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侧掩护(挡拆)战术》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篮球侧掩护(挡拆)战术》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5-11-05 19:5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平四《篮球侧掩护(挡拆)战术》教案
单元课次 年级 初二年级 班级 4班 人数 40
学 习 目 标 1.运动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侧掩护动作要领,使能在动态攻防中完成挡拆配合,同时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以及上下肢力量。 2.健康行为:通过学习及比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篮球运动掌握科学锻炼方法的习惯,同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体育品德:通过小组协作与比赛,遵守规则、正视胜负、团结合作、勇于拼搏,培养团队意识、规则意识和拼搏精神。
教学内容 1、篮球侧掩护(挡拆)战术组合与实战应用 2、体能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侧掩护的位置选择(贴近防守者)、拆入时机(防守者被挡住瞬间)。 难点:攻防对抗中配合的默契度,避免挡拆犯规(如移动挡拆、二次运球)。
程序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要求 次数 强度 时间
开始部分 集合整队,检查服装、人数。 2.宣布本课任务:“学习篮球侧掩护战术,提升团队配合能力”。 3.强调安全事项(禁止大力推搡、注意场地防滑)。 4.播放NBA经典挡拆视频片段(如库里与格林配合),提问:“视频中的进攻战术有什么特点?” 1.鸣哨集合,观察学生着装(运动鞋、无尖锐物品)。 2.用简洁语言明确本课目标,提问:“什么是挡拆?它在比赛中的作用是什么?” 3.明确安全规则,示范正确挡拆动作(低重心、不用手推)。 4.播放视频,暂停关键动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掩护位置、拆入路线和传球时机。 1.快速列队,报数确认人数。 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明确学习任务。 3.认真听讲,牢记安全要求。 4.观看视频,思考并举手回答。模仿视频中球员的动作,初步体会战术逻辑。 课堂常规队列。(如图1) 1.组织:四列横队。 2.要求:快、静、齐。 1次 小 2分钟
准 备 部分 1.(常规)绕篮球场边缘跑2圈,速度由慢到快。 2.(专项)篮球操:肩部绕环、腕踝关节活动。 3.(专项)侧滑步+交叉步移动(模拟防守脚步)。 1.带领跑步,提示呼吸节奏(两步一呼、两步一吸)。 2.示范动作并领做,口令指挥(“肩部绕环,1-2-3-4”)。 3.分组练习,巡回纠正脚步动作(侧滑步幅度、交叉步速度)。 1.跟随教师慢跑,队伍紧凑,保持安静。 2.原地模仿教师动作,充分活动关节。 3. 两人一组,面对面练习侧滑步和交叉步,互相观察纠正。 绕篮球场边缘跑+专项准备活动(如图2) 1.组织:绕球场跑→关节活动→专项脚步。 2.要求:动作到位,关节活动充分。 3.安全:预防损伤。 1 次 小 5分钟
