特点,医学上常把对胃刺激
较大的药物装在胶囊内,使服药时胃不受伤害。那么胶囊的成分是______(填“淀粉”
或“蛋白质”)。
淀粉
(4)图1中[____ ]肝分泌的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小肠的起始段)。除胆
汁外,小肠内还有____________等多种消化液,这是小肠成为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
重要原因之一。

肠液、胰液
(5)小肠还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图3是小肠的结构层次图,从图中可
以看出小肠具有哪些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点)。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
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吸收的表面积;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
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图2中曲线 代表的物质是淀粉,口腔中的唾液淀粉
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
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
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最终在小肠处
被吸收。胃中含有胃液,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只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对
淀粉没有消化作用,人们根据这一原理,把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包裹在用淀粉制
成的胶囊里,这样药物可随胶囊进入小肠而不会对胃产生刺激作用。图1中,能够分
泌胆汁的结构是[④]肝,它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
再经导管流入小肠内,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
小颗粒;小肠内的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小肠成为
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小肠还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内表面有许多
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吸收的面积大大增加了;小肠绒毛
壁、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
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中考命题角度: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探究影响馒头消化的因素。#1
实验原 理 淀粉遇碘①______,麦芽糖遇碘②________
实验过 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等的A、B、 块,将A块和B块用刀细
细地③______(模拟牙齿的咀嚼),C块④__________;
(2)取唾液:用凉开水漱口,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
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变蓝
不变蓝
切碎
不做处理
实验过 程 (3)取3支试管标号为甲、乙、丙,向甲中放入⑤___________,加入2毫
升⑥______并充分搅拌;乙中加入⑦___________,加入2毫升⑧______并
充分搅拌;丙中加入⑨_______,加入2毫升⑩______, ____搅拌;
(4)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 ______的温水中 分钟,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出3支试管各加入2滴 ______,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
色变化
A馒头碎屑
唾液
B馒头碎屑
清水
C馒头
唾液

接近于人体的温度,唾液淀粉酶活性高
碘液
续表
实验现 象及原 因 甲试管 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试管 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试管 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 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实 验及变 量 对照组为 ____;甲和乙对照,变量是 ______;甲和丙对照,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变蓝
唾液淀粉酶使淀粉分解
变蓝
清水不能分解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馒头块局部变蓝
馒头块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
只有表面部分淀粉分解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

唾液
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续表
实验解读
1.实验中甲试管是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处理,为对照组;乙、丙试管为实验组。
2.实验一定要在 温水中进行,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实验中先滴加唾液,再放在 温水中,最后滴加碘液,顺序不能改变。#1.1.1.3
是人体口腔温度,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最高
例4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据图分
析回答相关问题。
(1)1号、2号、3号试管放在 的水浴中,其目的是模拟______中的温度。
口腔
解析:人体口腔温度接近,此温度下唾液淀粉酶活性较高,将试管放在
水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以便更好地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将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唾液
解析:1号试管加唾液,2号试管加 清水,其他条件相同,所以变量是唾
液,用于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3)将1号试管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3号试管中“?”处需要加入__________。
唾液
解析:1号试管和3号试管对照,变量是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除变量不同外,其他
条件应相同,所以3号试管也要加入 唾液。
(4)2号试管和4号试管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变量不唯一
解析: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号试管加清水、 水浴,4号试管加唾
液、 水浴,存在温度和唾液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无法确定实验结果是由
哪个变量引起的,所以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中考命题角度: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食品安全
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1
合理 营养 概念 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物质的①______要
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物质的②____要合适,与身体
的需要保持平衡
平衡膳食 宝塔 用“③______________”来表示每天摄取五类食物之间的比例关
系。以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种类

