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5.1.2植被——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5.1.2植被——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1-05 16:2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第一节 植被
植被与土壤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草原湿地恢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初步建成横跨我国“三北”地区的生态屏障。土地荒漠化得到了有效控制,草原和林网生态逐步好转。
图中有森林、草原和荒漠等植被类型。
问题:图中有哪些植被类型?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认识植被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生态作用,理解人类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对植被的破坏及引发的生态问题,树立保护植被、合理利用植被资源、维系人地和谐的意识。
区域认知
对比不同区域(如热带雨林与温带草原、湿润区与干旱区)植被类型差异,理解气候、地形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明确区域植被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适配性。
综合思维
综合分析气候、土壤、地形与植被的相互关系,理解植被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作用,认识植被作为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形成系统认知。
地理实践力
通过实地调查当地植被类型、记录植被生长环境等实践,提升对植被的直观认知,培养实地观察、数据记录与分析植被问题的能力。
课标解读及重难点
课标解读
重难点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强调学习要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
②行为动词是“识别”和“说明”,强调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素养的培养,对学习层次要求较高;
③“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核心内容;
④学习时要关注典型植被的环境特征
重点:识别主要植被类型;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植被生态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CONTENTS
植被与环境
森林
草原与荒漠
1.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2.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目录
森林
PART
ONE
概念
森林是主要由树木组成的植物群落。典型的森林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分布
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一些水分条件好的地区也有森林分布)
分布在热带高温潮湿气候地区的常绿森林植被类型
类型
热带雨林
类型
分布:常见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环境特征:终年高温、降雨丰沛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
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
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丰富
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和板根现象
类型
望天树
海芋
大王花
榴莲
知识拓展
我国的热带雨林
形成原因: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好,西南季风带来印度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丰富
特点或现状:雅鲁藏布江谷地是世界最北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墨脱地区
形成原因: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
特点或现状:是我国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有数千种热带动植物
西双版纳
形成原因:长夏无冬,全年均气温22—27℃,降水丰富
特点或现状:已建成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使热带雨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海南岛
形成原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且受沿岸暖流影响,常年炎热多雨
特点或现状:由于人类长期的垦殖,目前原始的热带雨林已不多见,面积较大的一片主要分布在垦丁森林公园内
台湾岛南部
类型
主要由常绿的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
常绿阔叶林
类型
分布:常见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湿润气候区
环境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类型
常绿,阔叶、多革质叶片、表面光滑能反光、无绒毛、质地较硬
一年四季常青,树冠浑圆,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类型
椰子树
樟树
杜鹃花科-吊钟花属
壳斗科-锥属
山茶科-山茶属
灯笼树
华南锥
油茶树
类型
类型
主要由落叶的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类型
分布:常见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环境特征: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类型
呈纸质,叶片宽而薄(充分利用阳光)
春季发叶,冬季落叶(冬季寒冷干燥,落叶是为了避免水分通过树叶而大量蒸发);垂直结构简单
类型




类型
杨树
柳树
桦树
类型
主要由针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
亚寒带针叶林
类型
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环境特征: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类型
树叶缩小为针状、条形或鳞形,以抗旱抗寒
分布着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
垂直结构简单,表现为高大的针叶树和低矮的林下植物
类型
落叶松
云杉
冷杉
知识拓展
我国森林植被的分布
我国森林植被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季风气候区,即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一线以东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
活动
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支柱根和板状根。红树林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固支架,纵横交错,高度过人。有些树种发育明显的板状根,高30—50厘米。
呼吸根。红树林发育各种形状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根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呼吸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胎生”。红树科植物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时就开始萌发,长出绿色棒状的胚轴,长13—30厘米,下端粗大,顶端渐尖,到一定时候便和果实一起下落或脱离果实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胚轴组织疏松,含有空气,可长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
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红树林(图5.7)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图5.7 巴西北部河口地区的红树林
1. 针对上述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因红树林生长的热带和亚热带风力大且常有台风,支柱根和板状根能够适应沿海地区风力大的特点;因红树林生长在潮间带,涨潮时被水淹没,水中氧气含量少,所以发育呼吸根;种子在树上就开始萌发及胚轴下端粗大、顶端渐尖的特点,都是适应其生活在水中的特点;因红树林生长在潮间带,涨潮时被水淹没,海水盐度大,所以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活动
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支柱根和板状根。红树林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固支架,纵横交错,高度过人。有些树种发育明显的板状根,高30—50厘米。
呼吸根。红树林发育各种形状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根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呼吸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胎生”。红树科植物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时就开始萌发,长出绿色棒状的胚轴,长13—30厘米,下端粗大,顶端渐尖,到一定时候便和果实一起下落或脱离果实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胚轴组织疏松,含有空气,可长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