基 本 部 分 练习1:侧掩护战术基础与持球配合 任务: 掌握侧掩护战术的徒手分解动作(低重心站位、侧身挡拆)及持球挡拆配合流程。 合格评价标准: 1.动作规范性:扎马步时膝关节弯曲≥120°,挡拆静止≥3秒,撤步后拆入路线清晰; 2.战术合规性:挡拆后3秒内完成传球,拆入者接球后投篮或分球,10次练习中≥8次成功; 3.口诀应用:边做动作边准确复述口诀“脚扎马步挡,拆入快如风”。 练习2:联防战术下的连续挡拆应用 任务: 进攻方通过两次有效挡拆破解联防,防守方积极干扰并破坏进攻。 合格评价标准: 1.战术执行:进攻方完成两次挡拆后得分,传球路径清晰,禁止单打; 2.防守效果:防守方成功抢断、封盖或迫使传球失误≥1次; 3.时间效率:每组3分钟内至少完成1次有效得分。 练习3:3V3竞赛与角色轮换 任务: 在3V3比赛中通过侧掩护战术得分,每局轮换“掩护者”“持球者”“防守者”角色。 合格评价标准: 1.战术依赖性:进攻得分需明确通过挡拆配合实现(如拆入接球投篮); 2.角色适配性:每名学生至少完成1次掩护、1次持球、1次防守,动作符合角色要求; 3.团队协作:小组配合流畅,无因挡拆失误导致的犯规或丢球,成功率高。 练习4:体能专项训练 任务: 完成运球爬行、持球深蹲跳、仰卧抛接球、绳梯脚步练习四项体能任务。 合格评价标准: 1.运球爬行:手足行走运球前进,球不离手,身体呈“螃蟹爬”姿势,完成时间≤15秒(男生)/≤18秒(女生); 2.持球深蹲跳:深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起跳接球后直接抛接球,10次中≥8次成功,膝关节不超过脚尖; 3.仰卧抛接球:抛球高度1.5-2米,落点精准,20次中≥17次成功接球,腰部贴地仅用核心发力; 4.绳梯脚步:每组动作≤20秒,脚尖点地,步伐准确,全身协调连贯。 1.分解示范: 示范低重心站位(双脚与肩同宽,屈膝≥120°,双手交叉护球),口诀“脚扎马步挡”; 演示侧身挡拆静止3秒后撤步动作,强调挡拆位置紧贴防守者大腿。 2.分组指导: 组织两人一组徒手分解练习,巡回纠正扎马步稳定性、静止时间及撤步路线; 监督持球配合环节,强调“挡拆后3秒内传球”规则,禁止二次运球。 3.量化评价: 抽查学生动作规范性(膝关节角度、撤步方向),记录10次练习成功率(≥8次达标)。 1.规则明确: 讲解联防站位要求(防守者区域分工),规定进攻方需通过两次挡拆创造机会; 强调战术规则:“两次挡拆后必须传球,禁止单打”。 2.战术督导: 分配进攻组(3人)与防守组(2人联防+1人机动)观察进攻路线与防守干扰效果; 及时吹停纠错(挡拆位置偏差、传球延迟)。 3.数据记录: 统计每组得分与防守破坏次数(抢断/封盖),点评联防漏洞(漏人、协防不及时)。 1.竞赛规则: 明确“进攻必须通过侧掩护得分”,防守方需积极干扰传球; 每局后组织角色轮换(掩护者→持球者→防守者),监督角色适配性。 2.过程监控: 吹停违规行为(单打、未传球),记录战术执行情况(如挡拆静止时间、传球准确性); 观察学生角色完成度(掩护者是否紧贴防守者,持球者是否及时分球)。 3.评价激励: 根据配合流畅度、角色完成度评选“最佳配合小组”,强调团队协作重要性。 1.动作示范: 示范运球爬行(手足行走控球)、持球深蹲跳(抛球-深蹲-接球-传球)等动作; 强调核心发力(仰卧抛接球时腰部贴地),纠正常见错误(绳梯练习脚跟落地)。 2.循环监督: 分组循环练习,记录学生完成时间与成功率(运球爬行≤15秒/次); 巡回指导,纠正深蹲跳膝关节超脚尖、绳梯练习步伐不精准等问题。 3.负荷调整: 根据学生体能差异调整循环次数(3轮标准组/2轮减量组),确保训练科学性。 1.模仿与协作: 两人一组,一人模拟防守者,另一人完成低重心挡拆分解动作,互换角色重复10次; 持球者运球接近“防守者”,另一人侧身挡拆后迅速拆入篮下,接传球投篮。 2.自评互评: 每组练习后互相检查动作细节(扎马步稳定性、传球时机),口头复述口诀并打分。 3.角色轮换: 每5次练习后交换攻防角色,确保全员参与并体验不同战术环节。 1.战术执行: 进攻方完成第一次挡拆后,拆入者参与第二次挡拆,接传球投篮; 防守方积极联防封堵,举手干扰传球视野或尝试抢断。 对抗反馈: 每组对抗,进攻方需完成≥1次有效得分,防守方需破坏进攻≥1次; 结束后小组讨论战术问题(挡拆路线、传球时机)。 3.角色切换: 每局结束后攻防角色互换,体验不同战术视角并优化配合。 1.角色竞赛: 每局3V3对抗,进攻方通过侧掩护战术得分,防守方干扰传球; 每局结束后,学生按角色轮换表转换身份(如掩护者→持球者)。 2.反思改进: 小组内讨论配合问题(挡拆路线、传球时机),提出改进建议并实践。 3.团队协作: 每组6人轮流担任不同角色,确保全员参与并强化战术理解。 1.循环挑战: 按顺序完成运球爬行(15秒/次)、持球深蹲跳(10次/组)、仰卧抛接球(20次/组)、绳梯脚步(20秒/组); 每项完成后快速进入下一项,循环2轮,记录个人最佳成绩。 2.互助纠错: 搭档互相观察动作,提示“膝关节不超过脚尖”“脚尖点地”“核心收紧”等要点,并帮助计时。 