平衡膳食宝塔
食品 安全 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要注意包装上是否有④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厨
房和炊具干净;蔬菜、水果洗干净了再食用;等等。我国还颁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涉及食品安全的几种情形:
(1)不能吃有毒的蘑菇。(2)禁止违法食用野生动物。(3)不要吃发霉
的食物。(4)若你有过敏史,一定要特别留意食品包装上的过敏原提示信
息。(5)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可有效减少致病性微生物的传播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续表
温馨提示
1.人体所需能量主要由___提供。
2.维生素既不提供能量,也不参与构建细胞,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主要由图
中___提供。#1.1.3


3.蛋白质主要由图中Ⅲ和Ⅳ提供,青少年要
多吃________类的食物,脂肪主要由___提供。
Ⅲ和Ⅳ

例5 如图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D
A.我们每天摄入量最多的应该是Ⅰ层的食物
B.适当增加Ⅱ层食物摄入量可以预防牙龈出血
C..青少年时期可适当多摄入Ⅲ层和Ⅳ层的食物
D.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Ⅴ层食物提供
解析:图中:Ⅰ层谷类中主要含有淀粉,Ⅱ层蔬菜、水果中主要
含有维生素,Ⅲ层鱼、肉、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Ⅳ层奶类和豆类中主要含有蛋白
质,Ⅴ层油脂类主要含有脂肪。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主要由Ⅰ糖类食物提供,D错误。
中考实验突破
测定几种食物中的能量
根据“食物燃烧释放的热量使水温升高”的原理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提示
(1)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能接触瓶底。
(2)实验中测得的能量小于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存在能量散失的情况,如种子燃
烧不充分,种子的能量没有完全用来加热水等。
例1 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热价表示,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分解或在体
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小明同学对几种不同食物的热价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
以下说法你不赞同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A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5 3 1.2
C
A.表中的A处应为20
B.不同食物的热价差异较大
C.实验测得的食物热价与实际热价完全相符
D.图示装置中,用锡箔纸把加热和受热部分围起来,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解析:实验过程中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食物燃烧不充分使有些热量没有被
释放出来,加热过程中锥形瓶也吸收一部分热量等原因导致实验所测出的食物热价
比它的实际热价要小,C错误。
1.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花生种子所含能量”的实验,他
们测得,一粒花生种子充分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从 升
高到了。水每升高 ,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这粒花生
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最可能( )
D
A.小于3 150焦 B.等于3 150焦 C.等于4 200焦 D.大于4 200焦
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提示
(1)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所以试管内变蓝说明有淀粉,不变蓝说明没有淀粉。
(2)必须设置对照实验。
(3)实验结论只能说明淀粉是否被分解,不能说明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例2 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
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是馒头的主要成分。
淀粉
(2)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
号试管______,2号试管________。
变蓝
不变蓝
(3)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______。
唾液
(4)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___号试管的变
2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5)B步骤中的“振荡”相当于口腔中__________的作用。
舌的搅拌
化相似,即口腔中的____________(填消化酶)能使淀粉转变成________。
(6)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_。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____________中,另一支试管放在 的水中。
唾液
的温水
解析: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2号试管
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
了麦芽糖。1号试管变蓝,说明水对淀粉
没有消化作用。要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
作用,变量是唾液,除有无唾液外,其他
条件都相同。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因为
其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与2号试管变化相似。B步骤中对试管进行充分的
“振荡”是模拟舌的搅拌作用。若要探究 “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①将B
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唾液;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 的温水中,另
一支试管放在 的水中。使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知识拓展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酶具有
高效性、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分解特定的物质)。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等因素
的影响。
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编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 毫升唾液 馒头碎屑 毫升清水 馒头块 毫升唾液
处理方式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水浴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 实验现象 不变蓝 变蓝 部分变蓝
A
A.为缩短实验时间,可将水浴温度调至
B.水浴10分钟是因为唾液对淀粉的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
C.甲、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D.甲、乙两组实验说明唾液能分解淀粉
2.小秦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①和②的实验变量是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C.①和③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D.放入 温水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①中不变蓝,②③中变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