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红树林(图5.7)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图5.7 巴西北部河口地区的红树林
2. 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红树林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也是各种海鸟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红树林还具有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等功能。
草原与荒漠
概念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草原
荒漠
草原植被
草原植被是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主要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两大类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热带草原
草原植被
分布: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
环境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干季降水稀少
草原植被
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植被显著的季节变化,往往引起动物的大规模迁徙。
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草原植被
草原植被
温带草原
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环境特征: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草原植被
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有一些矮小的灌木
草原植被
荒漠植被
荒漠植被是植被覆盖稀疏、种类单一的地面景观
荒漠植被
分布:从热带至温带的气候干旱地区
环境特征: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荒漠植被
以旱生的灌木为主,植被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周期
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刺状或无叶,具有肉质茎或叶,大多根系发达
知识拓展
寒带植被——苔原
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构成,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
位于极地地区
极地苔原
位于寒温带、温带的高原、高山地区
高山苔原
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看,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绿化设计有四个方面值得称道。第一,全部选用当地树种。在此之前,北京新建公园的景观设计和绿化往往关注“好看”的树木,
甚至选择南方的一些树种。第二,多树种混栽。据介绍,小小的
皇城根遗址公园栽植70多种树木,从而改变了绿化采用单一树种
或少数几种树种的做法。第三,乔灌草结合。皇城根遗址公园的
绿化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绿化具有垂直层次,且地表的植被
覆盖度很高,鲜见裸露地面。第四,绿化率高。公园总体绿化率
在90%以上,改变了城市公园多大面积硬地广场的设计。
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绿化设计和良好的生态效益,为广大地区
的植树造林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知识拓展
精品公园“精”在何处
2002年,在北京市精品公园评比中,皇城根遗址公园(图5.12)入选。皇城根遗址公园于2001年建成,长2.8千米,平均宽29米,在北京公园中无论名气、历史还是规模都很不起眼。可是,这座不起眼的公园,为什么能成为精品中的精品呢?
图5.12 皇城根遗址公园景观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练
寄生花(如图)是大花草科植物,寄生于植物的根部,花单朵顶生,雌雄异株,有腐臭味。寄生花盛开后,花朵鲜艳美丽,但花期非常短暂。在中国,寄生花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南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寄生花生长地区的植被群落特点是( )
A.季相变化明显 B.叶片多呈针状
C.垂直结构复杂 D.耐盐碱能力强
解析:西藏东南部和云南南部以常绿阔叶植被为主,没有明显的季相变化,AB错误;西藏东南部和云南南部水热条件较好,植被高大稠密,垂直结构复杂,物种间的养分争夺十分激烈,一些无法独立完成光合作用的植物,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上获取生命所需营养,C正确;寄生花生长地区降水丰富,基本不存在盐碱化问题,植被无需具备强耐盐碱能力,D错误。故选C。
C
寄生花(如图)是大花草科植物,寄生于植物的根部,花单朵顶生,雌雄异株,有腐臭味。寄生花盛开后,花朵鲜艳美丽,但花期非常短暂。在中国,寄生花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南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寄生花散发出腐臭味的目的最可能是( )
A.吸引昆虫,帮助其传粉 B.降低对动物的适口性
C.驱散蚊虫,避免被啃食 D.诱捕昆虫以补充营养
解析:腐臭味是某些植物(如大王花、尸香魔芋)的典型特征。这类气味能吸引以腐肉为食的昆虫(如苍蝇、甲虫),因为它们误以为花朵是食物来源。当昆虫停留时,花粉会附着在它们身上,帮助植物完成异花传粉,A正确;降低适口性和驱散蚊虫与腐臭味吸引昆虫的特性矛盾,BC错误;寄生花通过寄主获取营养,无需捕食昆虫,D错误。故选A。
A
植被的形态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图①~④为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四种典型植被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3.以旱生草本植被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的植被景观图片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结合所学,以旱生草本植被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的植被景观为热带草原景观,据图可知:①符合题意,是热带草原景观,A正确;②群落结构复杂,多板根茎花,是热带雨林景观,B错误;③群落结构简单,覆盖度极低,地表裸露沙砾,为荒漠景观,C错误;④草层茂密但层次较简单,为温带草原景观,D错误。故选A。
A
植被的形态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图①~④为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四种典型植被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②所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植被有明显季相变化 B.植被稀疏阳光容易照射地面
C.植被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D.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
解析:图②为热带雨林景观,雨林植被无明显季相交替,终年常绿,A错误;雨林生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植被茂密阳光难以照射地面,B错误,C正确;热带雨林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因此土壤很贫瘠不利于农耕,D错误。故选C。
C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产物,深刻地受自然环境影响。据此并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5.①、②两图所示典型植被分别是( )
A.温带草原、热带草原
B.热带草原、温带草原
C.热带荒漠、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热带草原
解析:①图所示有沙丘、沙生植物,热带荒漠只有零星的耐旱植物,如仙人掌,温带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典型植被是温带荒漠;②图所示植被有稀树、草原,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D正确,ABC错。故选D。
D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产物,深刻地受自然环境影响。据此并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两图所示植被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植被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
B.①图植被叶片呈纸质,宽而薄
C.②图植被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草类枯黄
D.②图植被四季常青,树冠浑圆
解析:由上题可知,①图植被是温带荒漠,植株矮小,根系发达,A错误;①图植被叶片呈针状,窄而厚,B错误;②图植被是热带草原,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草类枯黄,C正确。四季常青,树冠浑圆是雨林植被,D错误。故选C。
C