强度适应: 根据教师指令调整训练强度(加速绳梯步伐、增加深蹲跳负重),逐步提升体能。 侧掩护徒手练习(如图3) 1.组织:分20组,每组2人,边练习、边观察。 2.要求:掩护者贴近“防守者”大腿,拆入者路线清晰。 3.安全:禁止用力推搡防守者,挡拆时保持肢体接触适度; 联防战术组合练习侧掩护站位(如图4)。 1.组织:4块半场,每组5人。 2.要求:鼓励团队协作,允许试错。 3.安全:禁止身体对抗,重点演练战术而非力量比拼。 3V3比赛(如图5)。 组织:4块半场,每组6人。 要求:进攻必须通过挡拆完成,防守积极封堵路线;轮流轮换角色。 3.安全:禁止激烈身体碰撞,违者扣分并重新轮换。 体能分组练习(如图6)。 1.组织:分组循环练习。 2.要求:练习时错峰进行; 3.安全:禁止过度疲劳训练。 1次 2次 2 次 2次 小 中 中 大 7分钟 8分钟 7分钟 8分钟
结束部分 音乐拉伸:肩颈、腰腹、腿部拉伸。 深呼吸放松(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 总结本课要点:“挡拆成功的关键是位置和时机,团队合作才能得分。 4.回收器材以及下课。 1.播放舒缓音乐,领做拉伸动作。 2.口令提示呼吸节奏:“吸气-屏住-慢慢呼气”提醒“拉伸时保持身体稳定,避免晃动”。 3.点评课堂表现,评选“最佳配合小组”。 4.组织回收器材后宣布下课。 1.随音乐拉伸,调整呼吸,放松身心。 2.闭目深呼吸,缓解疲劳.互相帮助按压肌肉(小腿、肩膀)。 3.自评/互评,分享学习心得。 4.积极回收器材及下课再见。 放松拉伸散点站位(如图7)。 1组织:散点站位,垫上拉伸。 2要求:动作缓慢,充分伸展。 1次 小 3分钟
预计运动负荷 (曲线图) 预计运动密度 群体密度:≥75% 个体密度:≥50%
预计平均心率 平均心率: 140±5次/分钟
课后体育作业 一、技术巩固类(必做) 挡拆配合家庭挑战赛: 任务:与家人组队完成10次“挡拆+投篮”配合,记录成功率(如10次中7次),强调挡拆位置紧贴防守者髋部。 要求:喊出方向指令(如“左边挡!”),选择空旷场地保障安全。 拆路线对比训练: 任务:利用标志物模拟防守,分组练习顺下、外切、假动作3种路线,标注最熟练/困难项,针对性改进。 二、战术应用类(选做) 战术设计师小组任务: 任务:设计含“连续挡拆”的战术(如双挡拆、交叉挡拆),绘制示意图并标注跑动路线,课堂实战检验。 要求:简化版参考NBA战术,注重团队配合逻辑。 挡拆高手视频挑战: 任务:录制10秒“高质量挡拆+得分”视频,上传班级群,按挡拆位置、拆时机、得分流畅度自评。 三、体能强化类(必做) 篮球专项体能套餐: 组合1:滑步防守(左右各15次)→冲刺上篮(3次)→跳绳1分钟。 组合2:深蹲跳10次→俯卧撑5次→折返跑(5米×4次)。 目标:提升下肢爆发力、耐力及防守滑步能力。
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分析 技能掌握:85%学生能规范完成挡拆动作,70%在实战中有效应用;15%学生存在“移动挡拆”犯规问题;30%在实战中无法有效应用。 战术意识:通过3v3对抗赛,学生初步理解挡拆创造空间的原理,但动态配合仍需强化(如连续挡拆路线冲突)。 二、学生表现分层反馈 优秀层:能结合假动作迷惑防守者,需增加动态挡拆训练(如跑动中挡拆)。 基础层:顺下路线较稳,外切路线混淆,采用“口令提示法”(如“顺下!外切!”)辅助练习。 心理引导:对畏难学生设置“试错奖励机制”,鼓励战术尝试。 三、教学策略优化 规则强化:下一课引入“1秒静止规则”(挡拆后站稳1秒再拆),结合裁判手势教学。 差异化任务:基础学生发布“挡拆分解动作”微课视频,便于自主学习。高水平学生布置“动态挡拆+连续配合”进阶任务。 四、作业效果与改进 家庭挑战赛:家长反馈学生主动性高,但顺下速度待提升(增设“限时顺下”练习)。 战术设计:小组战术沙盘推演,优化跑动路线冲突问题。 五、核心亮点(紧扣新课标) 结构化教学:“分解-练习-竞赛”三阶递进,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多元评价:数据记录(成功率)+视频分析+战术设计,体现“教会、勤练、常赛”。 育人融合:通过团队协作任务(如战术设计)培养集体意识,结合心理引导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