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地貌
第
章
四
第四课时
新课导入
假期去海边时,有没有发现不同海边的风景大不一样?有的地方是一望无际的金色沙滩,踩上去松软舒服;有的地方却是嶙峋的礁石,海浪拍上去会溅起雪白的浪花;还有的地方能看到弯弯的海湾,岸边生长着大片红树林。这些形态各异的海岸,其实都是 “海岸地貌” 的不同表现。
海岸地貌主要分为侵蚀海岸地貌和堆积海岸地貌两大类。
侵蚀海岸地貌主要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 —— 海浪携带泥沙、岩石碎屑撞击、冲刷海岸,或通过溶蚀作用(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破坏海岸,形成陡峭的地貌;
堆积海岸地貌主要由海浪堆积作用形成 —— 当海浪速度减慢时,携带的泥沙、碎屑等物质沉积在海岸,逐渐堆积形成平坦的地貌。
问题:海岸地貌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型?它们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外力作用影响?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认识常见地貌(如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与资源,理解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工程建设)对地貌的破坏,树立保护地貌、顺应地貌特征开发利用、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
区域认知
对比不同区域(如湿润区流水地貌、干旱区风成地貌)的地貌差异,理解气候、地形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明确区域地貌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如农业、聚落)的不同意义。
综合思维
综合内力(地壳运动)与外力(流水、风力)作用,分析常见地貌的形成过程,认识地貌与气候、水文等要素的相互关联,形成对地貌系统的整体认知。
地理实践力
通过实地观察当地地貌(如山地、河谷)、绘制地貌示意图等实践,提升对常见地貌的直观认知,培养实地考察与分析地貌问题的实践能力。
课标解读及重难点
课标解读
重难点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①强调学习要加强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突出对地理实践力的要求;
②“识别”重在对地貌进行区分和归类,强调从地理视角用关键性术语“描述”地貌景观的形态和组成等
重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等常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难点:常见地貌景观特征的描述
CONTENTS
喀斯特地貌
河流地貌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1.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2.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目录
海岸地貌
PART
ONE
概念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类型及其特征
海岸侵蚀地貌
海岸堆积地貌
类型及其特征
有些海岸是由岩石构成的。受海浪等的侵蚀作用,海岸岩石逐渐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地貌。
图4.16 海蚀崖和海蚀平台
图4.17 海蚀拱桥
类型及其特征
海蚀崖
地貌特征: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的高出海面的陡崖
类型及其特征
海蚀平台
地貌特征: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的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
类型及其特征
海蚀穴
地貌特征:海浪冲蚀海岸形成的槽形凹穴,沿海岸线分布
类型及其特征
海蚀拱桥
地貌特征: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
类型及其特征
海蚀柱
地貌特征: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塌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柱状岩石
类型及其特征
海岸侵蚀地貌
海岸堆积地貌
类型及其特征
海滩、沙坝等是常见的海岸堆积地貌。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
图4.18 海南三亚的沙滩
类型及其特征
海滩
地貌特征:海浪挟带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的海岸。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类型及其特征
沙坝
地貌特征:大致与海岸平行的长条形水下堆积体
类型及其特征
离岸堤
地貌特征:沙坝露出海面形成的堤状堆积体
类型及其特征
沙嘴
地貌特征:一端连接陆地、另一端向海突出的带状沙滩
知识拓展
潟湖的特点和形成
概念:潟湖是海岸地带由离岸堤(沙坝)或沙嘴与外海隔开的平静浅海水域
特点:多呈狭长带状,大致平行于海岸
知识拓展
潟湖的特点和形成
形成:当海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面的离岸堤(沙坝)或沙嘴,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了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有时潮水会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潟湖可通过潮汐通道与外海相连
知识拓展
冰川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
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冰川槽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横剖面呈“U”形
知识拓展
冰川地貌
冰川堆积地貌
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挟带的物质堆积形成的波状起伏的地表形态
(冰川堆积地貌堆积物大小混杂,不具分选性)
课堂小结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课堂小练
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岩石性质、结构特征,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下图为某地沿海基岩海岸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海蚀柱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解析:突向海洋的基岩,因岩性、结构不同而受海水侵蚀,两侧形成海蚀穴;由于进一步侵蚀,两侧海蚀穴被贯穿,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风化崩塌,形成残留于海洋中的柱状凸起,成为海蚀柱。故选C。
C
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岩石性质、结构特征,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下图为某地沿海基岩海岸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基岩海岸线的进退方向及其成因是( )
A.朝陆地方向退缩;海水侵蚀
B.向海洋方向伸进;海水侵蚀
C.朝陆地方向退缩;海水堆积
D.向海洋方向伸进;海水堆积
解析:基岩海岸线的进退趋势是朝陆地方向退缩,原因是基岩海岸的海浪侵蚀速度大于沿岸的海水堆积速度,导致海岸线后退,形成海蚀地貌。故选A。
A
“石老人”是中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图,也是青岛市的地标之一。2022年10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石老人”上半部分自然坍塌,现已被人工修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若无人工干预,推测石老人的形成与消亡的地貌发展过程( )
①海蚀柱
②海蚀拱桥
③海蚀崖
④海蚀平台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解析:海浪侵蚀海岸,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崖,随着海蚀崖不断后退较为坚硬的岩石保留在原地,因为差异侵蚀形成海蚀拱桥,随着海浪的继续侵蚀,海蚀拱桥坍塌断裂,形成海蚀柱,海蚀柱进一步被侵蚀,形成海蚀崖前的平台状地形,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②①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
“石老人”是中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图,也是青岛市的地标之一。2022年10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石老人”上半部分自然坍塌,现已被人工修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石老人”坍塌的主要外力作用( )
①流水侵蚀
②风化作用
③海水侵蚀
④雷电劈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石老人”位于青岛市海岸边,岩石受海浪侵蚀明显,同时受风化作用影响,②③正确;流水侵蚀是指径流在流动过程中对流经地区产生破坏,并带走碎屑物的过程,常见于河流地貌,①错误;雷电劈裂具有偶然性,“石老人”坍塌主要是长期的外力作用形成的,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C
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如下图。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为“吉尼斯之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玉带滩是由( )
A.地壳下陷导致与陆地分离而形成的
B.热带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
C.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D.海浪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解析:沙滩地貌是外力沉积形成的,图中玉带滩呈狭长形状,沿海一侧较平直,应是河流带来泥沙受海浪的顶托在此堆积而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C
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如下图。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为“吉尼斯之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玉带滩的形成使得其西侧水域趋向( )
A.变宽 B.变浅
C.变深 D.稳定
解析:玉带滩为流水沉积地貌,它的形成会使其西侧水域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而变浅,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
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如下图。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为“吉尼斯之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近年来万泉河等河流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这最有可能造成玉带滩( )
A.远离大陆 B.连接北岸
C.向东推进 D.向西后退
解析:上游水库的修建会使下游水量减少,泥沙沉积量减少,西部河流的沉积作用减弱,东部海浪的侵蚀作用增强,使玉带滩向西后退,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