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人教统编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三、革命志士的奋斗
通过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认识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02
03
01
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时空观念、史料证实)
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学习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程引入
1、青少年时代的孙中山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旅居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他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
孙中山出身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读过私塾,后来赴檀香山,就读于英国和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1883年回国,在香港、广州两地学习医学。189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开始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西方的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 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1岁
广东翠亨村衰落的农村家庭
入村私熟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农民家庭
初入学堂
9岁
13岁
接受新式教育
前去夏威夷,接受西式教育
在香港、澳门学医
认为大清尚可救
17岁
26岁
第一名毕业
在香港、澳门行医
1、青少年时代的孙中山
1、青少年时代的孙中山
2、思想大转变
第一次转变:医人→医国
第二次转变:改革→革命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若无良好政府,不论何种民族,办事必不能成;我等为此而受之苦难久矣。遂一俟毕业,即声明必须放弃行医救人,投身救国。
——孙中山《在香港大学的演说》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6)
(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1894年夏,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冷遇。
檀香山兴中会旧址
兴中会成员合照
1894年11月
孙中山
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州首府)
驱除鞑虏(dá lǔ),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誓词
兴中会成立标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形成
时间:
地点:
发起人:
口号:
地位:
1895年2月兴中会总部在香港宣告成立,“据统计,1894-1895年间,有名籍可稽的兴中会会员有178人,其中商人95人,工人40人,会党12人,其他如实业家、公务员、医生、教员、学生、职员、报人、传教士、水师官弁等31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3、成立兴中会
4、发动广州起义
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陆皓东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陆皓东
流亡期间,孙中山创办报刊四处演讲、宣传动员革命、募捐筹集经费、筹建学校交…4次横渡太平洋、4次横渡印度洋、6次横渡大西洋、4次到马来西亚、4次到美国、4次到英法、6次到越南、9次到新加坡、2次到泰国、15次到日本…总计行程达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
1896年10月,在伦敦被清驻美使馆人员绑架,险丧命。
1900年,在新加坡被告发,驱逐出境。
1904年,在美国旧金山被拘留。
1906年,在日本政府被驱逐出境。
1908年,在越南被当局驱逐出境。
1908年,在曼谷被勒令离境。
1910年,南洋英属殖民当局不许居留。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5、断发易服,流亡海外,发展革命组织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①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
——《警世钟》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猛回头》节选
知识拓展
光复会
革命团体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兴中会 1894年 孙中山 檀香山
公强会 1901年 梅际郇、童显懋 重庆
华兴会 1903年 黄兴、宋教仁 长沙
光复会 1904年 蔡元培、陶成章 上海
易知社 1904年 张惟圣、虞维煦 江西
岳王会 1905年 陈独秀、柏文蔚 安徽
日知会 1906年 刘静庵 武昌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革命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③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巨额赔款加剧民众负担,主权丧失激起民族仇恨,镇压革命行动暴露其腐朽本质,革命思想因此广泛传播。
章士钊在将孙中山誉为“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并指出“孙逸仙”已成为新中国的新名词。章士钊认为孙中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奠基人和领袖,其革命思想与实践具有开创性意义。他强调孙中山不仅引领了革命潮流,还象征着中国新时代的开端。章士钊将孙中山视为中国革命的精神旗帜,认为有孙中山在,中国才有希望。这体现了章士钊对孙中山革命领袖地位的高度认可与推崇。 综上,章士钊认为孙中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先驱与核心,其影响力贯穿于革命理论与实践之中,是中国走向新生的关键人物。
目的
时间
地点
政治 纲领
领导
机关报
性质
意义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
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成员合影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孙中山选集》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选集》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
民族革命(前提)
政治革命(核心)
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
3、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1906年冬
萍乡、浏阳、醴陵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地位:
影响:
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
《挽刘道一》
孙中山
半壁东南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
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
横揽江流一奠公!
1906年,同盟会本部派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从日本回到湖南活动,宣传同盟会的纲领。他们打算分三路起义,后因消息泄露提前发动。12月初,龚春台等在江西萍乡高家台起义,12月6日攻克上栗,起义迅猛发展。萍乡、浏阳、醴陵等地群众纷纷响应。起义军推举龚春台为都督,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会的纲领为号召,宣布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民国。数日之内,起义军增至3万余人,屡败清军,声势浩大。后清政府调集数万军队进行镇压,起义失败,刘道一等先后被捕牺牲。刘道一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1、萍浏醴(lǐ)起义
1907年夏
安徽安庆、
浙江绍兴
徐锡麟、秋瑾
失败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对酒》
第一位女革命家
2、浙皖起义
1911年4月
广州
黄兴等
失败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经过:
结果:
3、黄花岗起义
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意义:
3、黄花岗起义
课后活动
材料反映的现实: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或“洋人的朝廷”)。
作者的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反抗外国侵略,实现民族独立。
1、“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以《民报》作为机关刊物,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了。”材料记述了( )
A.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B.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
C.中国国民党成立的过程 D.中国国民党成立的影响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跶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B
D
巩固练习
4、《辛丑条约》签订后,民众要求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呼声日趋高涨,涌现出许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下列著作中不是此时期的是( )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猛回头》〈警世钟》 D.《资政新篇》
D
3、《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大团体”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这个“大团体”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D
巩固练习
5.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 )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C
6.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黄花岗起义( )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D
巩固练习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